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教師溝通技巧

教師溝通技巧

教師溝通技巧

教師溝通技巧1

  (一)創造氛圍,輕鬆交流。老師如果在辦公室找學生談話,有的學生就會感覺到緊張,說話拘謹,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的環境和條件。如:校園、公園、過生日、聚會、郊遊等都可以進行。

  (二)書信交流,親切坦誠。學生對書信交流思想的方式情有獨鍾。如果您有這個技巧或習慣,可能就是您的最佳交流溝通的方式。有些話,有些事情,特別是中學生的早戀問題和某些心理疾病,他們更願意用書信的方式交流。

  (三)參與活動,融入其中。學生中常有他們的一些自發活動,只要合理(一般不會不合法),只要可能就積極參與,併成為普通一員,學生會以為你與他們是一幫人,是朋友,於是無拘無束,無所不談。

  (四)組織活動,體察學生。教師可以積極組織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如:春遊、踏青、野炊、參觀等。這些活動都能使師生溶為一體。在這些活動中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十分容易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也是學生最喜歡從事的活動,效果上乘。

  (五)關心學生,扶危解困。對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及時給予幫助和解決,這會大大感動學生,把老師當成最親的人,從而願意與你交往,成為好朋友。

  (六)解決矛盾,講究策略。解決學生間的矛盾不偏向。學習好的學生犯了錯誤不袒護,學習差的學生犯了錯誤,平心靜氣去談,不諷刺打擊挖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巧妙地指出他身上的優點,關心他的成長。這樣使他覺得老師可愛可親,從而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

  (七)現代技術,時尚易行。如今社會已進入網路時代,我們可以用電腦傳送E—mail或用手機發短迅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許多學生對此種方法情有獨鍾。

  (八)當面誇讚,背後提醒。當著學生的面兒誇獎學生的優點和氣質上的變化,包括課間時間誇讚學生的合理打扮與修飾,多說漂亮,少說醜。特別不要當眾說學生的缺陷,偷偷告訴學生的不得體或不足之處,給他們留足面子。

  (九)接接批評,當眾道歉。教師當眾接受學生的批評,並敢於當眾向學生道歉,會使自己在學生中變得更加高大,更有威信,學生更容易和你暢所欲言。

  (十)貼近學生,跟上潮流。教師不是追星族,但要了解學生追的星是誰,有什麼特點和作品;不會踢球和打球,但要知道一些球星;不玩兒電子遊戲,但要知道一些遊戲的名字和特點。這樣與學生溝通起來才會如魚得水,你會變成學生的偶像。學生會以為你無所不知,特聰明,成為追師族,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師溝通技巧2

  一、“尊重”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家長的人格。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二、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1.注意語言的形式和方式

  語言是心靈的窗戶,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從你的談話中應該表現出:語氣的婉和,語態的真誠,語調的親切,語勢的平穩使家長一聽就明,能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批評的話語也要婉轉,並體現出你的專業性。

  2.把握好溝通的時序

  在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學校“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教師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並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為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儘可能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個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如果家長情緒過於激動,這不是交流的最好時機,我們不要急著給家長更多的意見;等待時機成熟(建立一定的情基礎後)在做進一步的交流,家長會更樂於接受。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援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四、讓家長多角度地瞭解自己的孩子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髮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

  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水平。

  2、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並逐步滲透教育理念。

  3、瞭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4、找出問題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並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透過這些活動,

  家長會清楚意識到和老師配合的重要性,

  會更多地求助老師、

  依賴老師。這時,也是建立我們專業性的最好時機。家長得到老師的幫助後,會

  更加信服老師,尊敬老師。

  五、真情感動,相互理解。

  我們的老師默默地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家長不一定能體會到。特別是新生班,老師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去熟悉和了解每一個孩子,並且要和他們建立起親人般的感情。但家長仍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願離去。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彙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緻指導,耐心細緻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瞭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援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與家長溝通要注意事項

