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國小課堂教學設計

國小課堂教學設計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學唱歌曲並有表情地演唱、表演,並從中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準備:《蝸牛與黃鸝鳥》mp3、flash形式的MTV、曲譜、電子琴。

  教學重、難點: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從而達到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學關鍵:蝸牛與黃鸝鳥角色特點及品質的分析與演唱的有機結合。

  教學過程:

  隨《蝸牛與黃鸝鳥》進入教室座好,隨老師做動作,用身體動作來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一、熟悉旋律

  1、“老師給你帶來了兩個小動物,一個是蝸牛,一個是黃鸝鳥。請你聽一聽老師彈得是哪一個?請用你的動作告訴老師,如果是蝸牛就請你學蝸牛爬,如果是黃鸝鳥就請你學小鳥飛。”

  師用銅管在低音區慢速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隨著旋律學著蝸牛緩慢的爬行。

  師用木琴在高音區快速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隨著旋律學著黃鸝鳥靈活的飛舞。

  2、“同學們聽得非常好,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

  師不斷地變換高低音區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不斷地變換角色表演。

  二、初聽歌曲

  1、“請同學聽完、看完後告訴老師蝸牛與黃鸝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播放《蝸牛與黃鸝鳥》flash形式的MTV。(將歌詞擋住,讓生只通過聽歌曲、看畫面來回答問題。)

  2、“下面讓我們看著歌詞聽兩遍歌曲。”在聽的過程中師用教鞭指著歌詞,提示學生歌曲的反覆路線,防止溜號現象。

  三、學唱歌曲

  “我們來試唱一下”師慢速彈琴,生跟唱。個別唱不好的地方採用聽唱法學習。如:第二段開頭或是結尾處的換氣……,根據學唱情況而定。個別處糾正完之後,再完整復唱一遍。

  四、處理歌曲

  1、蝸牛:

  a、“蝸牛從大樹剛剛發嫩芽的時候就開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蝸牛從什麼季節爬到什麼季節麼?”生答。

  b、“蝸牛從春天一直爬到秋天,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黃鸝鳥的嘲笑它都沒有動搖一直堅持不懈的爬著,你能談一談對蝸牛的看法麼?”啟發學生要學習蝸牛“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

  c、“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呢?比如有的同學學習鋼琴,剛開始既枯燥又難聽太累了,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彈出好聽的曲子來,還是算了吧。”生答。“如果有請你想一想蝸牛你就不會放棄了,如果沒有請你引以為戒,當以後你遇到困難或是問題想要放棄時請你唱唱這首歌想一想蝸牛你就有信心和動力了!”

  d、“我們再來唱一遍這首歌曲,你認為哪一句最能體現蝸牛堅忍不拔的精神。”生帶著問題唱後回答。“蝸牛雖然揹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緩慢的爬著,但是他一直堅信自己的目標,老師看誰能把蝸牛的這種堅定的感覺唱出來。”生唱。“請你一邊唱一邊用你的動作表現”生邊唱邊做。

  2、大樹:

  “我們來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蝸牛以外還唱了誰”生唱回答。“請你們一邊唱一邊用你的身體表現剛發嫩芽的大樹,注意我們的大樹長的是不一樣的,而且還會隨著音樂動一動。”第一段聲情並茂的邊唱邊做。

  3、黃鸝鳥:

  a、“我們來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誰?”生唱回答。

  b、“黃鸝鳥對蝸牛的這一做法是什麼態度呢?”

  啟發學生說出黃鸝鳥嘲笑、蔑視、驕傲、瞧不起……。

  “黃鸝鳥拿自己的長處和蝸牛的短處去比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根本用不著從現在就開始爬,所以譏笑蝸牛。那你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沒有象黃鸝鳥那樣用自己的長處去取笑別人的短處呢?”生答。

  “你也有短處,如果別人用他的長處來嘲笑你的短處,那你的心裡一定不舒服。以後我們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多檢討自己的短處,就不會犯黃鸝鳥的錯誤了。”

  下面我們把嘲笑、蔑視、驕傲、瞧不起人的黃鸝鳥再唱一遍,這次請你一邊唱一邊用你的動作來表現傲氣的黃鸝鳥。

  4、蝸牛:

  “蝸牛在黃鸝鳥的嘲笑下不僅沒有退縮,還告訴黃鸝鳥一個什麼道理呢?”生答。(啟發學生說出笨鳥先飛的道理)

  我們用堅定的語氣把結尾唱出來。

  5、聲情並茂地完整演唱全曲,並配上自己的動作。

  五、鞏固歌曲

  “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角色進行表演。”

  放三遍歌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

  請1~2組上前表演,全體為他們演唱,師鋼琴伴奏。

  對於表演出色的給與掌聲鼓勵。

  六、拓展

  “蝸牛最後吃沒吃到葡萄呢?”生答。

  “這時當他再次遇到黃鸝鳥時,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請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編一首秋天的《蝸牛與黃鸝鳥》。”

  隨《蝸牛與黃鸝鳥》邊唱邊做動作走出教室。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謠》,感受歌曲的美。

  2、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3、透過簡單的律動,體味朝鮮族舞蹈的內在韻律,即以內在的呼吸帶動外在的動作,並以此進一步感受朝鮮音樂的特徵。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時,注意學生較容易唱錯的幾小節。

  2、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節奏。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做律動

  二、新課學習

  1、匯入:老師做幾個動作,請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舞蹈。

  教師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鮮舞動作,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舞蹈。

  2、播放歌曲影片,教師介紹“朝鮮舞”,學生試著跳一跳。

  3、你覺得剛才這首歌曲怎樣?學生談感受——是三拍子還是二拍子——學生試拍。

  4、揭題:《桔梗謠》聽錄音,學生打三拍子。

  出示圖片,教師介紹,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5、學唱歌曲。

  (1)學唱歌譜。

  出示卡片1前4小節,教師範唱。學生隨教師的教棒點譜學唱,邊唱邊拍節奏(2——3遍)——出示卡片2後4小節,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邊,唱好前八小節——3、4、5、6四張卡片由學生組長抽籤,各組一張卡片在組長帶領下自學——教師巡迴指導。(重點:輔導抽到卡片5的一組)

  要求:聲音輕,不影響其他三組的學唱,把卡片集中按序號排列在黑板上,教師指揮,各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齊唱——用豎笛吹一吹。

  (2)學唱歌詞。

  放錄音,學生輕唱——提醒同學們應注意的樂句——重點練唱:第二句的符點、第四句的連線、符點、第五句襯詞、最後一句的連線。

  (3)談談:你覺得應怎樣唱?(用歡快的情緒唱一唱,表現人們喜慶豐收)

