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

  反覆拿起反覆放下,磕磕巴巴拖拖拉拉,終於讀完了好友推薦的這本書,好書!滿地都是低頭可拾的六便士,他——思特里克蘭德,卻固執孤傲地抬頭望向那一輪月亮他就像屹立在天地間的一座高大黑暗的方尖碑,撿起六便士的眾人不管看見還是沒看見都不得不朝著這座方尖碑鞠躬彎腰,不管是出於本心的敬仰、崇拜還是無意識的行為,他們都向他朝拜。

  這一幕是不是很滑稽?上天垂愛思特里克蘭德,賜予他滿腔如火的熱情和才華,天地嫉恨思特里克蘭德,帶給他無盡的痛苦和折磨。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句話“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監獄中。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忍和能之間的夾角就是我們的生存空間。

  你的目光落下的地方,就是你今生監獄的圍牆!”如果這句話適用在思特里克蘭德身上,他無疑是自由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關住思特里克蘭德的圍牆,因為,他的目光落在月亮上。但是,他也為這種自由付出巨大的代價,拋妻棄子,放棄優越富裕的生活和穩定的前程。但是,反過頭來一想,這些東西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看來,壓根就不值一提,比起他的夢想,這些東西實在無足輕重,平淡無聊。

  對於我而言,我佩服他,敬仰他,因為他做的事情我很嚮往但是我做不到。每個人心中做決策的時候,物質生活和追求理想都佔有不同的權重。不管做出什麼樣的決策,我們都沒辦法也沒有權利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評價。如果真要一個評價,那就交給時間,交給歷史,交給後人吧。現在的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做真正的自己!我要六便士,但是我也要月亮。

  我的家裡沒礦,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我必須先撿起我的六便士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我才有機會抬頭看一看只屬於我的明月亮。因為,我知道,我的的心中有一座礦,正在晝夜不停地燃燒!舉杯問月, 醉看人間, 舞影徘徊;遙望天外,霧散雲開, 抱月入懷!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2

  斷斷續續地看完了,積累了一些有意思的話。作者用了旁觀者的視角讓這個故事顯得更“真實”,更玩味,更唏噓,因為給了讀者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很多人在書中描寫女人的一些語句中批註道覺得作者對女性有偏見甚至惡意抹黑女性。如果不是這些人強調地指出來可能我還不會往這邊想。個人覺得還是不要強調這個女性身份來看這些表達,我覺得他更像是塑造一種和男主角不一樣甚至有些相反的形象來豐富小說想表達的東西,增加更多複雜的人性。再加上當時時代的侷限,這些對女性的刻板偏見也是能理解的,沒有必要抓著這點不放。

  理想與現實的話題經久不衰,最美好的設想是我們追逐理想、實現理想,並且能夠獲得錢財、地位、名聲等“成功”附帶品,但現實,大部分人最後的現實首先可能是根本沒有男主角那樣的才華,最後都是像男主角那樣在不為人知的世界一隅靜靜離去,而且可能不像男主角那樣平靜快樂,而是帶著一輩子鬱鬱寡歡的不得志之憾,不留下任何痕跡。到底該勇敢追逐自己看起來不靠譜的理想呢?還是屈於安穩的一眼能看到晚年生活的現實?我覺得這應該取決於你是把理想當做過程(生活)還是目標。佛經裡常說執念,當理想成為目標,一種我一定實現的執念,可能我們就會囿於其中。當理想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每天想做並正在做的事,可能我們能更明白其意義。世界上太少男主角這樣“勇敢狠心又放得下”的人,但我們仍可以有一點小小執念,讓平淡生活的一潭死水起些波瀾,我們仍可以做夢。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它有很高的聲譽,就算沒有讀過的人,也會大概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偽文青們都很喜歡的一本書。

  看完後,我被裡面那幅美妙的畫面所震撼了。在我讀它之前,我認為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可愛的年輕人,他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了一生,卻依舊很窮。我認為,至少是一個善良和純潔的人。然而,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主人公是一個脾氣暴躁和粗魯的大叔。而這位大叔是以著名畫家高更為原型的。