  1、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態度和語氣

  2、要多途徑與家長交流

  3、多徵求家長的願望、需求、意見

  4、可以經常更換資訊欄

  5、恰當方式談幼兒行為問題與家長溝通

  6、特殊事件主動坦誠與家長溝通

  7、保持家庭隱私

  8、冷靜處理與家長、幼兒的關係

教師溝通技巧3

  教師如何和家長溝通成了教師家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學習了《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這堂課,我很有感觸。

  幼兒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說話方式,直接影響到與家長聯絡的成功與否,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樣。因此,要與家長和諧互動,幼兒教師必須靈活的運用語言。在經過一年的工作我悟出了一點經驗:

  一、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幼兒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出於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為孩子成長而喜,為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我們都是為了孩子的明天。

  二、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家長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對於自己孩子的“感覺”非常好。其實,再好的孩子也會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孩子也會有閃光點,對孩子的評價要客觀,不要把孩子說得無可挑剔,那樣會使長過分寵愛孩子,放鬆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忌用否定的言詞,切忌告狀式,那樣會引起家長反感,有的家長甚至能無理取鬧。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教師溝通技巧4

  一、透過家教園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平時老師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只有入園或離園那麼一點時間,因此透過家長了解孩子成了老師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們便充分的利用的家教園地這個小欄目,我們把孩子近階段在園的情況簡要的記錄到專門的小本子,這樣不管家長什麼時候來都能清楚的瞭解到孩子在園的情況,同時我們還透過家教園地讓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一起交流和探討更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做到家園同步。

  二、透過“快樂星期天”增進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為了能與家長能更有機會面對面更好的交流,可根據社會發展、家長的實際情況與幼兒的發展情況開設了“快樂星期天”的活動(利用星期天組織家長與幼兒一起進行有意義的活動。如:才智大比拼)在每次的活動中95%的家長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和配合,還能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起到了家園一致的效果,同時老師與家長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並且在不知不覺之中增進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度和配合度,總之“快樂的星期天”不僅愉悅了老師、家長、孩子的身心,還增進的大家的感情、信任度、配合度。

  三、透過網路的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湧入家庭,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教學網路的出現。我園也有了自己的教學網路,我們把這功能廣博的網路運用在教學上,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也是教學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園給每個班級都申請了一個電子郵箱,給老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機會。當我們開啟班級的郵箱時總能看到家長在家教育孩子中所遇到的問題、孩子在家的發展情況、家長對老師、阿姨工作的肯定,同時老師們也會響應的給予他們回應。

  四、設立“幼兒成長檔案”進行隨時的溝通

  根據大部分家長因為上班幫,常常是來去匆匆連個逗留的時間都沒有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設立一本“幼兒成長檔案”放置幼兒的書包,這樣老師、家長可以透過成長檔案被記錄幼兒在園、在家的表現以做及時的溝通同時提出所互相要配合的事項等,這樣可以更好的做好家園同步,以便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教師溝通技巧5

  教師與家長溝通技巧

  一、“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絕對不能因為自己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就以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對如何教育學生具有發言權,從而覺得高人一等,與家長談話的時候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出了差錯時,輕率地對家長採取訓斥的態度,把孩子的錯都怪罪到家長的頭上。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孩子沒完成家庭作業,有些教師會把家長請到學校大批一通,家長只能一味地賠不是,然後,灰溜溜地逃出學校。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長勉強承認自己沒管好孩子,面對這樣的指責,心裡也會覺得彆扭,從此對老師敬而遠之,儘量不與教師發生聯絡。

  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二、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

  和家長談話要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具體步驟是:

  1.彙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2.瞭解學生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這三個步驟的良好運用,就為我們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一個好頭。

  A、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專案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說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B、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學生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

  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學生應達到水平。

  2、這個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並逐步滲透教育理念。

  3、瞭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4、找出問題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並共同努力,使家校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班主任要堅持多元化原則,因人而異的採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常言說“人過一百,各色各樣”,交流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換言之,與不同的家長,在不同的情況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三、對不同特點的家長溝通方法也要不同

