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

  該怎麼說呢,有些失望,文中的第一部分是描寫集中營的生活,當然有非常多的文學作品都有描寫奧斯維辛,但我覺得任何文字,文學都不能描述出那種絕望與悲涼。我們也不過是管中窺豹而已。

  至於第二部分,額,感覺就是雞湯文。這碗雞湯我不喝。雞湯只不過是給你一個解釋,讓好釋懷。但不要過度,不然就不但沒營養還有毒。

  生命的意義,一看到書名就立刻吸引了我。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去思考這些問題。我自然也一樣。但這本書給出的解釋就像雞湯。我想起以前看的《生命的留言》或《喬布斯傳》都很好的解釋了他們的生命意義。

  生命,生活,死亡這些都是些大詞。閒著沒事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去思考這些問題,容易轉牛角尖,而且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工作吧,讓自己忙起來!忙的沒時間去想這些東西,或者運動,讓自己累到趴下為止。在漫長而短暫的一生裡,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在我們學習,經歷種種過程中,時間會給予我們答案。現在又何必去急著尋找生命的意義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2

  第一部分是作者對集中營生活的記錄,分為三個階段:收容-恐懼,適應-冷漠,解放-人性的暴露。

  1、集中營裡最痛的不是肉體,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對心理造成的傷害。

  2、作者不願意叫醒做噩夢的室友,因為現實更恐怖。

  3、在這裡,對妻子的思念讓他領悟到愛是追求的最高目標。

  3、幽默是生存的藝術,就像苦難是毒氣被灌入毒氣室,均勻瀰漫,大小是相對的。

  4、無法奪取的自由,是人選擇態度和行為的自由。

  5、“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對意義療法的總結和思考。

  1、追尋意義會導致內心緊張,這有助於精神健康。

  2、必須透過對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3、發現意義的方式:事業成就,體驗某事或人,對苦難採取態度

  4、矛盾意向法對抗焦慮,反應消除法對抗過度反應

  5、自由-責任缺一不可。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3

  “生活是充滿意義的,人們要擯棄環境的侵擾,學會追尋生活的意義。它還強調,生活是有終極目的存在的。”——《活出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都伴隨著階段性的快樂和痛苦。叔本華說過,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滿足了便無聊,不滿足便痛苦,人生就是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不定。只有極少數人,經過層層歷練,方能修煉出成熟的心智,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滿心愉悅地面對這個世界。《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就是這樣一個人。

  弗蘭克爾是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這本書適合希望尋找生活意義的人們。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過,人活在宇宙當中是無意義的,但我們可以透過自我造就,活出精彩。弗蘭克爾亦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地自我超越。他在書中標明瞭一個事實,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不論是作為有待實現的意義,還是你需要面對的他人。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人類在心裡底層擁有一致的集體潛意識,當你看到一個人自我奮鬥改變命運,或是看到真摯的愛情時,你會從心裡湧現出一股強烈的情感衝動,震顫整個內心。

  我建立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就是想讓大家透過閱讀和寫作,去探尋生活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4

  如果人生就像一部電影,那麼每一天就像電影的一個畫面,我們的人生就是由這一幀一幀的畫面所組成,故事會經歷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幸福,有痛苦;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有沮喪,最終都會有一個結局,無論這個結局是悲是喜甚或平淡無奇,我們終將都會走完這一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是自己這部人生電影的導演兼主角,如何演繹人生這部電影,不僅是為了呈現給世界觀賞、品評、思考,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要擁有自己的價值。

  閱讀美國弗蘭克爾醫師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透過他在納粹集中營煉獄般的親身經歷,不得直視人的尊嚴被撕碎,情感被麻木,人性被泯滅,死神時刻都準備著擄走你的親人和朋友的生命,飢寒交迫,鞭打奴役,疾病瘟疫,毒氣室,焚屍爐,只有編號的囚徒在最貧瘠的環境中選擇求生或放棄。在這恐怖的集中營裡,人的生命價值不被承認,意志無處安放,僅是被消滅的物件,這種重壓之下,活下去的勇氣成了最昂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集中營囚徒之一的弗蘭克爾醫師,每天同樣在重負勞役之下,看著被拖走同伴的屍體,思考著如何在這種滅絕人寰的環境中活下去,尋找生命的希望,走出集中營。他在無助的時候,思念妻子是他最大的慰籍,夢中和妻子對話撫平了內心的傷痕,這讓他理解到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甚至是活下去的勇氣;他全身心投入人類生命意義的研究,卻幫助他實現了自我救贖,這讓他明白成功不過是全力付出的副產品。

