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的內容以及練習十五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知識:使學生掌握有關物體的知識和觀察物體的知識。

  2、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

  4、情感和態度: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認物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創設學習新知的條件

  教師誘導: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有關位置的知識,如上、下、前、後、左、右等。現在我們就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用手來表示上、下、前、後、左、右,老師說,你們用動作表示,看看誰的反應快,動作正確。

  二、激發興趣,順勢匯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教具:教師拿出若干個盒子,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兩個從學生的角度看起來是一樣的盒子,讓學生想一想,這兩個盒子一樣嗎?

  ⑵拿出兩個從表面上看顏色不一樣的盒子,讓學生想一想:這兩個盒子一樣嗎?

  ⑶引導比較:將先拿出的兩個盒子更換觀察角度,使學生明顯地看出它們是不一樣的;對後拿出的兩個盒子進行翻轉,使學生看出兩個盒子是一樣的。

  2、教師小結:剛才兩個看起來一樣的盒子換個角度觀察結果卻不一樣;而看起來不一樣的兩個盒子換個角度觀察結果卻是一眼的。看起來我們僅僅從表面現象來判斷物體的結構形態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

  三、觀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1、觀察物體一。

  ⑴出示教具:教師拿出一個自制的四稜柱盒子,盒子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兩個面是長方形,兩頭是三角形的面。先讓學生觀察這個物體,看看它是不是長方體(這裡不必講解它的名稱,只是讓學生明確它不是長方體即可)。

  ⑵教師誘導:現在我們就用小朋友學過的知識來觀察這個物體(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面,從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還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觀察物體二

  ⑴出示教具:教師拿出“大力士”玩具,請三個學生上前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這個“大力士”,並把自己所看到的樣子用動作表演出來,其他同學評價。

  ⑵遊戲活動:組織學生給“大力士”照相。A、教師提遊戲要求:如果我想請你們給“大力士”照張正面相,你們應該站在哪個角度照?B、請學生示範:如果我想請你們給“大力士”照張側面相,應該站在哪個角度照?C、共同做遊戲:學生站在“大力士”的左側或右側給他照相。

  3、引導學生辨認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辨認,並提問:小亮、小明和小紅他們也在觀察物體,他們在看什麼呢?(先引導學生看課本67頁的例1,在結合例題下面的三幅圖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4、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求學生拿出各自所帶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組共同學習。小組同學一起觀察玩具,然後把觀察到的樣子畫下來。

  5、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

  一方面總結學生的觀察情況,提供反饋資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觀察評價同學的作品中進一步體驗觀察的方法和過程。

  6、口頭表達練習。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哪些地方用到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物體的這一觀察方法。(透過口頭練習,可以使觀察方法的知識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由記憶的學習轉化為理解和應用性的學習。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十五的興趣。)

  四、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新知

  1、讓學生猜一猜:教師依次出示面有茶壺的平面圖:茶壺的俯檢視——茶壺的側面圖(壺嘴的一面)——茶壺的正面圖。證明:平時照相為什麼一般選擇正面或側面照(原因是從背面照很難辨認是誰)。

  2、讓學生看一看:教師出示畫有房子和標有A、B、C三個偵察遠位置的掛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A、B、C三個偵察員,從三個方位來觀察敵人的營房,請你標出A、B兩個偵察員看到的情形(在圖例中有從四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讓學生選擇)。

  3、讓學生做一做:教師出示課本67頁的“做一做”,引導學生辨認三個同學觀察到的畫面各是哪幅圖,並用線連起來。

  五、全課小結,拓展思維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還有疑問嗎?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師,你會給大家留什麼作業?請你為自己設計一份精彩的作業。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瞭解物體的特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全面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具學具:小企鵝,茶壺,練習卡,電腦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四人一組,圍桌而坐

  師:這兒有一張照片,猜猜看,他是誰?

  電腦出示一張一個人背面的照片,教師又出示這個人側面的照片,一部分學生會猜到,此時教師又出示這個人的正面照片,學生為自己的正確猜測叫好。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描述老師。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家都喜歡拍照片嗎?

  2.老師課前拍了兩張照片,請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後兩張照片,讓大家觀察。

  3.哪一老師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老師站在教室後面拍的?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研究的內容: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學習,感知體驗。

  (一)觀察小企鵝。

  1.師:現在請小組長把塑膠帶裡的小企鵝拿出來,像老師一樣。下面我們就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觀察這隻小企鵝,好嗎?好,請小組長將放在桌子的中間,將小老鼠的頭朝前。放好了嗎?請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出示圖)我們也像他們這樣來觀察觀察我們的小企鵝。

  2.師:你現在看到的小企鵝是什麼樣子呢?小企鵝頭在哪一邊?(稍停)閉上眼睛想一想,再睜開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鵝圖片,彙報觀察結果。 電腦逐個出示企鵝的另外三面,分別請看到這三面的同學起立(對起立並判斷正確的同學加以讚揚)。

  4.換位觀察。師:你們想知道其他同學看到的企鵝是什麼樣子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交換位置再觀察。(讓學生順時針逐個交換位置觀察)請同學逐個說出你觀察到的企鵝是投影片上的幾號水壺,其他同學做裁判,看他說得對不對。

  5.師:好,小朋友們合作得非常好。剛才我們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企鵝,看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嗎?

