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1

  美國是當今世界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據介紹現有人口2.6億,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僅佔2%左右,一個農民一年生產的農產品可滿足128個人的生活要求。

  密西根州位於美國的東北部與加拿大隔湖相望,氣候條件和我國東北近似,是全美玉米、奶牛(牛奶)的主要生產區,全州現有人口940萬,面積17萬平方公里,地廣人稀,務農人口僅佔總人口的2.2%,農業生產具有以下特點:

  (一)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農場規模越來越大。

  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以家庭為單位,實行規模經營,從發展趨勢看,規模將會越來越大。全州前幾年有5.2萬個家庭農場,現在下降到5萬個。家庭農場分兩種型別,一種為專業性農場,一種為兼業性農場。中等專業性農場一般耕種200000畝地。無論專業性農場還是兼業性農場,都以自己耕種為主,農忙時僱請部分臨時工,勞動生產率水平很高。

  (二)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

  耕地、播種、施肥、噴藥、收刈、脫粒、加工、運輸、精選、烘乾、貯存、畜牧業上料、擠奶、消除欄圈全部實行機械化。我們參觀的一些農場主無不擁有多種機械,這些機械效能良好,用途廣泛,有的可以一機多用,如種植機械從整地、播種、施肥、噴藥和收刈、脫粒、秸稈粉碎可一次完成。農產品加工,只要一按電鈕全部自動完成,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驚人。由於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很高,規模小一些的農場主大都是主營農業,兼營其它。

  (三)商業性意識越來越強。

  農業生產以市場為導向,按市場需求進行,我們訪問的農家,大都擁有電腦終端和州立大學農學院及其他資訊中心聯網,隨時掌握市場供求資訊,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州立大學和其它資訊提供者只負責提供市場資訊,幫助農場主分析,利用資訊,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農場主取決市場自主經營。

  (四)社會化服務十分發達。

  各農場與社會的各涉農部門和商業公司都保持著密切聯絡,農場所需的良種、化肥、農藥、機械、飼料等生產資料,農產品的運輸、銷售、貯存,以及其它需要解決的問題,只需打個電話,有關單位便及時登門服務。

  (五)勞動者素質較高。

  50%左右的農場主是大學畢業生,有的還是碩士甚至博士畢業生,農民的平均學歷達到中專以上。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2

  農業的發展與農技推廣工作是密切相關的,自1914年美國建立農業合作推廣體系以來,農業技術的推廣一直促進著農業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農業科技的進步,而高素質的農場主又對農業推廣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密西根州立大學農技推廣站和全美一樣,對農場主的需求及時變換著推廣方法、範圍等,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透過培訓和考察,我們認為美國的農業推廣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緊密結合。

  美國的農業推廣以州立大學為核心,實行教育、科研、推廣緊密結合,這種形式是依據美國的法律規定逐步形成的,1862年美國國會頒佈的《摩里爾,贈地學院法》,由國家劃出大片土地,在每個州各建立一所贈地學院,為農民培養農業和農機專門人才。1887年頒佈《漢奇,農業試驗站法》規定在贈地大學建立試驗站,開展農業科研。1914年又頒佈《史密斯,裡沃,合作推廣法》,授權贈地學院的農業推廣可以得到聯邦政府農業部的合作和支援。上述三個法案是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農業發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國農業發展的基礎。三個法案是一個整體,它規定了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並由州立大學組織實施,使州立大學逐步成為本州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的結合體,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和推廣中心。農業推廣以州立大學為中心雖然有其歷史特殊性,但創造的教學、研究、推廣緊密相結合的成功經驗,則有普遍意義。為了保證教學、科研、推廣緊密結合,學校採取了以下措施:

  1、教師既承擔教學任務,又承擔科研和推廣任務,多數為教學──推廣,科研──推廣,教學──科研雙重任務,或教學──科研──推廣三重任務。

  2、科研任務來自生產實際,根據推廣工作,提出的問題,確定科研專案計劃,成果一經確認,即向社會公開,不搞技術壟斷。

  3、教學、科研人員作推廣人員的後盾,負責解決推廣工作中的疑難問題。

  4、對推廣人員採取在職和定期離崗進修的辦法,更新知識,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5、召開教學、科研、推廣人員研討會,共同探討解決新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二)多種社會力量合作辦推廣。

