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模板集錦九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如何才能提升自己,職業發展順利呢?讓我們做好職業規劃,在今後的工作中奮勇爭先吧。職業規劃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如果你瞭解自己,能夠明白地做自己,職業規劃就如同虛設。”

  現在有個很流行的詞叫做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通道設計三部分內容。職業定位有兩層含義:一是確定你是誰,你適合做什麼工作;二是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擅長做什麼工作。那些彷徨在成功邊緣的人,尤其期望有人幫他們規劃一下他們的職業生涯,更有甚者完全依靠職業規劃,想把自己的人生畫在紙上,按圖施工。這些人,可能不只做過一個職業規劃,但仍然找不到最好的最理想的工作。

  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根據職業顧問的資料統計,只有不到20%的人在真正“適合”的職位上工作,而且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職業分析透徹,所以發展前景廣闊;近50%的人與職位的契合度只達到了基本合格水平,許多侷限性造成他們的就業範圍十分狹窄;剩下的就是個人與工作不能匹配的人群,他們始終徘徊在“理想的工作”之外。這些資料可能會嚇倒你,但仔細想想誰能真正瞭解你是誰,擅長什麼工作,適合什麼工作呢?所謂的職業規劃師設計的藍圖一定適合你嗎?你就甘願做一個按圖施工的人嗎?

  而喬布斯呢,他的人生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規劃,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最適合自己的事業是什麼。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做的事,就會事半功倍。

  看看喬布斯的簡歷你可能就會明白,職業規劃是給那些毫無目標,不斷徘徊的人發明的,而像喬布斯這樣瞭解自己,只做自己的人來說,職業規劃就如同虛設。

  1972年,喬布斯17歲,他來到位於波特蘭大的裡德學院上大學,在那裡開始學習印度佛教,從學生宗教領袖那裡學會了如何做推銷。在那裡讀了6個月後,喬布斯決定退學,他沒有進行什麼職業規劃,也不相信那些職業規劃師為他規劃什麼職業,他知道他需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做,並且堅信日後會證明這樣做是對的,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1974年,到印度朝聖後,他認為愛迪生對世界的貢獻比佛教大師要大得多。於是他回到矽谷參加了沃茲創立的自制電腦俱樂部。20歲時,喬布斯和沃茲辦起了蘋果公司。10年後,蘋果公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億元資產、4000名員工的大企業。

  事實證明,當年喬布斯的選擇沒有錯。在30歲那年,喬布斯離開了蘋果公司。這時的喬布斯也沒有進行什麼新職業規劃,他依然是做自己想做的事。1997年7月因連續5個季度虧損,當時“蘋果”已接近破產邊緣,喬布斯又回到蘋果公司。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縮短戰線,把正在開發的15種產品縮減到4種,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員,節省了營運費用。其次,發揚“蘋果”的特色。蘋果素以消費市場作為目標,所以他要使“蘋果”成為電腦界的索尼。上任伊始便著手開發iMac,使得電腦非常適合家庭的使用。第三,便是開拓銷售渠道,讓CompUSA成為“蘋果”在美國全國的專賣商,使Mac機銷量大增。第四,調整結盟力量,同宿敵微軟和解,取得微軟對它的億美元投資,並繼續為“蘋果”機器開發軟體。

  1998年上半年iMac面世取得成功,蘋果公司扭虧為盈。現在人們談論的是恢復青春活力後的“蘋果”將會怎樣推動電腦事業的發展,而不是“蘋果”行將破產。

  看看喬布斯的這番經歷,他並沒有在做事情之前詳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而是根據內心的指引,向著內心渴望的成功一直走下去。有思想的人無需別人給自己定什麼位,畫好什麼藍圖,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工作將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辦法,是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傾聽自己的內心。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感覺就會告訴你,任何一種美妙的東西,歷久彌新。所以說,要不斷地尋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半途而廢。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人在年輕的時候有時總是比較高傲和浮躁,總是想一口吃個胖子或一步能登上天。而這句話雖然樸實,但我卻認為蘊含著深刻的職業定位道理。它告訴所有還沒有到30歲的職場人:在30歲之前,你的職業該如何去定位?做好職業定位和規劃比掙錢更重要。

  耐不住性子,心氣浮躁,這山看著那山高,看別人吃豆腐牙齒快,眼高手低,只要給更高的薪水,不管什麼行業,不管能幹多久,不管是否符合自己以後的發展方向,跳槽是義無反顧……這些都是現在最常見的職場現象。

  古語有云叫“欲速則不達。”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荀子說:“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些道理告訴我們,職業發展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自然規律。