  ㈠對於有教養的家庭,儘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並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㈡對於溺愛型的家庭,交談時,更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然後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㈢對於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交談時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同時,還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㈣對性格粗暴,剛愎自用、甚至蠻不講理的家長,要以冷對“熱”,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越是難以理喻,就越要堅持曉之以理;要做到先傾聽而後以動。要寬容、理解。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溝通形式的多樣化。例如,用信函方式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訊息雖然非常費事,但也有其獨特的適用面,寫信適用於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家長個性固執或性情暴躁,與其交談,難以形成共識,容易引起負作用,而用聯絡信指出問題,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學生家長接受,並觸發一些冷靜思考,從而改進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遇到不宜面談的問題。如學生有偷摸、早戀等行為,向家長面對面挑明,一則家長臉上無光、很尷尬,再則容易導致家長的過激行為,如打孩子。而透過家長聯絡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學生在校內外的有關表現,分析問題的嚴重性,引起家長的警覺和重視。

  四、“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教師每次家訪最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最好請任課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絡。教師在家訪中要有誠心和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如果教師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麼,家長必然會成為教師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

  五、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應注意的問題

  1.克服互相埋怨情緒。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教師與家長間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師不會教,一方怨家長不會養。這樣,導致雙方產生對立情緒。班主任老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防止只“揭短”“告狀”的現象。

  2.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對喜歡的學生大力表揚,而對一些不稱心的學生指責有加,在家長面前大力批評,好事沒一份,壞事份份有。這樣,導致家長感情受到了傷害,遷怒於孩子。結果造成學生家長怕見老師,於是影響了家校的聯絡。因此,在與家長交往中,教師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以商量的口氣與家長共商教育方法。

  3.正確評價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接觸,往往離不開評論學生。這時,首先要了解家長的道德修養水平,先請家長談學生在家的表現,隨後班主任才談學生在校表現,這樣避免家長由於學生在校出現問題產生心理壓力,搞僵關係。其次要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不能好的都好,壞的全壞。應讓家長聽到教師的肺腑之言,使其產生與班主任共同教育學生的願望。教師與家長談話時,千萬要避免只“告狀”,除將孩子的問題告訴家長,對孩子的進步也要實事求是地談。在談孩子的缺點時,教師還應主動、坦誠地檢視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誤,商討糾正、改進的措施。讓家長覺得你是在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的孩子,從而接受你的意見並積極合作。

  不同的家長應如何溝通

  1.知識型的家長

  一 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們老 師還要深入、細緻、具體,作為教師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 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後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溺愛型的家長

  一 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老 師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 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家長,教師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瞭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老師共同商討 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3.脾氣暴躁型的家長

  這 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 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儘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 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要使家長理解所有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請他們到學校來並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 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於這樣的家長一定要宣告: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4.後進生的家長

  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教師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 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 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 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氣勢洶洶的家長

  我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衝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 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 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結語: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對家長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位家長,我們就一定能收穫更多的喜悅,看到更多美好的希望!

教師溝通技巧6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班主任的開展班級計劃的基礎就是“瞭解和研究學生”。研究每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業成績、才能特長、性格特徵、成長經歷以及家庭情況、社會生活環境等。掌握學生集體的發展情況、幹部情況、班風、主流與傾向等,為自己和其他教師的工作提供依據。

  瞭解學生,需要透過師生間的溝通,無法與學生交流的班主任是無法很好的帶領一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之間有不同的思想。所以,和每個學生的溝通,又需要不同的方式。這時,就要研究學生。與不同的學生打交道需要不同的態度和方法,這時,班主任可以從學生的言行中得到很多資訊,從而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也可以透過溝通使談話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要找學生談話,那麼在談話之前就要有所準備,比如,進行怎麼樣的談話,達到什麼目的,採取什麼方式等。而學生在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找他談話的之前,就會結合自己近期的表現和教師的神情判斷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屬於條件反射,很多時候,師生之間的溝通往往會有很大的障礙,就是因為學生的自我防禦意識,從而使談話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這一年,我經歷了兩個班級,都是中途接班。不論是作為科任老師還是班主任,如果在短時間內瞭解學情,這就需要走進學生,透過溝通迅速接手班級事務。

  舉個例子,第一次和學生們閒聊。

  師:“班上學習情況怎麼樣?”

