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7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武牧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恭恭敬敬、旌節、氣節、置之度外、屈指可數”等詞語。

  2、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與學習蘇武在極其艱難的困境中,寧死不屈,忠誠於本民族與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講讀課文的第五到第六節,蘇武在極其艱難的困境中,寧死不屈,忠誠於本民族與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認識蘇武板書:蘇武

  2、簡介:蘇武和西漢的歷史背景,及兩國的關係。

  3、板書:牧羊 理解:牧課題補充完整

  4、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思考:課文中有幾次寫到旌節?

  蘇武又是怎樣對待這支旌節的?

  2、交流板書

  (1)蘇武知道這旌節是代表國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過來。

  理解:旌節 板書

  板書:接

  指導朗讀:讀出蘇武鄭重其事的態度。

  (2)蘇武手握旌節,氣憤地說:“我是代表國家的,寧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書:握

  指導朗讀:讀出蘇武寧死不屈的精神。

  (3)蘇武不等衛律說完,怒目圓睜,手舉旌節大聲喝道:“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漢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

  板書:舉

  指導朗讀:讀出蘇武內心極其憤慨的語氣。

  過渡:看來,這兩次鬥爭無論匈奴王是威逼還是利誘,都無法使蘇武屈服。在這種情況下,他又生出了一計。那便是——蘇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麼羊呢?

  三、學習第三、第四重點節

  (1)輕聲自由讀讀第4小節,看看你能讀懂些什麼?

  (2)學生交流。

  (3)小結:你看,這真是一個毒計,匈奴王真是陰險狡詐呀!但蘇武又是怎樣面對的呢?

  (4)學生默讀第五節,劃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邊野草遍地,沒有人煙,惟一和蘇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節。

  (內心是孤獨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種堅定的信念。)

  b、蘇武頑強地忍受著各種折磨。餓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飢;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師生對讀,(感受到後面的話是把前面的折磨寫具體了)

  教師引讀,(讓學生感受到蘇武在想盡辦法克服種種困難)

  板書:餓渴冷

  出示圖片,想象蘇武還會面臨哪些困難?

  c、蘇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卻始終手持那支旌節,不論白天放羊,晚上睡覺總不離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學生感悟到蘇武不是為自己活,而是在為國家而活。

  d、他經常仰望著南飛的大雁,屈指計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舉著旌節回到祖國。

  抓關鍵詞:經常(換詞)——常常,時常,

  南飛的大雁:漢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國,多想成為一隻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國。

  屈指計算日子:再次體會歸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歸國心切

  小結:蘇武就是這樣一個寧死不屈,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人,讓我們充滿深情地讀讀這一節。

  四、學習第六節

  過渡:茫茫荒漠,野草叢生,人煙絕跡,蘇武時時刻刻緊緊握著這支和他患難與共的旌節。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過去了,蘇武在異鄉歷盡了千心萬苦,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經過漢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終於答應放蘇武回國。

  1、抓住40歲,已滿頭白髮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問句

  五、總結課文

  1、過渡:學到這,你覺得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說什麼?

  在敵人面前不屈不饒,,堅持正義,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人。他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愛國志士。

  2、評價:後人是這樣評價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節不褥。

  任海枯石爛,心如鐵石堅。

  3、激發興趣: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像蘇武那樣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林則徐等人,我們不僅要敬佩他們,而且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忠誠祖國,報效祖國,有興趣的同學可去圖書館或上網搜尋有關內容,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一)

  北風颳得正緊。漫天雪花,被捲成一條條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個白鬚白眉、手握節杖,顫巍巍地站著的老年人。

  老年人望著結了冰的湖面。他的眼神茫茫然。沒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麼。他手中那節杖上的白毛已經脫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幾小撮,和他下巴的鬍鬚一起在北風中飄動。

  這是北海,也就是俄羅斯的貝加爾湖。老年人已在這裡度過漫長的十九年。

  老年人名叫蘇武。他原本是漢朝的使節,十九年前,被派出使到匈奴。誰知道這一出使,竟然長達一十九年!

