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將相和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透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絡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係錯綜複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絡複雜,教學前可佈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複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並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11 將相和

  2、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板演:

  (1)“將”的讀音有( )( )。這裡應讀( ),“將”指的是( )。

  (2)“相”的讀音有( )( )。這裡應讀( ),“相”指的是( )。

  (3)“和”的讀音有( )( )。這裡應讀( )。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 )。

  二、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由題目裡的“和”引出不“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言歸於好的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將相不“和”的原因是( ),後來“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三、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自由讀課文1——10自然段,討論完璧歸趙的起因是什麼?(以城換璧、秦國騙璧......)結果怎樣?(完璧歸趙)要求答案的內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教學。

  ★秦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以城換璧是誠心誠意的嗎?你從那裡可以看出來?

  ★“秦國騙璧”,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藺相如識破了秦國的騙局,他是怎麼做的?從中你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畏強權、機智勇敢、深謀遠慮......)對於這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上前一步、後退幾步,靠著柱子站定。),神態(理直氣壯、大大方方),語言進行充分的討論。並指導學生演一演。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學習第二、第三個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步驟:

  一、抓住“逼”字教學“澠池之會”。

  1、“完璧歸趙”之後,秦國兩次打敗趙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澠池之會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結果怎麼呢?

  2、默讀課文,相互討論,答案用四個詞語概括。(侮辱趙王、沒佔便宜......)

  ★ 秦王是如何侮辱趙王的?(逼趙王鼓瑟)對於秦王的侮辱,藺相如是如何反應的?(逼秦王擊)藺相如為什麼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指導朗讀。)逼的結果怎樣?

  ★ 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藺相如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理由。(突出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對敵人寸步不讓。)

  二、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

  1、過渡: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國家的利益,對敵人寸步不讓,相反,對於居功自傲的廉頗老將軍,他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個故事,找出關鍵詞“避”,圍繞下面三個問題並體會藺相如的為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對友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性格特點。

  (1)藺相如是如何設法避開廉頗,不跟廉頗見面的?

  (2)藺相如的手下是怎樣看待他的避讓態度的?

  (3)藺相如是怎樣向手下人說明避讓原因的

  三、品讀賞析,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進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佈置作業:

  1、引導課外閱讀:既然將相和同心協力保趙國,最終趙國為什麼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2、寫一件發生在同學、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故事,要寫清楚故事的前因後果。

將相和教學設計2

  [課時目標]

  1、在前兩課時教學基礎上,進一步繼續運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性格。

  2、感受藺相如委曲求全、顧全大局的性格特徵;感受廉頗居功自傲、公忠為國的性格特徵。並有感情的朗讀人物語言描寫。

  3、透過朗讀感悟,寫寫廉頗的心理活動,初步體會和為貴的道理。

  4、透過資料連結、課外延伸等方式,培養學生對文史、文化的興趣,引導課外閱讀。

  [教學活動預設]

  一、複習引入,確定學習內容。

  二、以“和”為眼,整體把握“負荊請罪”這則故事,著眼人物語言。

  1、將相因何不和?——整體把握廉頗的語言。

  2、將相和好的原因?——整體把握藺相如的言行和廉頗的行為。

  三、著眼人物語言,以“不和”和“求和”為主線,比較研讀。

  板塊一:人物相互之間態度的研讀。

  1、讀兩個人物的語言,小組研究,有什麼不同和差異?

  2、抓住兩個人的態度,感悟情感和相互之間的態度,指導朗讀。

  3、感受廉頗的不服氣,藺相如的避讓,師生對讀。

  板塊二:人物之間關注點的研讀。

  1、著眼語言文字,研究廉頗和藺相如的不同著眼點,關心個人和關心國家的不同區別。

  2、抓住“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輻射文章,感受廉頗的居功自傲。

  3、抓住藺相如的話,輻射文章,深入感受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四、以“負荊請罪”為核心,引導寫話實踐,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1、以“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為平臺,拓展寫話,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

  2、感悟廉頗負荊請罪的行為,指導朗讀。

  3、豐滿廉頗的人物形象,全面把握其公忠為國的特點。

  附《將相和》課堂實錄

  一、複習引入,確定學習內容

  二、以“和”為眼,整體把握“負荊請罪”這則故事,著眼人物語言

  師:同學們,你們課文讀到哪裡,唉,覺得將相要不和了?