  30歲之前,對於一個職場人而言,本人認為應該做到“六要”:要戒驕戒躁,要謙虛務實,要誠實肯幹,要好學,要慎近思遠,要大智若愚。只有這樣你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定位,定位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規劃,規劃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在做職業規劃之前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第一件事,職業規劃三要素分析——愛好、性格和特長

  首先,愛好。我認為愛好應該是放在一個職場人職業生涯規劃考慮的首位。因為只有你喜歡這個職業,你才可能去主動投入,而也只有你主動投入了你才可能有收穫,才可能會取得成就。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職業,所有的工作你都是在被動的接受,手到了心卻沒到,沒用心自然不會獲得好的結果。

  其次,性格。古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的,但也並不是不可改變。我認為愛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通常性格被分為“外向、中性和內向”,作為職場人你就要分析你的性格屬於哪一種?你的職業決定了你的大部分是在和人打交道,因此外向的性格當然較好。如果你很內向就不適合做銷售行業,如果你無法改變或不願改變(改變是痛苦的),那麼你最好選擇其他職業。

  最後,特長。特長是你現有專長和潛在專長的總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人的流動性增強,改變外部環境的空間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點成為自我完善的核心。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自然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特長的發揮成為一個人取得的關鍵,因為有時候不足很難彌補,況且有彌補不足的時間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特長分析很關鍵。

  第二件事,選好行業

  古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俗語又說難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

  在行業特性方面,有的行業發展已經趨於成熟,對職場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有的行業才剛剛起步,需要衝勁大的職場人員;因此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專業,你可以選擇專業對口的行業。如果你的專業無法對口(如經濟學、哲學等),選擇快速消費品行業或耐用品行業中發展成熟的領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在這樣的行業中你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第三件事,做好職業細分

  任何的行業具體分到企業的崗位有很多,如市場銷售人員,市場策劃人員,品牌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後勤保障人員、銷售經理或總監助理等都稱為營銷人員。

  面對這麼多職位你如何選擇?因為剛進入某個行業,開始阻力過大職場人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策劃者,反之亦然。

  第四件事,選好企業

  做好職業細分後,就要選擇企業。當然,世界500強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外資企業還是選擇內資企業。本人認為要結合自身情況權衡利弊,正如我在《中國營銷人應該向誰學習》一文中所說,任何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時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前提。

  去外資企業,首先你的綜合素質要高,否則不會被錄取你。在外資企業(如可口可樂),由於其運作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有企業營銷的體系很健全,也很規範,不論什麼崗位都會接受到專業化的培訓,同時其有一整套完善的銷售模式(如可口可樂的101系統)和方法(如可口可樂的線路圖),你只要按照他的規則做事就行。因此,好的方面是:第一,你可以接受良好、規範和系統的培訓;第二,掌握先進的銷售模式和方法;第三,還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鍍金。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固有的模式限制了個體的創新;第二,強勢品牌讓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始終佔據主動,無法鍛鍊銷售人員在弱勢狀況下的市場問題解決能力;第三,由於要求高,人員變動相互較小,個人晉升的空間有限。

  而內資企業的狀況正好相反。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培訓;第二,銷售模式和方法需要自己摸索;第三,鍍金效果沒外資企業好;第四,由於品牌相對處於弱勢(如可口可樂和娃哈哈),銷售難度相對較大。好的方面是:第一,銷售人員可以很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第二,鍛鍊銷售人員在弱勢條件下的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憑業績說話,相對考核公平,晉升機會多,空間大。

  因此,我們經常說,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到內資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一是不適應,認為企業不規範;二是品牌既處在弱勢,還要面對和解決比在外資企業多得多的各種疑難問題。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的市場操作能力不一定比內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強,外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是建立在外資企業的品牌和好的營銷模式上,而內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通常是建立在優秀的銷售經理身上(相對而言)。因此,我建議一些內資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在招聘銷售經理時,選擇優秀的內資企業從業人員可能比選擇外資企業更好。

  討論完去外資還是內資後,我們要討論選擇目標企業的基本條件。例如你選擇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那麼這個目標企業應該具備以下特徵: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至少五千萬),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企業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老闆謙虛敬業。這樣的企業首先基礎好,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趨於規範不至於太亂或變數太大,同時企業處於積極實現規模經濟中,企業薪酬也比較可觀(比起剛起步或成熟的企業),其次,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個人發展機會更多。當然,一個新企業、商貿企業或一個規模較小(年銷售在一千萬以下)的企業,也並不是不可以選擇,但選擇時相對的風險和對你的判斷力要求更高。

