閱讀屋>寒食節> 寒食節作文

寒食節作文

寒食節作文集錦六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寒食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食節作文 篇1

  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寒食節。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是紀念介子推的,這一習俗還有一段“火燒綿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時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避難出逃期間,介子推追隨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難途經衛國,飢餓難當,介子推便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成湯讓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誇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當重耳回晉國執政(號晉文公)後,賞賜隨從人員時,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 背上老母,進入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境)隱居起來。晉文公醒悟後,便親自到綿山求訪介子推,但介子推卻不肯相見。晉文公決定舉火焚林,以為這樣做,孝順的介子推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會出來。沒想到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樹下。晉文公將他葬在綿山,並改綿山為介山。同時,傳令全國,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飯,這天只准吃冷食。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由於寒食節正值春末,野外空氣清新,景物宜人,是野遊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視這個節日的,一到這天,不論官民,家家禁火,戶戶寒食。現在,寒食節已不時興,而與清明節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節,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不過,我家的這個寒食過得可不尋常,差點將幾百棵大樹給燒了。

  下午,爺爺來叫著我,妹妹和弟弟,扛著鐵鍬,帶著紙,到陵上添土,燒紙。一路上看著四周綠油油的麥苗,享受著細細的春風,我和弟弟一路上鬧著,不久就到了陵上。我們學著爺爺的樣子,把土一點一點的鋤到墳頭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種美觀,我們畢竟力氣不打,又久旱無雨,所以鋤起來還是費點事的,只等爺爺把表面的乾土除了,我們鋤下面比較溼的。這樣過了不久,在我們和爺爺的努力下,一個個墳頭如翻新了一遍。這項工作完成之後,我們壓完了墳頭紙,擺好酒菜,開始燒紙。先畫一個圈,然後,將元寶什麼的擺好,開始燒了。

  忽然刮來一陣風,將沒燃燒盡的紙吹到邊上了林子裡,現在天氣乾燥,地上的枯葉馬上燃燒起來,面積並不大,僅有一小塊。看到此景,爺爺說:“你快點用樹枝降火抽滅。”我拿起樹枝去抽誰成想,火順著風勢,一會兒就蔓延了五六米,火勢越來越大,爺爺只好先讓妹妹燒著紙,拿著鐵鍁來滅火,怎那火勢隨著風越來越大,變得難以控制了。無論我們則麼努力還是無濟於事。幸虧爺爺急中生智,用鐵鍬圍著那幾十平方米的火,挖了寬五十公分的隔離帶,我又將周圍個枯葉拼命地推到遠處,這才是剩餘的幾百棵樹倖免於難。不過經過這一番收拾,我已成了“掏煤窯的”,裡內的部分水已經被烤出來了,我立刻變得口乾舌燥。

  經過這一次“劫難”,我忽然明白,傳統的祭祀方式確實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節,天氣乾燥,風又大,很容易引發火災。以後我們用鮮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們的懷念之心,不也很好嗎?

寒食節作文 篇2

  寒食節形成了豐富的風俗、習俗:

  1、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

  百姓上墳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

  6、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

  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節具有以下特點:

  1、節日形成早。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

  2、延續歷史長。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

  3、文化內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並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4、節日活動多。拜掃展墓、禁菸、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鞦韆、賞花、鬥雞、饋宴、詠詩等。

  5、流傳地域廣.

  回顧歷史的發展,寒食節已經成為我國古代社會文明的脈絡之一。因此,從歷史研究、社會研究和旅遊觀光等多個社會活動層面來看,寒食節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值得人們注意。

  1、社會、歷史價值寒食節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

  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並定為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係,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

  透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節蘊含的介之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寒食文化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繫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

  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願望,對於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此外,從唐代宮中寒食節放假七日踏青春遊,演變為今天的“旅遊黃金週”;

  由寒食禁火,演變為今天的護林防火;

  由寒食插柳,演變為今天的全民植樹造林;

  由蹴鞠,演變為今天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

  2、文化價值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菸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

寒食節作文 篇3

  清明節是4月5日。這天,全家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我們來到了一座山上,那裡樹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為今天早上剛剛下過毛毛細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有點泥濘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清明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清明果形似餃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裡捏揉,隱隱有清香氣。

  接著,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遞給奶奶,奶奶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放好了以後,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衝,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說道:“太公,今天我們來看你,給你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們啊!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裡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去美國的表哥,讓他在美國順順利利的完成學業。你能答應我嗎,太公?我相信你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的東西你儘管用吧!”說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

  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很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又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說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說罷,便把手中的帶子丟進了火堆中。幹完了,奶奶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餘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說:“太公,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的。”

  說完,我們就離開了太公的墓,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著太公。“太公,您安息吧!

寒食節作文 篇4

  寒食,是中國傳統節日,在農曆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節日期間,只能吃涼東西,因此人們又稱寒食節為冷節、禁菸節。

  寒食節為什麼要禁火?相傳,這與一個叫介之推的隱士有關。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時代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流亡飢渴難耐之時,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晉文公歸國即位後,介子推不居功邀賞,揹負老母隱逸綿山,結廬深谷,草木為食。文公親往綿山訪求子推,卻找不到他的蹤跡,就派軍士在山前山後舉火焚林,想逼子推出來。火烈風猛,延燒數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堅不出山,最後母子相抱,死於枯柳之下。晉文公大為悲痛,撫樹長嗟,為表達懷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樹製成木屐,以後晉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頭對著腳下的木屐說:“悲乎足下。”“足下”一詞即源於此,是對對方的敬稱。為表彰介子推的高風亮節,晉文公為之立祠,並改綿山為介山,還規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國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後相沿成例,於是就有了寒食節禁火的習俗。

寒食節作文 篇5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重耳。他離家出走了,身邊還帶著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暈倒了,他告訴介子推:我已經三天都沒有吃飯了,你去給我找點東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連根草都沒有。介子推從衣服裡拿出一把匕首,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烤了烤給重耳吃了。重耳就問:這裡連根草都沒有,你從哪裡找來的肉呀?介子推說:這肉是從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驚,連忙把介子推的褲子挽起來看,說:等我成為了國王,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過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國王。有的大臣分了銀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還是沒有點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說:國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後面了。當重耳要宣佈下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站出來說:您怎麼把介子推給忘了呀?重耳找了一會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聽說介子推在民山裡,他就派上好幾百位士兵向民山出發,去找介子推。

  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說:三面放火,把他燒到我們這裡,介子推會從這裡出來的。可是大火燒了好幾天,一個人影也沒有。重耳命令滅火,重耳要進去親自尋找。當他看到介子推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每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人們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這個節日就叫做“寒食節”。

寒食節作文 篇6

  你或許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歷。但你卻不一定知道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還有一個名為寒食的節日。抑或許你會覺得寒食節是清明節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節卻已經獨立存在了兩千多年了。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節有一個傳說是發生在戰國時期。晉獻公的一個妃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而設計謀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而到處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隨左右。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節。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節復清明節。晉文公將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節,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寒食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