  大叔早年的生活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點低估了他的社會地位。然而,也許正是這種對比讓這個角色與眾不同。第一個對比是大叔的年齡,他不是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而是一個有著令人羨慕的居家男人。對於這樣一個人來說,放棄一切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第二個對比是大叔的社會地位。如果他一無所有,我可以想象這是一個被逼到路盡頭的人是怎樣的涅槃。但是成功和快樂的人可以從頭開始,而不用擔心“成本”,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小說中對真實世界的描述有時牽強附會,卻還是讓我感到真實。也許,真相併不是這部小說的初衷。雖然這個天才有非凡的天賦,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他。儘管表面上不負責任,對家庭帶來了傷害。而我最討厭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

  我忘了唯一崇拜他的朋友的名字,我們就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畫家,看了他的畫後,很珍惜。男主雖然脾氣暴躁還沒有禮貌和修養,小胖還是對他很好。

  不幸的是,男主不但忘恩負義,還出軌了小胖的老婆。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說沒有解釋清楚,因為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人的,對小胖卻很有愛心。後來莫名的被一個男人吸引了。

  或許,一千個人讀同一本書都有不同的感受吧!這就是我在看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4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說實話,並不贊成男主的做法,雖然他選擇了心中的月亮,在其死後,他也成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家。然而,不負責任,自私,冷漠無情,臉皮極厚,毫無感恩之心這些標籤我還是想貼他身上。如果為了追尋心中的理想要拋妻棄子,不顧家庭的責任;冷漠無情,不思感恩,傷害他人;難道因為他是天才,他能堅持心中的理想,敢於突破世俗,所以這些就都應該被原諒嗎?至少在我眼裡他是個渣男,自私鬼當然,他也是個敢於世俗,特立獨行的天才畫家。畢竟每個人每件事都應該批判性的去看待思考。

  故事讓我想起了《天堂電影院》的結局,數十年未見,縱使兩人仍然相愛,男主終生未娶,但女主最終還是迴歸了理性,畢竟已為人母。相反的,電影《兩小無猜》的結局讓我很反感,兩人嘻嘻哈哈的打賭“敢不敢”,就是不承認彼此相愛,但最後的結局兩人終於在一起,然而男主卻是拋妻棄子,女主也是拋棄了丈夫。這樣為了心中所愛卻毫不顧忌他人的做法實則讓人喜愛不起來。雖然電影是非常不錯。

  現實中我想起了之前有跟人討論過關於旅行的一個問題,有些類似,但也不加過多論述了,大致就是關於“只要你旅行的慾望足夠強烈,錢和時間的只是你慾望不夠強的藉口”。也想起了之前跟她爭論過關於徐志摩是否算渣男的一個問題,也有些類似吧。

  支援每個人去追尋他心中所追求的,只要時機恰當,哪怕你根本不會成功,只要你自己能所求一份安寧便可,但前提是別過多的傷害他人。某些時候過度的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可以理解為自私。

  不過也可能我是這樣的一個想法,所以脫離不了世俗,只能泯然眾人矣。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5

  地上滿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毋庸置疑的文學經典,一開始並不太理解書名的含義,甚至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因為朋友提前而對此書產生興趣,如今讀來,甚是喜愛。

  我無法想象那些終日被生活所迫而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人們,他們有許許多多可以改變的機會,或許他們曾千千萬萬次想過要改變,但始終沒有付諸行動。

  斯特里克蘭突然的離開,讓人摸不著頭腦,旁人不斷的揣測他可能的去向,甚至於他的妻子也認為他是因為他與某個情人走了。

  那個之前沉默寡言的斯特里克蘭與後期形成巨大反差,因為熱愛,因為心中那束光,沉默是因為被某些現實的因素所束縛,直到他丟下所有人都認為美滿的家庭與所擁有的一切,才正真找到了自我,活成了自我,就像被桎梏的身體重獲了自由,重新擁有了信仰與期待。

  在毛姆的筆下,看似每個人都與我們不相干,但其實都像是我們身邊的某某,在你不顧一切去追尋自己夢想的時候,會有人譏諷詆譭,有人從反對到接受,有人義無反顧的支援,也有人默不作聲付出。

  但主角永遠是你自己,決定權在你手裡,能為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你聽見的所有反對或贊同的聲音都是基於你的選擇,他們各有各的理由支援或反對,只有你自己才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情,我願意付出一切,即使看上去遙不可及的地方,也會因為你的努力你的不放棄離你越來越近。

