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精選22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活動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

  歌曲《懶惰蟲》詼諧、幽默,旋律流暢,歌詞生動,適合小班幼兒。歌曲雖然以“反面形象”出現,但他的教育意義是很顯現的,教育孩子做一個勤奮的人。“勤奮”的概念很寬泛,對於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難度,想到班級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現象,因此,我把音樂中的“懶惰蟲”特指為不願早起,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負面影響,我又賦予歌曲《懶惰蟲》一個特定的功能,即“喚醒功能”,大樹爺爺輕輕一唱,愛睡懶覺的毛毛蟲就起床了。多神奇,一首歌變成了一個好辦法。基於這兩個重新賦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貫穿活動始末,有了反覆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發了孩子不當懶惰蟲的想法,同時幫助孩子感受體會了歌曲的詼諧情趣。新授歌曲必須要有七八遍的反覆跟唱,才會被孩子接受熟悉。單調機械的模唱顯然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後,我設計了遊戲環節“喚醒小動物”,引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兒都沉浸在“幫助喚醒”的角色中,盡情地反覆自覺地吟唱。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在學唱新歌,而是在遊戲。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2

  這次的音樂課我首先是把樂曲裡的歌詞用動作和圖片表示出來之後再讓幼兒傾聽歌曲的,因為事先幼兒在小班學習過,而且開始的圖片也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所以大部分的幼兒都樂意大膽演唱歌曲,在引導下也能嘗試用堅定、神氣的演唱方式表現歌曲。

  在我們學唱歌曲《玩具進行曲》時,我準備了小貓、小狗、小娃娃的圖片等等來進行演唱表演,讓孩子們始終沉浸在玩具音樂會的氛圍之中,不但感受了歌曲活潑、快樂、幽默的情緒,而且在欣賞和活動中牢牢地記住了歌詞。這樣的安排自始至終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3

  本次活動是我們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音樂活動,活動基本上讓孩子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小樹葉飄的動作。為了讓小班小朋友想出不同的飄的動作,我事先鋪墊了經驗,讓孩子室外觀察小樹葉飄的動作。孩子們有了前期的經驗,表現的比較好,有的是左右飛、轉圈圈飛等等。孩子學唱部分還是記得比較牢的。這次活動的設計比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在活動中玩的很開心,在玩的過程中輕鬆的學會了這首歌曲。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4

  小兔和狼是小班幼兒熟悉的音樂形象,在認知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喜歡遊戲,在遊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遊戲中學習音樂,能夠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並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透過讓幼兒扮演小兔和大灰狼,讓幼兒愉快的參與角色表演,體驗遊戲的快樂。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5

  本次活動是一節小班上學期的音樂遊戲,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遊戲類的活動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並愉快的進行活動,比較適合小班的孩子。但是也有個別孩子在活動中表現的比較不是很積極,如:有幾個平時就比較安靜的小女孩,在活動中雖然也有想積極參與的慾望,但是缺少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勇氣,因此整個活動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的。也有幾個孩子可能活動的設計過程沒有足夠的引起他們的興趣,沒有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到後半段活動時注意力分散。因此在音樂遊戲的設計方面我還要繼續探索。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6

  關於小班音樂欣賞活動《搖籃曲》的幾點思考:

  一、音樂活動要整合幼兒的已有經驗

  《綱要》中指出,幼兒沒有經歷就沒有經驗。可見生活已有經驗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象音樂欣賞型別這種對小班幼兒而言相對較抽象的內容,更應顧及到他們的已有經驗與需要。

  “搖籃曲”中媽媽與孩子的愛撫、關愛等正是小班幼兒特別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經驗。由於小班的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很敏感,常常會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幼兒認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活動中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更能理解音樂性質、樂意表現音樂。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