  “人,能夠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而活,甚至為此付出生命。”

  “人越是在絕境之地,越需要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你無需將自己的命運與任何其他人進行比較,即使你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夠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同時,你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看到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職業能力、財富、社會地位——所有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獲得或者恢復原狀。

  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我們的生命不可能重複,你必須透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找到自己的使命,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

  弗蘭克爾醫師透過意義療法,告訴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第一、透過創立某項工作和從事某種事業。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二、透過體驗某種事情和麵對某個人。

  透過體驗某種事情——真善美——透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去愛某個人。只有透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透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所能和應為,它就會實現自己的潛能。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某種態度。

  忍受苦難使人能夠將災難轉化為勝利,將個人的厄運轉化為人類之成就。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比如患了不可治癒的癌症,我們就面臨著自我轉變的挑戰。

  在生活中,你可以成為一位悲觀主義者也可以成為一位樂觀主義者,關鍵在於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選擇。悲觀主義者面對牆上每天都被撕掉一張的掛曆,他會覺得生命越變越薄;而積極樂觀的人,會把每一張撕掉的掛曆整整齊齊的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下自己的故事,他可以自豪而快樂的回憶所有經歷的時光,即便他意識到自己老了,也依然會感到生活的充實,因為他愛過了,哭過了,努力了,付出了,成就了,甚至勇敢地承受過苦難。

  弗蘭克爾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在美國發行了73版,超過900萬冊,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幫助千千萬萬人找到了他們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作為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也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我作為萌想視覺文化傳媒的創始人,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幫助有夢想、肯奮鬥、願意改變自己的人找到實現夢想的途徑。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挖掘出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有價值,才不會在臨終的時候感到虛度或碌碌無為。(文/郝萌)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5

  看完這本書,我必須承認,人得有一點精神上的追求,否則,人生就容易陷入弗蘭克所說的“存在(意義)之虛無”導致的精神空虛,抑鬱,暴力,吸毒,自殺等等消極傾向都是因為精神空虛和無意義感導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會感到幸福,而且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人是否強大,是否幸福,完全在於你的精神,在於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並且知行合一。

  不過,人的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並沒有可以普適於任何人的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靈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在本書的最後,弗蘭克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生命的意義,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的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其實是一個很崇高的信仰,同時體現了第一和第二兩種實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同時,他在集中營的經歷也體現了第三種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義,我想,我的生命意義,在於做中國的巴菲特和釋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人實現財務自由和生命自由。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的能力。可是如果我們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產物,我們只是宇宙海洋中偶爾飄起的一個浪花,一切不由我們自由選擇,那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靈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透過探索,找到生命自由,靈魂永生的途徑。

  幫助他人實現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後發現是徒勞,那是否也比活得渾渾噩噩要幸福?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已是快樂,又何必糾結於有沒有結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6

  正是基於這種假設,弗蘭克爾提出了導致“意源性神經官能症”的兩種可能“存在之挫折”和“存在之虛無”。所謂“意源性神經官能症”是相對於“心源性神經官能症”,主要不是因為心理因素導致的,而是由追尋意義的過程遇到了挫折和認為沒有認可意義值得追尋,所以出現了諸如空心症和對生活各種不滿意的症狀。他們並不是心理疾病,但是患者卻會深受困擾。

  之所以出現“存在之虛無”,在弗蘭克爾看來主要源於“人類本能的指導行為的安全感的喪失“和”前現代社會指導行為的傳統的崩潰”,人們失去了行動的方向只有要麼跟從所有人走流行主義的路線,要麼服從某個權威進入集權主義的牢籠,但在這個過程中人要麼是焦慮,要麼是厭倦。正如叔本華說的“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兩極之間。”

  要治療意源性神經官能症,弗蘭克爾認為只有靠個人自我去發現生命的意義“你不該追問抽象的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

  而實現的途徑在他看來有三條:

  1.透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透過體驗自然或文化或者一個人的獨特性(愛)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採取某種態度