  最後抵達終點固然再好不過,如若沒有,也絕後悔,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本書作為一部小說,同樣跟書中主人公的畫作一樣折射了20世紀初期的世俗風雲。

  開頭描寫主人公逝後畫作名聲大噪,但凡跟他有點關係的人都流傳著他的各種見聞八卦,真真假假。然後描述從他離開妻子兒女從英國奔走到法國之後義無反顧追求自己的理想,從人生的半中腰踏上一條走向偏執畫家的不歸路。

  從作品的雛形到成行的這期間,主人公經歷了人生的各種不堪但都能視如草芥,從因生活窘迫寄住到德克家,傾愛其妻反迫自殺,又奔走異鄉,被愛塔愛上育子,所有經歷只化作了素材,愛於一時,對美的執著仍然一如既往,短短數年,畫作隨其漂泊,散落各處,後患麻病,終其一生,造就不菲價值。

  比起對一部文學作品的作者在人物的心境,神態,動作,環境的烘托等等寫實的功底和素養來說,對這部作品更傾向了對故事情節跌宕的關注,作者傾注了大量篇幅滲透人性,在精神追求與現實物質方面的權衡,不惜為藝術忘我,忘卻周遭,穿透世俗,創作於深邃。

  為那個時代慶幸,出現精湛絕技的畫作流傳於世,進而引發後來者對畫家背景驚世駭俗的故事,這或許也是文藝作品在不同時代的週期規律,具有時滯性,梵高和莫奈是否也是如此,紅樓夢應該是的。張愛玲在遇到胡蘭成之後的文學成就才更上高度。

  不幸的是,主人公在經歷了人世間多少苦難得來了舉世成就,愛他的人,莫過於都愛到塵埃,才生出花,又被冷冷拍打,泯滅了一切,或許這才是文藝作品該有的出場姿態,如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神秘才是優秀。

  幸與不幸,更與何人說。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7

  看過《月亮和六便士》後,我一直篤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裡學家。儘管在此之前,同時在此之後,我並沒有看過有關毛姆的簡介,我的這份篤信我是很堅定的。這本書對人的心裡的細節描寫及為何會產生這種心裡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於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為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說了。儘管這本書給我帶來這麼強大的震撼,以至於我都不能好好的說話,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認為查爾斯。思裡特克蘭德尋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對這句話,感觸頗深。一直以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以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才華,我便可以一鳴驚人,成為萬眾矚目、名留史冊的人物。可是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我”親身經歷與感受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事蹟與存在,“我”看著他拋棄妻子,看著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為何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透過作者不斷的記述並且引起潛意識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人,他在成長中必須要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他們拋棄以前的生活基礎,被人們認為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及社會道德敗壞的人。但是他們在做這些時候,早就已經忘卻了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審判,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一個新的靈魂。但是這個新的靈魂在他們剛拋棄以前生活基礎的時候,還沒有成行,還不足以讓這個新的靈魂發揮到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地步。於是他們需要繼續磨練,需要在社會里面輾轉,尋找一處真正適合他們新靈魂居住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創作出不朽的價值。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8

  一直以來讀完書,就在腦子裡隨便想想就完了,懶得不願寫書評,所以思緒一直是亂的。

  很多時候翻開一本書開始看的時候並不知道里面有多精彩,於是遇見精彩的時刻內心就有多喜悅。

  開篇引入是從藝術家的妻子開始的,讀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最重要的人物是她的丈夫,而且整本書的主角似乎都不是藝術家,卻又在“我”和與他接觸的人說的話發生的事中,讓他的性格和形象承現在眼前。這樣的設計正是我喜歡的地方,而且有趣的是,作者是用“我”來敘述的,“我”又在書中有趣而真實地分析了各個人物性格和這個世界,我們看的時候會跟著他思考,自己也會去想。誰說一本好書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呢。

  看似是一個離經叛道的故事,卻又讓人感動、震撼,又覺得神聖。畫家對他的理想,藝術追求,從沒有失去勇氣。從沒有人可以真正擺脫別人的眼光看法,不計較得失,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日後真的會給自己帶來益處,他真正掙脫了枷鎖。一個執念,一個信仰,就是一輩子。他用生命最後的時間,把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他所知道的秘密,創作、表達在畫的世界裡,透過作者的敘述,我們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幅驚世駭俗的畫,但又揭不開它隱藏的秘密,因為畫家最後高傲又輕蔑地毀了那個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的世界。