  小結:觀察物體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自然也不同。

  三、組織活動,內化新知。

  1、師:。

  那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和小企鵝一起闖關吧!

  你們敢和我比一比嗎?

  第一關:師:出示課本67頁圖(小恐龍)

  同學們觀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龍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

  你們真聰明!下面我們接著比好嗎?

  答題卡先做,學生先說,在電腦對答案

  第二關:

  拿出水壺放在講臺上請四位同學說一說你看到的是茶壺的哪一面

  電腦出示情景圖(操作完了,回答課件出示的問題)下面學生回答。

  你們真棒,還敢比嗎?

  第三關

  投示冰箱圖: 介紹:(指正面)這是冰箱的正面,這是冰箱的哪一面?(側面) 我們能看到這個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這幾個面大概會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想象一下。 每個小組討論。根據哪些來確定呢? 彙報交流。說一說你的理由?你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第四關:

  猜一猜

  1. 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背面的照片,請你猜一猜這是幾個輪子的汽車。 2. 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正面的照片,讓大家觀察。

  (原來是三個輪子的汽車)

  師:你為什麼看到正面照片時,才敢下結論?

  四、談收穫,總結

  師:看來,我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這位車的樣子也就不同,觀察物體要全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理解物體、感受物體,這樣對物體的認識才會更加全面。

  五、請你欣賞: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認真觀察,生活很美麗)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本節課安排猜物體觀察小企鵝觀察茶壺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觀察、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每個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讓學生用實物去擺放,使學生感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本節課的每一個活動,我都精心設計,課中以小企鵝為主線,創設了承載知識重難點、適合學生心理年齡的教學情境,組織了一個個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活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課中每個學生在動手、體驗和思考中,在與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識,啟迪了智慧,發展了能力。

  3.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不僅僅賦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到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從不同方向拍到的美麗照片結尾,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頁例5及相應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在實際觀察活動中,知道從不同的位置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2會辨認從正面、側面和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辨認從正面、側面和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數碼相機,布娃娃玩具等。

  25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坐中間,其他的四個學生圍坐在這個學生四周,選一個學生做組長。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教師:大家都喜歡拍照片嗎?老師也喜歡拍。下面是老師拍的幾張照片,在這些照片中,你們認識誰?

  出示從正面、背面和側面拍的老師的照片。學生辨認,學生肯定能認出正面或側面的老師照片,對背面的老師照片也許能辨認出來,也許不能辨認。如果學生能辨認,就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辨認出來的;如果不能辨認,就按以下的方案組織教學。

  教師:其實,這張照片也是老師的照片,為什麼都是老師的照片,有些照片小朋友認不出來呢?很簡單,老師是從不同的角度拍的照片,從不同的角度拍出來的照片是不一樣的,你們想知道它們哪些地方不一樣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5

  教師:什麼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呢?我們來看看圖上的這些小朋友。

  出示例5圖。

  教師:誰能說一說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小朋友圍坐在四周給中間的一個小朋友畫像。

  教師:這些小朋友圍坐在中間這個小朋友的四周,猜猜他們看到的中間這個小朋友是一樣的嗎?學生可能回答,看到的中間這個小朋友不一樣。

  教師: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就知道了。現在每組學生都像圖片上的小朋友一樣圍坐在中間這個小朋友的四周,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中間這個小朋友的哪些部位?

  指導學生說自己看到的,教師適時作一些追問。如前面的學生說“我看到了他的臉、眼睛、鼻子和嘴”,教師馬上追問後面的學生“你能看到這個小朋友的臉、眼睛、鼻子和嘴嗎?”當得到否定的答覆後,教師再追問:“那麼你看到了什麼?”讓學生說出“我看到了他的後腦勺”。

  教師:看來大家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同一個小朋友的樣子不一樣,現在大家交換一下位置,每組前面的小朋友到側面去看,側面的小朋友到後面去看,這樣輪流交換位置,交換好了嗎?再看一看中間這個小朋友,還是你們看到的樣子嗎?

  學生交換後再次觀察,發現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

  教師:我們再交換一下角色,讓中間這個小朋友來觀察一下,四周的小朋友選一個到中間去做被觀察的小朋友。

  學生交換後再次觀察,直到每個小朋友都有感性經驗為止。

  教師: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指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是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朋友的樣子不一樣。

  教師:哪些不一樣?能向你的同桌描述一下你從正面、側面和後面看到的小朋友的樣子嗎?

  學生描述時,可能描述不清楚。

  教師:大家都感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朋友不一樣,但總是說不清楚,怎麼辦呢?這裡我們帶有相機,我們在不同的位置把小朋友的樣子照下來就好看了。

  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給中間這個小朋友拍照,拍一張拷一張在電腦上演示出來,並註明在哪個位置照的。有相機的學生也可以和老師一起照。

  教師:藉助現代化的工具,我們現在能看到了嗎?從前面照到小朋友哪些地方?從側面呢?從後面呢?

