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為了積極備戰20xx年中考,使歷史複習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的中考成績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在複習過程中我們採取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原則,誘導學生對歷史的直接興趣,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特擬定該複習計劃,

  二、具體措施

  (一)、全面分析學生基本情況,分型別制定學生備考計劃。

  教師要根據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的檢測情況,把我們的學生分出四類基本學生(不含體育分數):尖子生(72分以上)、學困生(10分以下)、目標生(55分以上)、臨界生(31分以上)。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要在第二次月考後制訂出四類的學生的名單和培輔計劃並交到教務處,教務處將根據此計劃來跟蹤老師們的輔導情況。九年級全體科任教師要清楚各班確定的培優物件,對本學科比較薄弱的培優生要利用課餘時間(每天晚下午放學的半個小時或晚自習)加強輔導,使之平衡發展。同時顧及全面,努力提高中等生,轉化學困生,做到以點帶面,爭取全面提高。

  (二)準備工作: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放下包袱,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明白①學習歷史並不難,讓學生相信,透過自己的複習,一定能考好;②開卷考不等於抄書,它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2、將省裡下發的考試說明、試卷結構、考試範圍印發給學生,讓學生目標明確。

  (三)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在考試說明沒有出臺之前,我們仍是全面複習,但複習中結合多年的中考熱點進行重點講解。我們認為八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四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單元,九年級上冊第四、六、七單元,下冊第一、二、四、七單元是整個初中階段歷史複習的重點內容。對於上述內容,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四)歷史複習中注意事項

  1.在教學中教會學生一些答題技巧,讓他們學會審題,並在平時考試中強調學生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注意書寫和答題的規範,注重提高學生應試的能力。

  2.加強複習的力度和廣度,使學生更加熟悉課本,保證基礎的方面不丟分或少丟分。使知識系統化,重新組合教材,進行知識歸類,觸類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識前後左右貫通起來,形成網路,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等方面進行聯絡,尋求歷史事件的異同點,強化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

  3.利用讀報的時間加強檢查的力度,即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餘時間多找學生談心,鼓勵學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4.堅持分工合作,集體備課的原則。善用輔導資料,提高課堂效率。透過參加教研活動、上網並與同行交流的機會,多渠道獲取中考資訊。

  (五)、制定規劃,分階段備考

  第一階段(現在——第二學期第7周):本階段必須完成所有新課的教學工作。(1班要在下學期第4周結束新課教學,(2)班、班要在下學期第七週結束新課教學工作。包括《海南歷史》的教學工作。

  第二階段(第二學期第7周——第11周):本階段師生20xx年中考歷史學科考試說明為綱,以課本為本,結合《中考歷史一本通》。要求師生認真紮實地把中考所考知識全面複習一遍,對課本上的每一單元、每一章、每一個知識點都必須熟練、吃透。本階段複習結束後,老師認真總結第一輪複習情況,研討下一輪複習重點、方法、對策。利用兩操及課餘時間針對體育考試科目和實驗操作考試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作好充分準備迎接考試,本階段進行第一、二次模擬測試。

  第三階段(第二學期第12周——第14周):本階段以專題分類複習為主,以突破難點、解決重點為重點,落實第二輪複習,在學生全面把握基礎知識上,突出抓好考點、難點、重點。以精講帶練,以練形成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要求,本階段的強化練習以套題練習為主,兼顧教師自選例題作必要的補充。小結第二輪複習情況,研討第三輪複習對策,本階段進行第三次模擬測試。

  第四階段(第二學期第15周——第16周):本階段以綜合練習為主,以適應性練習及檢查反饋指導為重點。以模擬練習作為檢測複習效果及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輔導工作,做到定物件、定時間、定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提高,落實第三輪複習,透過訓練、模擬測試,使學生能熟悉題型,把握解題方法。做好本階段的複習情況小結與分析,本階段進行第四次模擬測試。

  第五階段(第二學期第17周——第18周):本階段教師主要以近三年的中考試題作隨堂講練,用收集到的資訊題作適當的補充,深入實際做好查漏補缺,進一步對考試重點、難點、熱點、考點進行整合強化,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心理狀態和應考心態,迎接中考,本階段進行第五次模擬測試。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2

  一、指導思想:

  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文、關注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嚴格遵循開卷考試和開放思維的規律,緊扣教材,精心安排複習計劃,科學組織複習。整合知識點,收集焦點和熱點,遷移訓練。大容量快節奏,全面完成任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說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思維水平,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學情分析

  1、現在的學生對於歷史學科的複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普遍不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程度偏低,明顯表現為上課情緒激情不足,平時主動複習的慾望淡薄,有些學生甚至出現練習馬虎應付的現象。

  2、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時積累少,或者根本沒有積累;二是平時練習時間少;三是平時練習的一些比較有創新的題目依賴性較大,表現為等待老師的答案,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在辨析這個環節上,學生語言的組織非常混亂,答題結構不完整,導致失分的現象嚴重。