  生:“還好吧。”

  師:“課堂是不是都很活躍啊?”

  生:“還好,沒什麼搗亂的。”

  師:“沒搗亂啊,看來大家都很認真,不錯,我們班應該不像別的班有不聽課的。”

  生:“不聽課的也有一兩個,很少。”

  師:“不聽課又不搗亂,那他們上課豈不是很無聊?睡覺?”

  生:“也不會怎麼睡。”

  師:“不會玩手機吧?”

  生:“很少。”

  師:“那不行,我最不能忍受學生上課玩手機,……”

  分析:對話過後,我迅速整理了一下談話的內容。看得出學生對於班級還是很維護的,一開始就給予老師比較平常的答案,但是後來的談話也表達出課堂的一些不足之處,特別是最後上課玩手機的情況。 ()儘管整段對話我是用平和的語氣與學生們交流,但是一說到違規的事情,教師必須馬上端正自己的態度,要嚴厲地批評這種不良的風氣,同時也傳達一些資訊給學生。學生也能馬上知道,這位老師講話比較隨和好相處,但對於課堂的要求準則比較嚴格。

  走進學生之間瞭解學生,除了溝通觀察,最直接的方便是和學生產生聯絡,發生共情。最好的途徑就是和他們一起參加活動,比如校運會之類。初一、初二階段是師生關係最容易接近的,特別是初一時候的班主任,對學生是很特別的存在。

  舉個例子,校運會的時候,在開始舉行之前,我會開個班會發動學生。目的不是“為班爭光”,也不是通俗的“竭力而為”。而是把我自身的興奮表達出來,校運會是個怎樣有趣的大型活動,同學之間如何協助,開幕式可以有什麼樣天馬行空的計劃。前提我也真的是樂在其中,不是把校運會作為一個任務。學生平常的校園生活都是隻有學習,透過老師一介紹,什麼點子啊主意啊馬上都出來了,熱情極高。再後來,不用老師怎麼樣去推動或準備,全班的同學都帶著高昂的熱情去迎接這次盛典。

  分析:都說現在的孩子聰明、早熟,相對應的,他們的思想都很成熟。往往,班級很多事情他們都看得見,也可以做得好,只不過缺少機會,或者說,更主要的是缺乏熱情。很多學生都覺得,學生和班主任之間是個對立體,也是矛盾體,班主任的出發點只是班級或成績,不是為了他們個人。如果,校運會的發動僅僅說是為了班級,為了名次,這樣絕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如果改變下方式,把這件事情變成學生切身相關的一件事,那學生肯定會盡力去完成。所以,做班主任工作的時候,要讓學生知道,班主任是以班級為出發點,都是為學生好。

  班主任工作其實都是為了學生而服務,走進學生了解學生也不過是為了更好引導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也只是讓他們知道教師和他們是同一戰線上的夥伴,有共同的奮鬥目標,也是班上的一份子。但是無論是鐵腕派還是婉約派老師的做法,有時以學生目前的見識和思想發展程度,他們不可能更深層去理解教師行為背後的意義,這個時候——愛是要說出來的。

  所以,溝通是班主任走進學生內心的一個途徑。

教師溝通技巧7

  1、就事論事。在和學生溝通時,要就事論事,不要去翻舊帳。更不能不針對個人的個性與品格,否則,會給學生造成傷害,導致學生與你對立。

  2、尋求合作。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要給學生機會去體驗獨立,自治權越多,敵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會怨恨別人。和學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減少反抗。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要放棄與學生爭辯,因為辯論只會帶來反辯,特別在課堂上學生髮生輕微不當行為的時候,改變上課氣氛比設法改變學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學生的合作。

  3、用心接納。師生之間相互接納與瞭解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向學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評與非批評的語言效果不一樣。非批評的語言不涉及情緒並且減少衝突,而批評的語言引發怨氣、製造緊張。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期待,用“我”字開頭;回答學生的問題或請求,則用“你”字開頭比較好。