  他就在這片遼闊而荒涼的土地上捱了十九年。他的"任務"很簡單:牧羊。他從漢朝的使者,變成了一個"牧羊人"。

  (二)

  草原上鼓樂喧天。這是匈奴的國土。匈奴單于(chan2yu2匈奴領袖的稱號)正大擺宴席,宴請漢朝派來的使節。

  "大王這次將漢朝的使者都釋放回去,皇上非常高興,特地派我們前來答謝,同時獻上一些薄禮,希望大王笑納。"一個手持節杖、身穿漢服的中年漢朝官員對單于說。這個官員身材高大,威儀凜然,令人望而生畏。

  "使者不必多禮。請回去告訴貴國皇上,多謝他的賞賜。"

  "大王放心。我一定會轉告您的話。"漢朝官員說。

  這位漢朝官員正是蘇武。

  漢朝自從建立之後,就一直面對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人的威脅。匈奴軍隊不斷侵犯漢朝邊境,使漢方不勝其煩。漢武帝曾經派大將衛青與霍去病三次出兵討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氣大傷。每當戰敗,匈奴便派使者求和,而漢朝天子也樂於與匈奴修好雙邊關係,雙方時常派遣使者互相往來。但匈奴常常藉故扣留漢朝使者。這一年,匈奴又扣留了漢朝的使者,漢武帝很生氣,正想出兵教訓匈奴,匈奴卻前來求和,而且願意把以前所扣留的漢朝使者全部放回。漢武帝為了報答匈奴單于的善意,於是派遣使者蘇武,與副使者張勝、隨員常惠,帶領許多禮物送給匈奴單于,並且護送以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回國。

  (三)

  "去把蘇武給我捉來,我要親自審問他!"單于大聲喊道。他吩咐官員衛律去捉蘇武。

  "我是堂堂的天朝使者,怎能讓你們當犯人審問!"蘇武說罷,一手拔出佩劍,立刻往頸項抹去。衛律趕忙抱住他,但蘇武已受了重傷,血流如注。

  事情所以會這麼直轉急下,正是和衛律有關。

  衛律原來是以前的漢朝使者。他出使之後,投降了匈奴。衛律的部下虞(yu2)常,由於不滿衛律,便鼓動蘇武的副使張勝,想暗中殺害衛律。怎知事機洩露,虞常被捉。在衛律酷刑的折磨下,虞常終於把張勝供了出來。這就牽連到正使蘇武了。

  蘇武的劍傷治好之後,匈奴單于千方百計勸他投降,但蘇武寧死不屈。單于更加佩服蘇武的硬骨頭,於是將他關進地窖(jiao4),不給他吃、喝,想迫使他就範。但倔強的蘇武在嚴寒的隆冬裡,以雪解渴,扯下棉襖(ao3)的皮毛充飢,卻怎麼也不屈服。單于沒法子,只好將蘇武流放到北海牧羊。

  (四)

  在嚴寒的北海,蘇武每天孤零零地牧羊。每天牧羊時,蘇武總是手持漢武帝親手交給他的那支節杖。他相信有一天他一定會手持節杖,再踏上祖國的土地。

  蘇武等待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公元前85年,匈奴因單于去世發生內亂,新的單于知道沒有力量跟漢朝打戰,又派使者到漢朝求和。這時候漢武帝也已經去世了,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

  蘇武終於回到祖國。當長安的人民夾道歡迎他時,他的手中仍然緊握著節杖--儘管節杖上的毛已經脫落得七七八八了。

  蘇武牧羊的故事,從此傳誦千古。

  師:透過今天這節課,我們許多同學都為蘇武的偉大精神所感到。我們應向們學習,學好本領,心繫家鄉、心繫祖國,為祖國的建設事業作出貢獻。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詞彙;

  2、熟讀課文,學會抓住重要線索複述故事;

  3、理清蘇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重點解讀“牧羊”部分,體會語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內化語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樂於將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思路:

  前二十分鐘

  (一)教學目標:

  1、激發興趣,熟讀課文;

  2、學生質疑,瞭解相關歷史背景。

  教學過程:

