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關於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範文集錦8篇

  時光飛逝,伴隨著比較緊湊又略顯緊張的工作節奏,我們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你在職業發展道路上還順利嗎?請好好規劃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好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加拿大的一個學生拿到人力資源學士文憑,結果沒有找到工作。於是,又讀了一個人類社會學的學位,結果還是沒有找到工作。30歲的時候,他改學修車,結果找到了一個修車的工作。這位“學識淵博”的修理工說:“假如我早知道8年學歷不能使我謀生,那麼我在18歲時就去學修車,現在可能成了百萬富翁了。”

  這樣的事情,國內不常見。但是,類似的事情國外並不少見。這件事情所要表達的就是一個理念---職業規劃對於就業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國內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66.7%的人對職業規劃很不瞭解或者根本就不瞭解。上週,由《好工作》週刊、好工作網和中華英才網共同發起成立了“好工作英才職業顧問聯盟”。徐小平、韓光耀、周士淵、田光哲等一批國內知名的人力資源專家組成了一個實力雄厚的顧問團。同時,這個職業顧問聯盟還將利用網路平臺,廣納國內外職業顧問加盟,共同打造一個職業顧問的強勢品牌。

  求職者也需要經紀人

  當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開始介入職業規劃方面的服務;一些大型招聘會上,也出現了職業測評的攤位,職業測評結果也成為許多求職者找工作的憑證;國內高校紛紛開設了專門指導學生就業的職業規劃課程……據介紹,僅每年200多萬名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以及相關的指導和服務,就形成了一個10億元以上規模的市場。

  職業規劃是幹什麼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提供的一個《職業規劃系統》顯示,職業規劃大體包括兩部分,一是個人分析,對諮詢者的思考、決策、行事方式深入剖析;二是職業規劃報告,清晰諮詢者的工作特質,選擇合適的工作。

  事實上,任何人選擇職業時,都會進行諮詢,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找職業規劃師,而是聽取父母、朋友、老師的意見。然而,這些意見和建議大多是零碎的、無法全面瞭解長遠的職業行情資訊,無法提供權威的分析,職業的定位並不一定準確。而一些人才交流機構、獵頭公司往往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少會從求職者個人的角度出發。因而,職業規劃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韓光耀認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業由國家統一安排,個人沒有或少有選擇的餘地,也就沒有職業顧問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職業道路,越來越重視個人的成功,也就有了對職業顧問的需求。但是,目前各種人才中介活動仍然是粗放型的,滿足的是大眾的需求,缺少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現在,得到企業認可的獵頭公司是作為用人單位的經紀人出現的。但是,國內人才市場還沒有形成求職者個人的經紀人概念。人才找工作,同樣需要提供一種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發展。現在人才在選擇自己職業自主權之後,確實需要這種服務,因為每個人的發展都會有起點、有機遇、有轉折、有提升,這需要很多專業人士來幫助。職業諮詢顧問這種職業的角色應該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聽老人言並不吃虧

  北京上頻教育發展中心教育發展諮詢顧問蘭海去年剛從德國留學回國。在蘭海就讀的德國慕尼黑大學,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並參與自己的職業規劃。這個職業規劃大約歷時一週時間,針對學生心理狀態、人生價值、職業需求、職業技能及對未來期望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給予非常詳細的評分。正是在參考了評估表的意見之後,蘭海選擇了回國工作。蘭海告訴記者,在國外職業被看做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每個人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就是將人生價值與工作聯絡在一起。因為工作能夠給人帶來事業,每個人的價值也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職業規劃對於每個走入社會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慕尼黑大學的一位教授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人一生當中有很多很多機會,像街邊乞丐也有很多機會,關鍵你怎麼找到,你遇到能給你提供這樣機會的人,他們給你提出合適的建議和意見,最後你會更直接地獲得成功。

  目前,從國內職業規劃的流程看,諮詢者要與職業規劃師面對面交流後,進行能力、興趣傾向、個人風格、個人動力測試等長達數小時的人才測評。此後,職業規劃師要用一週左右的時間進行分析、評價,寫出報告,然後,再與諮詢者繼續交流,解決職業困惑和潛在問題,給出基本職業建議與最佳發展方向。看來,職業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當然,做這樣的職業規劃花費也是很大的,每項測評的收費在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而國內也已出現了以打造個人職場藍圖、提供最新職場資訊並助人找到合適工作的職業顧問機構,而這種私人職業顧問的收費至少3000元,這還不包括自行參加的培訓費。