  二、應選擇有明顯特徵的音樂讓幼兒欣賞

  讓小班幼兒欣賞音樂,首先要考慮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那麼選材就顯得很重要。首先應選擇一些具有明顯音響特徵和情感色彩的音樂讓幼兒充分感受,培養幼兒對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別能力並從中得到陶冶。這些音樂中,歌曲所佔的比重較大,因為歌曲中有歌詞,幼兒容易理解。所以我選擇了寧靜安詳的《搖籃曲》。

  三、音樂活動應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

  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展的內容之一。

  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哄寶寶睡覺的場景。透過遊戲,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與發展。如讓幼兒扮演媽媽、爸爸。這樣在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性質的同時,滿足了幼兒非常想要模仿成人這類情感的需求。

  在實踐後,我反思到:若能在欣賞“搖籃曲”後將這一問題拋給幼兒(如:誰聽了搖籃曲也會誰著,他們誰在哪?)這樣更能提升欣賞搖籃曲的意義。活動給予孩子的並非只是一首能哄寶寶睡覺的搖籃曲,更是一首讓每樣事物都入睡的舒緩、安靜、優美的搖籃曲。這才是搖籃曲欣賞的更高價值。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7

  “手帕就像一塊大大的魔術布,能在老師的巧手編織下變成一個個神奇的小動物,小玩具。”,這是一節社會領域的學科《好玩的手帕》,開展這個活動,我本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

  1、嘗試各種方式玩手帕;

  2、欣賞手帕上不同的圖案與色彩。

  這節教學活動的重點在於:讓幼兒觀察手帕上的`圖案,培養幼兒善於觀察的能力,自己動手來玩一玩小手帕。於是我依據綱要中的內容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第一環節談話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題,瞭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觀察手帕上好看的圖案。第三環節請幼兒自己玩一玩小手帕,並對其作品進行評價。

  當我在走進活動室,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孩子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教室在講解手帕圖案時,有部分幼兒分心。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觀察到了學習上的這種現象:不能較好地自行玩手帕,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講解,由於教師的示範玩手帕,侷限了部分幼兒的創造力。

  這些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被引導的。因此,我覺得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這樣調整:

  1、講解手帕圖案時,時間可以縮短;

  2、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完玩手帕。

  經過我的反思,相信再次進行類似操作活動時能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作力,讓幼兒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並學會用語言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8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遊戲活動《網小魚》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併為活動準備了直觀道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由於這節課內容較多,分成了兩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第二課時進行吃小魚和吃小蟲的律動遊戲。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為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為幼兒播放了小魚游泳的影片作為這節課的直觀道具,幼兒在觀看影片時就已經能學著影片裡的小魚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用小手來表現小魚遊動的動作,這個環節在無形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在表演的環節中,我更是運用到了誇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將幼兒帶到了我們想象中的大河裡,一起游泳、一起吃魚蟲、一起躲避捕魚人,玩的不亦樂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

  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節音樂遊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裡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美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而是根據幼兒的動作來進行提升,讓最後完整的動作來自幼兒,是對幼兒動作的一個總結,而不是讓幼兒盲目的跟我們做。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複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後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為音樂律動做鋪墊

  要上好一節好的音樂律動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在我的這節課中,小魚有節奏的吃魚蟲也是一個重點,在這裡,我利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和幼兒一起學習吃魚蟲,首先,我用比較慢的節奏給幼兒做示範,然後請幼兒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漸漸速度加快,讓幼兒逐漸掌握旋律的節奏;另外,在做

  示範的時候,動作誇張也是吸引幼兒興趣的一個方法,所以幼兒在掌握節奏這個環節時,沒有費很大的力氣。幼兒學會了有節奏的吃魚蟲後,在接下來的捕魚遊戲中也比較的整齊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表揚是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請幼兒模仿小魚游泳的時候,有的幼兒畏畏縮縮不願上來表現自己,或是表現的不夠自信,在這裡,我採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上來表演,幼兒表演後再用表揚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更好的表現自己。