  1、自我介紹,一兩句話,既簡潔,又能引發學生對你的好感。

  2、匯入: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歷史上湧現了無數傑出的愛國英雄,你幅圖畫的是我國曆史文化長河中的一個經典的故事——板書課題。這個故事廣為傳誦,人們根據它創作了戲劇、歌曲、古典樂曲等藝術作品,為什麼蘇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讀課文,走進故事。

  3、學生自讀課文。分兩步走;

  1)讀第一遍,練習將課文讀通順,做到響亮正確流利。

  2)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鱸鄉小學的的同學讀書的習慣真好。課文哪幾節具體寫了蘇武牧羊的?還有幾節分別寫了什麼?再讀課文。

  3)議論以下課文還寫了寫什麼?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國。

  4)分節讀課文,隨機指導。

  4、簡單介紹西漢與匈奴的情況(有地圖最好,歷史書上肯定有)及蘇武出使的意義,讀好第一小節;介紹旌節(字形範寫,介紹含義)

  四十分鐘。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概括)重點詞語,理清線索複述故事內容,發展能力;

  2、重點解讀“蘇武牧羊”部分,體會語言,感受蘇武的愛國精神與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展語言。

  教學過程:

  一、學習抓住詞語複述課文內容。

  1、出示兩組詞語(組):

  突然 翻臉 寧死不受辱 抽刀自盡

  派人 翻臉 怒目圓睜

  痛罵叛逆

  ——讀詞

  ——提示:有的詞是老師根據課文概括出來的。

  ——每組詞語之間有什麼聯絡?

  ——讀課文2、3節,練習運用這些片語簡要複述故事部分

  ——幾個學生複述後,教師鼓勵並指導讀。

  ——提示方法:讀故事性的文章,我們可以找出重點詞語(或者根據課文內容概括幾個重要詞語),抓住他們之間的聯絡,就可以將故事複述清楚。

  2、生練習抓重點詞語,複述蘇武牧羊的內容。

  1)學生讀課文,摘抄詞語(提示格式),告訴學生蘇武的表現的詞語可以不止兩個,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學生討論確定重點詞語,表揚優點。

  參考:又生一計 心堅如鐵 毫不動搖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國

  3)學生再讀課文,練習複述。

  4)交流複述,評價鼓勵為主。(學生講到“心生一計”要學生將“計”講明等,注意連貫,但不能簡單讀書)

  二、重點讀懂“蘇武牧羊”,受到感染,發展語言。

  1、教師導語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說蘇武參與內亂威逼蘇武,不成;後用勸降利誘蘇武依然不成;最後又生毒計……(激情一點)

  2、你知道荒漠是怎樣的?學生想象說話,啟用學生的生活積累。教師介紹文中“荒漠”的情況,突出該處氣候惡劣,人很難在那裡生存……那麼蘇武是怎樣生存下來的呢?

  3、出示第五小節。

  4、學生讀課文:要求學生一句一句認真讀,體會,想想你能體會到什麼?(學生讀,教師巡導)

  5、交流:

  ——蘇武以旌節為伴,(兩處),體會到什麼?

  ——句子:蘇武頑強地忍受……取暖

  ——幻燈突出來(換色)

  ——感情朗讀

  ——想象他還遭遇了哪些折磨?

  ——聯絡“旌節”,練習朗讀。

  ——最後一句:——出示插圖,觀察大雁,理解對中國人的文化意義。

  ——理解蘇武的內心;聯絡“毒計”體會蘇武的痛苦與頑強。

  ——朗讀句子

  ——整體朗讀第五節。

  三、(機動)情景練筆

  1、過渡:教師朗讀最後一節。

  2、穿插一副回國的插圖,看圖觀察。

  3、蘇武的內心在說些什麼?如果你是迎接隊伍中的一個,你會在心裡說些什麼?選擇一個寫幾句話。

  4、交流。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對蘇武、尹瘦石、聶紺弩的瞭解,積累關於古代詩、書、畫的文化淵源和傳承。

  2、透過對全詩的反覆誦讀,引發學生對民族精神深刻內涵的探究興趣。

  3、欣賞本詩濃郁的頌揚格調和詩人藉以自況的意趣。

  教學過程:

  1、佈置預習

  分組收集如下資料:關於蘇武的圖文資料;

  尹瘦石的“蘇武牧羊圖”;

  古琴曲“蘇武牧羊”;

  聶紺弩的詩文等。

  2、課堂實施

  學生介紹關於蘇武的故事梗概;

  欣賞“蘇武牧羊圖”;

  誦讀全詩。

  3、問題設定

  討論1、同樣是說關於蘇武的故事,詩與文的著眼點明顯不同,說說它們的區別。

  討論2、“神遊”是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縮龍成寸,拉近了作者與古人的心理距離。這是觀畫有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你曾產生過這樣的心理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討論3、“輕呼”的物件是誰?內容是什麼?輕呼傳遞的是詩人怎樣的情懷?