  第五件事,做好30歲前的職業規劃圖

  古語說先謀而後動,這是有道理的。做完了以上的分析和判斷之後,就要給自己30歲前的5—8年的營銷生涯進行規劃。形成一個清晰的職業脈絡並按此脈絡一路前行。

  在規劃中要考慮到重要的四點。

  第一點,慎重選擇,求穩為先。

  就是說在選擇企業時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花些時間,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為什麼這麼說,第一,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出業績時間顯然要推後,這叫耽誤時間;第二,由於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還是主管,等於從頭再來,浪費時間。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係複雜,或許幹不長久,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援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而在一個企業做的時間長一些(一般至少3年),以上的問題就或許不會發生,同時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用較長的時間深入到一個企業後,你才能真正掌握一個企業營銷的精髓,走馬觀花,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第二點,任何企業都有問題。

  不要以為到了一個新企業,企業就沒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問題,只是問題不同罷了。

  第三點,搞清時間長度和時間密度的問題。

  我們舉一線銷售人員的例子來說明,通常情況下,一個銷售人員在銷售職業中要遵循1235的職業發展時間規律,即做1年業代,做2年銷售主管,做3年區域經理,做5年省區或分公司經理。為什麼這樣安排?前3年是基礎,要打牢;後7年是帶團隊、做管理,要紮實。其後再做大區經理或銷售總監、營銷總經理就駕輕就熟多了。但時間的長度不是衡量經驗和能力的標準,這要看營銷人員的學習力和悟性。有的人做1年區域經理等於別人做3年,因此我說看的是時間的密度,是看你對老崗位知識的掌握多少和對新崗位的勝任能力。

  第四點,在規劃中設定不同階段的崗位及時間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目標和薪酬目標。

  崗位目標就是你各個階段所有達到的崗位層次。能力目標就是你能真正管理多少人和多大的區域。所以不要被職務頭銜的光環繞昏了頭腦,一個企業給你一個銷售經理的頭銜,你卻只負責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做著業代相同的工作,我認為這不叫銷售經理,就是個業代。薪酬目標可以給你增加一些前進的動力,也是你能力和價值的體現,所以薪酬的目標也是要定的,如第一年年薪2萬元,第四年年薪6萬元等。

  目標決定你的方向,方向決定了你的結果。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窮忙族"一詞來源於歐美國家,近年來,"窮忙族"一詞在國內流行,並頻頻出現在國內各大論壇。有資料表明,75%的國人自認為是"窮忙族",且有報道稱,金融危機下,"窮忙族"數量有增無減。在向陽生涯7年來的上萬例諮詢案例中,有近62%的諮詢者都表示過當前工作忙卻沒什麼意義,或是之前因為瞎忙而輾轉跳槽多次,最終才尋求專業職業規劃師的幫助。那麼"窮忙族"要怎樣為自己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呢?

  向陽生涯案例:

  眼前的JOY打扮入時又不乏白領女性的知性美,一個"忙"字,既是她的口頭禪也是其工作的真實體現。JOY在向陽生涯的諮詢室裡這樣對CCDM職業規劃師說:"我很忙,但我心裡很明白,就算再忙上三五年頭,我依然不會有任何改變,我看不到自己的發展前景,這種毫無希望的忙碌幾乎耗盡了我的時間與精力。我選擇來向陽生涯做諮詢,就是希望專家能拉我一把,我真的不想這麼熬下去了。"

  向陽生涯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點評:

  職場競爭激烈,忙碌是正常現象。但有的人忙得充實,有的人卻忙得很疲憊。為了生存,或只是因為一種慣性,忙,忙,忙……。"窮忙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天腳不離地的忙著,甚至超時工作,卻不知忙些什麼,為什麼而忙,看不到效果,也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人迫於生計,或本身技術含量不高,身兼數職,每天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充實自己,不但腦力退化速度越來越快,職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弱,這樣的惡性迴圈,到頭來只能是一場忙碌一場空。

  如今,越來越多的上班族抱怨自己是"窮忙族",其中不乏一些月薪近萬元的白領。其實不管我們今天拿著高薪還是為生存而忙著,關鍵看你忙得是否有價值,有希望。無目標的忙,只會導致明天的"窮".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指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對於職場新人而言,"窮忙"是可以理解,並且也是必要的成長過程,但工作3-5年之後仍處於"窮忙族",就必須反省是何原因導致的了。