  在最後網小魚的環節,幼兒出現了擁擠的現象,在這裡,我沒有停下游戲去批評某個幼兒,而是在不打斷其他幼兒的前提下,輕輕地游到他的身邊提醒他,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維護了遊戲時的紀律。而那些沒有興趣參與到遊戲中的幼兒,則是請幼兒當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語言將他引入情境之中,體會到遊戲的樂趣。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9

  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一個活動,不該是老師的活動,更應該是幼兒的活動,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就將開始時教師示範的環節取消了,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創編動作,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補充和整理的作用,是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制約幼兒創造力的障礙。

  為了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在動作創編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想讓幼兒自己去想一些動作。為了擔心我的示範會侷限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所以在第一次一起做動作的時候我選擇了不示範。但是我隨即發現,小班的孩子在動作的儲備及創編的能力上還是顯得比較貧乏的。想在幼兒自己做的動作中選取好的動作來支援第二部分的集體創編開展的這一設想就被扼殺在襁褓中了。

  這種情況更體現在了第二部分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上,在我提問每一句可以做什麼動作時,孩子們並不能想出符合歌詞內容的動作,一度出現了冷場,最終那些動作還是由我來示範,然後讓後幼兒跟著做。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多一點點提示和示範,孩子們會有一個大概的意識,知道該編怎樣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再讓他們想其他的動作,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在這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但問題的根本並非是出現了這些小小的意外,而是我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孩子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步步走下去時,我就慌了,一慌就亂了,使得下面本來能夠得心應手的部分也出了這樣那樣的差錯。巧妙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需要學習的。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0

  《小鴨小雞》這個音樂活動的目標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我先帶領孩子們學習用斷音唱小雞、小鴨不同節奏的叫聲,初步學習有控制的演唱。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在演唱“呷呷呷、嘰嘰嘰”這些象聲詞時,有的孩子總會剎不住車,原來歌詞中是有兩個“呷呷呷、嘰嘰嘰”,但是幼兒在演唱時,唱完兩個後還會接著唱,於是這時候我就想了個辦法,在唱完兩句“呷呷呷、嘰嘰嘰”後,在接下去一個樂句的第一個音符那裡就拍一下手,提示幼兒要換一句歌詞了,結果幾遍下來,剛才的現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見運用手勢與動作對幼兒暗示後,就能解決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小困難。

  如果一堂課讓幼兒不停地唱,孩子們就會失去興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動作,就能提起幼兒活動的樂趣,加強活動的效果。在《小鴨小雞》中,歌曲中的兩個主角,小鴨小雞是幼兒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做小鴨和小雞,所以在活動中,我一邊讓幼兒歌唱一邊讓幼兒表演,唱“呷呷呷”時就表演小鴨的動作,唱“嘰嘰嘰”時就表演小雞的動作,有了動作的融入,孩子們唱得非常帶勁。

  小班的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讓幼兒在一堂活動中,從頭到尾來學習記憶歌詞演唱一首歌曲,那麼我想沒有多少幼兒能夠堅持到底。教師適當地加上一些手勢與動作,即用老師的手勢來傳達歌詞的意思,讓幼兒理解歌詞,再讓孩子們和教師一起做做歌詞的動作,那麼我想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1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在這裡,在這裡,我的朋友在這裡”。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裡,我在這裡”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說,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說:“老師,小朋友為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為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2

