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學》教案

《生物學》教案

《生物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學》教案1

  第一節我們周圍的生物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1)舉例說出生物常見生物的名稱,增強關愛生物的情感。

  (2)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分析總是表達觀點的能力。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並與他人協作的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物的情感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透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生物的共性,初步瞭解生物的生命現象;學練習,進一步熟悉生物的主要類群。教學媒體:多媒體介紹部分生物易於識別特徵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展示張謇及南通博物苑的圖片)同學們一定知道張謇先生,張謇先生於1905年建立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不光陳列了大量生物標本,還有一個在全國所有博物館中獨一無二的特色,那就是它除了室內展館,還有室外展館。建立時張謇先生特意設立了植物園和動物園。張謇先生這樣做就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師法自然”的思想。師法自然也就是向自然學習,研究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生物,從中獲取無窮無盡的靈感。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周圍的生物(展示圖片)

  學習新課

  那麼,什麼是生物呢?(展示樹林圖片)

  當我們徜徉在這樣一個幽靜的樹林中,腳下踏著溼潤的泥土,感受著清新的空氣,觸控著透過樹葉傾瀉而下的陽光,聆聽著小溪潺潺的流水聲。我們想問泥土、空氣、陽光、水是生物學嗎?(請學生回答)。哪些是生物呢?(請學生回答)。泥土、空氣、陽光、水等被稱為非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請學生回答)。生物的英文是livingthings;即有生命的東西。非生物叫non-livingthings,即無生命的東西。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構成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也許有同學又要問了:什麼是有生命呢?作為生物會表現出哪些生命現象呢?讓我們欣賞完大自然的幾個精彩片段之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展示含羞草圖片)這是什麼植物?含羞草。用手碰碰含羞草,它會有什麼反應?(請學生回答)。(展示光合作用、獅子、甲殼蟲影片)。下面我們要看的是針鼴,一種卵生的,卻能哺乳的奇怪的動物。(展示針鼴、荷花、種子萌發、蝌蚪發育、仙人球影片)。

  來自大自然中的幾個精彩片段,我們已經欣賞完了,在其中,你們發現了哪些生命現象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彙報結果)。

  我們已經總結出了這樣一些的生命現象。你們還能說出生物其它生命現象嗎?我們來做點提示(展示父子、母子照片),這張照片上,你們能發現什麼生命現象?看看這一張,這是我和我兒子,你們看,我兒子小眼睛單眼皮,我可是大眼睛雙眼皮。這說明生物上下代之間會出變異的現象。(展示尿尿小童的圖片)。現在你們想到了生物什麼生命現象?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展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圖片)。我們再來看這一張,這是植物細胞,這是動物細胞,除病毒以外,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有規律地構成的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也就是說生物都有嚴整的結構。形形色色的生物居然有我們將繼續討論。現在,讓我們來輕鬆一下。請大家欣賞一場特殊的足球比賽。(展示機器人足球比賽影片)。

  你們看這些機器人足球運動員能運動嗎?足球過來了,它們也能以合適的方向衝上前去踢球,這也是對刺激反應了,這此機器人算生物嗎?

  我現在,請同學們觀察圖片,講座上面的是不是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生物。蚯蚓、蝸牛、蝴蝶、鯊魚、青蛙、蜥蜴、雞、獅子、油松、腎蕨、葫蘆蘚、海帶。除了這些生物以外,在我們的周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見到哪些其它生物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彙報結果)。地球上已知的生物有180萬種以上。如此繁多的生物,我們怎麼樣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它們呢?需要進行分類。讓我們來做一些嘗試。我們把同學們舉出的生物歸納在這兒(打出生物名稱),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看看它們跟哪一幅圖上的生物是同一類。(請同學們參考背景資料,分組討論,彙報結果)。

  如果要把圖中的生物分為兩大類,應該如何分?(學生回答)。動物可以分為兩部分,蚯蚓、蝸牛、蝴蝶是一部分,鯊魚、青蛙、蜥蜴、雞、獅子是另一部分。請你們想一想,這兩部分動物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學生回答)。前者被稱為無脊椎動物,後者稱為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約佔動物總數的95%。進一步細分,植物中,海帶、紫菜等屬於藻類植物;葫蘆蘚、地錢等屬於苔蘚植物;腎蕨、

  鳳尾蕨等屬於蕨類植物;無脊椎動物中蚯蚓、水蛭等屬於軟體動物;青蛙、蟾蜍等屬於兩棲動物;雞、鴿子等屬於鳥類;獅子、兔子等屬於哺乳動物。複習新課

  請同學們閱讀例題,討論回答。

  【例1】下列各項中都屬於生物的一組是()。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貓、蘑菇、細菌

  D.蝴蝶、小鳥、鐘乳石

  解題思路:生物具有生命現象,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徵。非生物沒有生命現象,不具備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徵。本題考查學生對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斷能力。答案:C

  【例2】貓媽媽生小貓,小貓能長大,長大了的貓能再生小貓,這一過程說明貓具有()特徵。

  A.生長、發育和繁殖B.生長

  C.發育D.繁殖

  解題思路:生物具有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徵。貓媽媽生小貓、後代再生小貓屬於繁殖特徵,小貓長大屬於生長和發育特徵。本題考查學生對生物具有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本生命特徵的理解。

  答案:A

  錯因分析:要對題中的“生小貓,能長大,再生小貓”的資訊點和生物的特徵全面理解。只注意其中的“生小貓”一點,就會錯選D。

  板書設計

  一、什麼是生物

  有生命的物體

  二、生物的生命現象

  1.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生長);

  2.生物體在生長過程中必須從外界不斷地獲得物質和能量,並把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3.生物體透過產生自己的後代使物種得以延續,並把它們的特徵遺傳給後代;

  4.生物體對外界刺激能夠作出一定的反應(應激性);

  5.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6.生物體有一定的結構。

《生物學》教案2

  一、林奈與生物分類

  分類學之父---林奈

  分類方式:界、門、綱、目、科、屬 、種。

  二、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進化學說改變了神創論。

  小結:

  練習:導航第七頁1-4

  教師指導

  分組討論

  學生講述,教師引導

  教師講解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小 結這部分內容有些同學可能在CCTV10或DISCOUVER節目中已有所瞭解,因此應以共同交流,教師補充為主

  這些知識易於理解,且與生活實際聯絡緊密,因此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安排學生閱讀相關教材。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SQ3R法:

  1、S:瀏 覽,即快讀或略讀一節課文。

  2、Q:注意這段文字回答了一些什麼問題。注意標題或黑體字等所提供的資訊,作者往往用這種方法來強調主要概念或主要詞彙。

  3、R仔細閱讀這節課文。

  4、背誦有關問題的答案。

  5、R:複習這段課文,找出先前忽 略的問題。

  提 高 與 發 展教 學 反 思

  18世紀之前,世界上成等待中上萬的植物沒有統一 的名稱,往往同一種植物有幾個名稱,或幾種植物用同一個名稱,這給研究植物帶來很大困難。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 778)改變了這一混亂狀況。他創立的“雙名制命名法”(簡稱“雙名法”),給每種植物起兩個名稱,一個是屬名,一個是種名,連起來就是這種植物的學名,好像人有了姓和名一樣,這個命名法直到現在仍在使用。從1732年起,林奈留 學荷蘭,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他周遊了荷蘭、英、法等國,系統整理了自己多年的考察資料,發表了許多著作,包括劃時代鉅著《自然系統》。在這部書中,他闡述了礦物的形成,植物的生長和生活,動物的生長、生活的感覺。“雙名法”在書中首次出現,從此馳名世界。在上課前,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並且給學生講述了有關達爾文和林奈的小故事。學生非常感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大螢幕,否則,向學生展示的資料更多。

《生物學》教案3

  學生觀察動畫

  一步步說出光線透過的結構:

  反光鏡-光圈

  -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眼睛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環境光線

  太暗,選擇了過小光圈或平面鏡或反光鏡沒有朝向光源都會找不到明亮視野,找到之後不能再動顯微鏡,否則反光鏡又會對不準光源,也不能幾位同學圍著顯微鏡,擋住光線 。

  學生動手操作觀察。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玻片上是“b”但在視野中觀察是“q”

  生:玻片向右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中成的是倒像,所以方向相反。

  學生分組練習使用顯微鏡。

  生:透明的紙能看到物象,不透明的看不到了。

  學生按教師要求整理顯微鏡,並將其放入箱中。

  使學生透過觀察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意識。

  收緊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區分不同事物的能力。

  講練結合,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透過拓展發現題中題,進一步充實學生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透過觀察、討論去發現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透過實踐體會粗細焦螺旋的功能。

  講練結合,並將所學反光鏡與光圈知識進行整和,考察學生系統的思維力。

  鍛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透過問題的設 計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對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東西放手讓學生去做,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行。

  帶著問題去學習,能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透過親自觀察得到答案,有一定的成就感,體會到實驗探究的樂趣。

  透過練習強化所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到實驗,必須教育其養成規範實驗的習慣,為以後更好的學習做鋪墊。整理和存放是必不可少的。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過渡:除了顯微鏡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工具在探究中同樣具有一定作用呢?

  教師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學生將自己認識的指出,並上臺該大家介紹。

  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能判斷出學生已學會了什麼,哪些不會使用,因此教師可以演示並組織學生訓練。

  教師對學生存在的錯誤進行指正,並講解一些注意事項:

  1.滴管要豎直,不要接觸試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觸加熱器具,酒精燈用完要及時蓋上燈帽將火熄滅,並再次拿起進行檢查。學生代表介紹,其他同學補充。

  小學已使用過一些工具,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上臺介紹一部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達標檢測(6分鐘)

  課堂達標檢測題:

  A類:《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11頁第6、10題。(選擇題)

  B類:《新課程助學叢書生物助學》11頁當堂達標11題。(填空題)

  C 類:教材18頁第1題。(簡答題)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透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範性,將學習延伸到課下。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完成目標。

  課堂小結

  (3分鐘)

  做實驗小結,啟發學生自我評價

  (多媒體展示顯微鏡操作歌訣)

  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九調細準,清晰見;十退整理,鏡入箱。

  教師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的收穫。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由學生自我總結所學,強化知識的識記。

  實驗整理

  (1分鐘) 要求學生整理實驗臺,把儀器放回原位,清潔實驗桌凳。檢查顯微鏡是否放好。

  最後安排小組長做好整個實驗室的安全檢查。 學生進行整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理 念,具體表現為:

  體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核心的理念。課堂的功能變了,課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上,更要創設氛圍情景,注重學習的方法訓練,思維的過程展示,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課透過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現了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評價要滿足學生的內心需要,評價的作用在於促進學生髮展而不是區分學生的優劣和簡單地判斷答案的對錯。本節課中教師的評價關注的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更多的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自我認識的角度出發給予了積極而又客觀的評價。老師對這些同學的評價除了對生物知識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開發與喚醒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體現了活用課程資源的理念。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不是教材。教師才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材的資訊與素材靠教師去整合,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圓滿,教材的拓展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所以教師不能把教材的內容硬塞給學生,要對教材進行改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智慧。

《生物學》教案4

  摘要: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生物教學設計是對傳統生物教案備課的發展和變革,我們往常的教案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所以本文在根據傳統教案與現代教學設計的區別分析中,最佳化教學設計,討論生物學教學中從傳統教案像現代教學設計轉變的必要性。

  關鍵詞:生物學 教案 教學設計

  自從初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後,我們往常的教案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相對應的是生物教學設計已經成為生物課堂教學中提高生物教學效率的一個必要的手段。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在生物學教學的備課中,教師應該大力的彰顯這門學科的個性特徵,倡導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出特點不同,風格和個性多樣教學方案,促使教師的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從而實現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而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進行認真的備課,在教師的備課階段,有很多老師認為教學設計和教案在本質上根本沒有什麼區別,教案即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只是教案的補充版本的概念和想法,這是明顯不正確的,所以樹立教師對教案和教學設計的正確認識,瞭解它們之間的的聯絡和區別,才能更好的備課,更好的完善課堂教學。