  4、在憤怒時不能用侮辱的語言。在現實中班級人數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時造成教師憤怒是不可避免的。學生經常惹你生氣,教師可以宣洩怒氣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擊學生的品行。老師生氣時,學生會特別注意聽老師講話。

  5、不給學生貼標籤。貼標籤就是一種傷害,貼標籤的形式有:以成績、以相貌、以家庭、以財富、以表現等貼標籤。處置學生問題時要儘量避免評斷和預測,評斷的結果可能會使學生形成真的毛病。學生通常照著老師的消極性語言成長,變成老師所說的那種人。

  6、不要帶有敵意的盤問。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要帶有敵意的盤問學生,這樣學生容易接納你,也有益於問題的解決。教師不劇烈的反應,對學生具有長遠的影響力,能使學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負責,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7、簡明扼要。教師要像劇作家一樣引人入勝,學生會對喋喋不休的老師關起心門。教師解決眼前的問題時,應避免長篇大論究將來的責任和過去的經歷,沒有必要鑽牛角尖。老師如果忽略學生的情緒而採取羅嗦複雜的解釋,學習就難以進行,甚至終止。

  8、不要諷刺。尖酸刻薄的教師尤其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師生溝通不容許使用有害的語言。老師的工作是幫助,不是傷害。學生出現困難時,迅速的安慰,諷刺幫助不了他們。

  9、糾正指導。學生沒有不犯錯誤的,當他們犯錯誤時需要的`是指導,不是苛責。有效的糾正能夠指導學生,使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實質,便於學生改正。適當的溝通可以改善教育,適當的溝通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溝通要真誠,而不能造作。虛情假意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讓學生感到反感。總之,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應當注意:激發學習、鼓勵自治、支援自尊、樹立自信、消除焦慮、去除恐懼、減少挫折、平息憤怒、化解衝突。

教師溝通技巧8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一、學會聆聽學生

  以前,當學生犯錯誤時,我總是習慣於採用批評教育的方法,認為自己的“經驗之談”是“拯救”孩子的靈丹妙藥。事實上,這種“訓話”往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潛伏下來,成為師生之間的一道情感障礙。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學專家所說:“當你滔滔不絕而孩子沉默不語或點頭稱是時,並不意味著問題的解決,這只不過是孩子想盡快逃脫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種手段罷了。”這個道理是我在與班上的一名小男孩由“對抗”到“對話”的關係轉變中領悟出來的。要想使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老師首先要學會聆聽,只有積極聆聽孩子的訴說,老師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與願望,準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走進孩子的內心,採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個小男孩一開始就給我留下了“頑劣”的印象。開學第一週,他就接連出現早自習打鬧,上課講話、不完成作業等不良現象。 我開始一次次地找他談話,給他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可是面對我的詢問和說教,小男孩總是強詞奪理,極力為自己狡辯。他的牴觸情緒使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應該尋找一把真正能開啟他心鎖的鑰匙。

  他為什麼總為自己辯解?為什麼不聽勸解?為什麼屢教不改?於是,我想到了和他關係緊密的人——家人,同學。我便嘗試與他家人和關係好的同學交流溝通,瞭解他的情況,透過和他父親及同學的談話,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這孩子父母離異,對後孃極為不滿,個性很強,喜歡錶現自己,喜歡我行我素,懶散,缺少合作的意識,這就是導致他在很多時候表現出令人不快的言談舉止的原因,所以,他為了維護自尊,面對別人的批評、指責,他總是極力申辯,不肯承認錯誤,防範意識強,總是以進攻別人的方式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因此,我覺得現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地對他教導,而應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礎上的傾聽,聽一聽他的理由和委屈,聽一聽他的願望和要求,於是,我決定試一試。

