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手抄報> 國小清明手抄報

國小清明手抄報

小學清明手抄報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知道手抄報吧,藉助手抄報可以提高我們蒐集資訊、美術設計、書法寫字等綜合素養。那些被廣泛運用的手抄報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清明手抄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傳統習俗中,每到三、四月,最重視的就是清明節。清明節為農曆三月上旬, 陽曆四月五日之後, 是一個屬於追遠懷思的華人傳統節日。

  從中國曆法上來看,清明本來指的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氣候轉變的一個標誌。二十四節氣是農曆中季節更替、氣候變化的計算法。 二十四節氣分別指的是: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清明與古代的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清明時節,天氣清爽、雨水增多, 正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耕種的好時節。《歲時百問》中便寫到: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因此,清明最初其實就是一個農耕節,也沒有掃墓的習慣,後來才逐漸成為一個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就有許多風俗活動,包括了祭掃墳墓、踏青、插柳等。

  清明最初屬於農耕節,沒有掃墓的習慣。這個習俗形成,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賢臣介子推。

  春秋時代,晉國宮廷發生內亂。晉國太子重耳的同父異母兄弟和後母驪姬想除掉他,奪其王位。為了逃避他們的迫害,晉國太子重耳流亡在外, 還有忠臣介子推等人。

  有一日,他們在大山中迷路,糧斷援絕。介子推於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湯,解重耳之飢,重耳十分感動。

  十九年後,重耳返回晉國,成為一國之君,史稱晉文公。當時,他為褒揚群臣輔佐之功,對他們論功行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乃品格高尚之人,並不去邀功請賞,而是悄悄回到家鄉,帶著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懊悔之下,派人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執意不出。後來,晉文公欲燒山逼介子推出來受賞,結果卻意外燒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親。

  晉文公十分悲痛,為表悼念之情,下令將二人埋在大柳樹下,並把綿山改稱為“介山”。 同時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紀念介子推。這就是“寒食節”。

  當時,人們紛紛攜帶食品往介子推墳墓上掃墓祭祀,紀念他,於是又形成寒食節掃墓。 寒食節和清明節本來屬於兩個節日,由於日子相近,到了唐代,這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了。於是,就出現清明掃墓的習俗。

  據古籍記載,秦漢時代已經出現掃墓的禮俗活動。當時,掃墓儀式非常鄭重,擺放供品、整修墳頭、焚香火、燒冥紙, 甚至在墓上載種松柏,表達悼念之情。掃墓那天,除了年長的長者以外, 家家都是舉家出城掃墓。就連牧童也把牛驅趕下山,唯恐妨礙他人掃墓。 身處異鄉的人們,也會望鄉遙拜,對祖先進行追思。

  插柳是清明節另外一項重要的習俗。據說屋外插柳,便於祖先靈魂歸來;也有人認為,柳枝有神性, 能避邪,因此在清明這一天,許多人都會在屋簷插柳。演變到後來,人們還佩帶上柳冠、柳葉環。

  清明時節,草木發芽、花紅柳綠, 春光明媚的景色讓人倍覺清爽。 這正是到郊外遊玩的好時光。於是每到清明時,人們紛紛到郊外領略美好的春光。 古人稱此為“踏青”、“遊春”。

  由於人人外出,頓時車水馬龍,遊人如織。 清明成為春遊最盛的節日。

  清明節與清明節氣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此外,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為人們樂於到戶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光。

  清明節主要指節日而不是節氣,但是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應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清明選花有講究

  每當身邊熟悉的親人、朋友離世,便令人唏噓不已,在世的人們總想做點什麼以表達緬懷之情,所謂“逝者靈安,生者心慰”。清明節將至,人們開始準備祭掃上墳,沈城不少市民都已經拋棄傳統的“燒紙”祭掃,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用美麗的鮮花悼念逝者、寄託哀思。清明祭掃該送什麼花嗎?

  祭祀選啥花學問還不少

  傳統的清明節為表達對春天萬物復甦、生命迴圈的美好期待,常把嬌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用於掃墓。而眼下菊花、康乃馨因其素雅的香氣和乾淨的顏色備受大眾青睞,而在歐洲許多國家,菊花也被當作墓地之花。

  一些花店店主告訴,一般來說,白色的花表示哀悼,選擇白菊花、白百合、馬蹄蓮等用於掃墓是比較合適的,而白玫瑰、梔子花或素色的花則象徵著惋惜和懷念。還有的`人偏愛蓬萊松、唐菖蒲、排草等樸素、堅韌的植物。黃色的花也能表示哀輓,其中黃菊花的使用最為普遍。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掃墓用花在現代也不再拘泥於此,很多人願意根據過世者的年齡和喜好選擇花卉種類。選擇勿忘我、黃玫瑰、紅玫瑰、天堂鳥等花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古稀年長者仙逝,可適當增加紅色、粉色鮮花的比例,這些溫暖的顏色更能體現後輩綿綿的思念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無特殊情況,最好不要用帶有濃郁香氣和鮮豔顏色的花,以免給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給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花

  清明節用的鮮花多扎製成花束形式。花的色彩要素淡,以白色為主,黃色為輔,點綴以紫色。組成清明節花束的花材可以從以下這幾種中來選擇:馬蹄蓮、康乃馨、唐菖蒲、菊花、孔雀草、玫瑰、勿忘我等。

  清明節掃墓用的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一種懷念之情,花色以白為主,如白色的馬蹄蓮、白色或黃色的玫瑰均可,白、黃交錯,加幾枝紫色的勿忘我,這樣一束花,擺放在親人墓前,寄託了深深思念之情。清明節用的花,不必再去刻意追求花之寓意,運用色彩的語言,足以傳達哀思。

  為長輩,可以獻黃色或白色的菊花

  為同輩,也可以先黃色白色菊花,另外一些顏色較淡的百合、龍膽都是不錯的選擇。

  為朋友,我覺得不需要拘泥於形式,選擇他生前喜歡的花就好。就算火紅的玫瑰也無所謂。其實我覺得顏色的花,什麼型別的花都不重要,畢竟這沒有強行規定,我個人認為送對方生前最喜歡的話,或者最能表達你對對方感情的花就是最合適的!

【國小清明手抄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