  4、學生自己可控的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複習時間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於在一些他們所認為相對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複習,學生對歷史複習大多跟著感覺走,導致複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學生對練習的鞏固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對練習沒能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單純地認為練習過的習題就是不需要再進行鞏固了;甚至個別的學生眼高手低,對多次出現的習題不搭理。

  6、許多學生的書寫仍是比較潦草不清,答案不講格式,學習習慣比較差;

  7、學生對於複習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於經常顧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顧,複習的質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複習方法

  歷史中考已從應試型考試向能力型考試方向發展。在歷史中考複習中,離開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去談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歷史中考複習時必須做到知識和能力並重。

  1、緊扣課程標準、深研中考說明:進入九年級階段,學習內容和要求、解題思路和方法、及所要達到的能力,都與以往有所不同。歷史事件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歷史教材的編

  撰也是有其經緯邏輯的。要緊扣課程標準,把握歷史複習導向;深研中考說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歷史事件脈絡,透過對書本中一個又一個歷史事件的學習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節編撰的用意。

  2、重視標題,按章逐節。歷史學科講究系統性和連貫性,要學會把課本中的知識縱向排列、橫向比較、甚至逆向推導。這樣能夠比較容易地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找準該歷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響大小,從而有利於我們記憶和理解。

  3、認真閱讀,留心細節。課文中的遣詞造句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我們要尊重歷史,用與書本中相同尺度的語言來講述歷史事實,切忌隨意發揮,畫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績,還要注意課本中頁腳註釋、補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內容。要做到這一點,細是基礎,懂是關鍵,活是技能,從而達到用的目的。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習慣。把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一目瞭然的表格,使歷史知識條理化、簡單化、小專題化,可以很好地增強我們讀題、解題、做題、答題的能力。

  5、課堂以讀議練為主.。課堂上教師講課的內容,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的,重點、要點、難點分明,學生以聽記為主。複習中,思考自查,學生則要以思考為要,找出自身的弱點、虛點和肓點。要從追求有趣的故事情節,提高為得出有用的歷史經驗。

  6、既要掌握歷史知識,也要學會考試技巧。一道結構完整的歷史試題,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即提示語、主幹語、限定語、專案語,答題時要有意識地按照這4個方面去認真分解試題。答題書寫要做到“四化”,即構思目標化、層次條理化、答案要點化、書寫序號化。

  四、複習計劃

  第一輪:複習時間為三月下旬至五月下旬。複習內容為:依據課標,引導學生過好教材關。複習任務:課堂複習和練習儘量於考試說明保持一致性。學生在讀好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完成課時練習,真正做到查漏補缺;教會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整體構建;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學會選擇答題方向;重視書寫和格式,提高應考能力。

  利用3周複習中國近現代史,因為這部分內容中考所佔比重最大,頭緒多,知識點多,學生遺忘的也多,先從這裡下手,就切入了重點和難點。

  利用2周左右複習中國古代史。

  利用2課時複習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複習世界近現代史。

  第二輪專題複習。初步擬定以下專題:

  1、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2、中國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3、中外改革

  4、中外思想解放運動

  5、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

  6、科技革命與世界經濟、政治的發展與演變

  五、課堂複習模式

  堅持以教材為中心,以單元模組為線索,以學生識記、創新思維為主導,精心設計複習訓練題,快節奏大容量,落實課堂效率。具體複習模式:

  第一步:依據知識網路,學生熟讀教材,初步建立知識體系。

  第二步:整合知識點,突破重難點,形成知識平臺。

  第三步:課堂訓練,說寫結合,提高應考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步:注重知識的遷移,建立知識間的縱橫向聯絡

  第五步:課堂練習,量少質高,達到鞏固和提高。

  總之,歷史科目的複習,沒有定式,只有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來不得虛假,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進入它那充滿無窮樂趣的殿堂。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3

  學生方面:

  1、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比較牢固,但能力欠缺,對於平時練習的一些比較有創新的題目依賴性較大,表現為等待老師的答案,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材料分析這個環節上,學生對於書寫文字的組織非常混亂,導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現象屢屢有之。

  3、學生對練習的鞏固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對練習沒能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單純地認為練習過的習題就是不需要再進行鞏固了。

  4、學生對於複習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於經常顧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顧,複習的質量就是大打折扣。

  計劃達到的目標:

  1、以知識結構為複習的`線索,引導學生在知識結構的幫助下,對初中歷史基礎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複習特點的知識網路。

  2、強調以基礎知識為主,以能力提高為理念,在複習中著重要求學生具有時代性、發展性和科學性的思維,最大程度體現中考對學生的素質要求。

  3、在平時的複習中,強調以練習促質量、以探討促思維,更多關注學生不同階段的複習效果,及時對複習的階段計劃進行適當調整。

  4、以考試標準為準,課堂複習和練習儘量與考試說明保持一致性。

  複習計劃及實施方案:

  (一)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堅戰,整個複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中考歷史考試標準》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複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瞭解。