  生:我讀到這裡: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

  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

  個下不了臺!”覺得將相要不和了。

  師:(大螢幕出示這段話)廉頗一句話,破壞了趙國的和。再往下讀,讀到哪兒又讓

  你覺得他們有和的希望了?

  生:“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

  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

  。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這裡感覺到他們又有和好的希望了。

  師:為什麼讀這番話?

  生:因為藺相如這番話有和好之意。

  師:藺相如的話,始終保持這趙國的和。是嗎?注意一個詞,讀“chéng乘機”。跟

  我讀一遍。

  生:讀詞。

  三、著眼人物語言,以“不和”和“求和”為主線,比較研讀

  師:(大螢幕出示藺相如這番話)兩個人的語言,很不——

  生:一樣。

  師:那我們就來細細研究。請同學們細細讀讀這一將一相的話,發現有哪些具體的不

  同?作上記號,四人小組討論。聽清楚沒有?開始討論。四人小組。

  生:(小組討論2分鐘)

  師:誰先來?

  生1:廉頗處處為難藺相如,而藺相如卻處處體諒廉頗。因為藺相如知道如果鬧不和

  ,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

  生2:廉頗對藺相如直呼其名,而藺相如稱廉頗為廉將軍。

  師:這是第一個重大的發現。(點選課件,“我廉頗、他藺相如”與“廉將軍”幾字

  變紅)在名字前面還加上“他”,“他藺相如”讀起來什麼感覺?

  生:感覺就是很不尊敬藺相如,很看不起藺相如。

  師:他藺相如,這樣說合適嗎?

  生:(齊)不合適——

  師:這時候的藺相如已封為上卿,應該怎麼稱呼?

  生:(齊)藺上卿。

  師:注意到了這個稱呼,能把人物對話讀好嗎?同桌相互試一試。

  生:同桌對話。

  師:(半分鐘後)哪一桌願意表現一下?

  生1:指名一桌讀。(有點結巴,其中讀廉頗的孩子語氣急,加了兩個字)

  師:不錯。特別是廉將軍。但是不服氣也不能亂加字。

  (全場笑)

  生2:同桌讀。(還是不夠流利)

  師:不服氣也不能著急。(生笑)除了發現人稱上大不相同,還發現什麼?

  生:廉頗總是把自己放在前面,而藺相如的話中都是把廉頗放在自己前面。說明藺相

  如是想和廉頗和好的。

  師:從哪裡看出來?

  生:藺相如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師:(高興地)讀書就是這樣,不能放過一字一句。(點選課件,“武有廉頗,文有

  藺相如”字型變紅)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1:朗讀廉頗所說的句子。

  生2:讀得較有感情。

  師:她還突出了一個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什麼?

  生2:他藺相如是靠嘴巴,而我是靠打仗,靠生命換來的!

  師:你這番話讓我想起了一首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琶琵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

  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哎,他廉頗是不是吹牛啊?

  生:不是。澠池之會上,廉頗帶著軍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秦王才只好放趙王回

  去的。

  師:老師還為大家帶來這麼一段資料(課件出示)師有感情範讀。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

  以勇氣聞於諸侯。

  看來廉頗能夠名揚四海,確實是因為他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再讀句子。

  生:齊讀廉頗說的話。(此時學生讀得已較有感情)

  師:看樣子,廉頗的話倒是實話。雖說是實話,可哪個地方總讓我們感覺說得不太入

  耳,讓我們聽不下去?

  生:我覺得是這裡: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

  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師:為什麼?

  生:因為廉頗就是個功臣也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因為藺相如地位比他高就看不起人

  家。(大意如此,原句已記錄不下)

  師:心不平則氣不和。就是因為廉頗覺得自己能耐比藺相如大而官位卻比藺相如小就

  如此耿耿於懷。藺相如真的沒有什麼能耐嗎?

  生:不是的。

  師:藺相如有什麼能耐?

  生1:完璧歸趙中藺相如以身護玉,機智而且勇敢。

  師:終於發現了廉頗的話裡不合情而且不合理。

  生2: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為趙王掙回了面子。

  師:為趙王爭回了面子就是為趙國——

  生:(齊)掙回了面子。

  師:廉頗重要,這藺相如也重要。對趙國而言,兩人缺一不可,所以此話差矣。現在

  藺相如說: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9個字你讀懂了嗎?