  三、創造表現

  學生齊唱——分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體表演展示。

  四、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朝鮮族音樂及朝鮮族的舞蹈,希望小朋友們在課下能夠多瞭解朝鮮族文化。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3

  一、 出示《遊子吟》古詩。指名讀。

  二、 檢查預習。

  1、 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板書:孟郊)他是哪個朝代的人?(唐朝)

  2、 他為什麼寫這首詩?(生:他想銘記母親對自己的慈愛)板書:銘記(什麼叫銘記)生:永遠記住

  3、 師小結:他就是想記住母親的恩情,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請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生共同板書師提示學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讀一節,動筆畫出給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組內交流最感動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服。從一針針一線線體會到了母親很關心很愛他,縫得很仔細,指名2-3人讀中體會問:她在縫衣服時還會想些什麼?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生1說捨不得兒子走;生2說她想兒子早點回來)

  第二節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深?指名說並讀。(師點評你讀出了母親對兒子的不捨)生2讀(師點評你讀出了依依不捨)生齊讀。這時孟郊看到母親頭上怎樣?他心裡又會怎樣想?生1她昨夜肯定沒睡好,為我操心生2母親昨晚睡遲起早生3:母親為兒子操心把頭髮都弄白了。師:溼潤是什麼意思?(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沒流下來)

  師小結:母親的恩情一方面體現在行動上,一方面體現在語言上。板書

  四、 讓我們輕輕地讀這首詩,找出文中和詩句相對應的句子,仔細聽。

  師: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啊!(生:):

  師:有一天,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給他縫補衣服。

  師: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生;臨行密密縫

  師讓學生說意恐遲遲歸的意思。

  讓學生練習背誦,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上。一組展示背誦(齊背)背得怎樣?有感情嗎?另一組挑戰背。師小結:剛才兩小組同學把最後一行詩句背誦的特有感情又《遊子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千古名句,要記住。那麼我們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呢?小組內討論,看誰能做一個愛母親的孩子

  生1幫母親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務。生3:洗腳。

  師:希望你能說到做到,落實到行動上今晚給母親洗腳。

  板書: 行動上

  母親的恩情 太陽的光暉

  銘記 語言上

  孟郊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試看平面示意圖,運用已有的數經驗,尋找相應的座位。

  2、體驗“模擬小課堂”的樂趣,樂意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活動準備座位表ppt、有數字的胸飾、題卡等。

  活動過程

  一、說說小學課堂

  1、小朋友,我們都去參觀過小學,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主要說說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

  2、小學生會上哪些課呢?

  3、小結:小學的生活和幼兒園很不一樣,小學有不同的課,不同的課堂。

  二、看試題找座位導語:小朋友就快入小學了,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模擬小學生課堂的遊戲。誰來說說什麼叫模擬?

  1、猜測:小學生的課堂就在那裡,等會兒我們要找座位坐下來,哪張椅子是你的呢,與你胸前掛著的數字有關係,猜猜怎麼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號,這是式題的答案,找到貼有相應式題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檢驗:幼兒一個個開火車念算式及答案,教師驗證。

  4、提問:這種彎彎月亮型的座位,小學生也坐嗎?可能在上什麼課?(音樂課)

  5、誰願意來當音樂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唱一首好聽的歌?(請一幼兒)

  三、看圖示找座位

  (一)圖示一導語:音樂課上完,要上數學課了,數學課怎麼坐呢?一起來看看這張座位表。

  1、出示座位表:這次座位是怎麼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個人)用你胸前的座位號找一找,想想,你會坐在哪一排的哪一個座位上?(請一幼兒說說“你是怎樣找到這個座位的)

  2、交代任務:根據座位表,先計算相應的式題,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應的位置。

  3、師:好了,都坐好了,可以開始上課了,誰想來當數學老師的,出幾道加減運算題考考大家。

  4、小結:在小學裡,不同的課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剛才我們坐成了四列隊,除了要算對題,還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後左右,才能正確找到座位。

  (二)圖示二

  1、提問:

  (1)這裡還有一張座位表,和前一張座位表有什麼不同?這樣分成小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麼課?(討論課、繪畫課、手工課等等)

  (2)1號桌是活動室裡哪張桌子?2號3號4號桌呢?(請幾名幼兒幫相應的數字放過去)(教師指黑板)這是什麼?有什麼用?我們的黑板在哪裡?

  2、找座位:看著這張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3、共享交流:提問:你是怎麼找到座位的?

  4、小結: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題要算對,方向也不能搞錯。要成為一名小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雨滴。

  2、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徵,並將他們表現出來。

  教材簡析:

  本課其實是在上一節基礎上進一步表現線條,(不規則的點線練習)採用什麼材料均可。

  教學難點:

  感受並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現淅瀝的小雨。

  課前準備:

  (1)教師要提前佈置任務,讓學生觀察雨中人物、景物、動物的特徵。

  (2)教師、學生共同準備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師蒐集一些有關雨景的照片、錄影。

  教學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討論並交流雨中實物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在雨中,人們是什麼樣子的,小動物怎麼樣了,樹木、花草有沒有變化,汽車開過積水的路面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用噴壺向開啟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裡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裡的樣子;向花盆裡灑水,看泥土淋雨後顏色的變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徵。教師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影對學生進行啟發。

  (2)建議學生將向要表現的主體畫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而且要畫的大一些,然後再新增與主體有關的背景。新增背景時,教師出示範作並示範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如:雨傘將人頭遮住一部分。鼓勵學生將畫面自認為最滿意的部分或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塗色,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用彩紙剪貼、色紙畫等形式表現畫面。

  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嘗試在深色的紙上用銀色中性筆畫出雨滴的樣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傘邊上,轉動傘,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學評價:

  1、是否表現出了下雨的主題。

  2、是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表現雨景。

  3、能否說自己的創作意圖。

  教學札記:

  在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人們的反應時,我請一位學生上來學學下雨刮風時的各種聲音,另一位學生拿著雨傘配合著聲音表演風雨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透過觀看,發現了在雨中走路的樣子與平時的不同之處,在繪畫時自覺地將之表現了出來。回憶以往教學時教師反覆強調,學生卻不能準確表現人物動態的情況,我深切體會到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帶來的好處。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6

