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怎樣做教師》讀後感

《怎樣做教師》讀後感

《怎樣做教師》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怎樣做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怎樣做教師》讀後感1

  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教師?然而好多人都覺得現在當老師太難了,常常內心茫然,手足無措。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也常常覺得黔驢技窮。讀了《怎樣做教師》這本書,自感獲益非淺。

  首先我瞭解了今天為什麼有如此多的老師會感覺教師難當,因為我們的工作方法太簡單了,而且多年如一日,變化不大。無非是一邊“嚴管”,一邊“奉獻愛心”。嚴管不見效,就用愛心感動,愛心感動不了,就更加嚴厲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長的手再來“修理”。然而學校管不了的學生往往家長早就失控了,家長還在指望老師把他的孩子教育過來呢!於是沒招了。剩下的只有牢騷、無奈和疲憊。然而書中的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書中告誡我們:面對新的教育物件,一個個活生生、多變的個體,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有激情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有的的教師盲目相信師愛的力量,以為教師只要愛學生,一切就好了。針對這種傾向,作者王曉春老師尖銳指出:“很多教師都是這樣,想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教師一廂情願地以為,學生一感激,就會改正缺點。可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的溺愛,感恩心態越來越淡薄。你想,你關愛再多,能超過家長嗎?家長關愛了那麼長時間,那麼大的力度,都沒能使孩子聽話。您的愛怎麼就那麼靈呢?”“千萬不要以為愛能包治百病,愛不屬於專業能力(雖然它對於教師是必須的,非常重要)。他們缺少的不是愛,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可見在這本書裡,王老師對案例中老師行為的評價,很現實,沒有像其他所謂專家那樣高談論闊,空談義理,也沒有像有些所謂知名教授那樣逃避現實,不敢對現實做出評論。而是做到了對現實的披露。

  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發的年代,做老師越來越難。只有不斷的提升和充實自己,同時也要不停的轉換角色才能當好教師。

《怎樣做教師》讀後感2

  暑期我閱讀了王曉春老師寫的《今天怎樣做教師》 , 書中對 100 個教育案例進行了點評,全書分為四大部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問題和管理問題。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教育現象,從一個專業研究者的角度進行了科學辯證的分析,以期幫助廣大一線教師擺正教育的航向,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很慚愧,我原以為自己工作了三十年,在教學一線當了三十年教師,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課堂教學都有些成功的經驗,但這本書的學習我彷彿經受了一次“專業的洗禮”切切實實認識到要想當好一名教師,必須要有一種研究的意識,不斷自己提高專業水平,成為一名智慧型教師才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書中沒有枯澀難懂的理論,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是娓娓道來的人生哲理,是一本會對讀者產生極大影響力的書。特別是書中選用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教學案例,教師看了很是親切;還有專家從案例中做出理性的分析和結論,它不至於成為單純描述性的文字那麼枯燥,這就是我們說的就事論理,也就是案例分析。幾乎每個案例中談的都是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結論卻往往與教師通常的想法相距甚遠,震撼之餘,備受啟發。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我認為真正的影響就是在偶然的不經意間的閱讀過程中自動地產生的,尤其是我們當教師的在聽慣了各種各樣講臺上、主席臺上滔滔不絕的說教後,在難得的清閒之中,對不經意間的一點心靈的'萌動,會覺得是那麼珍貴。”。

  在回答“今天怎樣做教師”這個複雜問題時,王老師明確指出“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這對於我們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來說更有啟示作用。可是現實情況是怎樣的呢?正如王老師在前言中說到“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方法太簡單了,而且多年如一日,變化不大。無非是一邊‘嚴管’一邊‘奉獻愛心’。嚴管不見效,就用愛心感動之,愛心感動不了,就更加嚴厲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藉助家長的手”修理“之。然而學校管不了的學生往往家長早就失控了,家長還指望教師把他的孩子弄過來呢!於是沒轍了。剩下的只有牢騷、無奈和疲憊。而且工作方法越簡單,教師越感覺勞累,因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複勞動最磨損人的心靈。我感覺,以這樣的專業能力應付日新月異的社會和越來越奇的新一代,難免捉襟見肘,力不從心……”這可能是我們很多老師活得累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專業性不強,“誰也能幹得了”,所以教師地位的提高也是舉步維堅。

  針對“愛學生”這個問題,王老師指出“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而前提是尊重,因為絕大多數學生不會太在意教師是否愛自己,而希望老師都“尊重”自己而已。我們區分清楚了愛的性質之後,便很容易理解,作為教師,“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私人感情是無法強求的”這樣就防止了非理性的施教,將教師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研究學生,因材施教上來。特別是“處理問題學生”時,王老師特別強調“研究”,不能在表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因為“一個孩子一個樣”只有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長史認真分析之後,找到“這一個”孩子的病症所在,才能對症下藥。

  讀完王老師的這本書,總體的感覺就是 “ 專業 ” 。他直面教育的現實,從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來,不尚空談,而是給予具體的指導,操作性強,好書的確讓人回味很久,讓人愛不釋手!我覺得對教師來說,透過閱讀書中 100 個案例以及作者對案例分的分析,一定能夠逐漸接受一些教育理論的浸潤。並能澄清一些模糊的認識,找準工作方向,進而發現最佳的工作方法。新的時代給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挑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研究,讓自己的工作有科學的指導,使自己成為一名充滿智慧的教師,才能告別過去那種“高投入低產出”的得不償失的工作狀態,真正擁有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

  總之今天怎樣做教師,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真正的專業水平,新的學年我們一起努力吧!

【《怎樣做教師》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