  生:正是因為廉頗在前線作戰,藺相如在後面出謀劃策,趙國才不會受欺負。

  師:……

  生:我覺得廉頗和藺相如就好像趙王的兩隻手。(聽課老師熱烈鼓掌)

  師:你體會得真深刻,他們倆就好像趙王的左手和右手。什麼叫文武合璧。對付秦國

  這樣的大國,將相就必須要和。所以藺相如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

  ,文有藺相如。和,國力就強,不和就弱。請男同學讀廉頗說的話,女同學讀藺相如說的

  話。

  生: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挺動情)

  師: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有什麼發現?

  生:廉頗說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而藺相如說自己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

  趙國啊!

  師:廉頗是口口聲聲我我我,而藺相如說的是我們趙國。藺相如以身護玉,為的是—

  —

  生:我們趙國。

  師:澠池會上藺相如逼著秦王為趙王擊缶,為的是——

  生:我們趙國。

  師:藺相如如今避著廉將軍,還是為了——

  生:(大聲)我們趙國!

  四、以“負荊請罪”為核心,引導寫話實踐,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師:不知道廉頗聽了藺相如的這番肺腑之言,會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寫下來。

  (課件出示:)

  藺相如的話傳倒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廉頗靜下心來想到了什麼,

  請寫一寫。

  生:在音樂聲中寫話。(約3分鐘)

  師:廉頗靜下心來想到了什麼?

  生:(此處有4個學生進行了交流。孩子們寫得很精彩,以致於我光顧著發愣而忘了

  記錄。唯一的印象是樓老師反覆提醒學生廉頗會稱呼藺相如為藺上卿。)

  師:同學們寫的,京劇中就有這麼一段差不多。請欣賞。(播放京劇片斷,內容為廉

  頗坦然認錯幡然改悔。細心的樓老師還配上了歌詞,但偶只顧欣賞忘了記錄。)

  師:看了這段京劇同學們有什麼感受?

  生:紛紛舉手。

  師:都有感受那就不說了。一起來讀這兩個句子。

  生:齊讀廉頗、藺相如所說的句子。(學生的齊讀很有感情)

  師:沒有廉頗的負荊請罪,就不會有將相和。這一將一相,如果說藺相如幾次三番地

  讓著廉頗,為的是——我們趙國,廉頗的負荊請罪也是為了——我們趙國。為了我們趙國

  ,有了——將相和。和則萬事興,和則國家強。和為貴。下課。

  生:沒有反應。

  師:下課。

  生:沒有反應。

  師:下課。

  生:仍舊沒有反應。

  師:同學們,下課。

  生:(恍然大悟)老師再見。

  師:老師課前答應送給同學們的禮物,是這盤《將相和》的京劇光碟,請你們的語文

  老師再帶領著同學們一起欣賞。

將相和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將相和》一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我把豐滿人物形象作為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摒棄對課文內容、故事情節的繁瑣分析,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悟、演,去豐滿人物形象,領悟人物的個性品質和共性品質。這一過程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造性原則。

  【教學過程】

  一、在反覆讀課文,讀通、讀熟、讀好的基礎上,藉助成語遊戲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填空練習:

  “將”→(廉頗)→(大將軍)→(元帥)“相”→(藺相如)→(宰相)→(總理)“和”→(同心協力)

  2、“人物開花”成語遊戲:

  (填出可以用在這兩個人物身上的成語——課內、課外的成語都可。)

  以上這兩個練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兩位人物的形象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對課文內容也有個基本瞭解。所以在教學這一內容時,給足時間讓學生自讀、自學課文,找出有關的詞語填寫。透過遞等式形式和遊戲方式,學習了詞語,積累了成語,也瞭解了課文,充分體現語文的趣味性原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二、藉助過渡句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基本關係

  1、學習單元提示,學生通讀課文找到文章過渡句,結合上面對“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個故事?