  在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討熱潮中,有關專家大聲疾呼:“應當設法喚醒兒童沉睡的右腦。”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引導下,一切教學活動幾乎都是圍繞發展左腦功能進行的。學生終日淹沒在書山、題海之中,背範文、做題目成了他們活動的主要內容,致使兒童左腦超負荷運轉,右腦失去啟動機會,越學越呆板,越學越笨拙。這就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右腦掌管形象思維,左腦則掌管抽象思維。思維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核心。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離開了具體的感性物件,就難以進行抽象思維。日本有位著名醫學博士最新研究認為:右腦是“祖先腦”,儲存著從古到今人類500 萬年遺傳因子的全部資訊。右腦存在的潛力約為左腦的10萬倍。啟用右腦,讓兒童獲得外部感知表象後,內化成“腦圖”、“腦聲”等形象(即“在腦子裡繪畫、錄音”),接著外化為書面表達,是協調左右腦功能,開發大腦智力,提高課堂作文教學質量的科學途徑。

  從這一思想理念出發,參照全國“九義”教材三年級“基礎訓練”中“按順序記敘一個有趣的遊戲”的要求,我設計了一堂作文課。

  [題目] 饞猴推車

  [要求]

  一、透過聲、像、演等手段啟用右腦,引發學生作文興趣,喚起大腦有序形象。

  二、能把表演的內容記敘清楚,做到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三、透過觀察、思考、想像,在形象中感染,達到寫文與做人合一,提高品德素養的效果。

  [教具]

  配樂故事《饞猴推車》磁帶(或兒童音樂磁帶)、“饞猴推車”活動小圖片和放大活動彩色圖片(8幅)、毛驢和猴子頭飾、 兒童帶鬥小推車等。

  [教學過程]

  一、聽配樂故事,初入情緒。

  1.匯入: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故事吧?今天老師播放一段故事,聽後要請小朋友回答:故事記敘了一件什麼事?這個故事的題目是什麼?聽完這個故事,老師還要請聽得最認真最仔細的小朋友上臺來表演這個故事呢!

  2.播放配樂錄音故事(亦可一邊輕放兒童音樂,一邊由授課教師娓娓道來):

  一個秋天的中午,小毛驢去山上採栗子。他採了滿滿一車栗子往回拉。山邊一個小猴子聞到栗子的香味,舔著舌頭說:“栗子,好香!”這時,小猴子看見了毛驢拉著一車栗子走過來,心裡想:我去幫小毛驢推車,一直推到他家,小毛驢一定會給我吃很多栗子的。於是,小猴子就去幫小毛驢推車。小毛驢見小猴子這樣熱心幫助人,連聲說:“謝謝!謝謝!”他們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一直向前走著,走著。可是小猴子太饞了,他一邊幫著推車,一邊偷吃栗子,光挑大的吃,吃一半,丟一半。走了好大一會兒,小毛驢拉著車,已經走到自己家門口。小毛驢拿出一條毛巾擦擦汗,回頭看看自己採來的栗子,忽然發現車上裝的栗子少了一大半。小毛驢想:這一定是貪吃的小猴子乾的。於是大聲喊:“猴子!猴子!你在哪裡?”小猴子早就躲起來了。小毛驢覺得自己上了當,氣得直翻白眼。路邊的小紅花向他眨眨眼,好像在說:“誰讓你答應饞猴推車呀!”

  3.聽後反饋思考題,並在黑板上板書故事題目:饞猴推車。

  二、觀察表演,進入具體情境。

  1.掛出用彩色筆畫的有山間小路和小毛驢住房的兩塊佈景。請兩位同學戴上頭飾,“毛驢”拉上裝滿栗子的小車,“猴子”在後面推,按故事內容表演。做到有動作、有語言、有表情神態。

  2.表演前板書要求:“仔細觀察留腦圖,一幕一幕記清楚,圖、聲、意、感交替出,先後排序最重要。”

  3.表演結束,一切實物情景成為過去。小朋友腦子裡一定留下了一幅幅“饞猴推車”的行為印象圖景,還留下了他們說話的聲音,留下了他們當時當地的想法和感覺。請一兩位同學上臺按故事先後順序,說說自己腦子裡留下的腦圖、腦聲、腦意、腦感。(腦圖指觀察到的動作和場景在大腦形成的影象;腦聲指聽到的聲響和話語,形成的聲像;腦意指意會到人家在想什麼;腦感指對人家感覺行為的理解印象。)

  三、圖、腦對照,物我合一。

  1.給每位小朋友發8張“饞猴推車”小圖片(無序號)。 要求每人按照自己觀察表演後形成的有序“腦圖”,在課桌上給系列小圖片排序。

  2.請一位小朋友做代表上講臺將8 張(無序號)“饞猴推車”放大彩色圖,在黑板上排序。師生共議,說明圖序正誤,並說出理由。

  3.各人校對桌子上小圖片排序正誤,並標上序號。然後看圖片(或不看圖)輕聲地把故事自述(或同桌互說)一遍,做到我口說我“腦”,“腦圖”符合觀察到的實際情景。

  四、啟發再想像,下筆寫作文。

  1.指著有序彩圖提問:圖與圖之間,按照內容發展和順序,是不是可以補上一些圖?(如第2與第3幅圖之間,可否補上“毛驢”和“猴子”對話的情景圖?又如第8幅圖之後, 可否補上猴媽媽猴爸爸責備小猴子貪吃、不誠實的情景圖?)

  2.接著隨機提問:小朋友,看了表演後,你們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麼?小猴子這種錯誤會改正嗎?

  3.拿掉圖片,請小朋友按照自己有序形成的“腦圖”、“腦聲”、“腦意”、“腦感”把這個故事內容寫下來,還可以加進各人想像的內容。

  最後提示動筆口訣:“頭不抬,眼不斜,想不斷,寫不完。”

  附:課堂作文例項

  [採用以上設計, 筆者曾在一個二年級小班上過一堂情境作文實驗課。下面是一個七歲半的小朋友寫的作文實錄。當時,讓隨堂聽課的家長們檢閱篇篇學生習作,都驚異不已。

  執教的我看到這篇習作,亦頓發“三個沒想到”的感慨:一是沒想到一個二年級(上學期)的小朋友能當堂寫出五六百字的記敘文;二是沒想到小朋友能用上“改過自新”(雖然用法上欠妥)、“悄悄溜走”、“於是”、“誇獎”等詞語;三是沒想到小朋友想像力如此豐富,續寫了這麼多合理的內容,反映了兒童嚮往“有錯就改,純真做人”的美好願望。]