  第二階段(20xx年5月份):專題複習,經歷第一階段的複習,學生掌握了較多的基礎知識,但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沒有從宏觀上整體把握知識脈絡。因此在複習的第二階段,可將前面所學的知識列成專題歸類總結,比較對照,形成知識網。

  第三階段(20xx年6月初至中考前):綜合複習,將六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查漏補缺、熱點講解、模擬測試,每一週一次強化訓練,根據多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複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根據《株洲中考歷史考試標準》裡的考查內容及要求,複習這部分內容要強化。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我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麼要弄明白,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儘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4

  一、指導思想

  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嚴格遵循開卷考試的規律,緊扣教材,精心安排複習計劃,整合知識點,科學組織複習,收集焦點和熱點,遷移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學情分析

  1、現在的學生對於歷史學科的複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普遍不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程度偏低,明顯表現為上課情緒激情不足,平時主動複習的慾望淡薄,有些學生甚至出現練習馬虎應付的現象。

  2、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時積累少,或者根本沒有積累;二是平時練習時間少;三是平時練習的一些比較有創新的題目依賴性較大,表現為等待老師的答案,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在辨析這個環節上,學生語言的組織非常混亂,答題結構不完整,導致失分的現象嚴重。

  4、學生自己可控的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複習時間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於在一些他們所認為相對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複習不夠認真,導致複習效果欠佳。

  5、學生對練習的鞏固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對練習沒能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單純地認為練習過的習題就是不需要再進行鞏固了,甚至個別的學生眼高手低,對多次出現的習題視而不見,失分嚴重。

  6、許多學生的書寫仍是比較潦草不清,答案不講格式,學習習慣比較差。

  7、學生對於複習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於經常顧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顧,複習的質量大打折扣。

  三、複習方法

  歷史中考已從應試型考試向能力型考試方向發展。在歷史中考複習中,離開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去談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歷史中考複習必須做到知識和能力並重。

  1、歷史事件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歷史教材的編撰也是有其經緯邏輯的,要緊扣課程標準,,理清歷史事件脈絡。

  2、歷史學科講究系統性和連貫性,要學會把課本中的知識縱向排列、橫向比較,這樣能夠比較容易地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找準該歷史事件的地位作用、影響大小,

  從而有利於我們記憶和理解。

  3、課文中的遣詞造句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我們要尊重歷史,用與書本中相同尺度的語言來講述歷史事實,切忌隨意發揮,畫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績,還要注意課本中頁腳註釋、補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內容。要做到這一點,細是基礎,懂是關鍵,活是技能,從而達到用的目的。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習慣。把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一目瞭然的表格,使歷史知識條理化、簡單化、小專題化,可以很好地增強我們讀題、解題、做題、答題的能力。

  5、課堂以讀議練為主,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內容,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的,重點、要點、難點分明,學生以聽記為主。複習中,思考自查,學生則要以思考為要,找出自身的弱點、肓點,要從追求有趣的故事情節,提高為得出有用的歷史結論。

  6、既要掌握歷史知識,也要學會考試技巧,一道結構完整的歷史試題,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即提示語、主幹語、限定語、專案語,答題時要有意識地按照這4個方面去認真分解試題,答題書寫要做到“四化”,即構思目標化、層次條理化、答案要點化、書寫序號化,尤其是書寫序號化要再三向學生強調它的重要性,使用它,可以幫助學生讓答卷顯得條理清晰,格式規範,這有助於提高得分率。

  四、複習計劃

  第一輪:複習時間到五月上旬。複習內容為:依據課標,引導學生過好教材關。複習任務:課堂複習和練習儘量與考試說明保持一致性。學生在讀好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完成課時練習,真正做到查漏補缺;教會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學會選擇答題方向;重視書寫和格式,提高應考能力。

  利用3周複習中國近現代史,因為這部分內容中考所佔比重最大,頭緒多,知識點多,學生遺忘的也多,先從這裡下手,就切入了重點和難點。

  利用2周左右複習中國古代史。

  利用2課時複習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複習世界近現代史。

  第二輪專題複習。初步擬定以下專題:

  1、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2、中國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3、中外改革

  4、中外思想解放運動

  5、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

  6、科技革命與世界經濟、政治的發展與演變

  五、課堂複習模式

  堅持以教材為中心,以單元模組為線索,以學生識記、創新思維為主導,精心設計複習訓練題,快節奏大容量,落實課堂效率。具體複習模式:

  第一步:依據知識網路,學生熟讀教材,初步建立知識體系。

  第二步:整合知識點,突破重難點,形成知識平臺。

  第三步:課堂訓練,說寫結合,提高應考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步:注重知識的遷移,建立知識間的縱橫向聯絡

  第五步:課堂練習,量少質高,達到鞏固和提高。

  總之,歷史科目的中考複習,沒有定式,只有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來不得虛假,一份付出一份回報,在最後的時刻,師生共同努力,為實現終極目標付出所有的細心、耐心和恆心,勝利就在前方。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