  "窮忙族"的翻身之術:職業規劃是關鍵

  "窮忙"就像個漩渦,陷進去越深越難抽身出來。如何有效脫離"窮忙族",翻身做自己的主人?向陽生涯CCDM職業規劃師認為,你可以找出很多"窮忙"的理由,但是否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才是其中的關鍵。具體來說,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請這個問題:

  1、做好職業規劃,忙得更有價值

  當我們有了明確的職業規劃以及清晰的職業目標時,就會知道我為什麼在這裡工作,是為了積累經驗還是為了提升技能,還是為了從中得到些人生的歷煉。對於一個希望職業有所發展的人來說,明確知道自己所要的,為工作賦予意義,這時候哪怕再忙再累,也會覺得非常有價值。反之,則會覺得在瞎忙,甚至是在受罪。

  2、做好職業規劃,忙得更有效率

  做好職業規劃後,定位就會清晰,目標也會更加明確。當前的任務就是如何有效的一步步靠近目標,直至實現。你會努力尋找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對於自己來講,哪些是需要提升的,哪些是需要鍛鍊的,哪些是自己比較有競爭力的東西,都會一目瞭然。每一天的忙碌都是直奔目標主題,正確並高效的,減少了因茫目而多走的彎路。有目標的忙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動力。

  3、做好職業規劃,忙得更有效益

  因為對工作和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所以,我們會更加投入的工作,工作主動性也會大大增強。在這個投入的過程中,我們的職業競爭力相應也得到更高的提升,這時就會給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以及財富,而你得到的回報也一定是豐厚的,包括名譽、物質以及精神各方面。

  在現今社會,大家都埋頭忙著,有些人也知道自己是在窮忙,甚至知道需要進行職業規劃,但應該怎樣給自己做職業規劃,大部分人卻給不出答案。作為權威的職業規劃諮詢機構,向陽生涯CCDM職業規劃師提醒廣大職場朋友,如果你還在"窮忙",請務必認真想想,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當前的工作是否有利於你職業規劃的實現?如果回答是清晰而肯定的,那麼恭喜你——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請不要再浪費生命了,立即著手改變!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4

  一、現狀分析:

  從踏上工作崗位至今,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在工作中踏踏實實,認真勤懇,仔細鑽研教材,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經常深入班級,隨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向,與他們溝通談心,努力成為他們的大朋友。我認真參與每一次教研活動,力爭將最新的資訊與教育精神融入教學之中。

  但是,我身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中,創新意識不夠,容易被條條框框所束縛;能自覺地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但還無法自如地將其運用到自己地教育教學工作中,指導自己的工作,科研能力還有待加強。對於工作上的想法不少,雖敏於思,卻很少落筆提升到理論高度,付諸行動的就更少了。

  二、發展目標:

  勤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透過理論學習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與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求、感悟、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在3—5年內使自己逐步成為研究型的教師,進一步走向成熟、優秀。

  三、實施計劃:

  1、學習計劃:

  學習,可以使我們瞭解前人和他人,瞭解過去和未來,關照反思自我,從而獲得新的生成。現在,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強烈衝擊著現有的教師教育體系,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必須加強學習、進修,儘快提高專業化水平,力求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以主人翁的心態投入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計劃每年在學校工作以外閱讀一、兩本相關教育教學書籍,並寫好讀後感。平時,勤於動筆,及時記錄下工作中的點滴想法,為專題研究、日常工作總結準備第一手的資料。教師終身學習應具備五種能力:學習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適應現代教學能力、研究學生能力、自我調控能力,今後我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為今後把課上得更好打好基礎。 加強師德師風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的心。要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瞭解有關兒童心理、與兒童的溝通方式、與家長的溝通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家長的意識。要善於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專業能力提高計劃:

  (1)、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的中心工作。而一名英語教師必須有較高的素質,所以我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為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儘快地提高,讀書是一種至關重要的途徑,所以我在本學期要堅持讀有關教育的書籍,閱讀有關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資料,及時從各個渠道瞭解教育動態,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種先進的教育意識及理念,並且能有質量地完成讀後感或反思,為教學工作不斷積累理論知識。我計劃每年撰寫一篇論文,並在區、市級刊物發表或在區、市級比賽中獲獎。

  當然僅僅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應將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結合,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更紮實的基礎。經過這麼多年的教學工作,我發現自己比較擅長“親切”的教學風格。我計劃以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為抓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因此,我要圍繞這個主題認真備課,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課堂上,耐心細緻地講解,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書本知識,並能夠儘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易學易懂的情境下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英語學科與資訊科技及其他學科的整合,以適應新的教學理念的發展。從本學期開始,我將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創新,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此外,我還要積極向同伴學習,多走進同組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向同組教師學習。把握組內開展的研究課,交流課,邀請課的機會,並多聽其他年級、其他學科教師的公開課,在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3)、教研科研

