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做好職業規劃

做好職業規劃

【必備】做好職業規劃3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成績已屬於過去,未來的工作還很艱鉅,先來制定一份職業規劃吧。職業規劃怎麼寫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將來的發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好職業規劃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好職業規劃 篇1

  周黎青,20xx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因為在大學三年級榮獲韓國三星企業“未來家電創意大賽中國賽區金獎”,得以在畢業後直接進入三星公司。2 0 0 6年設計的“盲人簡訊手機T ouch Messenger”獲得了全球四大設計獎項之一的美國“ID E A”金獎和德國“R E D D O T”優秀概念獎。20xx年,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攻讀碩士,20xx年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現任美國通用電器(G E )互動設計師。

  沒有G R E還拿到全額獎學金

  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周黎青詳細總結了自己赴美學設計的經歷,以及留學生一些普遍的困惑。

  因為當時工作繁忙,沒時間去備考G R E,周黎青就放棄了美國所有需要G R E的學校,因對設計研究和方法感興趣,就選擇了幾所碩士教育以設計研究為主的學校。時間有限,周黎青只申請了4所學校,拿到了3個O ffer,其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 SU )給了全額獎學金。

  “在美國學習給我最大的幫助是瞭解美國人是怎麼做設計,團隊如何完成,英語的提高,術語的使用,如何做設計方案的表達。”

  放空自己吸收生活的養分

  留學生活的第一年通常都會在苦悶中度過,在國內5年的工作讓周黎青有了相對成熟的人脈,到了美國誰也不認識,這反而鍛鍊了她的英文。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寒假,周黎青在美國各地旅遊,突然有一刻意識到,放棄已經有的思維方式,放空自己,這樣才能觀察體會到生活裡真正的價值和美好。

  從此在學業之外,周黎青在美國和南美四處遊走,去A la sk a看冰川、冰河裡K ayaking、大海上釣比目魚、小溪邊看熊抓魚;坐52小時火車穿行落基山脈;去西部沿科羅拉多河的峽谷群驅車狂奔;去墨西哥,在加勒比海邊的金字塔廢墟上和墨西哥火蜥蜴一起觀海曬太陽……

  “放空後的自己有了最大的空間去汲取生活的養分,觀察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人生中的修行感悟相對於設計研究更加重要。因為無論我們做什麼,怎樣的艱苦奮鬥,又或是怎樣的揮霍金錢,都是為了從內心獲得滿足和感受到幸福。那麼早一天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早一天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便早一天獲得人生的幸福。”

  很多中國學生感到苦悶迷茫

  周黎青說,當時之所以在國內做到資深設計師時還決定放下所有,出國留學,因為她是個理想主義者,“我想知道什麼是好的設計、什麼是設計的意義、我到底想要怎樣的人生”。另外一個原因是,周黎青希望去探索“設計職業”和“設計教育”的關係。

  “有意思的是到了美國,在思考和探尋這些問題答案的時候,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在美國學設計的中國學生迷茫而苦悶?好多人第一年在不適應的抱怨中度過,第二年在迷茫中度過,第三年在反思自己花這些錢到美國讀書值還是不值中度過,第四年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沮喪中度過。”

  周黎青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留學的目的不夠明確;二,申請前對美國設計學校瞭解得太少;三,對自己的定位和未來職業規劃模糊。

  隨著高考報名的啟動,20xx年的高招大幕已經徐徐拉開。伴隨著北京高考“力度和廣度都前所未有”的改革,如何做出適應性調整也成了不少家長關注的焦點。記者專訪清華大學招辦主任於涵,詳解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名校20xx年公開招生的十種型別及招生的各種變化,供考生參考並對考生填報志願提出建議。

做好職業規劃 篇2

  考個好大學不如選個好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要求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之前,就要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和發展預期提前做出職業規劃,再根據職業規劃來填報高考志願。只有在職業規劃上提前做足功課、充分準備,才能在高考志願填報中勝人一籌,選中理想專業。然而,在我們對歷年就業情況的統計中,就業的專業對口率較低,其根本原因是很多考生在報考志願的時候,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缺乏預期而且對大學開設的專業是學什麼、將來要做什麼、就業情況如何,缺乏充分了解。在此,筆者對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談幾點想法。

