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裡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2

  清明節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主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有:上墳、踏青、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即掃墓)之俗,就是很古老的。清明節,它作為傳統文化,就是個佈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日子裡,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們,表達對他們的尊重與哀思!

  過清明節,在海南的許多本地人中稱其為做清明。中年人對清明節十分看重,即使不就是作為法定假日,他們也會抽空回老家做清明。這說明清明節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成為了一種後人對已故之親人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

  清明,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可及尊重。清明就是古人傳統習俗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非凡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國人受自身文化的影響,使清明成為了國人追思先祖的節日。在清明人們紛紛回鄉祭拜祖先,這已就是一種文化,一種習慣。

  踏青去,踏青去。

  這就就是中國悠久的清明傳統文化。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清明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就是掃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稱為“鬼節”。民間還有上墳、添墳的習俗。晚輩帶著燒紙,供品等,到已去世的親人墳上,燒紙磕頭。最後給墳墓上添新土,還要在墳頭上壓白紙條。聽老人們講這是給已去世的親人修房屋,防備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來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悼念。此時我想起大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正值春天,萬物復甦,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除掃墓之外,還有踏青郊遊的活動。這時,人們就會帶著家人到野外去遊玩,以此來放鬆放鬆自己因工作而緊張的情緒,還可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古代也有踏青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形象的描繪當時清明節都城人民郊遊踏青的熱鬧景象。

  清明節還是植樹的好季節。因此又有插柳植樹的活動。聽老人們說舊時候有“清明不插柳,來年變黃狗”的諺語。

  除以上的風俗以外,還有吃蛋的習俗。這就如同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一樣。這些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已經被淘汰,有的流傳至今,有的還增加的新的內容。

  清明除這些習俗之外,還有我們小夥伴的歡樂活動,盪鞦韆,放風箏。最好玩的要數放風箏。大家在一片寬闊的'空地上,跑來跑去,歡聲笑語,共同把風箏送上蔚藍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飛歡樂,放飛夢想,放飛希望……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4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按公曆來說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農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節氣,都從冬至起,從冬至到清明,中間整整隔了七個節氣。每個節氣按15天計算,整整105天,交清明節則是106天。所以古人說:“冬至百六日為清明”,又說:“春分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鍁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託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群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採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5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祭祖、掃墓和踏青的日子,關於其歷史由來和民間習俗,記者近日採訪了區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嚮明陽,聽一聽他的講述。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嚮明陽介紹,清明對於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除了播種、植樹之外,人們也開始準備養蠶了。然而,清明轉變為一個節日,與另外一個節日和幾個歷史人物有關。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受盡了屈辱,只剩下少數幾個臣子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他吃。

  後來,晉文公執政,介子推卻隱居山中不受封賞。晉文公搜尋不見,便放火燒山逼其出來,不想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全國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由於清明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漸漸地就合二為一了,這個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人們在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古時又叫踏青節、祭祖節、掃墓節、鬼節等。”嚮明陽介紹,其傳統習俗包括掃墓祭祖、踏青春遊、放風箏、盪鞦韆、插柳、蹴鞠等。

  嚮明陽記憶最深刻的是,小時候上山採摘清明菜,一種葉片上有白絨的野生植物,洗淨、切碎,和米麵揉成團,製成綠瑩瑩的清明粑,“以紅糖、鹹菜、臘肉等為餡,用蒸籠蒸熟,味道鮮香。”

  “現在清明菜、清明粑可以放入冰箱,儲存得更久,八九月份還能吃到,也曾見有餐館推出清明粑。”嚮明陽說,我區高橋、麻柳、三匯口一帶的鄉村,還保留吃清明粑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