  白玲工作室首席專家白玲告訴記者,與5年前開始從事職業規劃相比,現在需要職業規劃的顧客明顯增加,而且也出現許多變化。最初前來接受規劃的都是個人客戶,但是現在一些企業要求給所屬員工做職業規劃。透過職業規劃,企業能夠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員工,從而在未來市場競爭中擁有合適的人才。與此同時,個人客戶本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客戶平均年齡從30歲降低到28歲,諮詢者的年齡降低了;二是性別差異,原來的客戶三分之二是女性,而現在男性客戶超過了50%;三是能力差異,原來的客戶自身能力特別強,他們知道這個職業規劃幹什麼,需要得到這方面的支援,可是,現在許多客戶確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職業規劃。因此,職業規劃本身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過去從事的職業規劃可以說是方案選擇型。比如,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豐富的工作經驗,所需要的就是從諸多發展方案中,選擇最適合的道路。而現在,更多的是出路選擇型客戶,比如學歷不是特別高、沒有工作經驗等等,需要職業規劃師幫助選擇就業出路,這對職業規劃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做自己人生職業的ceo

  人力資源管理及青年就業指導專家汪大正認為,職業規劃也面臨一些問題,即資訊提供的多,講就業的少;講如何找到滿意工作的多,講找不到滿意工作的少。許多就業指導僅僅告訴客戶,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必須具備這個素質、那個前提,也就是說你要想在面試給人留下好印象,而忽視對求職者人生觀進行指導,貫穿只有生存才能發展的道理。其實,職業測試終究是依賴人為開發的系統,只能算是一種參考,對於人的深層道德品質很難真實地測出,被測者也可能會因為暫時性的心情變故或預先“做足功課”而影響到測評的準確性。所以,職業規劃不應該成為唯一的出路。從職業諮詢、規劃的流程看,自我認識是職業生涯設計的基礎,職業規劃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很大,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職業規劃也需要不斷調整。

  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職業規劃的最大作用,其實就是將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因此,可以說,職業規劃的目的是建立目標、樹立信心,職業規劃只是走向成功的輔助手段,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周文霞告訴記者,西方學者對於職業規劃的研究,不僅研究怎麼樣進行職業選擇,而且也在研究這個職業的發展模式怎麼樣,並且從諮詢者生理階段做各種各樣的劃分。這麼做的宗旨就是,每個人都要做自己人生職業的ceo。當求職者或者就業者把自己的整個人當成一個公司,當成一種企業來經營,那麼凡是企業管理所應有的理念、手段都適用於個人職業規劃。企業有戰略,人生有目標、有遠景;企業講核心競爭力,每個人強調自己就業的能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職業規劃工作對於每個想獲得成功的人士肯定會有所幫助。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綜合上個星期做過的綜合測評和自己對自己目前的認知,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安靜,為人和善,做事認真負責,能注重細節,有耐心的人。如果認真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我會認真把它給做好,直到自己以及身邊的人滿意為止。

  在陌生環境中我不會感到不自在,卻不會主動和陌生人說話,但是有人和我說話我會熱情回應。我適應環境能力較強,這對以後工作地的取向是一個優勢,我不會對工作條件要求太苛刻。這一點也會使我很快融入到一個新集體中,但是前提條件是有人指引我,指引我熟悉陌生的環境,如果僅憑自己一人可能做不到。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健談的人,但我相信在團隊合作中我會是很有作用的一份子,所以一項工作如果是團隊性質的話,我會很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平時自己也喜歡唱唱歌,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安靜地畫一些畫,看一點文學作品,在藝術方面也算是有點擅長。

  縱使自己有一些優勢,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好多缺點卻會壓著那些優勢,至於缺點,如我有時對自己的要求太低,放縱自己,剋制能力不是很強,有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對一些事一些問題不敏感,以至於錯失許多機會。最大的不足還是在於不敢主動同陌生人講話,這是首先要克服的,以後走上社會,走進工作,人際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所以無論如何,自己必須不斷提醒自己要不分陌生和熟悉,鍛煉出一個強的交際能力。大一的時候曾做過一點兼職,積累了一點點經驗,但是遠遠還不夠,在畢業之前還要鍛鍊這一方面,為以後走上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幾年來,我一直在做著高中生的志願填報指導和職業規劃的工作,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講座現場,看到家長和孩子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迷茫的眼神,使我有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怎樣幫助孩子選擇未來,成就事業,這是我深深思考的問題,那麼如何理解職業規劃呢,要從以下4個方面來做分析:

