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虎媽戰歌讀後感

虎媽戰歌讀後感

虎媽戰歌讀後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虎媽戰歌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虎媽戰歌讀後感1

  讀完這本《虎媽戰歌》,沒想到這樣一本書其實就是一本育兒日記,把自己的育兒中心思想以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記錄下來,連自己的妹妹患病以及家中養狗的心路歷程都記錄了下來。

  我想這本書這麼暢銷是因為它引起了文化的碰撞,這位媽媽雖然是生在美國的華裔,但是她受到的教養方式是純中國式的,而且她小時候也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典型華人孩子,加之她是家中長姐,必然成長為一個強勢,目的性責任性都很強的人。書中她對老公說你為家中狗-可可的未來考慮過嗎?哈哈哈,因為太過於可笑,反而顯得可愛,這個老公笑場了,爭論停止了。

  我很理解這位強勢的媽媽的掙扎以及欽佩她的執行能力以及意志之堅強。其實,我想她沒有嫁給華人,內心是有點覺得愧對父母的,因為那是父母對她未來的預設。作為一個孝順孩子,她也像很多華人子女一樣,希望在另外一個層面來補償。雖然兩個孩子是混血兒,她也讓孩子們說普通話,就好像父母小時候要求她的一樣。在美國這樣一個主流社會價值觀與華人價值觀格格不入的地方,堅守自己的育兒理念需要非常大的勇氣。雖然對未來不確定,她也產生過這樣值不值得的想法(孩子可能並不會感激自己,以後也沒有一個現實的回報),但最終這位母親還是按照著非常傳統的中國虎媽的教育方式來教養自己的孩子們。

  中國的孩子們也在變,不同階層的孩子教養的方式也有不同。中國的孩子再也不怕公開的忤逆家長,因為受到的公開處刑不像以前那樣的.嚴厲了。見了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中國人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了。

  我沒有一個具體的堅定的價值觀,隨時根據情況調整吧,希望能夠中庸之道,人只有這一生,也就這一次當母親的機會,而成效要在幾十年後才顯現,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有一點是肯定的,我欣賞這位虎媽的坦誠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只有參與了雞娃的人,才能夠理解彼此。那些放手的人,避免與孩子產生正面對抗的父母,那些美其名曰讓孩子在歷練中成長,在經歷中找到自我的人,都應該明白,自己如果沒有參與陪伴孩子的每一次學習輔導,就沒有資格指責別人的付出。旁觀者永遠顯得更聰明更有預見性,而身處其中的雞娃老母親們需要大家的愛與理解。

虎媽戰歌讀後感2

  前幾天從朋友家借到一本《我在美國做媽媽》,看了書的英語名字,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地《虎媽戰歌》,很早前就看到關於虎媽的介紹,以及虎媽教育方式引起的爭議,當時我覺得,能把中國的教育方式帶到美國並獲得成功,虎媽真的很了不起。但看了書以後卻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別說是美國人,就是作為純粹中國人的我,都無法接受。

  虎媽有兩個女兒,索非亞和露易沙,都從三歲左右開始,姐姐學鋼琴,妹妹學小提琴,十四歲的姐姐獲得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的機會,十三歲的妹妹也獲得世界名師的指導。可以說姐妹兩人的琴藝都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從這點來說,虎媽無疑是成功的。

  然而,成功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也是從三歲開始,姐妹兩人每天練琴至少五六個小時,出去旅遊也要練琴,孩子上學都是跑步回家,只為了多省出一些時間練琴,姐妹倆除了上學,基本沒什麼社交,因為媽媽不允許他們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不允許他們和玩伴隨一起玩,可以說,除了上學,姐妹倆的生活在媽媽嚴格的控制之下,甚至媽媽還時常以各種名義替姐妹倆向學校請假,逃避一些媽媽認為不重要的專案(如體育或一些社團活動),只為了節約時間練琴。