  社會在不斷進步,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髮展,“研究型”教師是必然的趨勢,因此,教師在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中來。平時,多參考一些課題研究方面的資料,多向有關的專家、老師請教。

  (3)、德育教育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對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德育教育,儘快使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能出類拔萃,逐步轉變一些後進學生的現存的不足之處,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並對自己及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

  情感交流——溝通能促進師生的情感,對班級管理有很大的幫助。本學期

  開始我會堅持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可以將自己寫的讀書心得,摘錄的好的段落或詞句,就班級生活中事件寫自己的感受,寫給學生的心裡話等各種有助於學生髮展的內容,及時與學生交流,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督促自己讀書學習和隨時反思總結,並帶動學生讀書和寫作。每月與2—3名學生長談一次,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思想上轉變每位學生。努力使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在保證自己學習成績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和多關心一些需要幫助的同學,發揮特長,能成為多才多藝的學生;同時,鼓勵那些學習、與人交往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不要自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與家長溝通——作為教師,為了儘快瞭解學生,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工作情況,我會透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絡,及時溝通。開啟學生,教師,家長的親情連線,採用電話,面談、家訪等形式直接交流。

  總之,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已經不取決於個人的選擇,而是一種教育情境的規定,一種課程發展的趨勢,這種歷史性的變化 將造就新型教師。我們教師將不僅是紅燭、春蠶、園丁,而是將與學生共同成長和發展,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和體現自身生命價值的一代新型教師。只有教師全面提高自身專業的素質,才會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5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工作對我們的誘惑也增加了。當自己在這個公司工作時,又會想到另一個公司比這裡待遇好或薪酬高等。跳槽最容易發生在什麼時候呢?還有當冷靜下來一想如果真的離開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1、蜜月期

  對新工作的憧憬會讓人產生“盲目樂觀”的情緒,一旦求職成功便信心滿滿。這一階段就像新入職一樣,對工作充滿熱情,幹勁十足。

  2、受挫期

  時間長了,當發現工作和預期不一致,自己並不那麼重視時,積極性很容易受到打擊,產生受挫心理。

  3、低迷期

  累積的挫敗感和失落感讓人後悔、迷惘,甚至想再跳槽。此時,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轉移生活重心,比如降低對收入、職位等的預期,培養一些業餘愛好等,而不要沉迷於抱怨、懊惱之中。

  4、著陸期

  經過了心理考驗,多數人會對工作漸漸領會,逐漸融入新的企業文化,客觀看待得失,在心態上開始“著陸”。此時,要及時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騖遠,試圖一步登天,而要多向老員工學習經驗,給自己“充足電”。

  所以不能職場要懂得,該去該留,不能以自己的情緒左右自己的職業生涯。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6

  企業需要一個完整的規劃,個人也同樣需要一個職業的規劃,如果個人沒有規劃,就很難有清晰的就業方向。這也是為什麼在面試時HR經常會提出的,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目標清晰、做事有計劃的人。

  但很多應屆畢業生在剛出來面試找工作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到“職業規劃”這一層面的東西,所以很多同學也因為這個問題答不出來而影響了面試的結果。

  那麼在被問及職業規劃時,應當如何回答才較為妥當呢?畢老師告訴大家,這樣回答最加分:

如何回答“職業規劃”?

  回答: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五年之內能夠在目前申請的這個職位上沉澱下來,透過不斷的努力後,最好能有幾次晉升,希望可以從培訓助理做到培訓主管,最後成為培訓經理甚至是行業內出色的培訓專家。未來的五年,不管是向上提升,還是在企業內橫向調動,對我個人來說,希望找到一家願意做相互投入的企業待上一段時間。希望我的加入可以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企業的平臺上得到進一步的職業能力提升。

  效果及分析:

  真誠的表述和對自己明確的定位讓HR覺得你很是培訓助理的不二人選,同時也充分表現出她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以及發展路徑是十分清晰的,因而會讓你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順利拿到了這個offer。

  專家點評:

  其實求職面試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難。能夠做好工作的人,並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工作的人,是那些會找工作的人。所以,不管就業環境多惡劣,也不論面試中的提問如何複雜,如果你對自己有著明確的職業定位和清晰的發展目標,掌握求職中的遊戲規劃,你會發現找工作其實很簡單。

如何做“職業規劃”?