  讓學生看著螢幕上的照片說出“從前面照出小朋友的臉,從後面照出小朋友的後腦勺,從側面照出小朋友的半張臉。”

  教師:這樣一說就清楚多了。下面請大家看著第41頁書上這幅圖,你知道哪個小朋友在被畫的這個小朋友的前面?哪些在她的後面?哪個在她的側面嗎?

  學生相互指。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觀察的經驗,你能判斷下面哪幅畫是前面這個小朋友畫的?哪幅是側面這個小朋友畫的?哪幅是後面這個小朋友畫的?把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畫的畫線連起來。

  學生連線後,抽一個小朋友的作業在

  上展示,並且讓這個學生說一說自己這樣連線的理由,全班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書第41頁,這兒有一個課堂活動。大家能看懂這個活動的要求嗎?請小組長組織你們小組按這個課堂活動的要求進行活動。

  小組長組織學生按圖上的要求進行活動,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彙報自己看到的結果。

  教師:對了,和我們剛才觀察的結果一樣,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布娃娃的樣子是不一樣的,從正面看到布娃娃的臉,從後面看到布娃娃的後腦勺,從側面看到布娃娃的半張臉。

  出示第44頁第6題玩具火車頭圖。

  教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不一樣,下面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這是小娟給她的玩具火車頭從正面、側面和背面拍的幾張照片,可是她不記得分別是在哪一面拍攝的,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來幫幫她確定這些照片分別是在哪一面拍攝的。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呢?根據哪些來確定呢?

  每個小組討論。

  教師: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嗎?好了,我請一個同學來彙報。說一說這些照片是在哪個位置拍攝的,說一說你判斷的理由。你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引導學生回答第一幅圖是從前面拍攝的,因為能看到火車玩具的正面;第二幅圖是從後面拍攝的,因為看到的是火車玩具的後面,第三幅圖是從側面拍攝的,因為看到的是火車玩具的側面。

  教師:從中同學們發現什麼?

  指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是:看到物體的哪一面,就是在物體的哪一面拍攝的。

  教師:對,只有在物體的前面才能拍攝到物體的正面,也只有在物體的側面才能拍攝到物體的側面,也只有在物體的後面才能拍攝到物體的後面。

  四、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麼?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說出來大家幫你解決。

  五、課後作業

  教師:大家回家後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自己家中的電腦、電視、冰箱等物體,看看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的;再看看自己家裡的照片,判斷這些照片是在哪個角度照的。下節課再來給小朋友們彙報,好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一)教材內容

  “檢視與投影”是《課標》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每一學段要求不同:

  第一學段:“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第二學段:“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第三學段“:正式學習投影和三檢視的知識。

  所以在本冊中沒有給出檢視的概念,而是採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的表述。

  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透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冊透過讓學生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能正確辨認兩個及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透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透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透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呈現從不同方位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的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透過拼擺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四)具體編排

  例1

  教科書透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注意:①提供給學生的實物要足夠大,觀察時,視線都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否則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很難只看到一個面,會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②使學生明確,這裡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③還可以讓學生從右側面和背面觀察這個物體,描述所看到的形狀。或提供一些其他的簡單立體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麼形狀,為後面的學習做準備。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透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裡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可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透過觀察進行判斷。

  ②讓學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2)做一做

  呈現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麼,並根據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練習八

  第2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學例1時,已經提醒教師做了一些鋪墊。這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經具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進行猜測,再驗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條件,使其他人能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而且可以讓學生仿照此題進行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

  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位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三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由於有了第2題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思維,例如:先根據從正面看到的圖形進行想像、猜測;再根據從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對前面的猜測進行修正並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物幫助學生判斷。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②讓學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並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種可能);最後,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從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透過實物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使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去觀察。

  重難點: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透過實物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一個長方體紙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動物嗎?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生:小貓,小狗…

  師:淘氣,笑笑也喜歡動物,今年暑假他倆帶著機靈狗去動物園玩了,在動物園見過這樣一頭大象。(課件出示)淘氣說:“大象長著長長的鼻子,兩隻耳朵像蒲扇”。笑笑說:“大象是兩根柱子頂個門,門上有條擺來擺去的長鞭”。機靈狗說:“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牆壁”。(課件演示他們看到的影象)

  師提問:他們看到的是同一頭大象,為什麼他們的說法卻不一樣呢?

  預設學生可能說到:

  生1:因為觀察時站的位置不一樣,所以看到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生2:因為他們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就不同。

  生3:因為他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師:你們真是會觀察的孩子,同一頭大象,由於他們站的位置不同,出現了看到的樣子不一樣的這種情況。

  提出疑問: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都不一樣嗎?今天就用你們的火眼晶晶來“觀察物體”板書。驗證一下你們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體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師:首先來觀察桌子上的長方體,請看觀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亂動長方體。

  (3)觀察完後和你組內的小朋友說說你看到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形狀?