  雖然是外文翻譯,我是在讀完整本最後看的翻譯者導讀,他說看到最後熱淚盈眶,由此可以看出翻譯者翻譯時會相當用心,也確實翻譯得很好,很多時候詞美又貼近中國文化,很多註解也很有意思。但是透過這些依然能感受到原作家不一般的文采。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9

  在剛開始讀到這本小說主人公的時候,對他的外形,和個性的描寫總讓我聯想到梵高,原來小說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 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羅 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誼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們在藝術上相互借鑑,共同學習,可分歧卻也無時不刻的存在著,最後倆人的友情在短暫的62天親密接觸後,以梵高的割耳鬧劇收場。

  梵高瘋了,梵高死了,高更也從此離開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島嶼Tahiti;其實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差不多是瘋子一樣的天才,梵高是確確實實的瘋子,高更可能還差那麼一點兒就是瘋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最終達到了自己的藝術天堂,而梵高相對於他來說要幸運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藝術之路,在巔峰時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請求巴黎的朋友給他寄向日葵種子,由此可見他對梵高的懷念,我想他肯定後悔了,後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裡開了他,他對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讓人慶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島上完成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像何處去?》並沒有像小說中那樣被燒燬,而是幸運的留存了下來;

  高更的晚年確實是貧困交加,疾病纏身的,但是具體的情形誰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說中的描寫異常悽慘,可能是小說的緣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膽的猜想,和語言的加工,藉此增加對主人公悲慘命運的烘托吧。我覺得毛姆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身上有著高更和梵高兩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個體互相矛盾,他們的命運和對藝術的執著又互相輝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對這段友誼給予些美好的詮釋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

  最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整本書其實就是介紹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的生平,如果不是讀了書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會知道這本書書名的含義,每個人都有夢想,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誰又敢灑脫的拋棄一切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特別是藝術這樣虛幻的夢想,而且藝術家一般活著的時候是貧困潦倒,死後無人知曉,除非是世所罕見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這世上又有幾個天才呢。書中的主人公在我看來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或者說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是選擇美好理想的代表——月亮,還是臣服於現實,彎腰撿起腳邊的六便士。我們中國自古倡導中庸之道,理想和現實,不必一定做個選擇題,我想,在享受現實生活的同時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說,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

  書中另一個讓我感覺強烈的地方,就是超脫物質享受,沉醉於精神世界,感覺有點類似修行。想起一句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經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過我想作者想傳達的意思,是說:現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太過複雜,太過精緻,反而沒有原始粗獷的美。就像一個人,吃了太多精緻的食物,非但不會健康,還可能會生病。

  精神也是一樣吧,我們被各種精緻的東西包圍,讓自己活得很體面,吃精緻的食物,欣賞了太多加工的精緻美景,精神也會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臘的一個神,只要身體接觸土地便可以獲取力量,它的母親是大地之母,很多時候,我們不開心,是因為內心的不踏實,腳下穿著鞋,踩著的是水泥地,與原始的土地隔離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鋼鐵森林中。返璞歸真,放飛自我,尋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1

  今天是閱讀《月亮和六便士》第三天,原計劃一天閱讀100頁。第一天之後,隨著“我”的敘述層層推進,我的閱讀進入佳境,不知不覺,現在已經讀完477頁。

  正好從第18章到今天的第44章,告一段落,寫了“我”客居在巴黎的所見所聞。

  斯特羅夫,一個平庸畫家,畫畫平常,長相平常,心地極度善良。娶未婚懷孕幾個月陷入窘境的布蘭琪為妻,有善良的成分;布蘭琪出軌後幾個月,如果迴歸家庭,他依然願意和好如初,依然有善良的成分。救助病危至命懸一線的斯特里克蘭,並且接到家裡護理使其康復 ,這是實實在在的善良。後來自己的妻子出軌,和斯特里克蘭一起過日子幾個月,結局自殺悲慘死去。他悲痛欲絕,準備回家鄉度日,臨走卻去邀請斯特里克蘭同行,善良仁慈到無極限。

  布蘭琪,一個悲劇人物。未婚先孕,悔不當初。無可奈何嫁給斯特羅夫,如果安心過日子,倒是好事。出軌斯特里克蘭,離開自己的丈夫,是決絕的。幾個月後,被斯特里克蘭拋棄,她選擇自殺,是決絕的。其實,生命是最寶貴的!被拋棄,自尊心作祟,也可以不回去。自己努力工作,養活自己,照樣可以過好每一天!