  3月24日~27日,全園開展了音樂領域的教學比武活動。我於27日上午執教的《我的朋友在哪裡》是建構式課程裡的內容,透過自己的構思與設計,最後將全部內容改編了,我認為這樣更有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首先,本課的匯入是先讓幼兒跟著鋼琴有節奏的做拍手律動,目的是穩定幼兒的注意力,然後以課題‘一隻孤獨的小鴨’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小鴨因為沒有朋友,所以感到孤獨,但大多數幼兒不能夠說出‘孤獨’回答的是:“小鴨在洗澡”在這各方面是我的引導有誤,應該讓幼兒只觀察小鴨的表情,前面出現的引導的話語有些多餘,並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然後教師戴上小鴨頭飾以‘孤獨小鴨’的身份向幼兒表演找朋友的場景(請三位幼兒事先準備好一段:在這裡,在這裡,你的朋友在這裡)一邊表演一邊反覆唱歌曲3~4遍。目的是:1、為學新歌《我的朋友在哪裡》做好一個鋪墊作用。2、告訴幼兒找到了朋友的感受(跟好朋友在一起是最快樂的一件事)。聽課的老師反饋:“這個環節設計很好,不僅讓幼兒直觀地看到怎樣找朋友,還激起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

  其次,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向幼兒發起找朋友的遊戲,這時幼兒在上一段的表演中已有一些學歌的基礎,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上我的歌。然後我再透過碟片讓幼兒完整地學習歌曲3遍,幼兒跟著老師一邊唱一邊進行有節奏地打節拍。在此環節中,老師們提出:“教師應該一邊彈琴一邊教”然而我出於教師背對幼兒、怕幼兒亂的原因,所以我選擇了前者。當幼兒熟悉了歌曲之後,我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玩‘找朋友’的遊戲。目的是:1、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2、鍛鍊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進行表演。然後我再透過平時幼兒快快樂樂在一起的一些課件,勾起幼兒回憶與朋友在一起開心的片段,發起幼兒再次對找朋友的慾望。再次,師幼一起在《我的朋友在哪裡》的音樂中,進行自由找朋友的遊戲,遊戲反覆進行3~5遍,讓幼兒感受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老師用激情去帶動那些被動的孩子,使其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每一個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最後,我設計的是延伸活動,帶領孩子到寶寶班去進行找朋友的遊戲,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都是很放鬆的,走出課堂、沒有壓抑,既鞏固了歌曲又讓幼兒形成一種自主遊戲的方式。

  此教案我是經過反覆的構思,初次嘗試用課件的形式引導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個別老師認為:“對於上音樂課,圖片的課件操作顯得有些多餘,要利用課件播放一些節奏圖譜或一些音樂等。”但總體來說,感覺很好:幼兒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歌曲,並會大膽地一邊唱一邊進行表演,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透過這次音樂領域的開課,讓所有的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並讓幼兒在感受力方面的培養奠定了基礎,為今後明確培養目標指明瞭方向。

  望今後有更多這樣嘗試、鍛鍊的機會,真正在教中學,學中教,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修改,才會不斷地取得進步。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3

  導幼兒能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課堂中,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初步學習了合拍地做公雞叫、母雞下蛋等表演動作。

  活動中我帶領小朋友按歌曲節奏邊拍手邊說歌詞,引導幼兒咬字清晰,模仿小雞的聲音來唱,小朋友都很積極地參與進來了,效果良好。接下來的學唱歌曲中的接唱部分環節中,一個小朋友深深觸動了我內心的那根弦。本環節中,我首先將小朋友分成兩組,第一組小朋友唱前半句,第二組小朋友唱下半句,我一直在旁邊指揮,小朋友接唱得也很開心。正在這時候,班上比較能幹的娟娟突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於是我停下手勢,輕聲問娟娟怎麼了,娟娟說:宋老師,你的手肯定很累了吧!你休息一下,我來當小班長帶小朋友唱吧。娟娟的一番話,讓我頓時紅了眼眶……

  整節活動下來,小朋友學得很認真,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教學效果良好。除了教學帶來的喜悅外,看到班上小朋友一天一天的進步,而且這麼體恤老師,我打心底開心。愛在悄悄蔓延!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4

  1.小班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想象力,當他們聽到聽到音樂會,就會手舞足蹈。哈巴狗這個小動物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提高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透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並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點。在授課中,我激發幼兒大膽表演,自由表達、想象和創造。在模仿小哈狗時,幼兒感到了樂趣。