  饞猴推車

  秋天到了。毛驢從山上摘了一大筐栗子放在車上。他說:“這麼多栗子,怎麼拉回去呢?”猴子wén(聞)到香wèi(味),跑出來一看,原來毛驢在拉一車栗子。猴子就說:“毛驢哥哥,我來幫你推車吧!”毛驢說:“真謝謝你,小猴子。”於是,小猴子就幫毛驢推車。他邊推邊偷吃栗子。推到bàn(半)路的時候,小猴子都把栗子吃了一bàn(半)了。快到毛驢家門口的時候,小猴子就qiāo qiāo (悄悄)地liū(溜)走了。毛驢到了家門口,一看車上的栗子少了那麼多,就大聲喊叫:“小猴子!小猴子!你在哪兒呀?”小猴子不見了。毛驢想:這件事一定是他gàn(幹)的。於是,毛驢就把栗子放在家裡,出去zhǎo(找)小猴子的爸爸、媽媽。毛驢把這件事告訴了小猴子的爸爸、 媽媽。猴子爸爸、媽媽聽了,很不高興。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們對小猴子說:“你以後要是這樣,就不讓你進家門。”小猴子聽了爸爸、媽媽的話,感到很難過,再也不gǎn(敢)那樣做了。從cǐ(此), 小猴子變得gèng jiā(更加)聰明瞭。後來,大家都很喜歡小猴子。小猴子的爸爸、媽媽也jīng(經)常誇獎小猴子。小猴子很高興! 可是,毛驢還不知道小猴子已經gǎi(改)過自新了,總是覺得自己當時很shǎ(傻),再也不gēn(跟)小猴子玩了。後來,毛驢聽到大家說小猴子已經gǎi(改)過自新了,馬上拿了三斤栗子到小猴子家去,對小猴子說:“你喜歡吃栗子嗎?”小猴子說:“是的,我很喜歡吃栗子。”毛驢說:“那就把這三斤栗子shōu(收)下吧! ”小猴子說:“謝謝你,毛驢哥哥。”毛驢說:“不用謝。因為聽到大家說你已經gǎi(改)過自新了,我才來的。你以後再也不要做那樣的事了,知道嗎?”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7

  一、感受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老師好,歡迎大家來到音樂課堂。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森林中生活著許多的動物,你們看這是誰來了,(PPT小狗小貓),小狗是怎樣唱歌的,同學們用你的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

  小貓是怎樣唱歌的?誰來模仿一下小貓的叫聲?(指名模仿)”

  師:你們看又有誰來了?ppt 小青蛙,小青蛙是怎樣唱歌的?

  師:我們學過一首小青蛙找家的歌曲同學們還記得嗎?

  好大家一起表演唱小青蛙找家。

  師:你們看又有誰來了,老虎 老虎怎樣叫,老虎叫的聲音很大很宏亮

  師:“老虎和貓的叫聲對比,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回答交流)

  師:老虎的叫聲很大很宏亮,小貓的叫聲很小很溫柔。

  同學們再看,這位同學在幹什麼,用力打鼓,咚咚咚、咚咚咚。聲音大,輕輕的敲,通通通,聲音小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歌曲(大鼓和小鼓嗎?)

  一起演唱大鼓和小鼓。

  師:大自然中的聲音有大也有小,在音樂中,聲音大,聲音響亮,我們就叫它強,用“F”表示,聲音小,聲音低,我們叫它弱,用“P”表示。

  師: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很多,

  師:你還能模仿生活中其他強的聲音嗎?學生回答(近處的雷聲、牛叫等等,) 弱的聲音還有哪些?(小雨的聲音:沙沙沙、蚊子飛的聲音:嗡嗡)

  三、遊戲體驗感受音的強弱

  1、按老師的強弱要求,模仿動物的叫聲。分組模仿,1組模仿小狗叫聲,2組模仿小青蛙叫聲,3組模仿小鴨叫聲。(老師出示“f”或“p”)同學模仿動物叫聲。

  師:看到同學們演唱的'這麼好,小動物也高興地唱起了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播放小動物唱歌的錄音,師:你們都聽到了哪些小動物在唱歌?(學生回答)

  告訴你們這首歌的名字叫《小動物唱歌》,板書:小動物唱歌,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

  2、學生齊讀歌名2遍:小動物唱歌。

  投放歌詞圖片

  3、老師帶領學生朗讀歌詞2遍。

  投放歌曲圖片

  師:同學們在歌曲中找找剛才學的“f”與“p”這兩個記號都在哪?兩個可愛的小符號“f”表示“強”,聲音要大點;“P”表示“弱”,聲音要小點。

  4、教師範唱,學生小聲跟唱

  5、跟錄音唱3遍,糾正存在的問題。學生齊唱,學生表演唱。

  同桌互相表演唱,

  7、學生小組展示。

  五、創編歌詞(小組討論——分組展示)

  談話:大家想想,除了小貓和小狗,你還想唱唱哪些小動物呢?把他們編創到歌詞中唱一唱。(小雞、小鴨、小牛等)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和這麼多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開心吧!在我們的地球上生活

  著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它們都是我們的朋友,可是我們從電視、報紙上看有的小動物正在面臨被吃掉的災難,有的小動物生活的環境也遭到破壞,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小動物請老師給小朋友捎來了幾句話:它們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來愛護動物、關心動物。 同學們能做的嗎?好,努力奧,下課。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8

  古詩《小池》是統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六組組課文《12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它的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這首古詩透過對細流、樹陰、水面、小荷、蜻蜓等這些景物的描寫,形象的勾畫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初夏風景畫。這一組課文寫的都是夏天的美麗景色,而《小池》這首詩又是這一組的第一課,目的是讓孩子在古詩中初步地感受夏天的美麗景色。

  《小池》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但在部編版教材中,卻安排到了一年級下冊,這對於古詩底蘊嚴重不足的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較為困難的。所以在古詩《小池》的教學設計上,我充分地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學識基礎和年齡特點,努力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淡化古詩意思的講解,而是從整體入手,抓住古詩寫景的特點,透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以圖解詩,以景悟情。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圖畫中與詩文對照,感受古詩文字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一、以詩引詩,加大積累,加深品味。

  在開課匯入時,我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課件出示“春暖花開”的美圖,在瞬間吸引了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吟誦關於春天的古詩,學生在自己平時積累的基礎上輕鬆背出了《詠柳》、《春曉》、《村居》,初步感受到古詩美妙的韻味。然後自然過度到初夏時節,課件再出示《小池》的畫面,以圖解詩,化難為易,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到古詩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讓語文課堂一開課就充滿濃郁的詩味。

  教學設計如下:

  1.談話匯入:

  課件出示春天的美麗圖畫。

  師:看,春天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多美呀!古代詩人寫下了許多春天的詩,哪些小朋友能給我們吟誦一首?指生吟誦。

  師:春天悄悄過去,天氣漸漸熱起來,初夏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初夏時節的古詩《小池》,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2.誰積累過這首詩,能背給大家聽聽嗎??指生背古詩?。

  3.很多同學都熟悉這首詩,其實它描寫的就是初夏時節的一處小池塘。課件出示《小池》圖。著名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當年看到了這個小池塘,在周圍的景物映襯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於是便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吟誦的詩句《小池》。?