  給自己的職業定位

  “我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是職場大忌,很容易讓領導產生不信任感。在面試時,有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圍繞著這個定位闡述職業規劃將會有的放矢。

  職能*行業=職業。職業定位體現你今後準備從事的那份工作和行業。職業定位是職業規劃的核心,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回答職業規劃師先要分析自我的職業定位。

  三個定位角度

  一個準確的職業定位要從三個維度十五個要素提煉。這三個維度分別是職業取向系統,包括性格、興趣、價值觀、需要、使命;商業價值系統,包括知識、技能、天賦、經歷、人脈;職業機會系統,包括宏觀、產業、組織、職業、家庭。

  在面試時,先簡要分析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幾項要素,再分析企業最重視的商業價值系統,不僅會讓面試官更深入地瞭解自己,也能為面試官留下定位準確、認知清晰的好印象。

  職業規劃三步法

  在分析完職業規劃的核心--職業定位後,還需要討論職業目標與發展通道等關鍵因素。

  目標設定要分為長中短期目標,遵循“SMART”原則。通道設計在面試中則是體現為選擇這家公司及這個部門。

  這樣一份簡單的職業規劃分析出來了,它不僅可以大大提高面試的成功率,更能指導自己今後的工作。畢老師建議:選擇工作是兩廂情願的買賣。個人為組織創造價值,組織為個人提供發展平臺,雙贏才能形成有效迴圈。職業規劃是將兩者聯絡在一起的重要手段,所以馬虎不得。

  人的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指定不同的奮鬥計劃,儘可能的適應未來的世界。職業規劃越細緻,方向越明確,走的彎路越少。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規劃將會受用終生。

  切記:一份好的職業規劃,應對自己負責,認真對待,糊弄是害人害己。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7

  企業是個人職業的承載平臺,是個人職業生涯不斷得以拓展、得以精彩展現的舞臺。一個好的平臺往往能夠讓人得到成長和鍛鍊,不斷獲得職業能力的提升,增強個人對於職業的信心和興趣,不斷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一個不好的平臺往往不能夠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甚至會讓一個人慢慢的喪失職業發展的競爭力,讓個人的職業生涯出現停滯或者是倒退。

  從某種程度而言,進入一個好的企業甚至比考上一所名牌大學都要更重要,因為你所獲得的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的機會比大學所能提供給你得要多得多,所以選擇一個有助於自己發展的企業非常重要。但是很多的人並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有一個很出名的笑話,說一個喝得醉熏熏的人在路燈下拼命地找著什麼東西。一個過路人恰巧經過,問他在找什麼。那個醉鬼說在找鑰匙。過路人就幫助他一起找。可是什麼都沒有找到。過路人問道:“我什麼都找不到。您大概是在哪兒丟的鑰匙?”醉鬼指向了街道旁邊的黑暗處。過路人吃了一驚:“天哪,那您為什麼不到那邊去找?”醉鬼憤怒得看著他說道:“為什麼?因為這裡比那邊亮。”其實很多的人在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往往就是這樣,比如企業就是在於他讀大學的地方或者是這家公司有父母的朋友等等。這樣解決職業的問題很方便,卻往往將開啟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鑰匙給遺忘掉了。我最初工作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考慮。大多數人在開始跳槽後會開始重視企業和自己職業發展的問題。美國人一輩子在不同的企業作相同的職業,日本人一輩子在相同的企業作不同的職業,唯有中國人不同,沒有改革開放的時候,和日本人差不多,一輩子在相同的企業作不同的職業,改革開放了,人才流動了,不少人卻又有點矯枉過正,變成了在不同的企業作不同的職業。