  (4)說完後心裡記住你剛才看到的形狀。

  小組同學觀察長方體,師行間巡視。

  師:現在咱們換個位置來觀察,每個人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還是按上面的要求繼續觀察。

  師引導以以小組做示範怎樣移動位置,然後其他小組在移動。

  生觀察

  師提問:哪個同學來說說你兩次觀察到的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生1、兩次都是長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長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師:大家觀察到形狀出現了這樣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兩次觀察的結果一樣,一種是不一樣。也可以說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師:現在咱們再換個位置來觀察,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生彙報:也是出現了兩種情況。

  繼續體驗:

  師:大家觀察長方體,觀察到的結果出現了這樣兩種情況,現在咱們來觀察講桌。是不是還是出現這樣的兩種情況呢?找同學上臺觀察,並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師:在不同位置上觀察物體,結果會出現什麼情況?小組討論討論

  小組彙報:可能這樣說:

  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有時相同,有時不同。

  師:有時相同,有時不同,用數學語言可以說成是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課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師:現在來判斷,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個結論正確嗎?

  生:不正確,應該說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過渡:剛才大家透過親自觀察、討論,得出了這樣有價值的結論,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2、體驗在同一個位置,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師:現在大家來猜一猜,在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

  生猜:可能出現1個,2個、3個、4個…

  接下來繼續用你們的火眼晶晶觀察眼前的長方體,驗證一下誰的猜測是正確的?請看這次觀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顏色的面記在心裡。

  找同學彙報:

  生:1個。

  生:2個。

  如果學生看不到三個面,

  讓學生站在桌子的四個角處觀察。然後讓學生坐會原位。

  透過大家親眼觀察,證實了猜幾個面是正確的。

  生:猜3個面得正確。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又能得出怎樣一個結論呢?

  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過渡:老師把你們最多能看到的三個面畫在了大螢幕上,大家試著給這三個面取個名字。

  3、認一認,正面、側面、和上面

  生嘗試取名。可能取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師: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數學語言歸納為側面。

  4、指一指,正面、側面、和上面。

  師誰來上臺指一指手指一指講桌的正面、側面、上面。

  讓學生換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師提問:為什麼同樣一個長方體,正面,和側面一會在這一會在那?

  生:因為觀察時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正面,側面,上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是根據觀察人的位置而定,觀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兩邊是側面。

  (三)應用新知

  師:這節課大家學得這麼好,小淘氣也非常感興趣,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想出題考考你們,你們願不願意接受這個考驗呢?

  生:願意。

  課件出示:

  課堂小結: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形狀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隻能看到物體的3個面。

  生:我認識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透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辯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空間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卡片三張、玩具四個、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一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幾個盲人說的對嗎?

  師:為什麼這些人都說錯了?

  師:對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看來,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就需要我們對物體進行全面地觀察。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帶來了一個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就請同學們趕快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師:你們喜歡嗎?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你的位置上對小狗進行仔細的觀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觀察完的同學,可以和小組裡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活動)

  師:孩子們坐好了,請看螢幕中的這三幅圖(課件),哪一幅圖和你剛才觀察到的是一樣的?這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板書)是什麼樣子的?還有哪些同學也看到了小狗的這個面?請舉起手來。

  師:這些同學觀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學呢?你們又看到了小狗的哪個面?能在螢幕上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課件)說說是什麼樣的?誰和他觀察到的是一樣的?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

  師:剛才一直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哪一幅圖?說說是什麼樣的?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觀察的結果卻不一樣呢?誰能幫助教師解答一下?

  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明白了,因為我們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師:在剛才的觀察過程中,同學們只看到了小狗的一個面,你們想不想親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兩個面?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起立,按照老師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們現在看到的小狗和剛才一樣嗎?請你仔細觀察,你現在看見的是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誰來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起立,走到下一個位置上坐好。你現在又看見了小狗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師:我們怎樣才能對一個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呢?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善於觀察的好孩子。

  3觀察練習

  師:現在老師想找一個小模特到前面來,讓全班同學對你進行觀察,誰願意來?

  師:(讓學生站在前面)現在同學們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看到了什麼?

  師:(讓學生走到四個小組的中間)現在同學們又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找找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學生說)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我們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結果確實是不一樣的。

  師:謝謝你,到前面來當小模特,請回去吧。

  4課間操

  師:剛才同學們在學習中表現的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來跳個舞輕鬆一下吧。

  師:輕鬆過後,老師相信同學們會比剛才表現的更加出色。

  三、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1、師: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文具盒等等,你們觀察過這些物品嗎?

  師:現在,就請小組長把你們組的數學書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書的這個封面朝右邊放,比一比哪個小組動作最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看到了數學書的哪一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能從這三張圖片中選出你看到的畫面嗎?看到數學書X面的同學請舉手,其他同學幫老師看看對不對?

  師:現在請小組長快速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誰坐的最精神。

  2、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不僅愛學習,而且喜歡做好事。昨天,老師正好看到一位同學主動地從地上撿起廢紙,這是多好的行為呀。老師悄悄地拍下了這個鏡頭,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課件)(後)你們能猜出來他是誰嗎?為什麼這麼難猜?

  師:我們現在看到了他的哪一個面?(側)能猜出來嗎?