  農業推廣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公益活動,美國政府動員社會各界支援農業推廣,從而逐步形成了一種多層次、多方面合作進行推廣工作的機制。一是國家和地方合作辦推廣。農業部和州、縣推廣機構各司其職,互相合作,經費由聯邦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1995年密西根州立大學推廣經費為4000萬美元,其中:聯邦撥款1000萬美元,州政府撥款20xx萬美元,縣政府撥款1000萬美元,另外還有特殊推廣專案經費和社會各界捐款800萬美元。二是政府和社會合作辦推廣。州縣兩級推廣機構中都設有政府代表,都成立有州立大學、有關部門、專業協會農民代表參加的農業推廣顧問委員會(協會),負責推廣工作的專案審定、經費籌集、人事安排和工作評估。三是以專職人員為骨幹,專職、兼職和志願人員合作辦推廣。兼職人員主要在州立大學,他們既搞推廣又搞教學、科研,志願人員主要在縣和縣以下以推廣顧問委員會和參加“四健”(4H)會的人員為主。埃力那克縣推廣站只有5名專職推廣人員,顧問委員會有12名,志願人員多達幾千名,面向群眾的推廣工作,許多是依靠志願人員完成的,推廣課題是由顧問委員會根據生產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專案方案由農業教學、推廣人員在深入調查,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聯合制定,專案的實施,除推廣、科研、教學人員參加外,多種社會力量,包括政府機構、群眾團體、大眾宣傳媒介、涉農企業和一些大型農場主,也積極配合,有的農場主還出錢、出地,帶頭實施推廣專案,承擔試驗示範任務。

  (三)農業推廣隊伍的素質高。

  密西根州1994年共有州、縣農業推廣人員445人,其中州農業推廣站150人,縣和區域推廣站295人。150名州推廣專家都是博士、教授,縣和區域推廣人員中70%為碩士,25%具有博士學位,無論是州推廣專家,還是縣級推廣人員知識面都很寬,學識比較淵博,都會操作現代化的儀器裝置。州、縣農業推廣站,全部實現了辦公通訊現代化,所有推廣人員都擁有電腦終端,與州立大學及其他資訊中心聯網,美國能形成這樣高科技、高學歷層次的農業推廣隊伍,一是高科技發展迅速,農場主的科技文化程度越來越高,自身素質差,很難再勝任推廣工作。二是州立大學設立了農業推廣教育系,在本科畢業的基礎上著力培養農業推廣方面的碩士和博士,形成了培養高階推廣人員的教育體系。三是州立大學對推廣人員的職位有嚴格的要求和招聘程式,招聘上崗後試用六年,方可聘為正式推廣員,不管什麼人,如果不能勝任工作,隨時都有被解聘的可能。

  (四)農業推廣領域廣泛,內容豐富。

  美國的農業推廣是全方位、面向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只要農村、農業和農民需要的,都是農業推廣的領域和任務。工作範疇已遠遠跳出單純農業技術本身,涉及整個農業和所在農民的種、養業、流通、農村文化、家庭教育、人際關係、協調指導等諸多方面,以滿足農民的高層次需求。農業推廣人員涉及和實施的專案分三大類:

  1、農業技術和自然資源類:涉及農戶利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經驗,有效地從事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場利潤,開發新的農產品,參予國內外市場競爭,注重食品衛生,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及農民群眾的多種需求和心理培訓、法律和公共政策的諮詢等。

  2、“四健”青年俱樂部專案。四健是指健康的心、健康的腦,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手,“四健”是為農村開發農村青年資源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農村青年提供理論、實踐環境,培養他們關心公共事業,實現自我控制,增長知識才幹,提高領導、管理能力,試一試、幹一幹,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3、家政推廣專案。家庭是農村發展、生活的基本單位,指導農村家庭生活、消費,健康發展是美國農業推廣的重要任務。這類專案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培訓等活動,強化家庭的作用,制止家庭分裂,減少青少年犯罪,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家庭的穩定發展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專案的主要內容有:(1)進行公共事業、社群活動和法律的培訓,教育農民處理好家庭與社群、政府的關係;(2)進行有關食物與營養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營養和健康、生長髮育之間的關係,注意營養、膳食和烹調技術;(3)進行衛生和健康方面的培訓,指導農民搞好家庭保健,改善家庭衛生和設施,愛護公共衛生及設施;(4)幫助農民家庭進行住房需求評估,推薦家庭住房設計式樣,提供房屋修膳和管理知識;(5)指導新婚夫妻和青年夫婦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尊敬長輩和撫育好小孩;(6)指導農民搞好家庭預算,用好家庭資金;(7)進行家庭生產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家庭農場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五)推廣方式靈活,推廣手段先進。

