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o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o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

  ao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教學難點】

  e的發音及發a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

  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oe小卡ao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匯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用簡筆畫勾勒城堡圖)拼音王國中有很多的拼音,認識他們了,你就能識字、讀書,還會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想和老師一起去認識他們嗎?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群孩子,他們就是ao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揮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出了aa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的口型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2

  作文教學目的:

  1、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個性,理解人性美的內涵。

  2、學會用典型材料來凸顯人物的個性。

  3、學習運用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個性凸顯人物的幾種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凸顯人物的個性。

  課堂教學設計:

  一、新課匯入

  本單元學習寫人。寫人的什麼呢?寫衣著,寫相貌,寫言談,寫舉止,寫行為……寫這些具體的細節是為了表現什麼呢?最終都是為了表現人的思想個性,表面的言談行為等都是為了反映人物獨特的精神內涵,尤其是弘揚人物美好的人性。

  明確了寫人文章的表象和實質之後,我們還要知道寫人難在那裡?“型別化”、“臉譜化”、“千人一面”的文章好嗎?不好,因為“一母生九子,個個有不同”,所以一篇優秀的寫人文章就是要凸顯筆下人物的獨特個性,尤其是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話題探討

  什麼是優美的人性呢?讓我們來看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思考:文中表現了父親怎樣的形象?文中的父親有那些品質?

  父親,我愛您

  父親,還記得嗎?曾經我們的家是那樣的窮,媽媽沒工作在家,您一個人在外面風裡來雨裡去,每日拿著那一點微薄的工資養家,可您從不厭倦。那日,您下崗了,媽媽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垂淚,她不知道以後家裡的日子要怎樣過下去。父親,我親愛的父親。您走到媽媽身邊,握著媽媽的手,一字一句地說:“別哭,天塌下來我頂著,我一個堂堂男子漢,難道連個家都養不活?”是的,以後的日子,您早出晚歸,靠著健康的體魄和別人一些微薄的資助,您重新開始,在險惡的商海中摸爬滾打,不知疲憊。每次看到您(熬紅的)雙眼,(蒼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髮,媽媽眼裡總是蓄著淚水,而我總

  是一次次告訴自己,長大後要像父親一樣堅強。

  注:行動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

  動詞、(形容詞)、副詞

  文章透過細緻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寫出了一個面對困難,毫不屈服的父親形象。剛毅堅強、毫不屈服等都是父親身上閃光的品質,這些美好的品質就是優美人性的表現。

  美好人性的含義非常廣泛,例如熱愛祖國、關心集體、樂於助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勇於奉獻、敢於鬥爭、正直敬業、樂觀向上、忠厚勤勞、幽默風趣、富有愛心、為人謙和、樸實善良、同情弱者、真誠守信等等。我們寫人就是要用敏感的心靈去感受,去發現,去描寫人性的光輝。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瞭解訊息的深層內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訊息的結構特點,比較訊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訊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訊息的各要素,能分析訊息的不同結構形式,能具體地區分通訊與訊息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訊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尾)和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訊息與通訊的不同。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一)匯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容,思考一下,何為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資訊,也就是說它的本質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為什麼新聞姓“新”而不信“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量體現,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特點:真實(本質)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訊息、通訊、調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訊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訊息這種文體。

  好,現在我們詳細瞭解一下關於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開啟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後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在開始。

  師:提問:新聞訊息的結構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師:完整的訊息標題包括什麼?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麼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麼?

  生:訊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訊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4

  學生分析:一般特徵:高一學生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對於愛情已有朦朧的感知,學習時會有相應的感受。入門能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力,能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節跳躍、人物朦朧的.詩歌;由於《詩經》年代久遠,閱讀上會有一定困難,幸好詩歌篇幅短小,藉助註釋應能掃除字詞障礙。學習風格:學生對於愛情的話題會有發表意見的熱情,所以本課的學習不宜教師講授,而用討論法來研究人物形象、瞭解詩歌特點。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設定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2、欣賞純潔健康的愛情。

  二、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

  3、理解詩歌的主旨,讀懂人物形象;

  4、瞭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和詩歌敘事的跳躍性。

  三、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瞭解“詩無達詁”的詩歌特點。

  教學重點:

  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情節的跳躍性和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經》;梳理文意。

  1、介紹《詩經》。(略)

  2、聽朗讀,糾正字詞讀音。

  3、據課文註解梳理文意。

  4、請學生整理字詞。

  再朗讀課文,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參考:“搔首踟躕”,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夥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個痴情的小夥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為什麼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製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為調皮,製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為善於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後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裡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

  討論:(1)討論:女主人公有沒有出現過?

  a、有。下文饋贈物品時出現。

  b、沒有。下文饋贈物品只是男子的回憶。

  以上兩種意見同學們同意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匯入:

  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古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首關於“登高”的詩,就是杜甫的《登高》。板書課題