  一、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我們接觸了太多的家長和高中學生在專業和大學的選擇中出現困惑,他們的困惑往往由於缺少正確的規劃選錯專業而產生的,如:

  1、有些大學生當時憑熱門或自己對某專業的片面的理解,而選擇了某專業。但當進入大學學習後,發現自己對專業和以後要做的工作一點也不喜歡。所以,他專業也學不好,對就業也沒有信心,只想放棄,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所以導致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性格情緒上也有些抑鬱。

  2、有些大學生當時的專業就是父母選擇的,父母以他們以往的經歷選擇一些就業似乎穩定的專業,如財務、教育、醫生,但孩子本人是屬於很感性,創新能力很強的個性,根本就不喜歡他們所選擇的專業和職業,但又不容易放棄。

  3、還有些大學生只是選擇了一所大學,在專業方面就沒做什麼選擇,其實就根本沒什麼規劃,所以,對畢業後做什麼工作,是否繼續深造等都非常迷茫。

  以上三種職業困惑情況中,前兩者都是做了錯誤的職業規劃,第三者是沒有職業規劃。不過,對於那些已求助於專業職業諮詢機構的人,他們值得慶幸的是:已經認識到應該進行職業規劃,讓自己在有年齡優勢的情況下,透過繼續學習和崗位調整,一步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然而還有很多人工作多年,鑽進了困惑的小巷,愈走愈深,發現自己是不能自拔了。

  高中階段的職業規劃很重要,這是職業規劃的源頭,它對以後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意義十分重大。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42.1%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如果可以重新選擇,65.5%的大學生表示將選擇別的專業。這就說明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缺少計劃性,這種情況不應該繼續下去。而且對高中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將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儘早確定目標,有的放矢的進行規劃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教師和家長要立即改變傳統的觀念,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發展的思想,幫助學生直達成功的彼岸!

  二、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般步驟

  一).自我評估與認識

  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地瞭解自己,對自我進行全面的分析也叫自我探索,其中主要包括能力、興趣、性格、氣質、價值觀等進行分析,以確定自己都具備哪些能力,什麼樣的職業比較適合自己,即要清楚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該幹什麼,面對眾多的職業我會選擇什麼等等。自我評估和自我認識是我們進行規劃的核心和關鍵。

  1、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如果對一件事情興趣盎然,就會樂此不疲,創新不斷。例如,有的人很喜歡跟人打交道,喜歡組織、管理性質的活動,有的人就喜歡操作一些模型,做一些動手的活動。每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直接影響了他們將來上大學對所學的專業的興趣。

  2、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與職業的適應性有很密切的關係,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一般來說,外向的人更適合選擇能夠充分發揮自己行動能力和積極性的專業,例如,管理、法律、經濟、市場營銷等,內向的人更適合選擇能夠發揮自己的計劃性、敏感性、邏輯性的職業,例如,研發人員,會計,技術人員等。

  3、潛能和優勢

  高中生的潛能在高三已經初現端倪,有點人擅長邏輯推理,有的人擅長形象思維,有的人對數字非常的敏感,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筆,這些潛在的能力和優勢如果能夠在專業上得到發揮,那會事半功倍,輕鬆的完成學業,輕鬆的取得成功。

  那麼,作為諮詢師,我們該如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分析呢?總結起來,方法大致有以下兩種:

  1、透過進行一些自我感悟的小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如直覺的我,內心獨白等小活動。

  2、透過親朋好友的描述與自己自身的對照,完成自我反省,如照鏡子活動等。

  3、接受標準化的測評,透過專業的測驗結果客觀地瞭解自己,如各種能力測驗,性格測驗,興趣測驗等等。

  二).確立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設定職業生涯目標

  在全面瞭解了學生們的潛能之後,我們就該幫助他們將潛能、職業目標和主客觀條件進行最佳的匹配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職業選擇。職業選擇正確與否將直接關係到人生事業的成敗,因此,在進行匹配時一定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個人主觀條件與職業的匹配

  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個人客觀條件主要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氣質等。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自身氣質與職業的匹配、性格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職業與職業的匹配等。

  世界上的職業可以說有千萬種,看似千頭萬緒,雜亂無章,但心理學家已透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將這些職業歸類的方法,比如有些職業要求從業者喜歡與人打交道,像企業中的公關人員,而如果一個公關人員偏喜歡整天在家做學問,那他很有可能做不好這個職業;有些職業要求從業者喜歡鑽研思考,像科研人員;有些職業要求從業者喜歡感性創造,比如畫家等等。那麼,我們可以把職業活動興趣分成以下六個方面,可以透過這幾個方面來幫助學生進行一下匹配。