  師: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個面就知道她是誰了呢?(正)他是誰?

  師:我們都應該向這名同學學習,能夠做一些好事,為大家服務。

  3、師:我們接著來看,(課件)這是咱們班同學在音樂課活動時老師拍下的照片,想一想,關老師和這3名同學分別能看見鋼琴的哪一個面?為什麼?

  師:是呀,我們觀察物體不僅可以從它的前面、側面、後面來觀察,也可以從它的上面進行觀察,有時還可以從它的下面進行觀察等等,觀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張照片,老師是站在哪進行拍攝的?(課件)你是怎麼知道的?(從正面、側面、後面拍攝的)老師拍的是同學的哪一個面?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善於觀察,還特別看動腦筋,真了不起。

  5、師:剛才同學們看了老師拍的一些照片,你們想不想自己拍幾張照片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照相機,想讓同學們當小攝影師幫老師也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你們願意嗎?

  師:在拍照之前老師先來教同學們如何來使用這部照相機。先把鏡頭對準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這個螢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頭照進去,然後按下這個按鈕,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鈕的時候,不要用手把鏡頭擋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們學會了嗎?

  師:老師想讓同學們給老師照一張正面的照片,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願意給老師照這張照片?

  師:老師想照一張側面的,你們應該站在哪給老師照相?誰來給老師照?你想給老師照哪個側面?

  師:同學們在拍照時,還挺專業的,就像真正的攝影師似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拍的照片吧。

  師:我們看這張照片,(照相機連線電腦)是誰給老師拍的?你們覺得拍的怎麼樣?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給老師拍照,老師很喜歡這些照片,沖洗出來,老師一定把照片擺在寫字檯上留做紀念。

  6、師:剛才,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了觀察,我國北宋詩人蘇軾在初遊廬山時,就對廬山進行觀察,並寫了一首優美的詩,你們想聽聽這首詩嗎?老師就把這首詩送給同學們。(課件)

  師: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蘇軾在詩中為什麼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師:看來呀,我們要想了解物體的全貌,就必須對物體進行全面的觀察。

  四、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有哪些收穫呢?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呀,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成為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擁有一雙善於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中你才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這堂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3、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指令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立體圖形,並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初步學會透過提問搭出和別人同樣的立體。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搭一搭(8)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小正方體、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遊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透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遊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遊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遊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遊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遊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遊戲。

  3、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範。

  2、學生同桌間開展遊戲。

  三、拓展應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

  ()()()

  ()()()

  2、下面的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形狀?搭一搭,連一連。

  ①②③④

  從側面看到的形狀是的圖形有()個,分別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圖號。

  ⑴、從側面看是圖A的有()。

  ⑵、從正面看是圖B的有()。

  ⑶、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側面看是圖A?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圖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麼?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昇華。

  2、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後反思:

  練習三(9)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一、遊戲引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做個遊戲願意嗎?老師說方向,你們用小手指出以自己為中心的方位,做好準備,開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裡?指指你的後面在哪裡?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裡?指指你的右面在哪裡?

  小結:剛才,我們一起找出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老師觀察到同學們指的非常正確,那麼你的前面又稱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稱為“側面”。板書:“正面後面側面”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從這些不同的方位去“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創設情境

  1、觀察照片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給一位好朋友拍了兩張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老師還給笑笑和淘氣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氣是誰,你們想知道嗎?(課件出示照片)

  再讓學生判斷哪張圖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張圖片是淘氣看到的,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2、實物觀察

  用準備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請4個同學上臺觀察,說出觀察到了什麼?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組準備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觀察,然後交流、彙報,你觀察到什麼?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

  2、換位觀察

  小組內換位觀察,說說現在你觀察到的跟剛才觀察到的物體一樣嗎?為什麼?

  換個小組,老師指著玩具的不同的面讓學生判斷這幾個面分別是誰看到的。

  小結:同學們,透過剛才的演示,你們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觀察

  讓學生自由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集體彙報)

  4、開啟書p67,看看書上例1的同學是怎樣觀察的,誰來說一說圖中的同學在幹什麼?(觀察恐龍)他們是怎樣觀察的?

  小亮觀察的是恐龍的正面;

  小明觀察的是恐龍的側面;

  小紅觀察的是恐龍的後面。

  小天使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同桌討論後再讓學生說說判斷過程。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組彙報)

  2、想想做做練習十五第1題。

  3、猜猜遊戲

  課件出示熊貓圖、茶壺圖、大象圖,讓學生猜一猜這幾個面是誰看到的。

  4、同學們真聰明,說到大象,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想聽嗎?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麼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才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藉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5.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6.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自己製作的課件、玩具恐龍5只、雕塑照片20張,數碼照相機一臺。學生8人一組圍桌而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從實際切入。

  激趣: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談話: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麼樣!(教師操作、螢幕出示剛才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提問:大家覺得拍的怎麼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麼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選,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歡側面的,站在她的旁邊,拍的是她的正面。

  2.匯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設計說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拍照活動巧妙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恐龍)這是什麼?你們知道都有哪些恐龍?大家看,老師手裡的這隻恐龍是什麼樣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鋒利的牙齒,白白的肚皮,手細細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翹起來的,樣子很兇猛。

  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隻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恐龍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恐龍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螢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側面,它有粗壯的腿。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恐龍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恐龍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恐龍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說明:這是老師繞著恐龍一圈拍攝到的錄影,我們來看一看吧!(課件展示玩具恐龍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教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恐龍,你們想不想到恐龍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龍都在幹什麼!(課件演示恐龍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後,你都想對恐龍說些什麼?

