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2021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2021中秋節的文化內涵1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貼切地反映了中秋佳節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月圓的祈盼和對相思之人的牽掛。

  1、團圓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在兵荒馬亂、饑饉連年的歲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拋家離鄉,天各一方。在淒涼的.月夜,詩人舉首望月,聯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們此時此刻也會像自己一樣望月垂淚,共生鄉愁,於是寫下這情真意切的思親名句。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期待著豐收,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幹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群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髮於夏商周之時,並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三王順應時令,於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的紅包發多少是合適的

  1、6.6、6.66、66.6(一帆風順),可以傳送給一般的微信好友,金額不大又能表示到心意。

  2、9.99、99.9、99.99(天長地久),這個可以傳送感情比較好的親友。

  3、520元(我愛你),這個金額可以傳送伴侶、愛人。

  4、88元(發發發),這個金額可以傳送好友、工作上的客戶。

  中秋節的紅包祝福語

  1、星星的寂寞月知道,晚霞的羞澀雲知道,花兒的芬芳蝶知道,青草的溫柔風知道,心裡的酸楚淚知道,我的祝福你知道!祝中秋節快樂!

  2、金風爽,雲飄揚,月餅香,品瓊漿,月色賞,秋月朗,杯盞撞,情滿腔,佳節旺,團圓暢,祝福淌,幸福揚。中秋快樂。

  3、月圓人團圓,月缺人分別。若是無情時,月圓亦月缺,若是有情時,月缺亦月圓。

  4、明月皎,中秋到,祝福您,問聲好。開心笑,沒煩惱,工作順,步步高。好運陪,福星照,日子美,心情妙。體健康,樂逍遙,家和睦,幸福繞。把謝意,打個包,讓祝願,緊相靠,衷心祝,萬事好。

  5、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金秋季節景更美,圓圓明月更傳情;遙寄情思與明月,清輝脈脈祝福行;祝君坦途通仙境,國盛家富事業興。祝中秋快樂!

  6、中秋到,手機叫,祝福連綿真熱鬧,月亮照,好運到,吉祥如意把你繞,嫦娥俏,玉兔跳,為你揮杵搗仙藥,月老笑,紅線繞,為你盡把良緣挑!中秋樂淘淘!

  7、快樂中秋“截”!截獲健康與你相伴,截獲快樂笑容燦爛,截獲好運在你身邊,截獲輕鬆壓力飄遠,截獲成功遂你心願,截獲幸福將你擁攬!

2021中秋節的文化內涵2

  中秋節是我國一種很傳統的文化、文學現象,我國到唐代,中秋節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賞月也成為一種習俗。回顧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文化內涵,是一件很有寫意的事情。

  花好月圓人團圓,天上月圓時,家人享用的絕不僅是月餅的滋味,更重要的是親情的滋味。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享盡和諧社會的國泰民安。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這在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中佔有重要位置,亦是民族心理。

  到了中晚唐,中秋節已經是一個以賞月為中心習俗的全社會的節日了。當然,賞月一般不是獨賞,而是全家聚集在一起,或者跟好友同僚一起,這就附帶著團聚的習慣了。如果月圓之夜離鄉在外,就會有遊子思鄉之情,感慨月圓人不圓了,由此催生好多中秋思鄉的詩詞。但是團聚成為中秋節的第一主題是明清以後的事。宋代,中秋賞月的風氣達到了高潮。元代中秋節是宋代中秋習俗的持續,民間過中秋以賞月宴飲為主,並且增加了男女月夜相會的愛情元素,這體現在一些以中秋節為背景的元雜劇如《張天師斷風花雪月》《張生煮海》《雲窗夢》的愛情故事之中。明清之後,中秋節俗的功利性內容顯著增強了,貴人倫、重親情的主題逐漸突出,而唐宋時期那種賞月的浪漫抒情氛圍、痛飲美酒的狂歡精神衰退了。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演變為團聚和拜月之後,中秋節的浪漫格調就主要由月亮神話、月宮傳說所奠定和維繫。

  歲月讓記憶變得美麗。每次在街頭看到花花綠綠的月餅,許多成年人都會想起小時候吃月餅的情景,至今讓人難以忘懷。小時候家裡窮,仲秋節吃月餅是一件比較奢侈的食品。而現在,月餅只具象徵意義了。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此時此刻,卻總有一種衝動讓人回味過去那些難以忘卻的日子,因而更加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就像眼前香甜的月餅,總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眼下的中秋節的確缺少承載文化的活動,除了看中秋晚會,很難想像還有什麼值得玩味。在這方面,筆者建議政府部門有意識地對傳統節日加以包裝,多舉辦一些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日活動,讓人們在快樂參與中體驗傳統節日的時代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中秋節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盛會。因此說,中秋節,既是團圓的節日,又是親情的盛宴。除了豐收的喜悅、濃濃的親情,還有千年文化的積澱。

  究竟什麼樣的文化符號最能凸顯中秋佳節?是連綴著上古秋分時節清輝的皎皎明月,還是關於廣寒宮裡嫦娥那些金蟾素光的浪漫傳說?是象徵團圓、包涵著濃濃親人思念的精美月餅,還是積澱著千秋濃郁悲歡的文人詩詞?當是資訊時代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元素的深層次思考。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