  一、喜歡使用工具:喜歡運用技能、操作方法和工具、機器打交道,典型職業有機械師、電腦組裝與維護人員等。這種型別也稱實踐型。

  二、喜歡感性創造:喜歡想象,並加以具體化地製作或創造某種東西,具有創造力。典型職業有畫家、作家、建築師等。這種型別也稱藝術型。

  三、喜歡控制與影響,願意挑戰冒險:喜歡管理或經營活動,對事件或他人形成影響喜歡接受有挑戰性、有風險性的活動:典型職業有企業顧問、銷售人員、市場策劃等。這種型別成為企業型。

  四、喜歡幫助別人願意與人打交道:喜歡與人溝通,與人接觸的活動,喜歡幫助他人,為他人提供支援。典型職業如公關人員,人事主管、護士、教師等。這種型別也稱社會型。

  五、喜歡計劃與細節:喜歡有計劃和規則,希望遵照既定的安排完成工作任務,關注細節或資料。典型職業有會計、審計師等。這種型別稱為常規型。

  六、喜歡鑽研思考:喜歡運用分析與推理,花工夫進行思考和深度研究。典型職業有哲學家、投資分析家等。這種型別稱為研究型。

  2、外界環境與職業的發展

  外界環境對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我們所處的時代特點,社會環境特點,行業環境,組織環境等等。社會環境主要是指社會經濟、法制建設和發展水平,人口環境,社會科技、文化環境等等。行業環境主要是指行業的發展現狀、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對行業的影響及行業發展前景的預測等等。組織環境主要是指組織特徵,組織發展戰略、人力資源需求等等。只有對我喜歡幹什麼、我能幹什麼以及環境允許我幹什麼這三點有了清醒的認識,並找到三者的最佳結合點,才能走向成功。

  3、根據不同環境,適時調整目標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木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的確,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要想取得成功就得不斷地適時調整自己,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職業生涯目標的設定也是如此。

  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包括人生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確定,它們分別於人生的總體規劃、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相對應。我們要根據個人的經歷和所處的組織環境制定相應的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4

  一、自我分析

  基於人才測評分析報告以及本人對自己的認識、朋友對我的評價的前提之下,進行了客觀的自我分析。

  1.職業興趣:

  從測評分析報告中得出:我對本人覺得對抽象的、分析的、靈活的定向任務性質的職業比較感興趣,管研究型、領導性,社會型、創造型的工作比較有興趣,其他方面的職業興趣就一般而已,而我理型的職業也比較的喜歡。

  2.職業能力:我本人對邏輯推理的能力相對比較強,而資訊分析能力也不錯的,比較喜歡對複雜的事務進行思考,工作認真、負責。但是,偶爾有時想法過於複雜以至於較難與別人交流和讓別人理解。

  3.個人特質:觀察力強,我這個人對工作的自覺性比較好的,而且對工作比較熱情,能夠吃苦耐勞,更善於處理概念和想法。總是試圖找運用理論分析各種問題;對一個觀點或形勢能做出超乎常人的、獨立準確的分析,會提出尖銳的問題,也會向自己挑戰以發現新的合乎邏輯的方法。喜歡在工作中接觸人,和喜歡團體工作。對於那些固定的工作模式十分討厭,不喜歡做一些不變的操作性工作。

  4.職業價值觀:在我的測評結果中可以知道,自我實現取向,經營取向,才能取向的得分是最高的,我認為自己在工作中,如果在不考慮工資收入的前提之下,我是考慮自己最喜歡做的工作為第一,對所選擇的職業要有能從中不斷學習知識的機會,對工作的收入要不低於我本人的工作能力的價值。同時,也會考慮這份工作是否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後,也考慮這份工作我是否合適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勝任,等等的一些相關的問題。

  5.勝任能力:

  1)能力優勢:頭腦靈活,有較強的發展、提升意識,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強,有注重團體精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技能,具有探險精神、創造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獨立自主,能以個人工作,並且全神貫注,能夠客觀地分析和處理問題,而不是感情用事.交際能力較強.對自己要求嚴格.有強烈的上進心.

