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人物讀後感

歷史人物讀後感

歷史人物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人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人物讀後感1

  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排名第一的宋江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人物,談起他,有人滔滔不絕,有人議論紛紛;有人說他是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壞蛋……

  在我眼中的宋江有好也有壞,在受招安前是鼎鼎大名的英雄,受招安時,顯得比較窩囊,明明可以打下宋國,殺死以高俅為首的六大惡人。可他還是接受了招安,高俅是何等的奸詐,會讓宋江及宋江的一百零八個弟兄與他共存嗎?宋江在接到高俅的命令,就去攻遼,攻方臘,害死了七十二個弟兄。回到朝廷還不是被高俅用加毒的御酒害死了。

  宋江在梁山事業上發展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他積極發展工業和農業,為梁山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兵器,從而促使各個戰役的勝利。另一方面,他以意氣為重,結識了後來的一百零八將,當中也有許多坎坎苛苛,比如在結識燕順時,險些喪命,幸虧天命有緣,收攏了以燕順為首的三名大將;三打祝家莊,可謂不打不相識,不僅又得到了幾員大將,還幫王英找了一個好夫人。

  宋江也很倒黴,救了與花容一起做清風太守的人的夫人,卻被那婦人誣陷,被那婦人的丈夫,也就是太守追殺,關進了牢房,幸虧花容等人前來救出他,否則他就又完了,剛遭一劫,又來一劫,宋江差點小命又喪在李俊的手裡,幸好其慧眼識英雄,加入了宋江的陣營。

  看著宋江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城,高俅不免開始擔心起來,擔心宋江攻佔京城後地位不保,急忙分析宋江個人的弱點,瞭解到宋江很早就想接受招安,於是就上書皇上,要求前去招安,皇帝已經十分懦弱,急忙派高俅去招安。

  宋江聽到這個訊息,不顧兄弟們的反對,毅然同意了高俅要求招安的建議,宋江本是朝廷的小官,對反對朝廷不是很願意,如今朝廷願意來招安,他認為,何樂而不為呢?高俅鬆了口氣,卻又想加害與宋江和他的一百零八個弟兄,便派宋江和他的弟兄們去打遼,卻不盡高俅意,宋江等人無一傷亡。他不死心,又讓宋江去攻方臘,這下好了,一百零八個弟兄死傷七十二員,宋江是後悔也來不及了,這下,他對做官就不在意了,想辭官隱居,卻被高俅趕盡殺絕,用御酒毒死了。

  吳用與花容得知後,就在宋江墳前雙雙上吊。這下又夭折了三人,宋江自己也死了。梁山就在宋江手中滅亡了,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歷史人物讀後感2

  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閱讀興趣。但翻閱數頁之後,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於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賣國賊”。對於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於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建立湘軍、坐困江西、決戰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鬱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於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幹,另一方面是由於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於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於清政府所依靠鎮壓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建立的湘軍來鎮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後,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後,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併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係。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緻的瞭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的興趣。

歷史人物讀後感3

  我是個很喜歡讀歷史人物傳記的人,在我所接觸過的歷史任務人物中。我認為綜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過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這個集政治,軍事,文學,武功,治國,平天下等才能於一生的英主,留給後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說李唐天下為什麼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李氏宗族裡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語去讚美他,或許任何詞語都不為過。這個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滿傳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這什麼樣的驚人的能力和天賦,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應就是玄武門之變。其實我覺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和了解。李家在當時也算是達官貴族。李世民之父李淵是世襲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因為才能出眾成為隋煬帝欽點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遠不會滿足這樣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亂的"黃金時段"勸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後,他選擇了勤王保政,進駐長安的第一步策略。這樣既可以獲得民心和休養的時間,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爭鬥,消耗實力,李唐卻可以坐收漁利。第二步打下洛陽,作為發展的根據地。在當時,洛陽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陽者得天下".有著出色軍事才能的李世民當然會清楚這一點。第三,招攬人才,以為己用。打仗除了實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對人才的渴望和他出色的首領氣質,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計其數。當然,最終李唐的統一根本就是取決於李世民的這三點政策。所以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唐天下,更不會有後來的強盛王朝。完成統一大業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歲。

歷史人物讀後感4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誌著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紮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紮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歷史人物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