  4、插入音樂“蘇武牧羊”

  大家齊誦:神遊忽到貝加湖,湖上輕呼漢使蘇。

  北海今朝飛雪矣,先生當日有裘乎?

  一身胡漢資何力,萬古人羊僅此圖。

  十九年長天下小,問誰曾寫五單于?

  討論4、最打動你的心靈的一句詩是什麼?請分述理由。

  討論5、蘇武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標準你是如何理解的?

  5、研討:拓展和深入

  查閱古代文人關於“詩書畫”的文字,瞭解三種藝術形式的關聯性。

  蘇武的崇高氣節影響了後代許多文人,請列出你心目中最佩服的三位人物。

  詩人在頌揚蘇武的過程中,也在間接的傾吐自己的相知情懷。哪些詩句表現了這些資訊?

  6、課程資源

  古琴曲“蘇武牧羊”

  尹瘦石“蘇武牧羊圖”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歌詞,由蔣蔭棠創作。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於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2、能夠根據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蘇武受到的苦難,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蘇武身體和心理上所收到的苦難。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蘇武牧羊》,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你對蘇武的瞭解。(蘇武,字子卿,西漢杜陵人。漢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沒有成功,又把他遷到北海邊牧羊。蘇武19年不肯屈服。漢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旄”、“茄”的讀音要讀準。“匈”字的寫法不要丟掉一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於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從結構上講,本課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

  (2)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

  四、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讀文,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動,哪些內容讓你崇敬?邊讀邊做批註。

  2、彙報交流。

  3、讀第一小節。

  (1)、理解“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氈”指的是什麼?

  (2)、找到一處對比。“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3)、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身臨其境”為基礎,首先使學生感覺到蘇武經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再瞭解此時蘇武的堅定態度,學生才能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4)、想象一下,蘇武還會遭受哪些折磨?

  4、讀第二小節。

  (1)、理解“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是什麼修辭方法?(對比)

  (2)、“匈奴”是什麼意思?

  (3)、產生對蘇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讀,感受蘇武所遭受的心裡的折磨。

  5、討論: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小練筆:

  根據所瞭解的資料,寫一寫蘇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來時的情景。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給課文加小標題。

  2.理解課文內容,透過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教學準備

  歌曲伴奏帶、錄音機,投影儀,學生蒐集的材料,掛圖,影片材料(《漢武大帝》中李陵去北海勸解蘇武段)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欣賞歌曲《蘇武牧羊》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裡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現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板書課題:蘇武牧羊)

  二、預習檢查,初讀課文

  1.學生分小組在課前預習基礎上自由讀課文,疏通字詞。

  (1)字

  ①會認的字:匈、(單)、郎、刑、玷、汙、窖、氈、羔、昭

  ②會寫的字:匈、奴、臣、郎、汙、羔、忠、貞

  要求:讀準字音;會寫的字,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下下緊湊,下面稍大;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左右的寬窄。

  (2)詞

  匈奴單于旌節曠無人煙

  2.想想課文主要說了什麼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蘇武是怎樣的一個人?把描寫蘇武言行的句子找出來細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體會蘇武的品格。

  2.結合自己找出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的理解。(把找出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理解,教師適時指導點撥)重點句子、詞語的指導:

  (1)“我身為漢朝使者,讓我投降,就是玷汙了我的使命,絕對辦不到。”

  (在言語上感悟蘇武維護民族尊嚴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2)渴了,就用手接著從門縫裡飄落進來的雪花止渴,餓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氈片充飢。

  (在行動上感悟蘇武為守節而表現的貧賤不能移的民族氣節和堅強的意志)