  2)能力劣勢:做事過於理性,不喜歡按傳統的、公式化的方式來辦事.一旦有自己的主張就會貫徹到底,會不聽別人的勸導。毅力仍然有些不足,有時做事會半途而廢.做事情有時太跟隨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自我分析小結: 我認為自己明確職業興趣,有一定的能力優勢,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勢,所以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自己不夠的能力。平時要多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強化的訓練,譬如,要多練練寫作,多看一些課外書,拓寬自己的視野,等等。

  二、職業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家庭經濟能力不是富裕,只是一般而已,僅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但是對我的學習費用仍然覺得有一定的經濟負擔。我的父母親的工作不夠穩定,有時有工作做,有時沒有,所以經濟收入並不穩定。但是家庭文化氛圍很好,父親擅長國畫,母親唱歌很好,姐姐很有藝術天賦。

  2.學校環境分析:我就讀的學校是江蘇省的普通大學,生活環境一般而已,教學設施基本齊全,但教學設施不是那麼的先進,教學水平一般,所在的經濟與管理的系科也不是全院最好的僅是新分離出來的學科,學習的經融與保險專業則是剛開設的不舊專業,專業課的科目開設不大理想,教學質量不算很高,只能說一般,師資也不夠,但總的來說,整體教學還是在普通大學上的。

  3.社會環境分析:我國現在大學生畢業漸漸增多,而且需求量漸飽和,對經濟方面的研究不透徹,社會就業率不高,反而失業率有上升的趨勢,所以就業環境不是很好的。

  4.職業環境分析: 在我國金融人員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對於高階技術人員卻短缺,社會需求量大。經濟與管理這個行業的就業範圍比較小,不容易找工作的,現在自己多考些證能夠拓寬些就業範圍。

  三、計劃實施方案:

  1.大學期間:20xx年~20xx年

  1)學好各科專業知識,掌握經濟管理行業的基本知識。

  2)英語考級積極複習,強化英語,至少過6級。

  3)從大二開始,積極準備考多種有關金融類的證書。

  4)從現在起,關注考證的各種資訊,研習關於經融與保險方面的書籍。

  5)大二開始正式學習法語.

  6)大二考到中級口譯證書,大三考到高階口譯證書。

  7)假期打工(和本人專業相符合的工作)積累社會經驗。

  2.大學畢業的五年:20xx年~20xx年。

  1)若考上研究生,則繼續勤奮學習。

  2)去國外留學,學習經融類和語言類,繼續深造。

  3)去國外工作。

  3.長期計劃:

  1)在工作之餘,不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各方面見識。

  2)努力工作,積極博取提升的機會。

  3)在工作,學習之外,堅持鍛鍊身體。

  4)汲取他人各種優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

  5)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並不大的予以改正.。

  6)建立良好的交際網,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生座右銘。

  四、評估調整

  社會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對我的職業規劃要做出一些風險的預測。如果我不能夠按規劃完成以上制定的計劃的時候,我會有以下的發展路徑:大學畢業後,沒有考上研究生,則:1) 直接參加工作,累積資本,為日後出國深造打下經濟基礎.2) 一方面可以在國內找工作.3) 同樣也可以在國外找工作.

  結束語

  事情不會一成不變,我會對自己的規劃進行適時的調整,並每半年做一次自我評估,按照實際情況作出一些更好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的新變化。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5

  1、社會環境分析

  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中的重要角色。經濟發展有強勁的勢頭,加入WTO後,會有大批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大學生創業政策,中國的企業也將走出國門。目前社會對於通訊類人才需要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我國的通訊技術還不是很先進的情況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畢業生一定會得到企業的青睞。所以說在校加強通訊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會在就業時有一定的專業優勢。

  2、職業環境分析

  (1)行業分析(IT):

  二十一世紀進入資訊時代,席捲全球的資訊科技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資訊產業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要求高, 大學生感恩演講,首先是產品的質量好,服務到位。

  所以在電器銷售行業,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當今沒有多少企業是在真正的做“服務”,從營銷觀念的角度出發,連市場營銷的觀念沒有達到,當今電器產品營銷服務人才的機會很多。

  2)職業分析

  當今的消費者有關電子的消費知識在增長,挑選的餘地也很大,僅僅能說會道、熱情周到的服務已遠遠不能如早期一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應該如何進行市場的開拓,培養重視的客戶?所以,將專業知識與營銷技巧結合, 大學生畢業設計, 大學生感恩母校,成為我的選擇。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6

  1.直面事實。很多人個人成長有障礙,主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直面事實。比如你之所以遲遲不願找工作,遲遲不能交出你的作品,原因就在於你潛意識裡知道自己能力很一般。所以,直面事實是一個重要的個人成長戰略。