  這一環節側重讀的訓練,以讀懂為基礎,向讀深、讀透發展。把學會讀書作為一個訓練訓點來抓:因為讀書能力是語文素養基本內容之一。

  2、細讀三個故事,自學討論,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學生參與板書。

  3、在找到三個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領會每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絡。

  三、藉助名言豐滿人物形象

  1、出示“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名句,圍繞這句話對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展開討論。

  2、出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句,圍繞這句話對廉頗這個人物形象展開討論。

  以上的討論與練習旨在使這兩個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凝聚,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形象。透過練習,學生不僅看到了藺相如和廉頗的個性品質,而且悟出他們的共性品質,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名言、成語的運用,亦能提高語文知識的積累,開拓學生思維,充分體現語文的開放性。

  3、根據課文內容對對子:如: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背上能負荊。

  填空練習:因為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知錯能改),更因為他們都有(精忠報國)的精神,所以他們能化干戈為玉帛,(同心協力)保衛趙國,他們文武雙全,真是趙國的(無價之寶)。

  四、藉助課劇形式,展現人物形象

  透過上面三方面的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不必強求要達到什麼效果,學生理解的深淺也可以不一。因為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於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將相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絡 3.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學習重難點:

  瞭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將”是誰?“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為什麼和好?

  二、初讀感知 理清層次

  1.簡介歷史背景。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3.速讀課文,思考: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3)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的那句話告訴了我們答案。

  “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同學們請想一想,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卿,可謂平步青雲,廉頗對此很不服氣,那麼,他是怎麼說的?” 課件出示: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來臺!”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滿和嫉妒……)

  (2)男生讀,指名讀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質疑你是否也認為藺相如沒有什麼能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3.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4.討論、交流、彙報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指導。

  3.讓我們跟隨藺相如一起來到秦國,親眼見證他的非凡才能吧

  二、繼續研討

  1.一起走進故事“完璧歸趙” 課件出示:(1)“藺相如看這種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有那些過人之處?從哪裡看出來的?預設:“……我指給您看”難道和氏璧上真的有毛病嗎?藺相如為什麼這麼說?(這是有謀的表現)“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他真的要裝撞嗎?(這是有勇的表現)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哪些出色表現,趙王就封他為上卿?課件出示: “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裡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麼特點?預設: “我就跟你拼了”──捨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二、角色體驗

  1.匯入:有一天,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學生齊讀:“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老師想讓兩位同學來表演一下。

  3、角色表演三、總結提升 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為美談,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麼?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裡,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麼?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指名說。同學們,一位功勳卓著,叱吒風雲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三、課後延伸

  1.學完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後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後來怎麼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將相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過渡句,瞭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於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預習了課文《將相和》,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武將和文官和好)

  2、既然是“和好”,說明將相以前有過“不和”,他們為什麼不和了呢?看看廉頗是怎麼說的?

  ⑴ 生讀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頗說的話,指名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⑵ 指導朗讀:讀書要讀得“聲情並茂”,老師教大家一個方法:邊讀邊揣摩廉頗當時的心理,想象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這樣自然而然就讀得“聲情並茂”了。想不想試試?

  ⑶ 生自由練讀後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3、找到將相矛盾的焦點了嗎?(師生討論交流)

  4、小結:

  在廉頗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會耍嘴皮子,沒什麼真本事。竟然爬到他頭上去了,心裡就不平衡,不服氣。那麼藺相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嘴到底厲害不厲害?官到底該不該升?這就是咱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二、新授

  1、我們先來看“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找到描寫藺相如面見秦王說話時表現的兩個詞語,做上記號。

  ⑴ 生自由讀文。

  ⑵ 請兩位同學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理直氣壯 大大方方)

  2指名讀“理直氣壯”,理解詞意,指導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3、引讀: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4、藺相如的理“直”在哪裡?請大家默讀2到8自然段,劃出重點句,組織好語言,替藺相如來擺擺這個理。(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5、導讀:

  是啊,拿城換璧是你秦王提出來的,我把和氏璧給你送來了,你卻不交城。理由充分,說話才有氣勢。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生讀“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有理有據,所以藺相如面對的雖然是虎狼之國的秦王,卻仍然毫無懼色,言語中字字擲地有聲。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生齊讀“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6、討論交流:藺相如真的撞嗎?

  (引導:秦王對和氏璧是愛不釋手,藺相如已看在眼裡。這是藺相如使的“金蟬脫殼”之計。)

  7、除了金蟬脫殼之計,藺相如還用了幾個計。請大家接著讀書,看看誰能讀出來?

