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1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一書是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封筆”之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正如於永正先生自己在書的前言中所說:“本書是我對自己從教五十多年的較為全面的總結。”書中描述了於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感悟,在教學活動中的偶得,但更多是於老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

  每個老師都有這樣的願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經驗告訴我,作為老師,想讓一部分學生喜歡你很容易,但是讓所有的孩子都喜歡你真的很難。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從於老師的書,讓我對學生喜歡的老師,對師生關係,也有了更深刻,更豐富,更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1、學生喜歡的老師:如“甘草”,性溫、味甘、包容、調和。

  於老師說,要讓孩子喜歡你,必須做一個甘草似的教師,溫和而寬厚,要真心的愛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個學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當做他們的朋友。把學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愛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一樣能夠溫暖人,只要老師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喜歡。但是做老師,一味的“溫厚”就可以了嗎?於老師說:“一味溫和是不行,還必須要‘嚴’.但是一味嚴厲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嚴而有愛,嚴而有方。

  2、學生喜歡的老師,童心不泯。

  於老師認為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在他的課堂上,於老師帶孩子表演小品,讓孩子們爆笑,讓學生感覺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課後遊戲,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學生中間,同孩子們一起玩耍;大掃除任務,他也主動去班長那裡領任務,和學生們一起打掃衛生,儼然是一個孩子,讓孩子特別願意親近他。於老師把童心不泯總結為這麼幾點:一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氣”;三是理解和體諒學生;四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

  3、學生喜歡的老師,亦師亦友。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我始終認為教師就應該愛自己的學生,並且要用恰當的方式讓學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學生感受到了愛,他自然就會同樣的愛上你這位老師,也會對你所教的課程感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會有主動學習的動力了。在書中,於老師說:“我們要理解學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臨下地俯視學生,不帶有色眼鏡評價學生,在教學中實現“平等對話”。於老師就是這樣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贏得的學生對他喜歡,從而喜歡上他的課堂。

  總之,讀到共鳴處,我不僅在心裡為於老師鼓掌,被他樸實的才華和實在的教學藝術所折服;看到於老師幽默化解師生之間許多尷尬的瞬間,拍手叫好,我覺得不論是小學老師還是幼兒園老師,不論是語文老師還是藝術老師,他們都是相通的,只有你真心的愛學生,愛教育事業,學生才會愛你,師生關係才會和諧。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2

  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於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是於老師的從教五十多年的全面總結,是一名小學教師在教壇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的心得與經驗。這本書,語言平實,事例鮮活,讀來令人愉悅,也讓我受益匪淺。於老師在這本書中第八章“把課上得有意思”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對我的教學課堂有很大的啟發。

  於永正老師是如何把作文課上得有意思的呢?

  一、為學生選擇、提供他們喜歡的、容易寫的素材。

  老師們在備作文課時,常常為找不到合適的題目、合適的寫作素材而犯愁。老師們選材尚且為難,學生就更不用說了。而於永正老師從來沒有為寫作素材發愁過。為什麼?因為他有素材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就會為自己、為學生髮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素材意識來自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有了這種責任感,就留神了,心就細了,心眼兒也就多了,目光也就敏銳了。素材意識來自對生活的熱愛。有愛才能有發現,才能有賞識;發現了,賞識了,才能有表達的慾望。素材意識來自學習。人一定要不斷學習,善於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素材意識來自動筆習慣。要想為小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寫作素材,老師還得有一顆童心。有了一顆童心,才能理解學生,知道他們喜歡寫什麼,不喜歡寫什麼,他們應該寫什麼,不寫什麼。

  二、把說、寫訓練寓於活動(遊戲)之中。

  三、“題好文一半”,講究命題的藝術。

  命題宜小不宜大,題目要有趣味性,命題要讓學生學生“情動”,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命題要“命”到學生心眼裡去。