  2.延遲滿足。很多健身計劃、減肥計劃、存錢計劃落實得不夠好,都是因為延遲滿足這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修煉。

  3.積極主動。有本書叫《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其中談的第一個習慣就是積極主動。書中說,人有三個圈,最裡面的是掌控圈(可控制的),中間的是影響圈(可間接影響的),最外面的是關注圈(影響不了卻能關注的)。你只有持續盯著自己積極可控的事情,也就是最裡面的掌控圈,事情才會變得越來越好,你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

  4.提高效能。如果你能提高你的工作效能,你就可以更早地下班;如果你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效能,你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休息時間;如果你能提高你的家庭效能,你在親子方面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提高效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個人成長戰略。

  5.迴歸優勢。很多人自己的事情做不好,是因為總盯著自己的劣勢而不是優勢。你應該積極思考一下自己優勢是什麼,重新迴歸,從優勢出發。

  6.以終為始。很多目標沒有達成的原因,是你缺乏真真正正地從終點往回想。如果你發現自己忙忙碌碌做了好多事卻沒有一個達到點上,你一定是以終為始這個部分做得不夠好,你應該坐下來真正想明白終點想要什麼,然後往前推。

  7.要事第一。有的時候,你能夠以終為始想問題,但你卻還是找不到問題的核心,如果你能夠區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做好20%的事情,那麼要事第一就是你的成長策略。

  8.做減法,減少要做的事。以終為始、要事第一、做減法,它們有互相重疊的部分,但是側重點不同。以終為始強調的是你要找到終點的方向再往回推;要事第一則強調你要在當前做的事情中找到核心目標;做減法就是直接告訴你,你做的事太多,即使你遵循要事第一、以終為始的原則也還是做不過來,你要真正地刪掉一些事情。

  9.擴大影響力。有的人可能只需要讓自己的影響力更大就可以了,讓更多人理解自己的價值。

  10.尋求聯盟。擴大影響力是單方向,也就是我讓更多人知道我;尋求聯盟是主動地找更多與自己水平相當的人,我們和他產生合作聯盟的關係,找的是盟友而不是找粉絲。

  11.專案管理。有些事既不難、也不多、也不大、也是正事,但也沒做好,這就是你的專案管理能力比較差,沒有把目標足夠細分。

  12.看清全域性。透過學習、請教,把全域性看明白,摸清整個部分再落實,事情可能會很簡單。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7

  大三,是目前許多大學生做出職業選擇的重要轉折時期。因為臨近畢業,並且耳聞目睹師兄師姐們在就業或者考研過程中所經歷的艱辛和努力,大三學生往往會對自己的前途和職業理想產生關注。一方面,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前途充滿期待,準備摩拳擦掌大展宏圖;但另一方面,他們又由於涉世未深,也會為前進途中含有的太多不確定因素而感到迷茫,甚至是恐慌。

  擺在大學生面前的通常有四條路:就業、考研、出國和創業,而就業和考研幾乎是絕大部分同學都會列入考慮範疇的兩類出路。儘管就業和考研最終都是為了在事業和職業發展中有所收穫,可以說是殊途同歸,但在特定的時間要對兩條道路進行取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這個選擇本身就可能對人生及發展起決定作用。

  我們曾經用“為什麼選擇就業”或者“為什麼選擇考研”這樣的問題問過一些同學,不少同學的回答讓人擔憂。選擇就業的同學,有的說,畢業生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難找,還是早點找個工作佔著個坑算了;有的說,他對現在學的這個專業不感興趣,不想繼續讀了;還有的說,他目前學的專業就很難找工作,我可不想再讀三年後同樣要面對失業。而選擇考研的同學,有的說,父母希望我的學歷越高越好,周圍的同學都考研,所以我也決定考;有的說,現在工作不好找,乾脆就考研吧,讀個碩士可以提高學歷,還可以迴避經濟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還有的說,我學的是基礎性理科專業,最好的出路就是出國或者到科研院所及高校工作,可這些對學歷的要求都很高,雖然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專業,但是就像進了死衚衕,只能一頭走到底了。

  很顯然,上述同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在面臨就業或者考研的選擇時既無奈又有些盲目。這可能與他們沒能把握好自己的真正需求,對個人及社會形勢估計不足有關,因此容易在就業壓力和家人期望面前迷失自我。在職場中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人們在職場發展中撞到了南牆,並對自身的職業發展產生了疑問,才回過頭來質疑最初的抉擇,重新反思自己的職業目標以及發展規劃。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在進行考研或者就業的選擇之前就做好職業規劃?只有儘早地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對自我職業方向做好準確的定位,我們才能充分認識自身價值並使其不斷增值,從而增強競爭力。