  1.現代教學設計與傳統教案的區別

  1.1 教學設計與教案的概念區別

  教案是教學科學領域的一個基本概念,又叫課時計劃,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實施方案,是教師實施教學的藍本,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案的編寫是依據教學大綱,是教學大綱的具體體現。

  心理學家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1998年)指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的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式作出有利的學習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宗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中。”教學設計也被稱作教學系統設計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

  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評價其結果,從而最佳化教學效果。[1]教學設計實質上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一種事先籌劃,是對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表現出學業進步的條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2] 整個教學設計大體應當包括這樣三個基本程式:“我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我怎麼實現教學

  目標”、“我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其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科學性、再現性和操作性。

  1.2教學設計與教案對應層次不同

  教案就是教學的內容文字輔助老師自己上課用的。是教師把某一個課題或者課時作為研究物件兒編寫的,對應的範圍比較集中,從研究範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係是不完全對等的。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作為研究物件,教學設計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宏觀設計的範圍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課堂教學設計屬於其中的微觀教學設計。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教學設計中運用的最多的一個層次。雖然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使用最多,但是教學設計的對應範圍是遠遠大於教案的。

  1.3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學生、教師的地位不同

  在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為學生怎樣學習去做設計和準備,生物教學設計秉持以人為本,基於學生學習和知識的創新的“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充滿生命意識、社會意識和獨立個性的人,教學是師生平等交往和積極互動的過程。因為“任何教學設計理論的基本前提都是為學習者的學習而設計教學”,“教學設計的生命力在於‘學習者中心’,這是現代教學設計最本質、也是最顯著的特徵。[3]所以,生物教學設計不僅重視教師的教,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結合學生學習的自主效能力,給學生充分的空間,使學生學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核心的目的。例如: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在講解八年級上冊“鳥”這一節的教學設計時候。多學生都喜歡鳥,通過了解我們發現有的學生甚至從小就一直保持著觀鳥的習慣,一到週末就會帶著鳥類圖譜外出觀鳥,積累了許多鳥的知識和實地考察的經驗,這就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教師一定要利用起來。課前指導學生從鳥的起源、鳥的習性、鳥的形態結構特點、鳥的分類、鳥的趣事、觀鳥的收穫等方面查資料、準備PPT,給學生提供講鳥的機會和平臺。不少同學做了準備,講得很精彩。

  傳統教案秉持 “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教師怎樣把教學內容講好。傳統教案則往往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為教師怎樣教做準備,教師大多時候只是在意知識傳授的系統性,而對學生的思考有無並不關心。學生只是教師課堂中的一個聽從者的角色。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生物教學設計中,教師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並居於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在傳統教案中,教師更多地體現為控制者、解疑者和傳遞者,教師居於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習,傳授教學方法。

  1.4教學設計與教案構成不同

  生物教學中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分析、教學難點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和步驟(教學程序)以及教學後記等因素構成,還包含了組織教學、複習、新授、練習鞏固、佈置作業等五個大致環節。從而體現了課堂教學的計劃和安排。

  而生物教學的教學設計可以包括教學目標的該分析和制定、學習者情況的有關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策略與媒體的運用、教學的評價等構成元素。其中在日常教學中,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代表了教學設計的三個基本程式,也是人們討論最多的主要構成元素。

  具體來分析下教學設計和教案構成的具體區別:

  1.4.1教學目標與設計理念的區別

  生物備課設計理念上,教學設計和教案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在知識觀方面,教案認為知識是客觀的,是可以傳遞給學生的,而教學設計認為知識不是純客觀的,是學生與外在環境互動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在學生觀上,教案認為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一個容器,而教學設計認為學生是有生命意識的,有社會意識,有潛力和獨立人格的人。在教學觀念上,教案認為教學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教導學生的過程,而教學設計認為教學觀應該是課程的創新和開發,師生的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起點,也是課堂教學的歸宿,而目標的的制定是教學設計應該重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教案中常稱為教學目的,多來源於大綱要求。在生物備課教學目標上,教案主要以教師為闡述為主體,使學生掌握雙基和培養能力,教學設計則以學生為闡述主體,在雙基、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得到發展。

  1.4.2教學重難點分析上的區別

  生物教學教學設計在分析教學重難點上,一般會結合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學生之前的學習和今後的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的分析後得到重點和難點,然後設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往往會具有針對性。而生物學教案,傳統教案對重難點很多時候只是參考教學大綱,大綱上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就設定為什麼,對具體情況沒有做出具體分析,同時這些重難點也成為了教師教學上課時的主要內容,對其它的方面的生物學知識可能就忽略教學。

  1.4.3對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分析上的區別

  教學設計和教案之間兩者的構成元素在大致環節和基本程式不同以外,還要值得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有關分析是傳統教案所不具備的,而在教學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的生命力在於以學生為中心,在傳統的教案中,教師往往一廂情願地設計教學,缺少對學生現有知識儲備和能力的考慮,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和對學生的充分了解,這樣教師才能備好一節課。

  1.4.4在教學手段上的區別

  生物教學設計注重現代教學方法與媒體的選擇以及運用,而且在媒體的選擇上都比較先進,隨著技術在不斷的升級,同時教學利用媒體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和跟新,強調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結合御用,注意使用時候的最佳作用和時機,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例如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演示實驗有時候可能在後面的同學觀察實驗並不是很清晰,但是教師利用投影儀技術,可以清晰的將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展示給學生。而傳統教案需要的教學工具比較簡單,主要是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等,資訊承載和傳遞功能比較有限。

  1.4.5教學評價效果上的不同

  教案一般在編寫的過程中體現的不明顯,常常有時候內容寬泛,沒有嚴格要求,並且在備課的過程中常常被忽略。而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是三個基本程式之一,是有不可缺的比重。教學設計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能力的形成狀況,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做出準確及時的評價,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要同時從三個側面看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強調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要顯示出對價值觀的充分注重。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節。