  2.在授課中,幼兒有表現出不一樣、突出的模仿動作,沒有注意觀察到。

  3.教師應該在教案中設計一個互動的遊戲,讓幼兒能夠更好的感受歌曲特點,在模仿動作更加感到快樂。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5

  學會小心是一個音樂課從頭到腳的主題,學會小心是一個看似簡單,但不容易的歌,歌曲內容相對較短,但是有更容易錯誤的地方,附加點甚至聲音更難掌握。

  音樂課應該是表達兒童的表達和創造力一個欄位,但在我的課堂上沒有反映出明顯,沒有給孩子充分的表現和創造機會。應該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讓孩子們喜歡錶演活動。我知道我在這些領域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我還不夠上面的改進,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6

  小兔和狼是小班幼兒熟悉的音樂形象,在認知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喜歡遊戲,在遊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遊戲中學習音樂,能夠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並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透過讓幼兒扮演小兔和大灰狼,讓幼兒愉快的參與角色表演,體驗遊戲的快樂。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7

  一開始,我提問幼兒一些關於過年的問題。以聊天的方式,用小朋友喜歡的話題激趣引題——小朋友,你們喜歡過年嗎?過一年你幾歲了?我們怎樣來慶祝新年呢?這些話題,把孩子們帶到了過年的歡樂氛圍當中,他們回味著生活的真實體驗,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分享節日時的那份快樂的時光,因為過年的經歷每個孩子都有,所以孩子們都參與了進來,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了起來。

  因為這首歌曲是許多幼兒較熟悉的,所以我在本環節時間沒用太多。學唱歌曲環節我採用聽唱法,讓幼兒透過教師生動的範唱體會帶感情的演唱。教師範唱後,幼兒跟教師一起唱歌曲,並初步嘗試用接唱的形式練習唱歌曲。歌曲的處理時,我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情緒變化。

  接下來環節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創編相互恭喜、跳舞、拍手的動作。小朋友們紛紛擠到我的面前學跳錶演動作,為了讓每個寶寶的情感得到滿足,我一個一個輪換的與每個孩子對跳。在這一環節中我想到了何不讓孩子自由的選擇一位同伴對跳,所以我鼓勵寶寶們找好朋友一起跳舞,幾遍以後我又鼓勵寶寶們變換朋友跳舞,在遊戲中促進了寶寶的交往能力,讓寶寶體驗到了交往的快樂。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8

  由於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的情敘帶動了起來,因此使整節課幼兒激積性很大,都有強烈的對歌曲的創編的慾望,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主動,激積的配合老師,回答相應的問題,這次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幼兒的自主思維及肢體語言表答能力。但創編動作對於這些從沒有接觸此活動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沒辦法讓全體幼兒充份的得到發揮,教師需要進一步培養和引導幼兒去發揮他們自身淺在的創編能力。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19

  《大貓和小貓》這節課是選自建構式課程小班上學期第10周的內容。其歌詞的內容、形象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曲調結構簡單、象聲詞多且兩段之間有較大的重複,幼兒沒有記憶歌詞的負擔,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歌唱和表達歌曲的強弱關係。

  活動的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大貓和小貓的圖片,讓他們聽清大貓唱歌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學唱喵喵喵喵喵。然後就問小貓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呢,有些幼兒就說出了小貓的聲音要輕,讓他們學唱,目的就是讓幼兒區分大貓和小貓的聲音。其實開頭可以在有趣一點,用貓的聲音匯入會更有趣一點。