  如果一本書,只講到意義療法的理論和相應的實踐方法,它並不能使我信服,因為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的方法都太抽象,無法想象和實踐。

  但這本書的最大的可讀之處是,弗蘭克爾時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那個1/28的倖存者,在書的前部分相當於他的集中營經歷的自傳,講述了他如何在集中營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存活下來。相對於那些無所顧忌的囚頭,和那些完全失去自我變成工具一般的普通獄友,他是靠尋找活下去的.理由和找尋內心的自由來度過集中營的艱苦。

  集中營每日的心理挑戰是:我能否活下來?不能活下來,所受的苦難有何意義?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意味著失去生命。

  在集中營人只關注自己和親人的生命,精神高度緊張,摧毀了所有的價值觀念,懷疑一切。而失去自我價值,沒有人的感情和自尊。就如真正的綿羊一樣,等待著宰割。

  弗蘭克爾卻能在集中營仍然從事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一,完成自己的專業書稿

  二,回憶自己的深愛的妻子

  三,黑色幽默面對苦難

  四,欣賞偶爾的自然風光

  五,尋找獨處沉思的時間

  正是集中營的生活,讓他認識到:

  在集中營,在活人實驗室我們親眼目睹有人像豬玀,有人像聖人。人的內心裡,這種都可能有。

  最終表現出那一種,是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環境的產物。

  他從中更是體會到苦難的意義,苦難是讓人的精神昇華,苦難是命運的選擇讓你找到生命的意義。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講:“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受過的痛苦”

  同時他也批判了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大家對於幸福的過度追求中,暗含著對不幸的一種蔑視和認為不幸是恥辱。

  一個人的不幸從對社會做貢獻的角度來講意味著“沒用”,諸如乞丐,殘疾人等。

  我們的社會尊崇成功,尊重對有社會貢獻的人。但經常會將“人的有用”和“人的尊嚴”混淆。不是每一個人都對社會有貢獻,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人的尊嚴,有他活著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只認同人的有用,而忽略人的尊嚴,無異於希特勒的納粹。那麼用安樂死執行屠殺“慈善”地殺死因年邁、疾病、精神障礙或其他各種疾患而喪失社會有用性的人的黑暗時代就不遠了,

  而人性是複雜的。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毒氣室時人發明出來的,但是,心中默默祈禱著上帝而進入毒氣室的也是人。”

  正因為人性複雜,我們才更需要每一個個人的自救,即使再最惡劣的環境下,也要保持內心的自由。作者:秋筠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7

  寥寥十萬字,卻是我讀過的篇幅最短卻最有力量的一本書。朋友推薦我讀時,聽到書名,以為只是一碗雞湯。按照自己的讀書習慣先看了前言、自序、目錄、後記,瞭解作者的履歷情況之後,便沒捨得放下一個通宵讀完了。本書的結構很簡單,前部分寫的是作者作為一名猶太人活著走出集中營的經歷,以自己為研究樣本;後半部分寫的是“意義療法“讓自己走出困境和虛無。作為一名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這本書並沒有功利的闡述,也沒有任何說教和目的,只是一種自然的呈現與流露。我個人認為意義療法是對一切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曾經因為某種意義而讓自己努力磨礪地越來越優秀,曾經又因為某種意義的丟失而讓自己一度迷茫感傷,曾經更是因為重新獲得某種意義而執著了這麼多年,後來又是因為某種意義的突然坍塌而陷入迷失。抑鬱是一個很深很泥濘的黑洞,有的人因為長年累月的消耗,有的人是突發事件的打擊,而一旦陷進去並非他們不想走出來,而是縱有萬千種方法可以嘗試,意義的支撐絕對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