  2.生物教學設計的最佳化

  生物教學要求教學設計前,應該明確本節課的目的,對生物課程標準的解讀,是指教師對課表相關條目和內容的理解和說明,教學設計雖然有許多教案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盲目使用,也需要特別注意一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一下這幾點:(1)三維教學目標設計要具有準確性和可量性。少用課標中高水平要求的目標動詞,如確立、形成、養成,儘量不用課標中未列出的目標動詞,如培養、提高、發展等。注意目標的階段性。每一節課都是有限目標。如“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應改為科學探究的某一環節的能力目標。(2)教學過程設計應該更加銜接和完善,匯入、展開(包括提問)、總結、等環節應各得其所並有機銜接。(3)教學策略設計應該更加開放和多選擇性。生物教學設計是對教學活動的一個預設,但是真正的生物教學課堂是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的,做到與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相結合。(4)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更加凸顯先進性和組合性。(5)在生物教學設計中,應該彰顯個性特色,每個教師都不一樣,每個班級的學生也不同,所以生物教學設計的編寫,應該結合各個方面,設計出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透過這些對教學設計提出的見解和看法希望能夠有效的幫助到教師的發展,實現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3.生物教學設計的優勢

  透過對比分析,我們只有弄清了這兩者的區別,才能真正的理解並掌握現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在進行備課教學的時候不會將二者混淆。傳統教案作為人們長期以來經驗性教學行為的產物,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實是現代教學設計賴以產生的必要基礎,但是面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經表現出顯見的理論性不足和教學理念滯後,必須加以改革。相信大家對於教學方案的編寫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不再侷限於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束縛,不再只是把傳遞系統的知識作為方案設計的惟一目標,不再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設計,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問題”的設計(任務驅動)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媒體工具,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真實的課堂情境,把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是真正的為了學生的“學”而進行設計,既教給了學生基本知識,又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同樣,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可以發現現代教學設計比傳統的生物教案設計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在強調目標實現的同時兼顧教學過程,突出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更符合時代的需求,因而提議教師在教學中學習運用、改進提高、熟練完善現代教學技術,摒棄原來傳統生物教案的不足之處,使現代教學技術理念走進生物課堂,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南國農.資訊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盛群力.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裴新寧.現代教學設計的概念與特徵[J].開放教育研究,20xx (2).

《生物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生物學的概念。

  2、舉例說出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

  3、舉例說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

  2、舉例說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預習本節內容。

  (2)查詢報刊、網路、錄影等,蒐集一些有關生物學方面的新資訊。

  2、教師準備:

  查詢報刊、網路、錄影等,蒐集一些有關袁隆平與雜交水稻以及生物學方面的新資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頒獎儀式上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探究過程:

  (一) 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畫面,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袁隆平雜交水稻》,然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袁隆平的新型雜交水稻為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

  (2)我們應學習袁隆平在科學探索中的什麼精神?

  (3)袁隆平怎樣研究出雜交水稻的?

  教師提示:

  1、閱讀短文時,同學們要領悟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險究的基本步驟,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設計、方法等)、驗證---得出結論。

  2、閱讀短文時,濃縮文字敘述,抓住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學的概念。

  學生閱讀,做標記,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巡迴,與學生一起交流。

  師生共同歸納,並由“研究水稻的生長、發育等生命現象及前後幾代水稻的生命活動規律”引出概念。

  生物學概念比較抽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概念中關鍵的知識點:(1)生物學是科學,(2)研究的物件是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在此基礎上,就學生所熟悉的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列舉出來,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這一概念。

  (二)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住房的材料等等,透過討論,學生可以真實地體驗到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離不開生物。

  (三) 當今世介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離不開生物學。

  出示一些“人口劇增,能源危機,環境汙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畫面及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來進一步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課堂小結:透過(二)(三)部分的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總結出人類與生物學密切聯絡的結論。

  師生討論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展視生物學方面的新動態。(1)奈米實驗室和奈米照相機。(2)克隆羊。

  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及相關資料說明,然後學生10人一組討論:

  1、 奈米技術有什麼用途?

  2、 如果克隆人真的出現,會帶來什麼正在及負面的效應?

  教師出示小資料:資料1:生物工程藥品。

  資料2:生物治療。

  同學間充分討論,領司感受生物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每組請一名代表發言,對司性高的有獨到見解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然後師共同歸納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學必將成為21世紀的領先科學。

《生物學》教案6

  1.1 生物與生物學

  活動三:生物學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影響人類的生活。你知道哪些例子嗎?

  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資料:

  ①細胞核移植與克隆羊多利

  ②太空育種技術

  ③試管嬰兒

  小組合作,討 論生物與人類日常生活的關係。

  說出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生物能夠提供食物;植 物能夠提供氧氣;人們穿的衣服也來自於生物等等。

  觀察圖片,說出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鳥巢和國家體育館、蜻蜓與直升機、海豚和潛水艇。

  課前收集有關仿生學方面的知識,課上交流展示:

  ①青蛙和電子蛙眼

  ②龜殼的背和建築

  ③響尾蛇導彈和蛇

  ④烏賊和魚雷誘 餌

  ⑤長頸鹿和抗荷服

  ⑥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

  課前收集資料,課上小組交流展示。

  ①動物克隆技術

  ②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③人類基因組計劃

  活動:說一說對生命科學發展前景的展望。

  人類憑藉自己的智慧,解開了一個個生命之謎,但人類對生命的奧秘還“知之甚少”,還面臨著許多難題。例如:地球之外存在生命嗎?人的青春可以永駐嗎?什麼時候能夠戰勝艾滋病,攻克癌症?人類社會還面臨著人口增長、環境汙染、資源匱乏、疾病危害發及生態平衡被破壞等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生命科學。

  課外拓展:

  生物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生活和學習中你還聽 說過哪些舉世矚目生物科學成果?請你收集生物學發展的新進展的資料,並和同學進行交流。暢所欲言,展望生命 科學的未來。

《生物學》教案7

  再引導學生分析“檯燈為什麼不亮了”探究過程的各步驟:

  如果提出的假設是:燈泡壞了。而得出的結論是燈泡沒有壞,假設被否定了,應該怎麼辦?

  又如實驗中換上的燈泡,正好是個壞的,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怎麼辦?