  當然隨著大家職業意識的提高,這種狀況會有所好轉。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企業更是如此。粗略來說,國內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外企、國企和民企,政府部門可以歸到國企中去,我個人沒有到政府部門發展的想法,但從和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素質不錯的人,只是要適應他們的工作習慣太難了,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把去政府也作為一個職業的話,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選當然是各大部委,比去什麼外企都要好,因為佔有的資源多,其次是省、市,再下面的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企業裡面有很多的隱形冠軍,就是企業知名度不高,但是獲利能力很好,又很好的行業地位,各大部委包括中央的一些企業有不少這樣的隱形冠軍,名氣雖然沒有500強大,但那待遇讓500強的所謂白領都要羨慕,但他們不屬於你我窮孩子做職業規劃要考慮的範疇,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如果你萬一遇到這樣的機會,可別千萬錯過。稍微有點跑題,接著剛才的話題來談,其實外企、國企和民企他們各有各的風格,關鍵是什麼樣的企業適合不同階段的你。有的人在國企作的很不好,到了外企反而成了一條龍;別看你在外企很牛,給你個民營企業你卻不一定能玩得轉。我在上海招聘我們下屬工廠的銷售總監的時候有比較深的體會。當時銷售總監有在500強外企的工作經歷,業績也還不錯,整體素質也很好,但到了民營企業就不知道怎麼幹了。他在外企的時候,有大把的錢花,預算批准了就可以去幹,相對比較規範,下屬人員的素質也都比較高;但我們上海工廠剛開業的時候比較節省,要用一分錢辦兩分錢的事,下屬人員的素質和知名外企比也要差一些,有的流程也不是很清晰,總之需要他自己去完善的東西比較多。我就發現他很長時間不適應。外企的財務總監到了民營企業也會面臨很多新的課題,要想著怎麼去避稅甚至要逃稅,要想著如何運用非常的手段去融資,這些課題以前他們可能都沒有接觸過。所以單純的說外企的能力強我是不認同的,大家的強項在不同的地方,要互相去學習。我在這三種的企業都呆過,總的體會是外企講能力,國企講本事,民營企業既要講能力,還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國人特有的詞彙,也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內涵。我們說政府部門或者國企某某人升遷了,我們的評價往往是這個人很有本事,所以我們遇到的國企領導大多都是比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樣就不好說了。因此我的建議是有本事的朋友要去國企,有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兩方面能兼顧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當然,這個事情不是絕對的,現在國企也講能力,應該是國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對能力的要求要大一些,至於具體的比例,不同的企業不同。

  你要選擇適合你自己的企業。就具體的福利待遇而言,也要看最終的結果。外企總體的福利很好,但也很難讓你有意外的收入;民企總體福利不好,但一不小心公司蓬勃發展,你就成了小富翁。外企壓力大一些,培訓比較系統,進步比較快;國營企業壓力小,可以兼顧很多家庭的事情。我覺得本身無所謂好壞,就像我前面談到的價值觀,關鍵看你想選擇什麼。但是扒開企業一個個看,卻是各有各的特點。很難就簡單得說外企就比國企或者民企好。要針對每個企業來做決定。同樣是國企/民企/外企,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外企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其管理和福利等甚至還不如一般的民企,即使是500強的下屬公司,有時候待遇和發展空間也會有很大差異。我的一個同學就去了西門子的一家公司,待遇在外企裡面也屬於一般。剛畢業的同學最容易被這個光環迷惑,也有不少的企業用這個幌子來騙人。一旗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好,繼續期待,不過,在做選擇的時候,有個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就是資訊不對稱,特別是對於某個企業的瞭解。”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定的手段來識別出來。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8

  做熟了企業內訓,想變身HR;做膩了營銷,想轉市場。正好遇上內部轉崗機會,你一定喜出望外,覺得好機會來了。然而,轉崗後才發現,自己的工作表現大不如前,業績不僅沒有進步,甚至還在走下坡路,你心灰意懶:"工作這麼多年,這崗位我還勝任不了?有這麼差麼?"

  事實上,問題不在於你的能力,而在於你的選擇。這些看似職能相近的崗位,其實在工作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內部轉崗,到底是機會還是陷阱?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CCDM職業規劃師為你指點一二。

  案例啟示

  評估轉崗機會的五條標準

  能在企業裡實現轉崗,是個難得的好機會。不少人因為厭倦了本職工作,主觀上感覺沒發展,未做深入評估,一看到有轉崗機會匆忙決定。

  事實上,內部轉崗自然是個人職業發展的一個機會,但是否適合自己,則需要詳加評估。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洪向陽指出,以招聘專員為例,它與內訓崗位在工作內容上的差距很大,核心職能也不一樣。有時看似相近的兩個工作,其實核心工作內容完全不同,對個人職業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完全不同,因此,在轉崗時,一定要將新崗位的任職要求與自身實際能力做全面的評估。洪向陽提醒職場人,面對內部轉崗機會,要認真考慮以下五個最基本的問題:

  1)個人在轉崗目標崗位上的實際能力如何;

  2)轉崗目標崗位是否符合個人職業規劃;

  3)目標崗位是否符合現階段職業發展需求

  4)對目標崗位是否有強烈的興趣

  5)個人是否具備快速學習能力

  上述五個問題中,前三個問題尤其要經過認真思考。向陽生涯提醒職場人,行業技術的門檻越高,專業程度越強,轉崗越難實現。比起外部跳槽,內部轉崗看似風險小了很多,但仍然需要用清晰的職業規劃做行動指南和判斷標準。轉崗不是目的,可持續的、長遠發展才是應該是終極追求。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9