  二、教學目標

  1、瞭解登高文化及杜甫生平和本詩的寫作背景,背誦全詩。

  2、從意象入手,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等手法的運用。(重點)

  3、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憂思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難點)

  三、瞭解登高文化

  1、登高之由來登高就是登臨高處,主要指登山、登樓、登臺、登塔等。登高本是我國古代文化中一種別具特色的民俗現象,推其源頭,一是來自古代宗教祭祀活動,也就是“望祭山川”,另一個是“重九登高”的節日習俗,所以重陽節也叫“登高節”。登高在歷代詩人的筆下卻是一個不老的話題。(登高在歷代詩人的筆下都是一個不老的話題,東漢時期曹操的《觀滄海》、初唐時期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還有崔顥的《黃鶴樓》等等)

  2、登高詩作的特點登高詩不是簡單的登高寫景、吟詠唱和,往往託物言志、觀物反思,藉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關係對社會和人生作廣泛而深沉思考的,其主旋律主要表現家國之恨、身世之痛、滄桑之感。

  四、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遠祖杜預為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縣東北)人,故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創作從不同的側面真實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變遷和社會面貌,因而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諸體兼擅,無體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為“詩聖”。主要作品有:《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登高》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五、寫作背景

  杜甫的最後10年,是在巴蜀和荊湘的流離漂泊中度過的,中間由於蜀中長官嚴武的接濟,在成都草堂過了幾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765四月,嚴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憑依,不得不在五月裡率領家人離開草堂,乘舟東下,於次年到達夔州瞿塘峽。杜甫一家在夔州滯留兩年,作這首詩時已是第二個年頭(767)了。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4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一片混亂,民不聊生。杜甫的鬱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裡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雲一樣壓在杜甫心頭,他是為排遣抑鬱而抱病登臺的。

  六、聽讀詩歌,感知全詩

  1、正音、斷句;

  2、初步感受詩歌情感基調。

  3、①自由讀②指名讀③全班齊讀

  4、簡單翻譯詩歌內容(同學們,課前我已經讓大家藉助參考資料翻譯了本詩,現在我找一位同學試著翻譯一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風急切天空高遠猿鳴悲涼,水清沙白的小洲上鳥兒在飛舞盤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無際的落葉蕭蕭飄下,望不到頭的長江流水滾滾奔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常年到處漂泊,作客他鄉,於秋天更添悲涼,晚年多災多病,今天又獨自登臨高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歷盡艱難,非常遺憾兩鬢又增添了白髮;窮困潦倒,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七、探究文字

  1、首聯、頷聯共寫了幾種景物?風——急天——高猿——哀渚——清沙——白鳥——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

  意境:蒼涼、雄渾、沉鬱而悲壯。

  2、重點意象賞析: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麼感覺?(小組探究找出你最喜歡的詞加以分析)首聯:風急:秋氣逼人,天氣寒冷,內心淒涼天高:天地高遠廣闊,更顯人渺小孤單。猿嘯哀:為景物蒙上了一層悲愴、淒涼的色彩渚清沙白:冷色調上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鳥飛回:在空中盤旋,急風猛烈,無處停息,詩人處境與在急風中低徊盤旋的鳥相似(孤獨無依)。

  3、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一句是千古名句,寫出了秋天肅穆蕭殺、曠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觀,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傳達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這一聯不禁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生命短暫,時間無窮,歷史長河永不停息。上下兩句互相對比,相互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雖有無奈,他仍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有一種宏大的氣勢。

  4、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人為何而悲?(小組討論)明確:離家萬里,漂泊他鄉晚年多病,孤苦無依顛沛流離、困頓潦倒。詩中反映的雖是詩人的個人遭遇,但我們從中卻可以窺見戰亂時代廣大人民的苦難。

  5、南宋著名文學評論家羅大經認為此詩頸聯有八悲,曲盡人生之悲懷。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悲:萬里,地之遠也二悲:秋,時之慘也三悲:作客,羈旅也四悲:常作客,久旅也五悲:百年,遲暮也六悲:多病,衰集也七悲:臺,高迥處也八悲:獨登臺,無親朋也語言精煉高度濃縮。

  6、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艱難”“潦倒”二詞形容的是國家還是個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艱難、潦倒:既指國家,也指個人。國事艱難,人生潦倒。客觀上,“國破”與“家亡”是因果關係;主觀上,詩人憂國憂民,為國家破亡憂心如焚。苦恨:從詩句的對仗關係看,“苦恨”與“新停”相對,應是副詞加動詞。“苦”是副詞“很”的意思,“恨”是動詞“遺憾”的意思。詩人很遺憾過早的白了雙鬢,不能為國效力。詩人恨國家動盪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

  7、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杜甫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詩聖”杜甫無論窮達,都心懷天下,憂國憂民。

  八、小結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恢弘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盡顯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