  引導學生分析,找到答案。

  探究實踐: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探究問題(也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供學生探究),模擬完成探究過程,最後彙報交流。

  提出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

  彙總情況,分析、表揚、鼓勵。

  聯絡實際:

  讓學生介紹自己做過的探究實驗,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講給大家聽。

  小結

  學生談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

  教師概括總結,引用教材“知識鏈”內容,強調本節課的教

  學重點,再次引起學生重視。

  佈置課後探究活動

  從生活中尋找問題如:手錶為什麼停了?錄音機為什麼不響了?家裡養的花為什麼萎蔫了?完成科學探究過程。並寫出探究報告。

  結束語

  科學探究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透過科學探究的方法發 現、解決許多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不斷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邊看邊分析。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代表在全班交流,並且 互相評價,得出正確的結論。

  積極思考,討論分析,發表見解,回答出問題。

  思考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和質疑,有問有答,最後統一認識。

  分組 活動,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分工、合作,討論研 究實驗過程的每一個步驟。

  各組交流探究情況。法 。

  學生自己總結,增強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剖析“檯燈為什麼不亮了”的探究過程,學生興趣濃厚,有利於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結論不支援假設時,要重複實驗,如果再不支援假設就要修改假設,甚至放棄,而重新提出假設。

  一次實驗結果有時有偶然性,所以實驗常需要多次重複。

  不斷設問,引出一個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應該搞清楚的問題,同時使學生知道科學探究要實事求是,要有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

  教師巡迴於各小組之間,瞭解每一組學生提出的假設以及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注意各小組和個人的差異性,適當提示探究過程的注意事項。

  注意強化探究實驗過程中表達與交流環節的訓練。

  要求學生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來講述。

  教師進行點評和提示。

  提示學生注意探究實驗的全過程,同時透過交流,共享資源,拓展視野,提高探究性學習的質量。使學生真正體會合作的愉快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探究學習中的重要性。

  從生活中尋找探究的問題,容易激發學生興趣,而且一般實驗比較容易操作。

《生物學》教案8

  輔導教案

  基礎連結溫故知新

  一、生物體中的水

  1.作為溶劑,水是生物體內物質運輸的________。

  2.水分子透過膜的擴散,叫________。當外界溶液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時,細胞會因________而發生質壁分離。細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的生成,在有氧呼吸中發生在________過程中,在光合作用中發生在________過程中。

  二、水的生態效應

  1.水迴圈:主要路線是從地球表面透過________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從大氣圈透過________回到地面。

  2.酸雨:是由於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所產生的________的氧化物,與大氣中的水結合而形成酸性的產物,使雨水呈酸性。

  3.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於水體受到如化肥等無機物的汙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生長,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的現象。被人類排放到水體中的汙染物包括8類:即家庭汙水、微生物病原體、________、________(包括除草劑和洗滌劑)、其他礦物質和化學品、水土流失的衝擊物、放射性物質、來自電廠的廢熱等。

  一、1.載體

  2. 滲透 失水 電子傳遞 碳反應

  二、1.蒸發 降雨

  2.硫和氮

  3.化學肥料 殺蟲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是同步進行並且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對於我國等發展中國家,水利的開發利用又是必須的,水利工程的實質都是為了解決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佈不均衡的問題,但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水利工程給環境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一、水利工程會打破流域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1.改善水庫周邊環境

  由於調運大量的水,使的水庫周圍空氣溼度增大,有利於植物的大量生長,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2.防止洪澇災害

  三峽大壩的建成,有效地減輕長江洪水災害對中游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平原湖區生態與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洪災給人們心理造成的威脅。大壩還攔截了大量的泥沙,降低了下游湖區淤積的速度,有利於湖區對洪水的調節和蓄水。

  3.改善大壩上游的航運條件

  水力發電站

  4.開發清潔能源——水電能

  利用大壩水力發電,是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水電與火電相比,可減少燃煤、燃油對環境的汙染。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消極或不利的影響。

  5.破壞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生活環境

  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單純以水利工程建設為目的,會進一步增加水土流失的現象,如小灣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

  三峽大壩建成後,該地區食物鏈結構破壞,例如中華鱘有到長江上游產卵繁殖的習性,大壩修建正好隔斷了中華鱘溯河逆流的路途,使其繁殖和生存受到嚴重影響。

  6.改變兩岸土壤特性

  由於生土淺表化,加之水庫兩岸的滲漏使地下水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沼澤化,使植物不能更好地生存,在坡度較大地區還會誘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7.誘發地震

  地殼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而為地震創造了條件。

  8.水質的變化

  由於庫區水流速度減慢,如果兩岸生活汙水、工業汙水不經治理就直接排放,可能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質惡化。

  二、水利工程要與生態保護工程同步進行

  1.河流湖泊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庫區泥沙淤積,會影響庫區及周圍生物的生存。

  2.河流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和物種庫

  任何一條河流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交織在一起,共生共存,處於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

  3.水利工程是人類自身發展必需的,要科學地規劃、設計和管理。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於水利工程的實施,良好的經濟條件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只有對自然規律的理解深刻才能自覺遵守自然規律,透過合理的、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將水利工程對生態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為什麼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

  探究發現:解決水資源時間分佈不均,主要靠修水庫多蓄水;解決水資源空間不均,主要依靠調水。但是我國水資源問題短缺,靠修水庫、建調水工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建設節水型社會才是解決我國乾旱缺水問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

  調水水量有限,改變不了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緊缺的根本格局。而且缺水嚴重的地區,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水的現象。

  治理汙水確實需要花很多的錢,而且還不能增加水量,但非做不可。節水,是個建設什麼樣社會的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我發現

  2.大壩建成會導致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探究發現:(1)移民問題

  關係到人的生存權和居住權的調整,是當今世界性難題。

  (2)對泥沙和河道的影響

  從生態學角度講,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徵發生改變,導致上游泥沙淤積。

  (3)水體變化帶來的影響

  水體容易受到汙染,蒸發量增加等。

  (4)對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

  特別是對某些魚類洄游的影響。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建魚梯、魚道,二是進行人工繁殖。