  一、自我評估,正確認識你自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發現和了解自己的興趣及能力,學習和工作才能更有激情及動力。因此,考生首先要從性格、興趣、愛好、特長、學習成績等幾個方面對自己做一個全方位的測評,想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瞭解自己的職業傾向,也就是自己適合哪方面的工作,儘早地規劃人生未來。行業沒有好壞之分,只看你自身具有的潛質和能力適不適合。

  二、讀懂專業設定,關注學校“冷門”但有特色專業

  大學中的專業設定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側重就業,培養的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另一類側重基礎理論,適合繼續深造學習。高職教育開設的專業就側重前者。專業的確分“冷”、“熱”,但是這種“冷”和“熱”具有時間依賴性和地域依賴性,是根據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政策以及市場的需求等因素來決定的。例如,在近幾年的招生中,考生傾向於報考我院的工程造價、建築工程技術、會計電算化等幾個專業,而對船舶工程這個相對較冷門的專業缺乏關注。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和浙江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政策引導下,南洋學院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依託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類專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辦學實力和強大的師資力量,傳承交大“南洋公學”的文化底蘊,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在上海大型國有造船企業和知名船舶設計院所從事船舶的設計和製造工作,參與了國家級和國際級的大型專案。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層次較高,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三、找準個人與學校、專業的匹配點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根據個人性格、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方向,做出自己的職業規劃,根據規劃選擇專業。

  其次,選報學校和專業的志願要有梯度,關注公辦院校熱門專業的同時更要關注民辦院校中的優勢專業。浙江省的民辦高職教育蓬勃發展,湧現出了很多有實力的民辦高職學校,它們的特色專業也值得考生考慮。例如南洋學院的電氣自動化專業和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均為省級特色專業。民辦院校的辦學體制更加靈活,專業設定也更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亮點和品牌,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更具活力。

  第三,要結合個人成績來選擇專業,熱門專業的分數線一般都較高,如果學習成績不太突出,最好避熱就冷。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所選專業的就業行情,對於大多數選擇高職教育的考生來說,更多的考慮是面向就業,入學時候的熱門專業並非會在畢業就業時依舊熱門。要以自己的職業規劃為基礎,儘可能多地瞭解地方經濟發展方向,確定理想專業。

  好的人生離不開好的規劃,人生規劃當趁早。

做好職業規劃 篇3

  不是你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職場瞬息萬變,今天還是部門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為公司的變革而成為“犧牲品”;今天還是拿高薪的“職場貴族”,明天也許就淪落為失業族。人在職場,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識淘汰,就是被職場淘汰,失業的危險訊號總會頻頻閃爍。怎樣才能使自己始終穩如泰山而無被裁之虞呢?

  職業“迷茫族”這類人大多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備受寵愛,甚至溺愛,心理較脆弱,很難承受由於挫折與失敗而帶來的壓力。步入職場,由於環境的改變,失去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優勢,變得有些無所適從。其職業特質為“兩盲一定”,即未來發展方向盲目、專業選擇盲目、對個人價值的認同堅定。

  一、工作時間:即將工作或工作不足兩年

  案例:陳先生是20xx年畢業的大學生,本來找到一家不錯的單位,因為個性桀驁不馴,主管實在受不了,多次提出要他收斂一些,陳先生哪裡會聽,3個月後就辭職了。他毫不諱言自己就是眼光高,不願意從基層做起,更不願意被別人“使喚”。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機會多的是,不找到順心的工作,寧可失業。就是這種想法,使得畢業已經兩年的小蘇依然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點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職場新人具有全新的職業觀念,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拋棄傳統的成功標準,善於利用有效的職業競爭來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和生活價值,絕對的事業成功不再是最大吸引力。但是,對社會、對未來充滿太多的幻想,認為自己的能力超群,應該在跨國公司上班……凡此種種讓他們形成了過於急功近利的個性,出現職業短視行為,因而四處碰壁。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有吃兩三年蘿蔔乾飯的決心,拋開急功近利的想法,不要盲目地為追求高薪或其它眼前利益而不停地跳槽,要學會吃苦耐勞,更要戒驕戒躁,並適時盤算自己的未來。比如,明確自己的專業特點及發展方向,尋找新的工作平衡點,學會為自己減壓,確定跳槽的標準等等。