  (生讀書後交流,師相機引導: “緩兵之計、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 )

  8、過渡: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所以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他進宮見了秦王才會──(師指板書“大大方方”,生齊讀)

  9、引讀: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

  “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0、討論交流:藺相如難道不怕秦王殺他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請大家再讀藺相如的話,揣摩一下秦王當時的心理。

  (相機指導: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殺了藺相如也沒有用。反而落下不講信用的惡名,讓天下人恥笑。)

  11、導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已經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會殺他,所以才會大大方方地說──

  (生齊讀“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2、你們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不畏強權 機智勇敢)

  13、小結:

  藺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你們說說,他這張嘴厲害不厲害?

  (擦去黑板上“厲害”後的“?”,改為“!”)

  14、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氣氣地送回了趙國。咱們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藺相如決定接受趙王讓他帶璧入秦的使命時,他心裡有把握嗎?請大家讀書,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我願意帶著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⑴ 指名讀後自由讀。

  ⑵ 你們又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機指導朗讀)

  15、總結提升: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一切盡在掌握。這就是大智大勇的藺相如。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板書:不辱使命)

  16、同學們,如果你是趙王,面對這樣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要不要給他升官?

  (師擦去黑板上“升”後的“?”,改為“!”)

  三、複習檢查

  進一步指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藺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藺相如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預習第二個小故事:澠池之會。

  【板書設計】

  將(廉 頗) 負荊請罪

  → 不和 →和

  相(藺相如)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將相和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透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絡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係錯綜複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絡複雜,教學前可佈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撞"、"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複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並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導語解題

  2、板書課題:11 將相和

  二、檢查預習

  (一)交流本課的資料,並相機評價。

  預設:

  1.和氏璧的資料。引出無價之寶一詞。

  2.春秋戰國時期的資料,瞭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3.課文的出處。

  4.藺相如的資料。提醒大家注意藺的寫法等。

  (二)、文章主要講了那幾個小故事,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概括出來的。

  三、學習完璧歸趙

  1、指導璧的寫法

  2、探究藺相如為什麼能完璧歸趙

  (1)自由讀文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

  (4)自由發言

  (5)學習重點句子"他理直氣壯的.說……"

  (6)指導朗讀

  (7)總結人物個性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將相和教學設計7

  本課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透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經過,寫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也讚揚了廉頗的勇於改過的精神,讚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課文人文思想豐富,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生動,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學習寫法的好範例。

  關於教學目標

  本課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本著簡簡單單教學的原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於如下考慮:

  1、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的意思。在學習中積累詞語是語文學習的必須,為了有效地達成積累的目標,這節課選擇這些詞語來作為重點理解的物件是由於它們是常用詞,也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二個故事。理解《完璧歸趙》《澠池會》的內容體會主人公機智勇敢和愛國思想。

  3、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最有較手段和途徑。對於本文的人物表現,也只有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才能真正體會其機智勇敢、愛國思想。

  4、課文由三個故事組成,這樣課文就顯得長,要在一個課內完成對三個故事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也由於這三個故事中,前兩個是第三個故事的因,這兩個故事有一定的統一性,所以這節課安排學習《完璧歸趙》《澠池會》。

  5、學習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現人物的方法。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中學習中學讀學寫。本文是寫人文章,展現人物的品質突出,是學生學習寫人的好例子,所以學習目標中設定了學習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現人物的方法。以完成閱讀教學的使命。

  關於教學重難點

  1、重點:閱讀教學從讀入手,以讀解文,學習本文也不能例外。文中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內容,所以本課設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完璧歸趙》《澠池會》的內容,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思想為教學重點。

  2、難點:秦王叫趙王鼓瑟並記錄下來,這是對趙王本人的也是對整個趙國的侮辱,關於這一點,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學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關於教學策略

  1、本課文長容量大,為避免繁瑣教學,面面具到,這節課圍繞主人公的活動為中心,透過對主人公的動作、語言的描寫內容進行讀、思,去理解內容,體會人物思想。

  2、讀在語文教學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徑。本節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體會。在這裡有學生的默讀、個人朗讀、集體齊讀;有理解性的悟讀,有表達性的展讀。

  3、引導學生學會提問。提問可以幫學生更好讀書,學會提問也是學習課文的方法之一。在這節課裡,分別在兩個故事的學習中讓學生提問,再引導學生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感受人物思想。

  4、學習寫法。語文教學的最終目地是讓學生會讀會寫,從文中學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節課的寫法學習是潛化在從動作、語言這兩方面體會人物思想的過程中的。