  (5)地質災害

  修建大壩後可能會觸發地震、崩岸、滑坡等不良地質災害。

  (6)潰壩。

  我的發現

《生物學》教案9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22周,初一、初二每週3課時。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初一生物本學期的內容比較重要、難度也是比較大,重要內容幾乎佔初中生物全部內容的一半,所以初一本學期教學任務就比較重。課時安排如下:要在期中考試前兩週學完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營養》、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氣第三章《人體內的物資運輸》以及第四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的內容,留兩週的複習時間。

  初二要在期中考試前大概第七週學習完八年級下冊的所有內容,即第五單元《生命的演化》、第六單元《生物和環境》和第七單元《生物技術》的內容,留一週的時間進行考試複習。

  初一要在期末考試前兩週學完《七年級上冊》後一半的內容,留兩週的時間進行考前複習。

  初一在期末考試結束後就進入對於《七年級上冊》全冊內容的綜合複習,分章節分專題對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以便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期末考試的檢測中考個好的成績。

  初二要在初二會考之前時間複習《七年級下冊》的全部內容,期中考試之後要對初中的所有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鞏固提高,為初二生物會考做準備。彌補初一所學生物內容不繫統、不全面的現實。在複習過程中主要透過練習題來引導學生自主複習,在給學生分析講解練習題的過程中系統地、全面地、分章節分專題對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以便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後在會考之前兩個周,要對初二學生進行大量的模擬訓練,我們生物備課組全體教師盡全力、想盡各種辦法,努力使得每一個初二學生都在會考中取得一個良好的、自己和家長都滿意的成績。

《生物學》教案10

生物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概述生物學的概念,舉例說出生物的生命現象和基本特徵,說出生物、生物學與生活、生產的關係,瞭解生物學的發展前景。

  2.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圖文分析,能透過觀察圖片資訊分析歸納生物的基本特徵,查閱相關資料,瞭解生物和生物學在人類生活、生產、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養成關注周圍的生物,關注生活、生產、社會中生物學的良好習慣,初步形成圖文分析、舉例說明、發現問題等生物科學素養。

  二、教學重點:

  認識生物的基本特徵,瞭解生物學的研究內容。

  三、教學難點:

  瞭解生物學的研究內容。

  四、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生物在仿生學上的應用及生物學發展現狀的圖文資源。

  五、教學過程:

《生物學》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會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為細胞結構微小,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本節課儘管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學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細胞的觀察作為基礎,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2、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① 進一步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② 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提高製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開發自己的創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髮展的;繼續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在“模擬製作”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製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首次觀察自己身體上的細胞,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取材關係到實驗效果)

  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細胞相比不易觀察,略有難度);

  設計實驗(應用以往的學習經驗,是較高層次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還是處於一個好動的年齡,在學生已經觀察了植物細胞的結構並有一定的瞭解下,這節課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瞭解動物細胞的結構。而且在學生實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下,還不是很強,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認識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把握課堂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就是要把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領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運用實驗法、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方法學習。

  四、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複習: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溫故而知新,提出問題: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

  ②人的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聯絡自身,提出問題,創設學習情境,引入新課。

  (二)組織實驗,合作交流

  出示題目,交流:“看到題目,你有何疑問?

  疑問: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哪?怎樣取材?引導、分析。

  ①設計:根據已有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劑的變化);

  ②製作:同組同學儘量選擇不同的方案製作臨時裝片,增加對比性。

  ③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然後同學間交換觀察。

  (三)歸納反思,學以致用

  繪製細胞的基本結構圖,感知動物(人)細胞的形態結構,注意繪圖要領。多媒體演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細胞。

  (四)模擬製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書中方法分組製作。

  策略②:改進。利用現成的果凍,將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細胞核,果凍表示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膠殼表示細胞膜。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構。

  答案: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3、回憶所做的《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1)實驗中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製作的玻片標本叫__________。

  (2)在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開始在載玻片上分別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共同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還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黃瓜表皮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憶《製作動物細胞模型》的過程,你認為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

  答案:(1)臨時裝片 (2)清水 生理鹽水 (3)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4)稀碘液 (5)立體的

  4、採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籤 B.消毒棉球

  C.消毒鑷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鹽水 D.鹽水

  答案:C

  6、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液泡 ⑥葉綠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書設計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

  擦→滴→刮→塗→蓋→染→吸

  (二)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 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生物學》教案12

  緒論

  (一)教學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徵(B:識記)2.生物科學的新進展(A:知道)

  3.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二)教學重點

  1.生物的基本特徵

  2.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三)教學用具

  (四)教學方法:討論、講述、提問

  (五)教學設計

  首先以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質(金屬表面的鏽)和生物(石頭表面的地衣),活躍的生命現象(開花的牡丹和飛舞的蜜蜂)和相對沉寂的生命現象(冬季的落葉林)進行對比,使討論有了基礎。從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徵的教學。

  1.生物的基本特徵,教材中歸納為六條,目的在於突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透過表面現象區分生物和非生物,而要從本質上區分有生命的個體和非生命物體,還必須從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到生理功能,從生物自身功能到應激性,從個體生長髮育到種族延續乃至生物進化,這樣逐級深入,層層理解。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上進行的,蛋白質和核酸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注意:一切生物並不都有細胞結構,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並且,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B)。A.枯草桿菌B.噬菌體C.團藻D.草履蟲(2)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別。從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從本質上看,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注意:新陳代謝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徵,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3)生物體都有應激性。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一定反應的特徵。正因為生物有了應激性,才能對周圍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使生物與外界環境協調一致,適應周圍環境。

  注意:要判斷某生物現象是否屬於應激性,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看是否有引起生物發生反應的刺激;二是看生物體是否對外界刺激發生了反應。如果兩者皆具備,那就是應激性。

  例:下列屬於生物應激性現象的是(C)。A.蝗蟲的體色與綠色的青草一致B.竹節蟲的形狀與竹節相似C.避役的體色與變化的環境保持一致D.黃蜂身體上黃黑相間的條紋

  (4)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該特徵的基礎是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生物體在生長過程中伴隨著發育,表現出由新生到成熟的階段性變化是發育。生物個體透過生殖,保證了種族的延續。