  斯特里克蘭,拋妻棄子,一走了之,也罷。始亂終棄,拋棄同居幾個月的布蘭琪,也罷。寧願做凍僵的蛇,得到溫暖甦醒了,對救助他的善良的農夫一樣的斯特羅夫咬一口,讓恩人家破人亡也罷。在斯特里克蘭眼裡,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情,唯一的事情是他的夢想:畫畫!畫畫如同一輪明月高懸蒼穹,皎潔妖嬈!畫畫這個夢想在他的靈魂裡左衝右突,魔力無限,如同旭日東昇一樣,欲要噴薄而出!

  金句:“男人的靈魂漫步於宇宙最偏遠的角落,而她(女人)卻想將其囚禁在柴米油鹽之中。

  因為女人只會談戀愛,她們把愛情看得很重,那是很搞笑的。她們想要說服我們相信愛情就是生活的全部。”

  誠然,金句說的有一定道理。男女有別。男人的`世界很廣闊,他們有日復一日的工作(事業),有海闊天空的朋友,甚至時隱時現的夢想。愛情,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視線常常越過家人的頭頂,望向更遙遠的地方。

  其實女人也可以這樣,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孩子,照顧好家人,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三五個閨蜜,有自己的夢想。不是把愛情當作全部。婚變,不至於晴天霹靂,不至於尋死覓活,不至於抑鬱成疾。忙起來,更精彩!沒有時間煩惱,沒有時間傷心難過!有他,生活美好!沒有他,依然活的精彩!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2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素材,除了高更的生平經歷外,毛姆還賦予斯特里更為鮮明飽滿更富有爭議的人格。書中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月亮是什麼,六便士又是什麼?劉瑜先生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有一句非常巧妙的話:月亮是藝術和理想,六便士是世俗價值觀和慾念,這部作品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生活和藝術,夢想與現實的故事。

  小說講的是一位家庭美滿、事業如日中天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步入中年後人生之路陡然一轉,決絕地告別自己的事業、家庭和所有一切,流浪巴黎學畫作畫的故事。斯特里在異國他鄉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但他並不是很在意,認為只要能滿足基本需求就足夠了。他生了一場大病,德克把他接到身邊悉心照顧,他痊癒後搶走了恩人德克的妻子布蘭奇,把這個本來溫馨美滿的家庭拆得七零八落之後又毫無留念地拋棄了布蘭奇,致使她最後無法接受吞食草酸自殺。斯特里最後選擇遠離文明社會到與世隔絕的一個太平洋小島上專心繪畫,他與島上的女子阿塔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震驚後世的傑作。但他在臨死前,卻囑咐妻子把他的屍體和壁畫一起用一把火燒掉,和自己的心血一起化為塵土。

  這不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詩與遠方的故事,斯特里是真的不把功名利祿和外界的評判放在眼裡,他在這份曠世奇作完成的過程中就得到了滿足,之後會不會被世人看見,能不能得到讚譽對他來說都毫無意義。他的偉大在於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並且再也沒有為六便士低過頭。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運,命中註定是哪樣就是哪樣,人不僅要活著,還要生活。專心抬頭追著月亮走也好,認真低下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罷,邊撿著六便士邊抽空抬頭看一眼月亮也好,你要有認清自我的勇氣,也要給予自己去追尋真實所想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3

  20xx年,第五本讀完的書為《月亮和六便士》,作者為: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該部小說的原型為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

  為什麼會讀這本小說呢?一是,朋友推薦說這部小說不錯,二是,無意中看到網上評價不錯。其實,剛開始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讀進去,一直到第三章,才開始進入狀態,直到我讀完整本書,我又回過頭去重新讀了第一章和第二章。這部小說描述了斯特里克蘭不顧世俗的眼光、貧窮的糾纏、疾病的折磨;堅定、頑強、執著追求藝術道路的過程。讀完這本小說,我認為作者描述了一個追求心中月亮(或者可以理解為理想)的畫家,放棄了六便士(或者可以理解為安穩的生活),鑄造了不凡的人生和不朽的作品的故事。