  關於板書設計

  1、為體現簡約,本課的板書設計以詞語面貌出現,內容包括課題、事件、人物、思想,文章的寫法及相關的符號。

  2、板書的內容展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要領悟的人物思想,要學習的寫作方法,這些都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3、板書中的符號提示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絡,直觀明瞭。

  總之,板面設計簡潔、直觀、內容豐富。

將相和教學設計8

  課時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愛國思想。

  2、運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描寫,透過朗讀感悟,初步體會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重點:重點感受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的性格特徵;初步感受廉頗居功自傲、知錯就改的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整體感知

  1、揭題:這節課咱們繼續我們的歷史文化之旅,請大家齊讀課題。

  2、交流: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老師想知道在這次歷史之旅中,你“遇”到過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對課文有了哪些簡單瞭解。(板書:藺相如 廉頗)

  3、小結:課文圍繞“藺相如”、“廉頗”這兩個人物,透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記敘了將相由“不和”到“和”的經歷。

  二、切入,直擊衝突處

  1、文中有個句子讓我們感覺到了將相的不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這個句子找出來。

  2、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3、自由讀句子,你讀出了什麼?

  4、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氣量狹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無敵的多維形象)

  5、在老將廉頗看來,藺相如的官職做的比他大,就靠著一張嘴。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板書:嘴 ?)

  6、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 看看這張“嘴”有何特別之處?

  三、品讀,感受藺相如

  (一)研讀“完璧歸趙”,感受“無我”

  1、默讀文章第一部分,畫出“完璧歸趙”中這張“嘴”說了什麼,是怎樣說的,讀了之後想想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2、交流,找出藺相如說的話。(其中有個轉述句,要學生試著改為藺相如直接說的話。)

  3、比讀一、三句:

  出示句子: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⑴對比著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矛盾的地方嗎?(藺相如先對趙王信誓旦旦地承諾“一定把璧送回來”,現在卻對秦王說“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怎麼回事?)

  ⑵“理直氣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敢“理直氣壯”地威脅秦王?(引導學生感知藺相如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和十分喜愛和氏璧,體會藺相如的機智,持璧在手,底氣充足。)他不理直氣壯行嗎?

  ⑶你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怎麼樣?

  ⑷指導朗讀。你來“威脅”秦王試試看。

  4、比讀二、四句:出示句子: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⑴我們再來對比著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又發現了什麼?

  ⑵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藺相如都是在騙秦王。)

  ⑶藺相如為什麼要騙秦王呢?你讀出了什麼?

  ⑷指導朗讀。現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誰能從我這騙去?

  5、品讀第五句:

  出示句子:

  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⑴讀一讀,你又讀出了什麼?

  ⑵“大大方方”怎樣理解?

  ⑶當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完這番話,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麼?為什麼?

  ⑷面對強大而不講理的秦王,面對很可能到來的死亡,藺相如為什麼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導學生體會,已經完成了趙王交給的任務,不辱使命的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來咱們一起放聲讀一讀,讀著讀著,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個人?

  6、討論: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為的是什麼?

  7、小結:為了保住國家的利益,藺相如能夠忘卻個人的生死,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國家利益而“無我”的人(板書:無我)

  (二)研讀“澠池會見”,感受“無畏”

  1、接下來,我們品讀“澠池會見”中的那張“嘴”, 請大家自由讀文章第二部分,看看這時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

  2、交流:這時站在我們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你是從哪讀出來的?

  3、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4、你從哪裡感受到藺相如的勇敢無畏?

  5、指導朗讀。現在你就是機智勇敢的藺相如,你來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藺相如為什麼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擊缶?

  7、師述: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藺相如能夠不顧個人的安危,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而“無畏”的人(板書:無畏)

  8、齊讀。讓我們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讀“負荊請罪”,感受“無私”

  1、仔細讀讀“負荊請罪”中的這張“嘴”,從藺相如的話語中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2、出示句子: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3、“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把這個句子換個說法。

  4、敢騙秦王、敢逼秦王的藺相如為什麼要避著不如秦王厲害的廉頗呢?他到底怕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

  5、他時刻想到的是什麼?

  6、指導朗讀。

  7、師述:為了保持國家的安定,藺相如時刻想到的是趙國、趙國,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定而“無私”的人吧。

  8、我們再來看看廉頗的話,藺相如真的“就靠一張嘴”嗎?從這張嘴的背後你又讀出了什麼?