  擁有某種意義而讓我們即便苦難纏身而感覺美好、即便看不清未來而堅定當下、即便困頓迷茫而不迷失、即便屢屢挫敗而依舊自信滿滿。這種意義就像是一輪不落的太陽,驅趕了一切的寒涼與悲傷;還像午夜的啟明星,撫慰著所有的孤獨與不安。這種意義就是一個不離不棄的陪伴,是一個柔軟的擁抱、一個溫暖的問候,讓我們安全感爆棚地幸福著。這麼重要而美好的意義何處找尋?作者與我不謀而合吧,書中介紹了三種找尋意義的方法:一是從某項事業中取得成功。如果我們直接追求“成功”這個結果,是不會帶來幸福的,成功和幸福,是在你投身事業之後自然獲得的,是一種副產品,你越想要得到反而會適得其反。正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法,應該是去追求這個過程。二是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我們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面對這些痛苦的方法就是為這些痛苦找到意義。作者說:“所有這些苦難、死亡到底有沒有意義?如果沒有,那麼壓根兒就不該忍受。基於這種偶然之上的生命——不論你是否逃跑——壓根兒就不值得活下去。”這句話的邏輯是: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痛苦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痛苦沒有意義,那麼就代表生命沒有意義。所以每一段痛苦都是有意義的。人們只有在面對挫折和痛苦時才能昇華,每一次痛苦都是難得的考驗機會。面對痛苦是選擇怨天尤人,將責任推給命運還是選擇提煉痛苦的價值,超越自己,都在一念之間,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成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化成對內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三是去愛某個人。作者在集中營中領悟了這個道理,在他堅持不下去,將要面臨死亡時,他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愛一個人勝過愛一切,想著她、為了她努力度過每一個難關,支撐著我們走出泥潭。但這三種方法也都有死穴:做事業逆境是常態,忍受痛苦需要我們能夠麻痺自己,而愛一個人需要那個人真的欣賞你、真的在等你。否則,只能自欺欺人,而自欺獲得的意義,只能讓我們丟掉了自己。總之,這本書可以堪稱經典,但於我而言,所述方法都嘗試過了,也都觸及了死穴。還是推薦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在你人生的某個時期,一定能讀懂它的珍貴;在你生命的某個階段,一定用得到。感激維克多·弗蘭克,雖然你並沒想過這本書要發表,並且會讓那麼多人受益。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8

  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會遭到兩個層次的打擊。第一個是挫折痛苦本身帶來的,比如疾病的折磨、工作的辛苦、失敗的損失等等。第二層是因第一層而感到的沮喪、羞恥、失望甚至絕望(第二層才是打擊的本質,是支撐原來人生的意義突然中斷)。

  第二層,作為其行為的根基迅速消減。而喪失了告訴自己必須做什麼的本能,喪失了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的傳統,有時人甚至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從而,要麼去做別人所做的事(隨大流),要麼做別人希望做的事(集權主義)。

  抽象的生命意義是很難闡述的。意義也不需要太長遠,從長遠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人生沒有什麼終極意義(對於終極意義,自己找不到,別人也不可能告訴你)。因此,所追求的就是短暫意義,即自己創造的東西,包括成名、發財、照顧家人、擊敗同行、氣死對手、貢獻社會,什麼都行。

  只要找到,你的生活才有支撐。

  尋找意義的方法:

  (1)透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透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9

  這本書是是在讀熊培雲的老師的書《慈悲與玫瑰》中讀到的,熊老師是相信”個人自救“的,即使在世界最壞的時候,外界環境最惡劣的時候,個人還是能夠擁有內心的自由和作出相應的遵從內心的選擇,他引用的便是書中的“即使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條件下,人也能夠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識獨立”。

  正是在熊老師的指引下,翻開了在好久前就下載在微信讀書的這本書。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何時屯的這本書,但正是受到熊老師的召應,又一次接觸了一個偉大的靈魂。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人,但能遇到擁有偉大的靈魂的機會少之又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去了解弗蘭克爾的生平,才發現除了偉大的靈魂之外他更是一個有趣的人,六十八歲還在學習飛機駕駛,八十歲還去登山,從某種意義上,他對於生命的這種追求,符合了我心中的理想。

  對弗蘭克爾的介紹,一般都是說他是維爾納第三勢力學派“意義療法與存在主義分析”,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並列。

  三個學派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做的簡單的歸納就是,心理分析是追溯過去,從人的過去中發現癥結並解開,個體心理學重視參與現在,認為每個人都應從參與社會活動中尋找自己,而意義療法學派這是面向未來,需要設定目標去完善自己。三個學派各有側重,而針對的不同的心理缺陷。

  而意義療法對於患者而言,是最殘酷的,因為他需要在治療師的引導下,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在弗蘭克爾眼中“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動機。這種生命的意義獨特的,因為只是並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個人來完成。對意義與價值的追尋雖然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但是也是一種人類必需的合理的真正需要。”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