  從剛開始的不太懂,到後來的一口氣讀完,我的讀書心得為:一、作者的寫作手法很奇特,他以旁觀者的視角描述了畫家斯特里克蘭的一生,並且語言很樸實;二、在畫家斯特里克蘭追求其藝術的道路上,貧窮,嘲笑,捷,疾病一切一切的困難都顯得微不足道,對於他來說,只要能畫畫,一切足以,可以感覺到內心的寧靜滿足。畫家斯特里克蘭或者是畫家高更給予我的啟發是:要找到心靈中真正熱愛的事物,然後用盡全力去追求,遵從內心。

  我還特意搜尋了保羅·高更的畫作。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凡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當然,作為一個外行人,我自然也是讀不懂這些傳世作品,但是,透過《月亮與六便士》,我從側面瞭解了高更追求心中月亮的那份堅毅鑄造了這些作品。

  最後,我記得在小說結尾描述: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斯特里克蘭將一幅畫送給庫特拉斯醫生的水果畫,我在網上找到了高更的這張水果畫,不知道是否對應小說裡描述的那張水果畫。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4

  選擇月亮,或者是六便士,怎樣選都沒錯,不同的選擇就是不同的人生,斯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的性格真的很特別,他與別人的對話,我總會想去觀察他是怎麼的反映,他總是嘲諷他人,心裡也沒有什麼道德約束,又是極其幸運又不幸的,在人生的最後時光有一個女人願意不棄不離的照顧他愛著他,不同情他也給他自由,做到了他對女人的所有需求,不幸的是,在有生之年沒有目睹自己的畫會是多麼偉大的作品,但這點不幸,對他來說也是無所謂的,他從不在乎這些。

  月亮和六便士的某種思想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你在看到他對女人的某種偏見,或者可憐那些註定孤獨卻要結婚的人的一些描寫,都可以想到在現實生活中他作為一個同性戀,後來迫於現實壓力等,去娶了一個女人,後來離婚也付出了鉅額的補償。就讓我想到以前上語文課,我們去學習一篇文章時,總是先去了解這個作者,還有創作的背景,才能更好的讀懂這篇文章,可惜,以前很少會注意這個。

  我很喜歡開頭,作者在描寫一些人物的性格時,充滿曲折,剛開始給你樹立一個怎樣怎樣的形象,然後再去打破這個形象。人總是難以理解的,朝夕相處的人你可能都不一定了解他們,僅僅憑藉他人的話語又怎能知道事情是怎樣的這個人是怎樣的。

  毛姆是個很成功的作家,他熱愛寫作,同時他也很有錢,可以說也是個擁有月亮又擁有六便士的人,他刻畫的斯特里克蘭德的形象,也像是表達他對於理想的追求,放棄六便士,追求天上的月亮,就像在表達他對寫作的熱愛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5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感謝朋友推薦。

  對於“月光”,對於“六便士”,我想我們應該仰望崇高的月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在這條路上不顧一切的追求和努力,任何時候我們準備開始,都將不會認為是遲到的。我想我們不應該為世俗的東西所牽累,“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我們面對他們,應該時刻保持理性。“六便士”只能在你的生活中佔據很小的一部分,他支撐著你仰望月光。而月光,是你在未來生活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應該有著追求生活的激情去面對一切想要的慾望,月亮也好,六便士也好,生活才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也要懂得適可而止。

  我們平常人可能一輩子都是這樣的人,追求優秀,崇拜優秀。毛姆正好點出了我們追求的所謂優秀的真實含義,即他人的認可。然而很多時候他人的認可並沒有什麼卵用,除了父母之外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認可你呢?他們是不是在誇獎你的成功的同時也在嫉妒你,或者輕蔑地在心裡說聲不過如此呢?即使是將來相伴的伴侶,在確定相互之間的關係之前,是否也會對對方是否與自己相配,是否帶出去有面子,是否拿的出手與朋友們進行炫耀進行判斷呢?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拼命不甘心的奮鬥所取得的一切,可能只是他人茶餘飯後的笑料,或者只是成功引起了本來在這個世界上與自己不想幹的人對自己的注意。

  仔細想想這些真的有意義嗎?所以我看到這些以後,想到的還是要活得輕鬆開心一些,多在乎一點父母,尊重他們一些,少在乎點外人的認可,對所謂的成功學雞湯也是敬而遠之,開始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儘量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