  當他犯錯誤時,我不再採取批評他的態度,而是找一個能使人心平氣和的環境和他談話,每次我都是傾聽者,他是講述者。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偶爾作一些簡潔具體的回應,以幫助他去清楚瞭解他的感受和經歷,如: “哦,原來是這樣”,“看來,這個問題挺複雜的”,“在這件事上,也不能全怪你”這樣中立而表示理解的話。他的眼睛告訴我,得到老師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慢慢地,我們的談話中出現了這樣的語言:“老師,我儘快把作業補好。”,“老師,我錯了。”,“老師,下次我不會了。”……我極力掩飾著自己的驚喜,依然溫和地看著他。每次談話結束後,我都會拍一下他的肩膀說:“我相信你會做得很棒。”他逐漸學會了管理、合作和反思自己。我的積極傾聽使他懂得了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與他人合作,等道理,並讓他在今後學習、生活中身體力行,這樣,他透過自己的努力,修正著自己,並在不斷進步中得到快樂。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二、學會無聲的溝通

  以前,我對“溝通”二字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認為老師只有和學生談話才叫溝通。事實告訴我,無聲的語言同樣可以發揮溝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便捷、快速、有效,這是師生溝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對學生而言,老師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說話的語氣聲調,面部的表情氣色,甚至是作業本上老師寫出的評語和符號,都在向學生傳遞一種資訊。這些無聲的語言對學生會產生積極的暗示作用,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理解和信任,從而表現出積極的情緒和行為。良好的師生關係也可以在無聲的溝通中建立。比如,在交往中,正確使用老師的目光,善於利用自己的眼睛洞察和控制學生的心理,促成師生間的心理相容、相通。在課堂上,學會調整你的目光,照顧到班上每個同學,對專心聽講的學生,用熱情的目光,表示滿意的心情:對精力不集中,搞小動作或竊竊私語的學生,老師就用冷漠的目光注視幾秒鐘,待雙方目光接觸後再離開,這樣既起到了告誡作用,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然,這就是師生之間最佳的無聲而有效的溝通。另外,在師生交往中,教師注意運用手勢語言的幅度、次數、力度等技巧,也能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三、學會笑對學生

  人們常說,“相逢一笑泯恩仇”,發自內心並滲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人際溝通中的“增效劑”。因此,不管怎樣的學生,也不管他怎樣的生氣,只要老師你張嘴對他微笑,他就會感到你沒有惡意,就會放下戒備心,聽你說話,就會漸漸開啟心扉和你交談,就會漸漸的接受你的觀點,去反思,去自省,進而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記得我班有一位大個子男生,性格十分倔強,喜歡我行我素,從來就是吃軟不吃硬的那種,我剛一開始不瞭解他的情況,一旦發現他有違反課堂紀律的情況,就馬上板著臉批評、指責他,而這位男生不但不接受,還會馬上站起來跟我狡辯,結果弄得我不知所措,草草收場,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後來我對自己的做法進行了反思。一次,在課堂上他又在掉頭與後面的同學講話,此時我並沒有馬上制止他,而是微笑著對他說,“某某同學,有事下課再說,好嗎?此時,他馬上回過頭來,並停止了講話。課後,我找到了那個學生,又微笑著對他說:“老師現在想了解一下你剛才上課想說什麼,不知你願不願意告訴老師?”他愣了一下,當他看到我的笑臉時,臉上一臉愧色低著頭說:“老師,是我不想聽課,找同學閒聊。”“噢,是這樣。你覺得這樣做好嗎?”。他臉一紅說:“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我向您保證,以後絕不再犯了。”“你能認識錯誤,而且以後不再犯了,這很好,老師相信你。”我拍著他的肩膀再次微笑著對他說。“好,你現在可以回課室了。”果然,這一招很管用,在以後的課堂裡,很少見他有違反紀律的情況出現。而且,他每次見到我,也總是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想,如果我不是微笑著與他溝通,很難有這樣的叫人開心的結果。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技巧四、適時進行自我反省

  老師批評學生難免有簡單武斷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受了委屈或者讓學生一時想不開,而老師這時置之不理不及時溝通,甚至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就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而產生怨氣和牴觸情緒。老師如果發現自己有錯誤,就應該及時進行自我反省並勇敢地作自我批評,師生之間才會前嫌冰釋,感情倍增。