  生1:那些小恐龍真可愛,我都想養一個。

  生2:恐龍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談話: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恐龍了?由於自然的原因,恐龍已經滅絕了,可是還有一些動物也快要滅絕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鞏固新知。

  (1)做一做

  談話:(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恐龍們都很好奇,圍著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恐龍圍著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隻恐龍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座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別。)

  (2)擺一擺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鉛筆盒……你觀察過嗎?現在,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數學書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數學書都是什麼樣的?你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側面,我能看到3個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個面。

  (3)找一找

  例項:大家知道嗎,開學以來,只要我們班級的桌椅壞了,總是有一位同學把它修好,可是卻沒有留下姓名。老師一直調查不出來。在星期六的時候,老師正好看到了這位同學和他的爸爸一起為班級修理課桌,老師悄悄的拍下了這些鏡頭。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班級學生修理課桌的場景只有背影和側面)你們能猜出來嗎?(學生議論紛紛)為什麼這麼難猜?那我們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誰呢?(課件演示正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77頁“搭一搭”

  【教學目標】(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面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實際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4)透過觀察和操作活動,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絡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準備】小立方體(學生用),大立方體(教師用),比賽記錄紙(每小組一張)。

  教學前準備:(學生每四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常常要對一些物體進行觀察和分析。比如在語文課本里就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古詩人蘇軾有這樣一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誰來說說前兩句?生:----

  師:橫看、側看、遠看、近看、高處、低處各不相同,這就說明了觀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也怎樣?(不同)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觀察由三個或四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由五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板書:觀察物體----搭一搭

  搭建一個由四個立方體組成的圖形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它?生-------師板書:觀察物體:正面、上面、側面。

  師: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我們怎麼看才準確?生----

  師:------注意位置和視線

  師:一起觀察大螢幕看看從三個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圖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師:現在我們來觀察由五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我們分組進行比賽看看那個小組的同學能最快完成任務好不好?現在我們進行第一項比賽:請搞清楚要求後再動手!看大螢幕。師在講臺上搭出圖形。強調學生先搭圖形在畫出平面圖形。

  板書:觀察物體畫出平面圖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變換成以下的形狀,從不同方向再觀察,想象它的形狀,並畫出來。

  畫一畫:生單獨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交流:同組同學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後完成比賽記錄

  展示作品:各組代表上臺投影展示本組比賽作品。

  (2)觀察幻燈提問並小結:師: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為什麼只看到3個正方形或4個正方形?你想過為什麼嗎?這個物體不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嗎?應該看到5個才對呀,還有一個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來)被遮擋住了。師: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是組成這個立體圖形的一部分。請分別指出從從三個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見的是哪一個?

  (讓生上臺指出是哪一個)

  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項比賽:請你們從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搭建出立體圖形。出示課件並強調要求。

  板書:從兩個方向的平面圖形搭建立體圖形

  (1)螢幕出示,課本上從正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

  (上面)(正面)

  (2)師:這是一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上面和正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根據上面兩圖形搭出立體圖形)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也可以根據上面的形狀,知道有一塊是隱藏的,再根據正面的形狀確定隱藏在哪一塊下面。

  三反饋練習,深化體會認識。

  1從二個方向觀察,能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

  1)出示課本78頁試一試第一題圖

  (正面)(左面)

  (2)師: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4)師:注意到各組搭出的立體圖形,形狀都不一樣,你從中發現了什麼?為

  什麼搭的不一樣嗎?(讓生認識到根據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

  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形狀)

  師:板書不能確定立體形狀

  接下來再看:

  2二個方向觀察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範圍。

  (1)出示試一試第二題圖

  (2)師:引導生先從上面看,哪個位置有正方體,哪個位置沒有正方體。再從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幾個?最少有幾個?進行充分想象。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擺放實物搭出這樣的立體圖形,你從中發現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雖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圖形,但可以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授課題目】觀察物體

  【教材分析】

  教材從情境入手,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簡介】

  本節課,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體,透過學生的觀察活動,使學生經歷由“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瞭解物體的特徵,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合作意識和評價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課件、多個玩具、鬧鐘、茶杯等。學生以4人為一組分組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師: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動物,是嗎?現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了許多動物的影象吧!下面咱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

  課件出示動物身體一部分的圖片,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這些動物不僅認識,還能抓住他們的特徵,平時肯定看得特別仔細和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瞭解什麼是觀察。)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給每組都請來了一位好朋友。

  師:這個好朋友就是今天我們要觀察的物體。你坐在物體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觀察到了物體的哪些特徵?