  第二個部分我就讓幼兒學唱歌曲了,讓幼兒先聽大貓是怎麼唱的,音樂歌詞比較簡單我沒有叫幼兒說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而是叫兒歌直接跟唱,跟唱兩遍便讓幼兒試著演唱小貓,這裡都是採用分段演唱的,小朋友唱的還是挺好的。再是整體演唱之後,告訴幼兒這首歌的名字,熟悉整體的旋律。之後我便讓幼兒扮演小貓我演大貓,演唱之後換角色演唱。在唱的時候我發現幼兒不是很自然的連下去演唱,需要我的提示才能演唱,在演唱時我讓幼兒做的動作也不夠誇張,大貓可以站起來表現,小貓可以坐在位置上也去上課的氣氛就會提高一些。然後我是再分組演唱,然後便挑換角色。如果我可以大膽一些就是讓那個幼兒自主選擇大貓小貓,不用讓老師規定好,這樣小朋友的興趣也會高漲,趣味性更高。

  最後一個部分就是讓幼兒創編,用小狗的叫聲引出小狗的圖片,小狗是怎麼唱的,我這裡的提問不夠有效,幼兒都不知道怎麼唱,後來我便帶著幼兒演唱兩遍,之後又進行分組唱,這裡幼兒的注意不是很集中了,過程和學大貓小貓是一樣的,幼兒有些分散了,如果這裡增加一些自主活動,幼兒的興趣就很高漲一些,注意也會集中,跟著我的思路了。

  整節課是音樂課,我卻沒有使用到鋼琴和音樂磁帶,這是一個很低階的錯誤,在之後的音樂課中我會牢記這一點。有了伴奏幼兒的旋律感也會變好,唱的聲音也會變得更好聽一點。還有座位的擺放我可以更自由一些,讓幼兒動起來這樣才像一堂音樂課。

  透過反思本次活動,我發現我的提問和回應是個很大的問題,我的提問還要再精煉一點,給予幼兒的回應也可以再有效一些。活動的設計可以在更自主、開放、有趣,提高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更融入整堂課中。我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要積極改進這些不足的地方,希望下次這些問題不再反生。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20

  拿到小班音樂活動《吹泡泡》這個活動以後,首先我仔細地閱讀了教案,分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與重難點。目標中可見讓幼兒練習按節奏的走圓圈和按訊號變換動作,所以我想首位的要求是把握節奏感,隨著寶寶對動作與兒歌的不斷熟悉,可以加快節奏,還可以隨時變換指令,考驗寶寶的反應與執行能力。在遊戲過程中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友誼。有了對分析的解析以後,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為“讓幼兒熟記吹泡泡的兒歌跟動作;在做動作的時候強調慢慢走,慢慢蹲,手之間不要用力的拉;讓幼兒在表演的時候感受到快樂”;活動的難度則是“動作的時候力求整齊協調”。

  有了這些分析以後,在活動中我緊緊圍繞目標與重難點展開活動。第一環節幼兒透過看泡泡、捉泡泡的遊戲吸引了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則是鞏固幼兒的歌曲演唱,讓他們學習在歌曲休止處控制不唱,間奏處用拍手等動作代替,也為後面的遊戲作好了鋪墊準備。第三環節透過音樂遊戲,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的過程中動靜交替,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也解決活動的重難點。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21

  《春天》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曲子,歌詞很簡單,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簡單明瞭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兒在學唱時就顯得更加的容易。但由於小班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力不強,因此在活動中我利用了即興繪畫的形式讓幼兒記憶歌詞內容。在活動匯入時,我結合春遊、散步,讓幼兒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帶著幼兒做律動“開汽車去春遊”,力求使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儘快掌握歌詞,理解音樂內容,並樂意用動作來表現音樂。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 篇22

  1、本活動根據幼兒對小動物喜愛,喜歡模仿它們走路的一些動作來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發展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透過音樂活動中的唱與跳,使幼兒語言上的表述與動作協調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表演的慾望。特別是最後一個遊戲環節,到結束,小朋友還玩得意猶未盡。這樣為後面的延伸環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所以對創編一些小動物動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在課前能讓家長配合,提前帶小朋友多觀察一些小動物走、跑、跳的樣子或課前組織幼兒觀看一些動物影片。相信這節課就上得更加豐富生動了。

【小班音樂活動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