  或許一些打算就業或者正在為找工作發愁的同學會很無奈:現在不是我想選擇工作,而是工作選擇我,一畢業能順利地找到工作就不錯了,哪裡還敢談什麼理想和規劃?還是先解決溫飽問題重要啊。又或許一些打算考研或者正在為考研而努力的同學們會感到有些不耐煩:我現在想的就是考研,以及如何考上心儀的學校和專業,哪有那麼多時間來考慮職業規劃的問題?還是把職業規劃留到臨畢業的時候再說吧。其實這是我們很多人對職業規劃的誤解。人生好比一次旅行,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奔跑,可很少有人停下來真正認真想一想:我要去什麼地方?為了這個地方我需要做些什麼?我現在千辛萬苦想去的地方是我真正喜歡的嗎?

  那麼,如何才能在“就業還是考研”的選擇前把握自我?建議大家可以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曾經有一部以大學生活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講述了一個美國年輕人連讀7年大學的故事。在影片中,男主人公不願畢業,故意不修滿學分,在大學裡非常滋潤地過起了“超級學長”的生活。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事情居然有現實真人版!真人版“超級學長”名叫強尼·萊切納,今年29歲。從1994年在威斯康星-白水大學註冊至今,萊切納在這所學校的求學生涯已超過12個年頭。在校期間,萊切納主修了3門專業,又修了戲劇、通訊、教育、女性研究等課程,到目前為止,他已修滿242學分,遠遠超於學校規定畢業學分。

  面對批評,萊切納似乎並不在意,“這個世界上有幾百萬人不知道自己此生要做什麼,我是其中之一。我不想長大,只想追隨自己的想法。”

  萊切納似乎是那種“今朝有酒今朝醉”型別的人,缺乏人生規劃的意識和行動。他可以過著拮据的生活,可以追隨自己的想法而不隨波逐流——其實就是永遠待著校園裡,放棄就業。表面上他對待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是隨遇而安,但實質上他對自己缺乏目標、對社會缺乏責任感。雖說萊切納是一個特例,他的經歷也很特殊,但卻代表了這樣一類群體的存在。這類群體將對人生的規劃和目標看作為束縛,輕視社會責任,缺乏不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最終浪費的是自己的時光和生命。

  成功人士與非成功人士的區別往往就在於成功人士始終有強烈的規劃意識,自覺自主地進行職業規劃。哈佛大學的愛德華·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對美國社會進步動力的研究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長期時間觀念的人。他們在做每天、每週、每月活動規劃時,都會用長期的觀點去考量。他們會規劃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來計劃。他們分配資源或做決策都是基於他們預期自己在幾年後的地位而定。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僅對於剛剛跨入社會的職場人士,而且對於考研一族,都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如果我們參加工作或者決定考研前,缺乏職業規劃的意識,並且從來沒有對自己未來進行過長遠規劃,從來沒有針對自己的理想和規劃來選擇自己適合的職業和崗位,那麼很可能等我們到了30歲,仍然沒有形成自己的真正專長和對自己的準確定位,到那時候,我們將會面臨在現有崗位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轉行又要花費很大力氣和付出巨大機會成本的尷尬境地。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8

  三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坎。年過而立的人,畢業十來年,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在現在的單位也有了一定的地位,職業生涯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可是有時穩定也意味著止步不前。這樣一種能一眼望到頭的、按部就班的生活未必年能使很多人心滿意足,而在原有的基礎上向更高的層次攀登、促成生命的質的飛躍,是許多三十人孜孜不倦的奮鬥目標。可是這一跳不是那麼容易的,往前看,原有的行業背景、人脈資源已經形成一定的格局,不忍放棄,往後看,一些層次高的職位又還達不到要求,加上許多龍騰虎躍的年輕後輩正快馬加鞭地迎頭趕上,三十歲的人真的不能在磨蹭了。怎麼辦呢?