  注意:生物的生長是量變,發育是質變,二者可以同時進行,但不可等同看待。

  (5)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遺傳和變異的特性是透過生物生殖過程實現的,因而沒有生殖,也就沒有遺傳和變異的機會。

  例:金魚的祖先是野生鯽魚,鯽魚經過人工飼養,從而演變成金魚的事實說明生物都具有(A)。A.遺傳和變異B.應激性C.適應性D.多樣性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環境,也能影響環境。具體表現在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與環境相適應,又透過自身的生命活動使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環境。

  針對生物體的基本特徵,總結出各特徵之間的關係: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透過新陳代謝,使生物體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表現出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而生物在生殖過程中,又表現出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體只有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才能對外界的刺激表現出一定的應激性;生物體只有具有應激性,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因此,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最重要的標誌,各基本特徵

  例:能維持和延續生命的生物基本特徵是(D)A.新陳代謝和細胞結構B.應激性和適應性C.遺傳變異和生殖D.新陳代謝和生殖

  2.生物科學的發展與進展

  在生物科學的發展與進展的介紹中,突出了三大成就: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對教材內容的概括為如下:

  關於當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主要是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下面主要分析生物工程和生態學方面的幾個例項。

  (1)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術)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而興起的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是指透過某種工程手段,在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按照人們的意願來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獲得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技術科學。其成果層出不窮。如我國乙肝疫苗的研製成功、抑制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干擾素的問世、“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等等,這些生物工程研究成果的出現,均說明了生物工程技術的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生態學: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生態學的研究,對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環境、資源、能源和糧食等世界性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當代生物科學的發展主要朝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在微觀方面已經發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觀方面就是關於生態學的研究。

  3.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首先講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即不僅是獲得生物科學知識,而是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爭取在透過生物課的學習後,達到一定的能力的提升:(1)把握生物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和理解的能力;(2)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科學的態度,以及自己的動手能力;(4)提高觀察和實驗的能力,能獨立分析實驗成敗關鍵;(5)能做到理論聯絡實際,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六)板書

  1、生物的六大特徵:2、生物科學的發展和進展3、學習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七)教學建議和意見

  語速不能太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1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種,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識記)2.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B:識記)3.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B:識記)(二)教學重點

  1.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三)教學難點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四)教學用具

  (五)教學方法:對比、討論、講述、提問(八)教學設計

  首先以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提供的動物(人)體與植物體組成元素的對比表進行對比,使討論提問有了基礎。從而引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教學。透過對比,使學生髮現並且概括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特點:①從無機的非生命環境中元素的組成與

  生物體元素組成的對比中,發現它們的統一性,瞭解生物體的元素組成特點;②從動物體與植物體組成的元素對比中,發現不同型別的生物體,元素的組成有區別;③從生物體內不同元素的含量對比中,發現生物體元素組成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與構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生物體特性的聯絡。

  玉米與人體的無機物的組成(質量分數/%)

  元素OCHNSiKCaPMgSClAlFeMnNaZnRb

  玉米44.4343.576.241.461.170.920.230.200.180.170.140.110.080.04---

  人14.6255.997.469.330.0051.094.673.110.160.780.47-0.012-0.470.010.005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根據它們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兩大類:①大量元素佔生物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上,包括C、H、O、N、P、S、K、Ca、Mg等②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少,包括Fe、Mn、Zn、Cu、B、Mo等。

  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不同的生物,組成它們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但各種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例: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中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分別是(B)。①C②C、H、O、N③C、H、O、N、P、S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按元素的生物學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型別:

  (1)構成原生質的基本元素:如C、H、O、N、P是構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S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元素等。

  (2)調節機體活動的元素:如離子態的Na+、K+、Ca2+、Mg2+、Cl、H+及其他離子————

  OH、HCO3、SO42、HPO42等。

  (3)與蛋白質結合的元素:如Fe(血紅蛋白、細胞色素、固氨酶等),Cu(血藍素、細胞色素氧化酶等),Mo(固氮酶),Co(構成維生素B12。在天然存在形式中,維生素B12可能是與肽或蛋白質相結合的),Zn(DNA聚合酶、RNA聚合酶),I(甲狀腺球蛋白。這是一種含碘蛋白質,是人體內的碘庫),Mn(精氨酸酶等多種酶)。

  (4)微量調節元素:如B、Cr、Se、As、Ni等。這些元素是不可缺的,又是不可替代的。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C是最基本的,其中C、H、O、N、P、S6種元素約佔原生質總量的97%。大部分有機物是由上述6種元素組成的。

  注意: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並不是全部形成各種化合物,而是有些參與構成化合物,有的以離子狀態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還有的兼有多種功能。

  在細胞內可找到至少62種元素,其中重要的有24種,這些元素按其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不同可以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這些化學元素的主要作用可總結為三個方面:構原(構成原生質)、組化(組成各種化合物)和影響(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但不管含量的多少,這些必需元素在生物體內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這些元素,生物體就不能表現出相應的生命活動,甚至呈現出一定的病症(如教材中所舉例的B,植物體缺乏B,會導致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影響花粉管的萌發和伸長)。從這個方面說,它們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礎。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統一性是從化學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佈的種類比較確定的,差異性是從各種化學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佈的量的比較得出的。也就是說,組成生物體的20多種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界特有的,這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又說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具有差異性。

  例:從根本上說,生物體都是由非生物界中的化學元素構成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統一的。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異性的原因是(CD)。A.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具有特異性功能B.生物體中有個別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中沒有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D.C、H、O、N、P、S等6種化學元素在生物體中約佔原生質總量的97%

  例:生物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生物體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分別是(A)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各種化合物②新陳代謝③蛋白質和核酸④細胞分裂A.②③①B.④③①C.②①③D.②③④(九)板書

  1.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根據含量不同,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2、重要作用: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作用:構成原生質、組成化合物、影響生物生命活動3、統一性和差異性

  (八)教學建議和意見

  授課速度不能太快,對某些班還要減慢速度。

  第二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原生質的定義(B:識記)

  2.組成生物體的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幾種化合物的化學元素組

  成、在細胞內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C:理解)

  3.組成生物體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C:理解)

《生物學》教案13

  【顯微鏡操作口訣】(記一記)

  一取二放,三安裝。

  四轉低倍,五對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鏡筒,細觀賞。

  看完低倍,轉高倍。

  九退整理,後歸箱。

  課堂探究

  1、如何區分目鏡和物鏡?目鏡和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有什麼關係?