  4.簡介詩人:讓我們走近作者,認識一下楊萬里。課件出示,師解說:楊萬里是宋代的大詩人,最善長寫山水田園詩,一生寫詩兩萬多詩呢!被譽為一代詩宗。

  課末,學完楊萬里的《小池》這首初夏時節寫景詩後,我又引出楊萬里的另一首盛夏寫景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讓學生在讀和簡單的品味中感受到夏日西湖的美麗。這樣設計,既增強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又增加了學生對古詩的積累。同是楊萬里的詩,一首展現的是初夏池塘的生機美,一首展現的是盛夏西湖的驚豔美,對比著來學習,發現詩境卻完全不同,但學生卻學的興趣盎然,意猶未盡,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

  教學設計如下:

  師:《小池》讓我們欣賞的是初夏的小池塘。初夏一過,盛夏來臨,(課件出示盛夏荷塘圖)這婀娜多姿的荷花就成了池塘的主角。他讓楊萬里詩興大發,提筆又寫下了《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件出示帶拼音的古詩)

  1、師範讀,配上古箏曲《漁舟唱晚》。

  2、生練習朗讀。

  3、指個別生誦讀。

  4、問:同學們,在這首詩裡,你們從哪兒感受到這是夏天?

  生結合詩中的句子和詞語談自己的認識。

  4、這就是西湖六月的美景!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讀出盛夏池塘的美。全班配樂齊讀。

  5、美麗的夏日,讓我們記住了楊萬里的《小池》,也領略了《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情畫意令人陶醉,大自然的美讓人感嘆。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夏日還留下了哪些名詩名句呢?回去好好找一找,把他補充在課文裡,好嗎?

  二、淡化講解,以圖解詩,以景悟情。

  傳統的古詩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但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儲備少,他們在一年級上冊只學習了一首漢樂府詩《江南》,所以對古詩的理解能力是很薄弱的。所以我淡化詩意講解,而是從整體入手,抓住古詩寫景的特點,透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以圖解詩,以景悟情。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圖畫中與詩文對照,感受古詩文字的意境美。

  教學設計如下:

  1、學習第二行詩

  師:泉水流呀流,流到了小池裡。你們看,池水美嗎?(課件出示池水和樹陰圖)仔細看圖,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指多生自由表達,師相機板書:樹陰

  師:大家說的真好,初夏時節,天空多晴朗,樹陰在水中多美麗,你們喜歡這晴天柔和的風光嗎?樹陰也喜歡,這就叫:樹陰照水――

  學生回答:愛晴柔。師相機板書:愛晴柔

  感情朗讀:你能讀出這種愛嗎?誰能愛得再深一些?

  學到這兒,我們發現小池是那樣的清澈、那樣的寧靜。難怪詩人會如此疼惜,如此喜愛。讓我們把這兩行詩連起來讀一讀,讀出詩人對小池的愛。

  2、學習三四行詩

  師:小池中間還有什麼景色呢?你看到了什麼,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件出示小荷和蜻蜓圖)

  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表達。師相機板書: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頭

  師:同學位觀察得真細緻,描述得真有趣。詩人楊萬里也看到了,他是這樣描寫的。課件出示詩句,學生齊讀。

  三、以讀為本,讀中解義,讀中悟情。

  語文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閱讀教學如此,古詩教學更是如此。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

  對古詩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我以正確讀――熟練讀――感情讀為途徑,配以音樂讀,體會情趣讀,多種形式的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品讀悟情,從而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學設計如下:

  片段一:

  1.開啟書P68,自己藉助拼音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然後圈出生字,拼一拼,記一記。

  ……(省略識字過程)

  3、生字寶寶們藏到課文裡,你還會讀嗎?指生把整首詩讀正確。

  4、老師範讀,讀出詩的節奏。

  老師讀得好,是有竅門的,詩就像歌一樣,是有節奏的。

  5、課件出示:帶停頓現的古詩。學生按節奏練習朗讀古詩,再指生朗讀。

  片段二:

  1、出示第一行詩,指一生讀。

  師:這句詩裡詩人寫了什麼景物呢?

  你們知道泉眼是什麼嗎?課件出示泉眼圖,看,這冒著泉水的地方就叫泉眼。

  泉水從泉眼裡流出來,是怎麼流的?(無聲、細)

  師:看,這就是泉水的細流,課件出示細流圖。

  師:這細細的泉水悄悄地流,沒有聲音,多安靜呀!誰能讀出這種靜?(指生讀,女同學試讀。)

  師:這細細的泉水慢慢地流,不急也不搶,真輕柔呀!誰能讀出這種輕?(指生讀,男同學試讀。)

  這細細的泉水可是泉眼媽媽的寶寶呀,寶寶要出門了,媽媽心裡多麼捨不得呀,詩中哪個字寫出了泉水媽媽的不捨?(板書:惜)誰能讀出這種不捨?(指生讀,全班齊讀。)

  初讀階段,我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圈生字,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於複習漢語拼音,也利於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能力。其次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讓學生得到薰陶,再以繪聲繪色的領讀,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

  品讀階段,我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感受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

  一節課,學生讀詩不下二十遍,學生讀得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全過程,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進行朗讀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四、把握重點,靈活識字,規範寫字。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作為第一學段識字的重要目標。本課時要求學生會認“泉、流、愛、柔、荷、露、角”7個生字。由於多數生字字形較為複雜,所以在識字教學環節中,我的設計努力做到有層次、有梯度。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從看拼音識字,去拼音識字,說識字好方法,到讀準詞語,最後生字迴歸詩文認讀,每一個步驟都能紮紮實實地去落實。我採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鼓勵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識字,把理解字義和識記字形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領悟生字的特點。

  教學設計如下:

  1、請同學們開啟語文書P68,自己藉助拼音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然後圈出七個生字,自己拼一拼,記一記。

  2、課件出示:帶上拼音的生字,

  師:這些生字寶寶你會讀了嗎?

  指生拼讀生字,老師強調“流”的聲母是“l”,不要讀出“niu”

  3 、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開小火車拼讀。

  4、交流識字方法:這些生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他們嗎?