  記得我班一名叫王欣的男生他靠牆坐,接連幾天,上課常常坐姿不正,背靠著牆,兩隻手分別放在前後兩張課桌上,還不時與後面同學交談,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干擾了同學的學習,有一天,在課堂上我就對她這種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當時他不但不改正,反而趴在桌上,見此情況,我沒有跟他糾纏下去,便說:“下課我們談談。”下課後,我馬上把這位學生叫到辦公室,問他為什麼不接受老師的批評,這時他理直氣壯地說:“黑板反光,我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我不想坐這裡。” 一聽這話,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接著我連忙向他解釋並表示歉意:“對不起,剛才是我沒了解情況,就亂批評,真是讓你受委屈了。根據你的情況,我可以向你班主任反映一下,看能否幫你解決。’’看到老師誠懇而友善的態度,這位男生也不好意思地說:“老師,該是我向您道歉,我不該影響老師上課。”如果沒有老師的自我批評與反省,我想也不可能消除他心中的不滿,並讓他懂得反省自己和寬容他人的道理。

  總之,師生之間的真誠溝通是雙向互動的,一切良好的溝通都源於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愛,只要老師與學生之間能以心換心,用真誠換真心,那麼你的一切溝通行為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我們都學會溝通,善於溝通,掌握溝通技巧,為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提高教學效率而努力!但願師生在溝通中更加理解,更加和睦,更加友誼,更加快樂!

教師溝通技巧9

  型別一:包辦代替

  有的家長經常說“老師,我的孩子不會穿鞋,請老師幫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飯慢,老師多給喂喂”之類的話。他們從來不提及讓孩子學習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地讓老師代勞。

  此類家長在家一定是包辦代替,什麼都幫孩子做好,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能力,這是包辦代替型家長。此種類型的家長容易培養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適應集體生活。

  應對措施:

  1、利用家長開放日,讓家長髮現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2、與家長單獨溝通,讓家長了解此年齡段孩子應該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哪些?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3、教給幼兒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幼兒園提供給幼兒更多鍛鍊的機會,幫幼兒樹立自信心,讓幼兒願意為自我服務,並把幼兒的成功及時反饋給家長。

  型別二:望子成龍

  有些家長一來接送孩子,就和老師長談,還經常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種種表現,“孩子吃得怎麼樣?睡得怎麼樣?上課回答問題了嗎?學的東西都掌握了嗎?在家需要家長怎樣輔導?”等等。

  其實,此類家長對孩子抱以重任,“望子成龍”的心態過重,希望孩子樣樣都出類拔萃,遙遙領先,有些急功近利,卻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膽怯,缺乏創造力。

  應對措施:

  1、與家長單獨溝通,讓家長了解此年齡段孩子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討論過分管制孩子會造成不良後果的嚴重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2、教師在幼兒入園、離園時主動與他交流幼兒在園情況,多報喜少報憂,最好長話短說。

  3、舒緩幼兒情緒,鼓勵其認真完成每件事,只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型別三:漠視教育

  有的家長從不主動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家中的情況。如果老師與他反饋幼兒在園情況時,好的方面他只是表示同意,不好的方面嘴裡說“配合老師,幫助孩子改正”,卻沒有看到他真正行動。這類家長其實是在漠視教育。此種類型家長會造成幼兒對一切事物產生無所謂的態度,不求上進。

  應對措施:

  1、先了解家長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配合老師?

  2、與家長個別溝通,教給家長配合的方法,向其說明配合後會產生的效果。對工作忙的家長,老師可以以書信的方式與之交流,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問題。

  3、向家長宣傳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來,取得好成績後及時向家長彙報。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態度,往往是由於對幼兒教育的認識不夠,也可能是對孩子賦予過高的期望,導致期望與實際脫節,才造就了“問題家長”。找到“問題家長”的根源,幫助家長重新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是幼師做好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關鍵所在!

【教師溝通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