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

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

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2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1

  談談學習本主題(可以針對整個主題或其中的一個問題)的體會、收穫以及意見。

  有很多東西,現在不懂,但是過一段時間,不知為什麼就懂了。說這句話,是因為這種事情也曾發生在我們身上,所以當一個學生也是如此,身為教師也不用太急。除非,他因為不懂,被人欺負;因為不懂,自尊受挫;因為不懂,信心瓦解;因為不懂,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這,才是我們應該著急,應該預防的。

  《少點設計,多點空間》給了我許多感觸。曾記得當初在師範,心理學老師向我們提到:羅傑斯認為只要給學生時間,即使都不要教師,學生也能學得起來。當時老師說,這個觀點不失為是偏激,但是卻可以說明:我們的學生本很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最可怕是不是學得慢了,可是不想學了。

  我是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小學英語課堂裡的學生,對英語屬於初步階段。PEP教材三年級的難度對於學生來說是適合的,教師的設計可以緊緊圍繞學生,設計很重要,但是這時學生自學的時間也佔得非常大。但是當進入PEP四年級下冊,因為零散的知識點非常多,重點句型的增加,再加上中西文化的差異,教師講的,教師設計的分量就加大了。雖然學生學得還是很開心,但是課堂上學生時間的減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記得有一次,學生放假剛回來,當時我就把課停了下來。我什麼設計也不進行,只要他們四人一組,把以前學的課文讀背一次,小組長檢查然後報告一下就可以了。本來我的意圖是讓他們複習,但是那節課我永遠忘不了。學生很積極,很認真。在一堂由他們主宰的課堂時間裡,任何的設計都只是為了得到那種效果,那麼這種停一停給予學生自學的空間已經辦到了。

  本來全班性的開放式課堂,讓學生去盡情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是體現了他們學習主動性。但是學生學習的差異,會使後進生跟不上某些優秀學生的跳躍性思維,因此,以小組為單位,縮小差異的範圍,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能體現出來。

  因為教師的“教”怎樣也代替不了學生。

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2

  20xx年喜事連連是註定要大樹特樹地寫進歷史的一年。在這春暖花開、爭綺鬥豔的季節,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設計與空間》雜誌創刊了,她象一朵綻開的杜鵑,在藝術的百花園中,引人矚目。這是藝術設計界的`幸事,是我們從事現代藝術設計人員的喜事。她是我們瞭解、學習和借鑑當今藝術設計領域前沿的、先進的設計藝術的一個視窗。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作為一名讀者,我衷心希望她健康成長,為我國現代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作出非同尋常的貢獻!

  《設計與空間》創刊號,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在教與學、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創作成果和心裡路程,也介紹了國內外影響較大的藝術展覽和藝術競賽,轉載了自己學院師生和兄弟院校老師專家的學術論文等等。圖文並茂,資訊量大,可喜可賀。拜讀《設計與空間》,我彷佛窺見了浙江林學院的藝術家們澎湃的創新精神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那種“語不驚人誓不休”藝術追求,在我們這些俗人看來,可能是不可思議,但換一種角度看這種追求,他們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正如《設計與空間》編者所引用毛澤東先生的話:“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正是這種精神的推動,才誕生了《設計與空間》,使浙江林學院的學子們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然這不是一般“一畝三分地”,它將成為我國現代藝術百花中一塊“芳草地”,必定會長出鮮豔奪目的花朵,結出沉甸甸的碩果。

  儘管如此,我還是懷抱崇敬的心情,在《設計與空間》創刊之際,在送上深深的祝福的同時,投石問路,遞上我對她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算是對《設計與空間》雜誌編輯老師的敬意吧!

【外部空間設計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