  學生根據已有的識字經驗彙報自己的識字方法。學生說到哪個生字,老師相機指導。

  (1)課件出示“泉”字的字理圖。學生觀察後師小結:“泉”字是象形字,古人看到水從山洞裡流出來,就創造了“泉”字,本義就是泉水。

  (2)課件出示“愛”字的字理圖。學生觀察後師小結:手捧著東西送給朋友,以此表示喜愛、友愛。相機用“愛”組詞並說一句話。

  (3)學生能用“加一加”或“形聲字”的方法識記“流、柔、荷、露”。

  (4)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識記“角”,如:牆角、羊角、牛角、衣角。

  5、課件出示詞語:泉眼、細流、樹陰、喜愛、晴天、柔和、荷葉、露出、愛惜。

  這些詞語你認識嗎?

  6、課件出示古詩。生字寶寶們藏到課文裡,你還會讀嗎?

  本課時要求學生會寫“無、樹、愛、尖、角”5個生字。由於學生有了一定的寫字基礎,加上課堂時間有限,所以五個生字的教學應該有主次之分。在寫字教學中,我是先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來提醒大家注意字的寫法,學生能抓住田字格橫中線和豎中線的關鍵筆畫去觀察,對字的寫法掌握較好。節省出來的時間,我用來重點指導字形複雜的兩個字“樹、愛”的書寫,並給與了學生充分書寫的時間,不讓寫字流於形式。

  教學設計如下:

  1、課件出示5個會寫字。

  師:同學們,這是今天我們要學習書寫的5個生字,仔細觀察一下,你覺得哪個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

  學生能在自己已有的寫字經驗基礎上指出:

  “尖”注意上面不是“小”,第一筆是豎不帶鉤。

  “無”的豎彎鉤要甩出去,豎寫在豎中線上。

  “角”上小下大,最後一筆豎在豎中線上。

  2、師重點指導:

  師:樹和愛這兩個字比較複雜,我們重點來學習。師邊講解邊示範。

  “樹”左中右結構,每部分較為瘦長,橫撇穿插到點的下方。

  “愛”上中下結構,爪字頭小,禿寶蓋扁寬,友的撇捺舒展。

  3、學生執筆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存在的不足:

  1、這堂課教學設計到位,但由於自己對課堂的把控能力不足,對學生的放手不夠,導致學生對詩句的品讀少了,在關鍵問題的回答上的也淺了,所以課堂的亮點和精彩點沒有生成。

  2、想象環節的設計處理欠機智。如:從這個“立”字,你感受到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蜻蜓?當有學生談到:這是一隻在休息的小蜻蜓,它正立在荷葉上欣賞小池的美景呢!此時,我應該放大對這位學生的鼓勵,並順勢引導學生想象:想一想,小蜻蜓和荷葉會悄悄地說些什麼呢?這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既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又更好地理解詩句的意境。

  以上是我執教古詩《小池》後自己的反思,在新教材的教學上,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透過這次研討課,自己收穫了很多。學無止境,希望在以後的語文教學道路上能再接再厲,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9

  《面具》

  知識和技能:

  透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特點突出的面具。

  過程和方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學習面具的特點,感受面具帶給我們的美感,培養學生髮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比較的習慣,以及對面具藝術的興趣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透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種風格的面具欣賞,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油水分離表現面具的畫法。

  教學過程:

  一、魔術匯入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術,想看嗎?

  師:瞧,這是一張白紙,看,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看到了什麼?

  生:哇!好神奇啊!一個白色面具出現了。

  師:想知道這個魔術的原理嗎?

  生:想

  師:其實這個魔術非常簡單,那張紙並不是一張普通白紙,我先是用白色油畫棒把面具畫在白紙上,這點很難發現。然後用深色水粉塗在紙上,塗過油畫棒的地方塗不上顏色。這種畫法叫油水分離畫法。(油水分離畫法是利用油性顏料和水性顏料不相溶的特點作畫的。)

  這節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面具一課。(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師:根據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麼是面具嗎?

  生:戴在臉上的裝飾。生:掛在臉上嚇人的臉譜。

  師:那麼什麼是面具,請看大螢幕(出示圖片)

  2、瞭解面具的來歷。(出示圖片)

  師:面具歷史久遠,它來源於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們在祭祀和節日活動中戴著它表演,以表達驅鬼迎神的願望。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圖片)

  3、師:我國是最早出現面具並使用面具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儺戲面具和藏戲面具。(出示圖片並講解)

  4、師:咱們來欣賞一下外國的面具(出示圖片)

  5、師:由於地域和風土人情的差異,古今中外面具的風格迥異,爭奇鬥豔。這充分體現出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出示圖片)

  6、(出示圖片)

  師:與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麼特點?

  生:樣子嚇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師:現在我們來觀察藏戲面具、斯里蘭卡面具給你什麼感覺?面部表情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在造型上有什麼不同?

  (師:一個是…,師:一個是…,師:…)

  師:五官使用了什麼創作手法?(生:變形和誇張)

  師:怎麼變形和誇張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兇,眼珠子發紅,快要瞪出來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頭很長,恨不得把人給吃了,很恐怖。

  師:如果讓你來當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面具,你將會如何設計使面具更加猙獰可怕呢?應怎樣運用好誇張和變形?

  三、教師示範油水分離畫面具的方法:

  1、用油畫棒單線起稿。(用油畫棒先畫臉型,然後拿油畫棒在臉型上用單線畫出誇張變形的五官,最後加一些裝飾花紋、圖案。)

  2、在單線稿的基礎上,用油畫棒塗色。(塗色要厚)

  問:同學們仔細觀察第二幅圖和第一幅圖有哪些不同?(大家觀察的真仔細,還有一個地方大家沒有看出來,牙齒也用白色的油畫棒塗實了。)

  3、用水粉把畫面塗滿,即可出現油水分離現象。

  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

  四、佈置作業

  現在我們展開豐富想象力運用變形和誇張手法,設計一副自己喜歡的特點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項:

  1、顏色鮮豔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對比。

  2、油畫棒塗色要厚。

  大家可以參考螢幕上的圖片進行創作。試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塗上底色會是什麼樣子的。

  五、評價作業。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油水分離畫法畫面具,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相信在下節課的手工製作面具中同學們會有更大的收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搖啊搖》

  2、歌表演《搖啊搖》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搖啊搖》,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情緒,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搖啊搖》,並進行表演。

  三、能聽辨音的高低並進行模唱,在聽視唱中基本能唱準音。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搖啊搖》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較有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歌曲請小朋友們說說最喜歡上學期的哪首歌曲/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

  3、唱一唱;豎笛練習:吹一吹

  二:新課學習:

  1、匯入:聆聽《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說說樂曲情緒,並用動作表演。

  欣賞童謠歌舞《弄堂遊戲》並用動作表演。

  小練習:隨音樂拍手:(復三拍子動作練習)歌曲《搖啊搖》旋律熟悉。

  3、歌曲學習: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圖上的意境,教師採用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划船邊朗讀。

  1)說說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較合適,為什麼?