  職業生涯究竟該如何走?很多東西別人都曾面臨過相同或類似的困惑。

  理想的職業是自己喜歡、自己能幹、社會需要三者的交集,而且,從長遠來看,理想的職業應該是越來越“增值”的職業,即你的經驗、價值會隨著年齡增長更快地增長。

  首先是明確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選擇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興趣是成功最好的導師,有了興趣就會不計得失,“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就不會為瑣碎的現實或一時的困擾所阻撓。

  其次,要看自己能做什麼,不能整天好高騖遠做白日夢。Bill·Gates說,“烙牛肉餅並不有失你的尊嚴!”

  最後,不能只想著自己喜歡和自己能幹什麼,還要看是否有市場需求,否則到時練就了一身“好本事”,卻成了“屠龍術”,沒有發揮本事的地方。

  社會在不斷進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更新知識結構與能力,否則必將被淘汰,如有些老會計曾經是算盤高手,當會計電算化全面推廣時,他們拒絕參加培訓,並要和電腦使用人員比計算速度,如果他們贏了就大聲笑話,就象當年火車、汽車剛誕生時被嘲笑一樣,他們終究抵擋不住歷史前進的車輪—計算機時代的到來。類似的事情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推廣時也有發生。

  設定目標,瞭解背景

  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夢想實現不了,而是歷經千辛萬苦實現了,卻發現得到的原來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舉例來說,正準備步入IT行業的人,首先需要更多瞭解IT。不能只看到IT業外表的光環:高薪酬、程式開發成功的激情與喜悅、相對自由的生活(做SOHO一族)。

  已經身在IT行業(或類似的諮詢行業)的人都很清楚,IT業很累:搞開發的經常是沒日沒夜;搞實施的到處出差、加班加點受氣是家常便飯;自己費盡心思的得意之作給使用者講了N遍,卻得不到認可和應用,三、四十歲正當事業高峰,卻突然過勞死......我們是否瞭解這些?是否能夠忍耐這些?從內心深處是否樂意接受這些?

  衡量差距,制定行動措施

  設定目標之後,就要考察自身實際情況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差距,分析要達到那種狀態需要怎樣的理念?需要哪些技能?現有的技能如何?現狀與未來之間的差距有多大?需要採取怎樣的策略和措施才能縮小或消滅這個差距?

  實際上,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想象中嚮往的職業和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是不是自己真喜歡的,不很瞭解社會需要什麼、那樣的職位需要什麼樣的條件。結果,少數人從中反思總結提升,走出迷惘,走向成功,而多數人就此碌碌無為終了一生。

  在實踐中檢驗和持續完善

  IT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在書上都可以找到,但是,如何讓企業接受,如何落實,卻在書上找不到。光是理論遠遠不夠的,有沒有在實踐中檢驗過,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一個問題,兩個完全對立的觀點可能都對,但究竟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才對就成為瓶頸。

  比如來說,IT業做小專案與做大專案會碰到許多完全不一樣的問題,小專案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技術問題,大專案則更多的是管理和溝通的問題(所謂小專案做事,大專案做人就是這道理)。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都要去擺平,很多時候還要牽涉到權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這需要在實踐中學習、體會。

  案例分析

  吳明在本科階段學的是管理資訊系統專業,主要是搞管理軟體開發,大學期間參與了多個軟體專案的設計與開發,當時的目標是做CIO,而這需要的不僅僅是計算機知道,更需要懂業務懂管理。

  他較早地意識到這個問題,從碩士研究生階段開始轉型往管理方向轉。有了計算機的功底,再加上管理(有可能的話建議學習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專案管理、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等),他成長為一個複合型人才。這對他後來的資訊化、管理諮詢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和上至老總、下至最底層員工交流時,他們都感覺特別有共同語言,而且還會提供許多不同的視角,引發新的思考,所以他們願意和他交流。

  之後,他又重新回到學校讀博,進行提升總結。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他一路走得比較順利,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如表所示,乍看上去,可能班級任職等方面表面看上去可能與其職業生涯沒有關係,但事實上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擔任班幹部讓其有更多責任心,有更多機會鍛鍊和提高團隊組織能力。

  經過分析發現,由於他不同的角色都擔任過,像甲方、乙方、第三方的角色都經歷過,從軟體到管理都搞過,從實踐到理論的不斷螺旋式上升,體會了每一個角色的酸甜苦辣,所以能經常不斷切換視角,換位思考,這樣更容易與別人溝通。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