  學生獨立觀察,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行間巡視。

  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彙報。

  師:不過老師有點兒納悶了,為什麼每組的同學觀察的是同樣的物體,可大家剛才說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教師歸納: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板書: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2.換位觀察

  師:前面大家不僅觀察得十分認真,而且還特別用心聽別人的回答,你們可真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同學們想不想觀察一下物體的前後左右四個面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學生交流觀察方法:小組內交換觀察位置;把觀察的物體在小組內轉圈。

  師:我覺得每一位同學都開動了腦筋,最後我們找到了兩種觀察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合適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再次觀察物體。

  師:大家再次觀察後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

  師: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大家想一想,那應該怎麼辦呢?

  (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觀察方法。)

  師:是啊!對於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師:今天小朋友們觀察得認真又仔細,誰願意和大家說說你們組的好朋友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

  (引導學生知道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三、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1、書第67頁,試著完成做一做。

  2、練習十五第一題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學到了很多的新知識,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螢幕──

  1.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瞧!解放軍叔叔有時還藉助望遠鏡來觀察遠處的物體呢!

  3.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透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很多科學家就是藉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師:希望大家課後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前面)側面後面

  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周老師和我們三(3)班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接觸過觀察物體了,今天的觀察物體咱們就從這個圖書櫃開始。

  二、多重觀察,豐富認識。

  (一)初次觀察,認識三個面。

  1、觀察圖書櫃,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1)出示圖書箱,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這個圖書櫃的正面、上面和側面。(2-3人)

  (2)小測試,看誰反應快,老師指圖書箱的一個面,學生快速搶答。

  (3)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①(出示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三張照片)想象一下這個家用電器原來的樣子,說說它是個什麼家用電器?(出示洗衣機整體圖,驗證學生的想法。)這三張照片分別是洗衣機的那三個面?

  ②(出示電冰箱):如果也給電冰箱的三個面分別拍三張照片?也請你們想象一下分別是什麼樣的呢?(課件逐一展示三張照片,點名學生逐個回答。)

  總結:其實像圖書櫃、洗衣機、電冰箱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般情況下把有門的一面稱為它的正面,與門左右相鄰的兩個面是它的側面,頂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觀察長方體,對比發現如何確定物體的正面。

  (1)觀察長方體,說說長方體的正面是什麼顏色?(老師轉動三次,請學生說說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顏色)

  小結:只要正對著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組活動,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頭放低一點,說一說你看到的正面是什麼顏色的?(2-3分鐘)

  選擇兩組交流後思考:“為什麼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你們卻看到了三個不同顏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結論:像長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對著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圖書櫃這種生活中的物體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有門的一面定為正面。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是有一定的瞭解和生活經驗的,因而選擇學生熟悉的圖書櫃,從適合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合理地組織學習材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地從數學的角度認知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同時,透過生活中有門的物體和沒有門的立體圖形的對比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認識怎樣來確定物體的正面。從而更好地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

  (二)二次觀察,體會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結果不同。

  (1)學生觀察圖書櫃

  (事先在圖書櫃兩側寫四(6)班和向陽小店,坐在兩側位置的同學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資訊)。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這個圖書箱從哪個班借來的?

  ②這個圖書箱是哪裡買來的?

  ③坐在中間的同學沒舉手,難道我們觀察得不仔細嗎?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師觀察圖書櫃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想一想老師看到了幾個面?

  ②比你們多看到了一個什麼面?

  ③為什麼會比你們多看到一個上面?

  ④你們也想看嗎?可以怎麼辦?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物體時還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設計師

  小組合作設計:老師應該站在哪裡? (3-4分鐘)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時相機教學觀察方法,不僅要正對著門而且視線要低於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側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側面,還能看到上面。

  【設計意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同、認識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學習內容、一樣的學習過程、同樣的學習環境,其學習的感受、體驗是不一樣的。在這裡還由於每個學生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就有所差異,適時提出三個巧妙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透過不同體驗的互動與碰撞體會到觀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這時,教師也加入觀察的行列,和學生共同探究發現,觀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設計師的活動,鞏固了學生前兩次的觀察所得。三個環節遞進展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認知從對具體事物的外在觀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內在的理性認識,這樣的觀察不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觀察,體會一次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談話:觀察物體是有學問的,有時我們能看到一個面,有時我們能看到兩個面,站在一個合適的角度,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三個面,那麼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呢?

  1、活動探索:變換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

  出示活動要求:(1)把長方體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動。

  (2)先選一個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幾個面?

  (3)站起來換一個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交流觀察活動體會。

  每組請代表交流小組內的觀察結果,影片展示,再次驗證一次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設計意圖:觀察長方體物體時,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當學生意見不一時,如何消除學生之間的紛爭?教師權威的武斷的裁決不是明智的舉措,那樣不會讓學生口服心服。這裡,藉助提前錄好的影片,讓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親自觀察,透過大螢幕能夠看到觀察的結果,人人擔當裁判的角色,真可謂“眼見為實”,棘手的問題在事實面前頓時化為烏有。】

  (四)觀察正方體,不斷重組,消除疑點。

  1、觀察一個正方體: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出它們的形狀。

  2、觀察兩個正方體(橫著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3、觀察兩個正方體(豎著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4、小遊戲,搭一搭。

  用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

  (1)從正面看到的是

  (2)從正面看到的是

  (3)再新增一個,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從正面看到的還是

  【設計意圖:觀察正方體是從一個到兩個,兩個再到三個。從觀察一個正方體這個具體實物到觀察兩個正方體的實物找出相應的面,再到根據相應的檢視擺出三個正方體拼搭的實物。這一過程,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從而給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和成功的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後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麼樣子的?