  2)放《搖啊搖》錄音,學生感受歌曲情緒。

  3) 放《搖啊搖》錄音,學生做划船律動,體驗6/8拍的強弱感。‘LU’哼唱。

  4)教師範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

  5)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6)學生模唱學習歌曲 (部分學生演奏樂器、部分學生模唱;輪換進行)。

  4、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搖啊搖》,要求自創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

  5、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說說三角鐵有哪兩種敲法。

  2)分組嘗試選擇滾動式和按強拍打擊三角鐵如何為歌曲伴奏。

  3)分組展示

  4)讓學生試著敲一敲,說說有什麼特點?(在長音處用 )

  5)一部分學生邊唱邊表演,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伴奏。

  6)除選擇三角鐵伴奏外,還能用什麼打擊樂同樣渲染《搖啊搖》的意境。用三角鐵、碰鈴、沙球等為歌曲伴奏。

  7)分組或集體表演。

  一、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會唱歌曲《猜謎謠》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

  2、能勇敢的擔任領唱,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3、關注生活中“有美感的聲音”,從而增強孩子對自然界多種音響的好奇和興趣。

  教學難點:歌曲《猜謎謠》中襯詞的演唱。

  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猜謎語

  師:今天老師想給大家來猜一個謎語:

  兩個角,抱著頭。

  上樹頂,爬村頭。

  扁扁嘴,細長的脖。

  坐著高,站著低。

  在這個謎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種動物。

  (生根據謎面猜謎底,對說出不常見的動物答案的人給予肯定與表揚。)

  師:同學們到底猜得對不對呢?聽聽歌曲是怎樣回答的。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聽錄音範唱、揭示謎底)

  師:哦,原來每句謎面都有幾種答案呢。

  2、再次傾聽歌曲,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問答式的對唱)

  3、把歌詞以兒歌的形式來朗讀

  (1)按歌曲的節奏齊讀歌詞(請學生根據小動物的習性特徵來做一做動作)

  (2)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歌詞(師問生答)

  4、隨琴演唱歌曲的歌譜。

  5、教唱歌曲

  (1)隨琴填詞唱

  (2)“雙簧式”的演唱練習

  (3)解決難點(手勢襯詞的音高的把握)

  (4)完整演唱

  (5)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後兩句齊唱,並交換演唱內容。

  (6)給予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請兩人一組進行對唱,並讓學生評價,如認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來糾正。

  6、歌詞創編

  請小朋友分組討論,給歌曲創編第三、四段歌詞

  (1)細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鰍是小蛇

  (2)尖尖嘴,長尾巴,不是母雞是狐狸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猜謎謠》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現也真是活靈活現,讓老師不禁要讚美你們真是一個個巧嘴巴!下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誇張的藝術文化。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歷製作書的材料有龜殼、石頭、陶土、竹片、木片、絲綢等。

  2、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3、用紙這種材料製作書,具有書寫方便、裝訂便捷、容易攜帶等優點。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觀察不同的材料,並用科學詞彙進行簡單的對比描述。

  2、透過實踐操作體驗,感受不同材料製作書的優缺點。

  科學態度目標

  1、圍繞材料的發展,多角度、多方式認識製作書材料的變遷。

  2、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體會到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紙張、泥板、竹簡、竹片、毛筆、墨水、木棒、課件、記錄單

  教師準備:課件、評價表

  【教學過程】

  一、瞭解書的歷史

  1、提問:觀察自己的書本,我們的書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2、古時候的書也用紙做的嗎?你知道古代的書是怎樣的?

  3、瞭解書的歷史。播放書的歷史微影片,解說詞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沒有紙,人們會用樹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簡單的文字元號。後來,人們會在烏龜殼上,動物的骨頭上刻劃文字,這相當於最早的“書”了。技術發展了,人們會在青銅器上鑄字,但這還不算真正的書。真正的書出現在戰國時期,有人用毛筆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儲存,並用繩子編冊成書,我們稱它為簡冊。因為竹片和木片比較容易獲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用這種材料。簡冊,雖然使用較為普遍,當然也有一些缺點,比如簡冊有些重。絲綢出現後,人們便在輕巧的絲綢上寫字,稱之為縑帛,可是絲綢太貴了,一般人用不起。這個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現了——蔡倫。他是一位很會動腦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想到了更好的辦法造出了一種書寫材料——紙。他用樹皮、麻頭和破漁網作為原料,經過多次加工,製出了最早的紙——蔡侯紙,這也是是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4、聚焦話題:做書的材料發生了哪些變化?

  5、穿插竹簡觀察體驗活動。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自己的書,圖書館裡的書,認識到紙是現在做書最為廣泛的材料。透過反問古時候做書的材料,引入書的歷史小故事,引發學生對做出材料變化的思考。)

  二、探索:嘗試製作一本簡易的書

  活動一:

  穿越到春秋戰國時期,經歷用毛筆在竹簡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用毛筆在竹片上寫自己的姓名,和同學說一說在竹片上寫字的感受。音樂聲響起,將毛筆放回筆筒,體驗結束。

  活動二:

  穿越到陶泥時期,經歷用木棒在泥板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寫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紙三種材料上寫字的感受。完成活動記錄表。音樂聲響起,整理實驗材料,體驗結束。

  活動三:

  1、想辦法將它們裝訂成冊,成為一本書。

  2、讓學生演示,體驗不同材料裝訂成書的過程。

  (設計意圖:透過分層的穿越體驗活動,讓學生經歷在不同材料上寫字的過程,感受不同材料書寫的優缺點。透過班級裝訂成三本書的過程,體驗不同材料裝訂的難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書的優缺點。)

  三、研討:三種材料做成書的優缺點

  1、比較三種材料的書,說說它們的優點和缺點。

  2、從做書材料的變化,說一說你懂得了什麼?