  (3)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漢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沒有完成的使命,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帶著旌節返回到故鄉。

  (在情感上感悟蘇武熱愛自己的國家,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職責)

  3.擬小標題,理清脈絡

  本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下面請同學們給文章的情節新增小標題,以此把握文章的脈絡。

  (1)學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標題。

  (2)全班進行討論篩選,評選出最佳小標題。

  要求:小標題要準確概括情節變化,並儘量展現人物性格特點,同時注意語言的通順凝練。

  參考小標題:

  1.互派使者,釋放使臣。2.出使匈奴,禍及漢使。

  3.含雪吞氈,矢志不渝。4.北海牧羊,忠貞如一。

  5.漢匈和好,請還蘇武。6.歷盡艱難,發白歸漢。

  第二課時

  一、匯入

  讓學生講《蘇武牧羊》的故事。讓學生思考蘇武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蘇武牧羊》。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本文講的是漢朝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蹟,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

  作者是怎樣寫這個人物的呢?

  (以順敘為主,按時間的先後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二、明確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重點剖析蘇武的性格特徵,體會蘇武的人格魅力。

  2.體會蘇武身上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

  三、分析人物,總結手法

  1.學生初步總結蘇武的人物性格。

  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

  2.教師引導學生從細節描寫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徵。

  3.學生討論:文章並不具體描述蘇武的每一事蹟,而是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對單于勸降和北海牧羊的生活部分就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麼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這兩部分最能表現蘇武的氣節,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受不住考驗而變節投降,而蘇武始終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4.學生仔細研讀單于勸降蘇武這部分內容。

  (1)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2)學生分別總結蘇武的性格特徵,再次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探究、總結)

  四、學生總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

  1.詳略得當的情節安排。

  2.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前面的總結中已經談及)

  3.次要人物的對比、襯托。

  文章裡個性鮮明的各種人物對蘇武也起了對比映襯的作用,請同學們把文章裡各種人物的性格和蘇武作一個對比,看看他們的映襯分別凸現了蘇武怎樣的性格特徵。

  3.學生討論、分析、總結。

  (1)張勝投降。

  (2)蘇武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

  4.教師小結: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忠貞不二。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5.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重點分析了蘇武的`性格特徵,我們為這樣一個不卑不亢、忠貞不渝的蘇武而深深感動。同時我們還點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詳略得當的情節、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次要人物的對比映襯。

  五、課後作業(任選一項)

  1.蒐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資料,為他們寫一篇小傳,要求兼顧歷史真實性和文學性,可適當運用《蘇武牧羊》裡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字數在6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蘇武”

  假如你是蘇武,作為漢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驕橫的單于,你的一個部下參與了匈奴親王的謀反,身為漢使的你會怎麼做?你會怎樣處理這種複雜的外交局面?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絡上下文理解並積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詞語。

  2瞭解“蘇武牧羊”故事的內容。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係,並嘗試有感情地朗讀。瞭解“旌節”所表達的含義。

  3感受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西漢中期,為了和平,漢武帝派蘇武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蘇武恭恭敬敬地接過漢武帝手中的旌節,離開長安——出示課文的第1小節;19年後,他懷揣著旌節又回了故里——出示課文的第6節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一)比較第1和第6小節內容,發現“變化”。

  1認真讀這兩小節,你發現寫蘇武出使前後內容有些什麼變化?

  (學生交流時,出示媒體,相機介紹“旌節”——古代用彩色羽毛裝飾的旗子。)

  2自由讀課文思考:19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因而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二)瞭解蘇武牧羊的內容,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評價之心。

  1自由讀課文,簡單交流“變化”的原因。

  2學習第4節和第5小節,出示:蘇武已受各種折磨。

  (1)透過引讀使學生繼續感受總分的寫作方法。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計較的。“置之度外”連起來是什麼意思呢?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具體的事例告訴了我們蘇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學習第2和第3小節

  (1)交流事例。

  u匈奴王硬說蘇武參與匈奴內亂,要他認罪。蘇武抽刀自盡,寧死不受辱。

  u匈奴王早已投降漢使衛律勸蘇武投降,蘇武痛斥衛律。

  (2)指導朗讀,深入體會。

  蘇武出示說的兩句話。請聯絡文章的內容和蘇武的行為,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①“我是代表國家的,寧死也不能愛侮辱!”