  四、師生共寫,當好“對話教學”的“首席”。

  在作文教學中於永正老師要求學生寫的,一般情況下,他也寫,有時可能寫兩篇,甚至三篇。一“下水”,便知“水”的深淺,便取得了指導學生的發言權。

  五、當堂面批學生作文。

  “作前指導”,只是提提要求,並不細說。作前指導越細,要求越具體,對學生的束縛越大,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等學生都寫好了,透過點評三五位學生的習作,以及聽老師讀“下水文”,學生定能從中得到啟迪,發現自己的不足,領悟到應該怎樣改——刪掉什麼,增添什麼。

  六、讓學生的習作“上牆”。

  “作文上牆”具有巨大的激勵性。所有學生都渴望老師講評作文時朗讀他的作文,至於“作文上牆”更是夢寐以求的事兒。作文上牆,既有激勵作用,也有交流作用。

  七、適當開展“作文比賽”。

  研究和實踐表明,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社會性的競賽,歷來被認為是激發人們的鬥志,調動人們積極向上,克服困難,爭取完成任務,獲得優良成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競賽過程中,威信性動機或獲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強烈。由於在競賽中學習興趣和解決困難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要好得多。當然,比賽不可頻繁,要恪守“中庸之道”。

  八、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讀書呢?

  一是激發興趣,養成習慣。興趣是在嚐到甜頭的前提下,慢慢激發出來的;習慣則是在長期實踐中慢慢養成的。到後來,兩者實際上是一回事。

  第二,告訴學生,要抱著學習寫作文的目的讀書。讀書的目的固然很多,但不要忘了“書是最好的作文輔導老師”,不要忘記從書中學習寫作文。首先,要學語言;其次,學習表達方法。

  一位老師能善待學生,又有較好的語文素養,他怎麼都能把課上好。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3

  於永正老師駕鶴西去已近五年,當再次翻閱這本書時,彷彿這位老先生還活躍在語文課堂。

  很遺憾,在他有生之年沒有親臨過現場聆聽他的課堂,不過在錄影課上,在教學例項中是再熟悉不過了。

  於永正老師也是我初入教壇後認識的第一位大師,第一位小學語文界、男性的、名師。

  剛畢業時候,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如同初入江湖的後輩小生,把目光放在技法上,即單純的語文教學方法上。在書中我關注的也是於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如何設計過渡語,如何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有效的評價。

  現在十多年過去了,再看於老師,學習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語文教學中,更是在於老師整個人身上,因為他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在詮釋著如何才是為師之道。

  於老師說:我從來都不把練習冊放在眼裡,開始讓學生選做其中一部分,後來乾脆把它廢了,一點也不做,學生當然為之高興,我的語文作業只有寫字,讀課外書和寫日記,另外還有玩玩兒。

  試想一下,一位語文老師,如果是這樣,那哪一位學生能夠不喜歡?

  哪一位家長又會不喜歡呢?

  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為家庭作業的原因產生的,當我們能夠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而又讓學生和家長沒有過多的負擔,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能有這樣一手的於老師,必定是對語文教學有了千百次的思考,有了過於常人的付出。

  當我們的目的是在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上,在學生能夠愉悅的學習上在教學質量的提升上,是在自己個人的成長上,這種付出又是值得的,必要的。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於老師的理念將在他的書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從事語文教育的人。

  還記得十幾年前,初為人師,分配的農村小學也比較偏遠,網路也還不夠普及,學習的機會更是不多,恰好地是當時遇到了一位中心校教研室的史華老師,她在指導我上課的時候,見我課堂語言瑣碎,讓多去學習學習一些語文名師的課堂,鑑於我是男老師,又帶低年級,為我首推於永正。