  3、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麼發展?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書寫、裝訂的體驗活動後,對三種材料進行客觀的評價,體會到紙這種材料的優越性。提出問題: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麼發展?啟發學生去思考沒有任何一種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會出現更好的材料來做書,意識到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3

  一、課題名稱

  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二、課題背景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我們根據市、縣教育局的有關檔案精神,曾經承擔了縣總課題中的子課題《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許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隨意性太強;很多教師仍舊喧賓奪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維目標難以落實;教師在教學中,為提高教學“質量”,拼體力,拼時間,形成了高消耗、重負擔、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話,落實目標“少、慢、差” ;少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從而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變成了學困生,給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新課程實施中,由於種種原因,也出現了新的傾向,如噱頭多,課件多,語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於形式,沒有達到“內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00後的孩子,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渴望展示自己,而我們的課堂沒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在問題面前,我們認識到,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物件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處在教育改革風口浪尖中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大膽進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研究與改革,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改變“鳩佔鵲巢”現象,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真正實現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此背景下,有縣教體局教研室領導的大力支援,有“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成果作為基礎,我學區全體語文教師願意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三、課題界定與理論支撐

  1、課題概念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具體表現在: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會探索新知,願意與他人合作並分享學習成果,教學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於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於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於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於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捨與提煉,在於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於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2、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它意味著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緒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學的相關理論。高效課堂的一箇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

  A、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轉變。

  B、圍繞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詮釋的是“師”與“生”的關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師生相長。

  D、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

  E、從傳統到高效的教學比喻:傳統課堂抱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四、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透過本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義:

  1、以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適合長樂學區乃至更大範圍內小語學科特

  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意義:透過本課題的實施與研究,最佳化小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變我校現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解決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總結出小語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我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透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意義:透過研究與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模式,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最佳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收集、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教育內容,構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學習模式。

  2、探索有關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規律,構建指導小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學習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實驗教師教學方式的最佳化和專業成長;豐富我校的文化內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我校的辦學特色。

  4、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素養,具有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課題所反映的內涵和精神實質。

  首先,要研究什麼是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與舊課程有什麼區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評價、課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學生和教學裝置。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載體。研究對教材把握、處理的度和呈現形式。其二,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要分析學生對教育教學內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學校的教學裝置。互動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裝置的應用,教學材料的準備等,這些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學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研究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異質疑、交流展示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引導要點。

  4、研究教法。一是透過問卷調查、現場聽評課、教師訪談、學生座談等途徑,調查研究目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透過對當前國內有影響的名師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研究他們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課堂評價、要求和管理等,科學取捨,學習優點,為我所用。三是立足於自己課堂的學情和教材,研究運用什麼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高效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四是開展上課、觀課、議課等活動,以先進理論為指導,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適合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和有效教學模式,在學區內加以推廣。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4

  教學設計: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透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教學要求:

  1、使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基本內容。

  2、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3、學習詞:太輕、太響、太快、太慢。

  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花貓,問:小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呀?(小花帽) 對了,小花貓今天要去參加小動物們的唱歌比賽,你們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誰得了第一名呀? 今天,老師講個故事,名稱就叫唱歌比賽(幼兒學講) 二、老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幼兒欣賞,要求幼兒聽清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誰得了第一名? 聽故事提問: 1、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2、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誰是裁判員。3、誰得第一名,為什麼(幼兒議論小貓唱得好在哪裡,不下結論)?

  三、聽故事錄音,老師按故事內容操作圖片,幼兒視聽結合,聽清小雞、鴨子、小狗、小鴨是怎麼唱的,不好在哪裡?小貓是怎麼唱的,好在哪裡?

  四、老師邊講故事,邊提問:1、師:“嘰嘰嘰、嘰嘰嘰”這是誰的叫聲,小兔說:小雞唱的怎麼樣?(學習詞:太輕)幼兒模仿小雞的叫聲。 2、師唱:“呷呷呷、呷呷呷”這是誰在唱?小白兔說鴨子唱得怎麼樣?(學習詞:太響)幼兒大聲模仿鴨子的叫聲。 3、師唱:“汪汪汪、汪汪汪”這是誰在唱?小白兔說小狗唱得怎麼樣?(學習詞:太快)幼兒大聲模仿小狗的叫聲。4、師唱:“咩咩咩、咩咩咩”這是誰在唱?小白兔說小羊唱得怎麼樣?(學習詞:太慢)幼兒慢聲模仿小羊的叫聲。 5、最後輪到誰?(小貓)師唱:“喵喵喵”,小白兔說小貓唱得怎麼樣?(學講:不快、不慢、不響、不輕)誰得第一名? 幼兒用最好聽的聲音模仿小貓的叫聲。

  五、幼兒分組戴上小動物的頭飾進行唱歌比賽,老師作評判員,“小白兔”戴上頭飾進行表演並教育幼兒以後唱歌要向小貓學習,唱得不快不慢,不響也不輕。

  評析: 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物件,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本教案,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動物的各種叫聲,接受了唱歌時聲音應唱得不快不慢不響不輕的道理;把語言、常識內容有機地聯絡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故事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常識活動的能力。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牧歌》、《小放牛》

  2、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透過欣賞樂曲《牧歌》、《小放牛》,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中愉快熱鬧、充滿朝氣的音樂情緒,初步感受兩種不同風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緒的音樂。

  二、通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三音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一)欣賞《小放牛》

  1、匯入:談話(從前課歌曲入)

  A、教師出示幻燈《小放牛》曲調,教師邊彈琴邊唱。

  B、學生跟琴哼唱,對該民歌有一個初步的熟悉。

  初聽錄音樂曲:師設問:

  A、這段樂曲是由民族樂隊還是西洋樂隊演奏的?

  B、樂曲中主要的曲調是由哪一件樂器演奏的?聽完後,學生自由回答。

  A、聽第一段音樂:問:這段音樂與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麼關係?聽完後,學生討論回答。

  B、第二段音樂:設問:這段音樂旋律與第一段有什麼關係?在速度上有什麼變化?

  你能聽出嗩吶在模仿二人一問一答的情景嗎?

  (還是第一段主題音樂,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話可再聽一邊)

  C、第三段音樂

  設問:這段音樂在速度上有什麼變化?情緒如何?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

  D、復聽全曲:聽完後師生交流聽後感。

  (二)欣賞《牧歌》

  1、匯入:請小朋友們聽一首歌曲,聽完後說說你的感受。(師:範唱民歌《牧歌》)

  學生談感受(曲調悠揚飄逸,低迴婉轉)

  2、師:介紹這是一首內蒙古昭烏達盟民歌(學生用“LU”跟著老師唱《牧歌》曲調,唱時可以看書上的圖形譜,再用豎笛吹一吹)

  3、請小朋友們聽一首由民歌《牧歌》為素材創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聽音樂。

  問:民歌《牧歌》的曲調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後學生回答)

  4、聽樂曲

  問:每遍的主題曲調出現時它的聲區變化順序是怎樣的?哪邊高?哪邊題低?各遍表達了怎樣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麼樣的場景?學生自由討論回答。

  (三)與《小放牛》對比欣賞,說說你的感受。提示:從題材、形式、風格等進行對比

  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然後再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板書。

  板書:題材形式風格

  《小放牛》

  《牧歌》

【國小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