  2.總結:透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佈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後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麼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一、複習

  ⒈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說說它們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看,分

  別看到了什麼形狀?

  ⒉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於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課,我們繼續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⒈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麼?

  ⑵提問:如果此時再新增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麼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

  你想怎麼擺?

  ⑶指名彙報,並分別演示,啟發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麼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後,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新增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麼規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後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可以。

  ⑸請學生們仔細從上面側面觀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於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⑴現在這裡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麼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新增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並操作。

  指名彙報,交流想法並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麼?

  ⑵還原之後,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並操作。

  指名交流彙報並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麼?

  ⑶小結: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檢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檢視,但也可能不同。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並說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

  ⑶集體訂正。

  ⒉“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⑴按要求請同學們先照著樣子擺一擺。

  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

  ⑶再請同學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⑷小結:同樣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狀,但它們擺法卻不一定一樣。

  ⒊“想想做做”第3題。

  ⑴獨立完成

  ⑵分組彙報。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佈置作業。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教學目標:

  1.透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四本語文讀本(或別的書)、娃娃、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娃娃的照片; 教師:楊桃、從上面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學生照片、若干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同學們認識老師手上的這個水果嗎?對,楊桃。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講一個畫楊桃的故事。畫楊桃的故事:一天,美術老師帶來了楊桃讓大家仔細觀察之後把它畫下來,淘氣也畫了一張。同學們看了都笑話他說:這哪是楊桃啊,分明是顆五角星啊!老師走過去看了看,不但沒有批評淘氣,還表揚他觀察很仔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從楊桃的兩端去觀察,楊桃看起來就像個五角星)楊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不一樣,那其他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是不是也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觀察物體。

  二、探究體驗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四本語文讀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後把你觀察到的影象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2)彙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彙報。 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語文讀本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麼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書和照片收到抽屜裡。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我們看看它是誰啊?請出這位同學。請大家猜猜這幾張照片分別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請同學上來站在相應的位置。 先出示一張正面和一張背面。 當第三個同學上臺找到位置後問下面的同學:他找的位置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出示第4張照片問:這一張也是側面,和第三張的拍攝角度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2)小明他們也在給小動物拍照呢,我們去看看!書:67頁,例1。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給小恐龍拍照,下面三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請在照片下寫上小攝影師的名字。 這一張照片拍的是小恐龍的哪個面?是誰拍攝的?

  (3)給小動物拍完照片,他們又被門外的小卡車給吸引住了。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卡車,這輛卡車在他們三個人的眼裡是什麼樣的呢?請你與下面對應的圖片連一連。書70頁,完成第一題。 投影訂正後收起書。

  3.鞏固練習

  (1)根據照片把具體物體擺到正確的方向:小動物太可愛了,老師也忍不住給小動物玩具拍了幾張照片,每個小組白色信封裡都有四張照片,它是汪老師分別從1,2,3,4號位拍攝的,請小組長按照照片背面的序號發給相應的組員。然後請大家根據手上的圖片,擺出這個娃娃的正確位置,要保證這個娃娃擺好後,每位同學觀察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彙報:請一位同學說說,你們小動物的臉面對著幾號位(小動物的正面對著幾號位)?

  (2)換角度觀察:你想從其他的角度去觀察一下娃娃嗎?那我們來個找座位的遊戲,請小組長將這四張照片合起來洗一洗,正面朝上隨意的發給每人一張,然後請大家根據組長髮的照片找到正確的位置坐下來。三點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動;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數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蓋坐好。看看哪一組找的又快又好。 訂正:每個同學是不是找對觀察角度了呢?我們可以這樣檢驗,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數字是一樣的就說明你們找對了。翻過來看看吧。四個人全找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3)轉娃娃換座位:小娃娃朝一個方向坐累了,請小組長幫幫忙,幫娃娃換個方向,讓他們面向××,現在小娃娃轉方向了,同學們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觀察一下娃娃,你還能坐在原地不動嗎?想想你該坐在哪?請根據照片找到相應的座位。 說說你的座位怎麼變化了? 還原座位,小組長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鞏固拓展

  (1)根據照片猜物體(體會物體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汪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一些物體拍了照片,請同學們根據照片猜猜是什麼物體(出示從一個角度拍攝的檸檬照片,有的學生猜橙子)看來有時候,我們從一個角度觀察還不好確定,換個角度再來一張。(杯子)(冰箱、洗衣機)(書包)(筆盒)(河馬、大象)……適時問:這個照片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同學們真聰明,說到大象,汪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麼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才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