  主人公胡先生也正面臨這樣的問題。應該說他之前的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公司轉型後前景不被看好,並在當他達到這樣一箇中層管理的位置之後,他的薪水和職位在現有的公司已經達到了極限,要向更高層發展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同時,別人的職業發展, 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只是專科畢業的妻子幾年來,在一家著名外企業從行政助理一路做到了HR EXECUTIVE, 工資直逼萬元,特別是能力上的提高, 令他不得不刮目相看。這一切使他萌發了跳槽的念頭。雖然他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還缺乏向更高層次的職業轉型的硬體,如MBA,外企工作經歷等,這將成為制約他實現更高目標的一個不利因素。處於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況之下的胡先生應該怎麼去實現自己的跨越式理想呢?

  經過專業的測評和一番互動,赫敦職業顧問認為:

  胡先生具有的綜合優勢在於個人職業競爭力方面的綜合素質,包括比較完備的教育背景、豐富的IT技術開發和專案管理經驗、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熟練的工具性(外語)技能,同時他對所處行業發展、單位前景及其個人職業現狀有深入的觀察和清醒的認識,成為他向高階職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機會優勢。總體上判斷,他的總體優勢和綜合潛質比較適於IT行業及專業領域“技術+管理”型職業經理人的定位和目標方向。

  根據胡先生現在的具體情況,職業顧問師指出:目前胡先生的當務之急並不在於透過行業的轉換、專業轉型改變自己的現狀,而是需要在於對自己的所處行業環境、單位現狀和個人實際狀況的作客觀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由此職業顧問師給胡先生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在未來的1-3個月內,透過調整自己的期望和心態來驗證目前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雖然目前他的現狀改變需要透過跳槽來解決問題,但是跳槽需要方向和時機。

  第二步:在未來的半年或一年內,在IT行業或相關專業領域內去關注適合自己個性特點、能發揮自己綜合優勢的職業平臺,包括尋找能為以後積累更多的資歷、專案經驗和職業背景的知名外企工作的跳槽機會,為整體提升個人職業發展競爭能力打好基礎。

  第三步:適時進行職業或職位轉型,從現在的技術型開發和管理工作擇機轉入行業內高階的IT專案諮詢類、顧問類或培訓類工作,具體的職業目標定位在諮詢師、培訓師等方向。同時,基於他對IT行業的技術、管理的理解和把握,結合個人已有的潛在職業興趣和善於溝通的個性特徵,可適時向專事IT高階專門人才搜尋(獵頭)的人力資源行業發展轉型。

  赫敦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資深職業顧問李仲霆博士指出,像胡先生這樣30歲出頭、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又想透過跳槽來達到更高層次的職場人士為數不少,他們在公司裡擁有了一定的地位,卻發現現有的公司給自己的發展空間不大,便急著要跳槽。事實上,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情況和行業現狀缺乏綜合性的分析,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從哪裡入手尋求更高的發展。跳錯槽可能會讓他們進入好幾年的職業“徘徊”期,他們會為此付出時間、精力、信心、經驗、金錢多方面的代價。如何來避免些“誤跳成本”,在跳槽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觀察和分析。

  首先,原來積累的東西不要放棄。在原來的行業和職位上積累的技術、能力和人脈資源等,構成了你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應該成為下一步反展的一個平臺。如果轉到與自己以前的積累完全無關的領域,不但要從零開始,而且以前的積累都白費了,代價太大。因此這時的職業轉型要找到與自己的優勢最佳的契合點。

  其次,要為自己留出三個月到半年的準備時間,做好幾個準備工作:第一,學習的準備。要向高階職業轉型只靠以前的積累是不夠的,儘管你有了某一方面的能力和行業背景,但是高階職業往往需要一些專門的技能。如做培訓師需要培訓技能,高層管理需要MBA等,應該在跳槽之前把這些東西學到手。另外透過學習拓展資訊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構建更為完備的能力體系,才能有支撐起一個高階職業的底氣。第二,人脈資源準備。儘量多認識你將要從事的領域涉及到的人,你獲得的機會會更多。第三、心理準備。每個群體的氛圍不一樣,因此必須有風險意識。你在現在的單位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習慣,適應了這裡的氛圍,你是否能與新的組織氣氛、管理體制相融合?職業顧問師建議現透過兼職來看看你自己是否適合。

  再次,要做好心理除錯。這個階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加上一些身邊的同事朋友發展得特別好,更增加了他們無形的壓力。這是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化解壓力。生活狀況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跳槽需要一些準備和機遇。應該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客觀的分析,不要無端的自責。另外,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事業順利是一方面,而家庭幸福、孩子懂事也是一個人的成功之處,並且後者往往會促進前者的發展。總之,事業上有理想有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而能夠從多方面經營好自己的生活的人也是一個成功的人。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