  中國人自古信奉梅花香自苦寒來,或許,虎媽的良苦用心誰都能理解,如果把塑造音樂神童當成孩子終生的目標,她的方式方法無疑也是正確的,可當我讀到她對孩子進行的各種嚴酷的訓練時,我總在想:還處於童年的小姐妹,會怎麼想?她們有快樂的時候嗎?她們傷心難過時有人傾聽她們的心聲嗎?書中只講了媽媽如何訓練,並沒有寫孩子是怎麼想的。姐姐索非亞習慣逆來順受,傷心難過時很少表露現來,是讓媽媽驕傲無比的乖女兒,可有一次,在媽媽為小事批評她以後也禁不住流下眼淚,妹妹露易莎對媽媽強烈反抗,十幾年來母女關係一直處於十分惡劣的狀態,直至最後露露公開反抗,迫使媽媽同意她放棄練了十幾年的小提琴。

虎媽戰歌讀後感3

  談美籍華人的家庭文化(記者伊莉莎白·張)《虎媽的戰歌》一書的封面深深打動了我這名普通母親的內心,雖然這本回憶錄似乎為的是證明中國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擅長教子,但封面上的文字稱這本書描述了“激烈的文化衝突、短暫的榮耀滋味”以及一個13歲孩子使“虎媽”受挫的經歷。作為一個嫁入中國家庭的典型西方母親,我渴望看到一位自認為知道所有問題答案的母親嚐到苦果。從很多方面看來,“虎媽”沒有令人失望。

  晚上,我會用胳膊碰醒丈夫,將書中一些更發人深思的段落讀給他聽,比如作者蔡美兒威脅大女兒說如果她不能把鋼琴彈得更好就燒掉她的毛絨玩具。蔡美兒寫道:“中國父母所知道的是,除非你對一件事情很擅長,否則它就不會有趣。”白天,我會告訴自己的兩個女兒,蔡美兒如何將不夠精美的生日卡片扔回給女兒,讓她們做張更好的。當我那兩個有一半中國血統的孩子在外面玩耍時,我能聽到更嚴厲的移民鄰居家裡的孩子正在苦練小提琴和鋼琴,對我這樣一個母親而言,這本書能讓人“幸災樂禍”。根據中國的教子理念,刻苦用功才能有所成就,而成就又能帶來自信和更多成就。這本回憶錄提出了有關愛、自豪、抱負和自尊的一些有趣但有時也令人不安的問題。

  《虎媽的戰歌》一書的封面深深打動了我這名普通母親的內心。雖然這本回憶錄似乎為的是證明中國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擅長教子,但封面上的文字稱這本書描述了“激烈的文化衝突、短暫的榮耀滋味”以及一個13歲孩子使“虎媽”受挫的經歷。

  作為一個嫁入中國家庭的典型西方母親,我渴望看到一位自認為知道所有問題答案的母親嚐到苦果。從很多方面看來,“虎媽”沒有令人失望。晚上,我會用胳膊碰醒丈夫,將書中一些更發人深思的段落讀給他聽,比如作者蔡美兒威脅大女兒說如果她不能把鋼琴彈得更好就燒掉她的毛絨玩具。蔡美兒寫道:“中國父母所知道的是,除非你對一件事情很擅長,否則它就不會有趣。”白天,我會告訴自己的兩個女兒,蔡美兒如何將不夠精美的生日卡片扔回給女兒,讓她們做張更好的。當我那兩個有一半中國血統的孩子在外面玩耍時,我能聽到更嚴厲的移民鄰居家裡的孩子正在苦練小提琴和鋼琴,對我這樣一個母親而言,這本書能讓人“幸災樂禍”。根據中國的教子理念,刻苦用功才能有所成就,而成就又能帶來自信和更多成就。

  這本回憶錄提出了有關愛、自豪、抱負和自尊的一些有趣但有時也令人不安的問題。

【虎媽戰歌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