  【指點迷津】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係:

  “目反物正”,即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如何計算?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是 的乘積。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越_________,細胞數目越________)

  3、視野中,物象在左上方,你會如何移動玻片,使它的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

  同方向移動裝片(例如:物像偏左,則向左側移動裝片,會把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

  課堂檢測

  引導並組織學生提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集體分析幫助解決,教師補充並加以肯定。

  我的收穫

  1、顯微鏡的操作要領

  2、計算物像放大倍數

  3、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個數就越少,反之則反。

  課後鞏固

  答案:

  課前充分預習課本10分鐘,用紅筆勾畫出重難點知識;獨立認真完成導學案,標記疑點。

  對照教材圖及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名稱和作用。

  嘗試說出正確的操作步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動手操作並注意觀察。

  注意規範操作步驟,默記操作要領,透過操作觀察,解答問題。

  自己動手操作,及時詢問老師不懂的地方。

《生物學》教案14

  第三節我們身邊的生物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生物學的概念。

  2、舉例說出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

  3、舉例說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

  2、舉例說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1)預習本節內容。(2)查詢報刊、網路、錄影等,蒐集一些有關生物學方面的新資訊。

  教師準備:查詢報刊、網路、錄影等,蒐集一些有關袁隆平與雜交水稻以及生物學方面的新資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出示袁隆平在20xx年頒獎儀式上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討論分享:

  1、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

  (1)教師PPT介紹三則生物技術對於人類的影響:①青黴素的發現、②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③世界斷手再植奠基人,引導學生小組彙報時的條理性。

  (2)學生討論整理後分享

  (3)PPT出示,小結生物學的發展與人類生存發展密切相關

  衣服的原料,食物的來源;住房的材料等等,透過討論,學生可以真實地體驗到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離不開生物。

  2、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畫面,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袁隆平雜交水稻》,然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袁隆平的新型雜交水稻為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

  (2)我們應學習袁隆平在科學探索中的什麼精神?

  (3)袁隆平怎樣研究出雜交水稻的?

  教師提示:

  1、閱讀短文時,同學們要領悟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險究的基本步驟,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設計、方法等)、驗證---得出結論。

  2、閱讀短文時,濃縮文字敘述,抓住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學的概念。學生閱讀,做標記,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巡迴,與學生一起交流。

  3、師生共同歸納,引出生物學概念。並由葉蟲的自我保護、魚會睡覺嗎?蚊子都會吸血嗎?雷達是怎樣設計的?“研究水稻的生長、發育等生命現象及前後幾代水稻的生命活動規律”引出概念。(生物學概念比較抽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概念中關鍵的知識點:(1)生物學是科學,(2)研究的物件是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在此基礎上,就學生所熟悉的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列舉出來,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這一概念)

  三、當今世介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離不開生物學。

  出示一些“人口劇增,能源危機,環境汙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畫面及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來進一步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四、課堂小結:透過(二)(三)部分的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總結出人類與生物學密切聯絡的結論。

  師生討論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然後學生小組討論:

  同學間充分討論,感受生物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每組請一名代表發言,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溫室大棚對於植物的適應環境和優良品種遺傳帶來的問題),然後師共同歸納出生物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學必將成為21世紀的領先科學。

  【教學反思】

  這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既然是影響就有正面的和負面的,教師透過引導使學生感受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但是學生在認識上總是存在這片面性。

  這節知識是要透過辯論來讓學生感受的,但是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識。因此辯論就顯得有些不足。

  補救措施:在教學最後兩章時,同樣涉及到生物學與人類的關係,這時在進行充分的辯論較好。

  一者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識,同時從時間上來說比較充足,會使學生從客觀上有一定的認識。

《生物學》教案15

  目標:概括文章內容,品味優美語言

  重點:品味優美語言

  難點: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的區別

  設想:主問題式

  課時:1課時

  程式:

  ㈠匯入:

  21世紀世界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便是人與動物的關係。鳥類是人類的朋友,這是我們常說的話題,那麼你對我們的這類朋友瞭解多少呢?特別是對鳥類的鶯科大家族瞭解嗎?

  ㈡精讀譚文,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看誰能又快又準地說出文章介紹了鶯的哪些特性?(直接在段中找關鍵句、關鍵詞、概括)。

  ㈢細讀課文,分析文章、品味語言。

  1、用自己的語言介紹鶯。

  2、比較練習三中的《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對鶯的介紹。

  (以上明確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的區別)

  3、課文是怎樣把鶯介紹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呢?試找出一個方法來,越多越好?

  ①描寫

  ②擬人

  ③感情:開頭引出春的使者,傑出的歌唱家——鶯;第二段寫到“也最惹人喜愛”——大量褒義詞——結尾把這種喜愛之情推到極點。

  ④豐富的詞彙

  ㈣小結:

  優美生動的語言正是本文一大特色,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這位朋友。這也正是科學小品文的特點,既具有知識性、科學性,也具有生動性、趣味性。這一特點在其前面一課及將要學的《數字雜說》中都有鮮明體現。

  ㈤練習:

  學習本文寫法,介紹你喜愛的一種小動物。

  附: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思路:以讀寫為主,立足課內,放眼課外,分層設計。

  內容:

  一、基礎題

  1、注音(見提示)

  2、作家作品:本文作者是國、家。

  二、課內閱讀

  1、鶯有哪些特性,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麼?試用課文中的詞語加以概括。

  答:

  2、《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對鶯的說明見P72,而課文是用文學的筆調描寫鶯的,說說這兩種表達各有什麼特點。

  答:

  三、課外延伸

  學了《大自然的語言》、《臥看牽牛織女星》及本課後,你覺得要讓說明文生動且有趣味,有哪些方法?(至少談三點)

  答:

  1、

  2、

  3、

  4、其它:

【《生物學》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