  二、職場“打雜者” 工作時間:5年左右

  他們是懷揣高學歷的職業白領,在跨出大學校門之前,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可是許多所謂的“現實所迫”讓他們在初入職場時就走了彎路。換了很多職種行業,走到今天終於意識到,在青春逝去的同時,自己的身價也在不斷下跌。職業危機是他們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否則職業生涯肯定進入死衚衕。

  案例:王小姐已經工作5年多了,先後做過保險代理人、市場銷售、廣告策劃,頻繁地更換工作使她感到不論是體力還是腦力都有些力不從心。最近她又有了新想法,希望從事人事工作。可是,簡歷投出去十幾份,有迴音的卻不到5份,心裡多少有些酸楚。

  點評:王小姐的問題呈現的就是比較典型的“職場打雜”現象,即以往的工作經驗不能帶來什麼競爭力。這類職業人因為平時工作業務繁忙而忽視了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永遠不在一個專業領域裡持續發展,頻繁更換工作使他們毫無專業競爭力可言,其結果就是使自己陷入失業困境。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儘快盤整以往的“打雜經歷”,從中找出自己的專業競爭力,把以前的“打雜”通過後天打造變成“打專”。行業不同、職業不同,對人才的要求相差極大,要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崗位“癌症患者” 工作時間:2年至5年

  公司由於併購、重組等原因,將簡單、重複性的崗位裁掉;或因為技術更新,一些臨時性的技術崗位或行政崗位也會被裁掉,那麼直接受衝擊的`就是那些在崗人員,他們成了被動的失業者,失去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案例:兩年前,孫先生被公司派往上海辦事處,負責行政工作。這個職位本身在公司裡就無足輕重,完全可以由別的職員兼任,而孫先生又沒有其它的特長和優勢。一年後,由於經營狀況不佳,公司決定撤消上海辦事處,孫先生立馬成了“閒人”。等到被裁掉,開始重新找工作時,他才真正意識到形勢的嚴峻——自己又回到零起點。

  點評:孫先生的問題出在個人職業氣質與專業崗位要求不符,兩者間不匹配,主要表現在:薪資上漲難、職位提升難、有跳槽倦怠症(不敢輕易冒險跳槽)等。因為平時工作業務繁忙而忽視了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最後被市場淘汰了,才知道已經陷入失業困境。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先行挖掘自己的職業氣質、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結構等方面的特點,找出職業潛力在哪個專業領域可以被最大限度地挖掘,然後明確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專業崗位,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儘量保持專業經驗的可持續發展。處於低端崗位的職業人最關鍵的是要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

  四、昔日“職場貴族” 工作時間:6年以上

  這個群體的典型特徵是年齡在35-45歲之間,擁有高學歷,拿著高薪水,身在高位,然而,職業市場瞬息萬變,金領人士的地位也可能發生動搖。新一代高知人群的產生,海歸派的崛起,使得他們的高薪地位岌岌可危。因此,社會上有人稱他們為“過氣經理人”、“折價精英”。

  案例:胡先生在一家公司做人事工作近8年了,從文員到人事助理,再到人事經理。公司合併前,他是一人獨攬人事大權,公司的人事工作全部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薪水也很高。公司被外資併購後,新來了一位HR總監,是留洋的MBA,接著公司又招聘了一位新的人事主管,他成了這位新主管的手下。曾經想過跳槽,但考慮到自己好像已經失去了與年輕一代競爭的能力,弄不好飯碗不保,索性就這樣熬下去。

  點評:胡先生的問題出在缺少能讓自己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規劃,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系統,從而造成知識折舊、人才折價。職場對人才職業競爭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即便是處在高階地位的金領,如果不能應對市場的要求,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管理能力,提高職業應變能力,增強自己的全域性觀念和相關的閱歷、素質的話,也會在嚴酷的競爭中被無情淘汰。

  建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盤點自己現有的職業含金量,找準可持續發展的職業通道,適時考慮職業發展的變通性。如可轉做人力資源顧問,在原有執行經驗的基礎上再積累一定的研究經驗,學習一些最新的人事管理知識與技能,向HR總監職位邁進。另外,還應考慮職業經歷的連貫性,做適時的職業定位和經歷盤點,尋找最適合未來職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保持並提升自己的身價。

【做好職業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