  過渡:蘇武是怎樣接過旌節的?

  教師補充資料:當時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無一人能生還。因此當蘇武接過旌節時,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②“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漢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

  u蘇武是國家的使者,見了衛律似乎應該這樣說:“我是漢人的兒子,我不會背叛……,不會……”

  u比較兩種說法,有何不同?

  u後一句中“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這裡的“我”指誰?

  (透過變換說話的角度,體悟蘇武對背叛國家的叛徒的憎恨。)

  4補充李陵勸降的資料,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u李陵曾稱蘇武為“義士”,並說:“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引導學生讀懂,“義士”的意思是——

  5小結板書。

  (1)教師引讀板書。

  (2)思考:你有什麼發現。

  (3)在蘇武的心中這“旌節”意味著——意味著——

  (三)感悟蘇武“不變”的氣節。

  師:整整19年啊,這19所使蘇武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人,這19年讓旌節脫光了羽毛,一切都變了,然而什麼沒有變?

  1交流。

  2想像:蘇武終於又回到了京城,此時此刻,他在心裡大聲呼喊些什麼?

  3想像:來迎接蘇武的人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四)總結

  媒體播放讚頌蘇武的歌曲及出示詞。

  附板書:

  整整19年匈奴 蘇武

  心堅如鐵、毫不動搖 氣節

  握抽刀自盡

  舉旌節痛斥衛律

  持忍受折磨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蘇武受到的苦難,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2.能夠根據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3.認識3個生字,學會4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透過品味詞句,使學生真切體會蘇武威武不屈的精神。

  [教學準備]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匯入

  今天我們進入《蘇武牧羊》的學習,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查詢的關於蘇武的資料和資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排除讀音障礙;

  2.理解難度詞語;

  3.讀準音詞,再讀全篇。

  三、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

  四、整體朗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請大家自讀課文,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蘇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

  (苦、艱難、生不如死等相關詞語)

  二、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蘇武生活的窮困與愁苦,你對他的處境有怎樣的感受?

  三、蘇武的哪些經歷讓你感到心酸?找出來並談一談你的體會。

  相機指導:相機引導

  1.“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見天氣已經寒冷,而又結冰,可見天氣(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我們學過《第一場雪》,文中提到,西。。。,可見天氣(特別寒冷)。在這樣的天氣裡,就是錦帽貂裘,也難以抵抗寒風的侵襲呀,可是我們的蘇武,那個並沒有料知自己會被扣押的蘇武,他穿著什麼呀?難以禦寒的布衫,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九年,228個月,6935天,別說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心酸。

  2.這“難中難”僅僅是雪地與冰天,也就罷了,蘇武又隨時面臨著什麼的威脅?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餓了只能吞氈,這麼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熱水,對於蘇武來說,過分嗎?這麼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飯,過分嗎?悲,我們的蘇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幫助他禦寒?我們的蘇武,他只能吃難以下嚥入肚後難以消化的毛氈!這根本不能稱做食物的東西,怎能幫助他禦寒?同學們,蘇武只是一個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塊沒有知覺的石頭,他的感覺並不遲鈍,這一切,怎能不讓我們感到心酸?

  四、想象一下,歷盡難中難,他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屈服了嗎?

  1.這就是蘇武,一個怎樣的蘇武?

  (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著……;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著……)

  五、身處異鄉的蘇武,當聽到匈奴吹著的音樂,會想些什麼?

  那是不能與母親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這十九年裡,沒人知道,蘇武的頭髮已如孃親一樣雪白。那是與妻子不能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儘管思親如此愁苦,但我們的蘇武卻任……(生接讀)

  六、加上了一個“任”字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再加上一個任字,可見這時的情景,雖然蘇武的處境讓我們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到敬佩。

  七、帶著心酸,懷著敬佩,讓我們伴著音樂,讀一讀全篇課文。

  八、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九、板書設計

  蘇武牧羊

  窮苦 堅貞不屈

  (心酸) (敬佩)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