  為此,史老師還專門給我找了於老師的相關資料,並送給我一本於永正老師的課案教學案例,儘管那是一頁一頁影印的.,至今還儲存著,而曾帶我認識“於老師”的史老師也已經退居二線了。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如果你的頭腦中有了這麼個想法,那從現在開始修煉吧。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4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一書是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封筆”之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正如於永正先生自己在書的前言中所說:“本書是我對自己從教五十多年的較為全面的總結。讀者從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觀、語文觀、學生觀,乃至於我的性格、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書中的第五章《行無言之教》部分對我的觸動頗深,受益頗多。

  這一章的開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話:“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身教的力量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身教”無痕,而且於老師認為這種影響在小學階段尤為顯著。因此於老師說:“老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學生天天看的‘無字之書’。”

  接著於老師指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對學生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的“無言之教”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字。“當老師的(尤其是語文老師),能寫一手好字,第一節課就能贏得學生的好感。” 於老師在書中說道:“我的老師和我的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寫字的意義太大了,小學生要寫好字。”於老師強調練字要成為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每課要求學生寫的字,自己必先照著字帖練;要板書的詞語,也要練,力求讓板書的字成為學生的“字帖”。要琢磨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看準每筆的起筆、落筆,不把每個字練好,不會善罷甘休。

  二是朗讀。於老師說自己備課除了練字,還練朗讀,而且練朗讀花的工夫比練字多得多。“朗讀受朗讀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現力、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制約,所以教師要加強修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教師如能達到“見文生情”的朗讀水平,即便不講朗讀技巧,只是一遍一遍地讀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跟讀,時間久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自然而然地跟著提高。

  三是作文。這本書,我幾乎是一氣呵成的,好幾個夜晚,最享受的事就是靜靜的坐在書桌前拜讀這本書,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小學生作文教學,平時,經常聽到有語文老師說,語文教學,最難的就是作文教學,學生總是不肯動筆寫文章,或者是沒有素材,或者是語句不通順,或者是字數寫不多,各種各樣的原因遏制了學生的寫作慾望。我想,如果要做到像於老師那樣親自帶著學生去校外體驗生活,帶學生去博物館,去山上,去划船,去採花,這或許已經不符合我們現在的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那麼,他的另外幾點做法還是可以借鑑的。於老師最讓我佩服的是他每次要求學生習作的時候,自己都會寫“下水文”有時候一個題目寫好幾篇下水文,自己站在學生的立場習作,只有透過寫“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這篇習作,也更能親近學生,並且,學生也喜歡閱讀老師的習作,這樣一來,師生共寫的狀態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寫作慾望。所以,一直以來,於老師都堅持寫“下水文”。這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而且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今,我們的孩子或許已經會寫記敘文,但如果要求寫說明文,寫報道,寫海報,寫轉述,寫照片說明這些生活中比較實用的文章,或許很多孩子都無法表達清楚,我想,我們依然可以借鑑於老師的做法,開展一堂實物展示課,讓學生畫海報,在海報上寫清實物展示課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紀律要求,在展示課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物品,然後讓學生觀察,討論,最後自己挑選寫報道或者物品說明,老師當場修改,學生可在一節課中學會寫物品說明和報道,這樣的課堂不但有意思還有效。

  最後,寫作命題也有一些小小的學問,第一,命題宜小不宜大。學校開完運動會,如不假思索地出一個《記我校春季運動會》,就大了。學生會不知從何寫起。我們可以出一些小題目讓學生寫,如《記男子200米決賽》 《女子跳高趣事》 《開幕式》等等。第二,題目要有趣味性。寫我和我的同桌,可以這樣命題。《遠親不如近鄰——我和我的同桌》 近朱者赤——我和我的同桌》 《井水不犯河水——我和我的同桌》等。第三,命題要讓學生動情,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即將畢業的學生寫自己的母校。可以這樣命題。《老師,請記住我》 《請原諒我——寫給我曾經的同桌》 《把母校看個夠》 《母校的曲藝社》等。第四,命題要命到學生的心眼裡去。寫讀書收穫可以命題 《書——謝謝你》 《書——你是我的好知己》等。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