  9、師述:藺相如靠的那僅僅是一張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價去騙秦王,去逼秦王。儘管他沒有出入刀光劍影的戰場。但他用他的唇槍舌劍,他靠他的“無我”“無畏”“無私”為趙國保住了利益,維護了尊嚴,保持了安定!

  四、迴歸,感受廉頗

  1、讀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你對廉頗有了新的認識嗎?(板書:知錯就改)

  2、“負荊請罪”什麼意思?這裡有個細節“脫下戰袍”,“戰袍”對將軍意味著什麼?廉頗為什麼要脫下這身象徵著榮譽、身份和地位的戰袍?

  3、廉頗為什麼“負荊請罪”?(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愛國)

  五、總結,體會和為貴

  1、因為愛國,戰功赫赫的廉頗將軍能負荊請罪,也因為愛國,勇敢機智的藺相如雖不怕秦王,卻處處避著廉將軍。因為他們知道,和則萬事興,和則國家強,和為貴啊!(板書:愛國)

  2、齊讀最後一句話。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將相和教學設計9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生字:

  璧、允、廉、頗、侮辱、拒。

  ⑵新詞:

  理屈、示弱、抵禦、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⑶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2、能力訓練點:

  ⑴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⑵透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絡。

  ⑷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暴力、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主要透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2、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絡。主要是在反覆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突破難點。

  3、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後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複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透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一、激趣匯入,板書課題

  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二、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將相和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是難點。

  【教學準備】生字詞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1、讀準字音:

  “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2、朗讀課文並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 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四、佈置作業

  1、結合課後“思考練習”。

  2、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麼說的?並讀一讀這些句子。

  3、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1、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3、藺相如立下了什麼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複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

  2、澠池會上秦王怎麼侮辱趙王?藺相如怎麼對付?用的是什麼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麼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鬥爭趙國佔了上風,功勞應屬於誰?為什麼?

  (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麼聯絡?

  6、複述故事。

  五、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麼要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的對不對?

  2、藺相如怎樣對待?

  3、將相怎樣和好?說一說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全文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為什麼不和又為什麼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堂練習

  複述三個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11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方案 ,歡迎閱讀。

  設計理念

  《將相和》一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我把豐滿人物形象作為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摒棄對課文內容、故事情節的繁瑣分析,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悟、演,去豐滿人物形象,領悟人物的個性品質和共性品質。這一過程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造性原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的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連繫。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將相不和的原因。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三個小故事。你們能從標題中看出是哪兩個人物嗎?(學生自由發言)那麼將相各指誰?和又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讀文去看看吧!

  二、自讀自悟,瞭解故事內容

  (1)出示閱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

  3、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得問題準備組內討論。

  (2)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作標註。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2)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學生現在小組內交流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初步解決一部分問題,留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班內交流。

  (4)教師同學生共同分類歸納重點問題:

  1、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什匆?怠罷飪楸壬嫌械愣?∶?。俊?br>藺相如為什麼要讓自己的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沒有得到和氏璧怎麼會心甘情願的讓藺相如回國?

  2、澠池之會

  藺相如為什麼逼秦王擊缶?

  秦王擊缶後為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3、負荊請罪

  藺相如為什麼要避讓廉頗?

  廉頗至藺相如門上請罪時為什麼要脫下戰袍,背上荊條?

  四、佈置作業

  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勾畫重點問題答案,為下一節課的彙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匯入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廉頗和藺相如,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機智和風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點問題提示:

  引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故事?練習多讀讀,自由結組,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三、圍繞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為什麼?這一話題,交流討論並指導朗讀。

  (1)藺相如:機智勇敢;熱愛祖國;胸懷寬廣;顧全大局;

  (2)廉頗:英勇善戰;熱愛祖國;知錯就改;

  (3)要求學生想全理由,組織好語言。

  (4)指導學生朗讀藺相如和廉頗的相關語句。

  重點語句: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的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四、總結

  《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使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讓他們身上的這種優秀品質在我們的身上發揚光大吧!

  第三課時

  一、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想: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麼說,怎麼做呢?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學生自己練習說一說。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3、讀習作,師生評議。

  二、編排課本劇:

  1、選擇一個小故事,試演。

  2、師生品評

  三、佈置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選做)有條件的學生看看錶現將相和內容的戲曲的錄影、錄音。

【將相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