  農業推廣單位都擁有電子計算機、衛星聯網電話、電視、錄放裝置等現代化推廣工具,推廣人員將各種知識資訊輸入計算機內,農民需要什麼資訊只要撥個電話或開啟計算機終端就可獲取有關答案,十分便捷,我們走訪的農戶中,大部分都和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統聯網,無論是芝加哥的農產品市場價格,還是天氣變化情況等,都可做到“秀才不出門,可知天下事”,州立大學除常用的宣傳培訓裝置外,龐大的計算機系統除和各縣推廣站、農戶計算機聯網外,還與國內外有關重要部門聯網,有關的技術資訊可及時交流、傳遞。州立大學還設有6套電視節目,無線廣播電臺定期向農民播放農業知識技術和資訊,利用衛星遠距離教學也在應用中。

  美國的農業推廣方式,分直接推廣、間接推廣。直接推廣是指推廣人員走訪到戶,面對面幫助農民解決問題;間接推廣方法是指藉助印刷品、電話、電視、廣播、電子郵件等進行推廣宣傳。目前,運用直接推廣方法服務的約佔農戶數的25%,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如小組培訓、參觀、示範等,必要時還進行個別諮詢、個別訪問。各種農業推廣方法,都體現了民主的,說服教育的原則,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強迫命令。而且,絕大多數推廣專案都是無償的。

  (六)隊伍管理嚴格。在長期實踐中,美國的農業推廣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

  l、農業推廣人員由州立大學直接管理,州推廣專家由學校聘任,基層推廣員由大學下屬的州推廣站聘任,併發工資,地方政府不干預推廣工作。

  2、基層推廣人員由州立大學負責培訓,每人每年回校培訓時間不得少於20天,以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3、根據推廣人員的特長,分別參加州推廣站的推廣專案。推廣員帶著問題回學校與專家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再回去組織實施。

  4、對推廣人員的工作進行評估,如不稱職,隨時辭退。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3

  美國根據本國的'國情和農業資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對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進步發揮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經驗可供我們借鑑。為此,我們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法律、法規。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公益事業,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援,需要法律預以保護。我國人大常委會經過多年醞釀討論,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頒佈了我國第一部農業推廣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這無疑將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但從推廣法頒佈兩年來的實施情況看,由於法律條文太原則,操作性差,難以落到實處,建議儘快制訂《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細則,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別是在維護農技推廣機構合法權益,國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體、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農技推广部門的裝備,促進農業科技資訊、網路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和經濟資訊,顯得越來越重要,資訊已成為一項重要財富,誰先得到它,誰就可以取得經濟上的主動權。美國農業推广部門把資訊傳遞作為向農民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大的農場主也十分注意收集農業科技和市場資訊,他們都裝備了先進的資訊傳播裝置,建立了完善的資訊傳遞系統。目前,我國農技推广部門普遍裝備落後,資訊傳遞慢,渠道單一,適應不了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需要。建議國家增加投入,改善農技推广部門的裝備,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農業科技廣播電視臺。我國幅員遼闊,交通不發達,廣播電視的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與否的影響,同時利用廣播配以電視,更加形象、生動,適合我國農民文化水平低的實際,是傳播農業科學技術的一種好方法,國家應把它作為科技興農戰略的一件大事來落實。二是逐步建立計算機資訊、網路系統。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應用,促進資訊事業的發展。世界發達國都把計算機的普及推廣和網路化,作為經濟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來抓,建議國家在“九·五”期間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採取與地方聯合投資的辦法,在每個省確定若干個地、縣農技推广部門,開展計算機網路建設的試點,同時,組織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開展計算機軟體開發。爭取用一、二個五年計劃,把全國縣級以上農技推廣機構都用計算機網路起來。三是增加農業科技讀物出版發行,使農民比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三)加快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步伐,提高農業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

  我國農技推廣機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內部分工過細,人員過多,業務素質普遍偏低。可借鑑美國的經驗,逐步將推廣機構內服務性的專業站(室)向專業性服務公司(肥料公司、藥械公司、果品公司等)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逐步向綜合性、宏觀性方向發展。從重點進行生產技術指導,逐步轉向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與評價,農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發展。二是採取切實措施加快對現有農技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各級政府要增加農業技術培訓經費,農業部和人事部門組織制定農技推廣機構崗位任職標準,以調動在職科技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三是繼續抓農業內部的“三農”協作。我們認為,“三農”協作重點是省一級,省一級“三農”分屬不同的三個系統協作難度大,農業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議農業部對幾年來“三農”協作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就“三農”協作的組織形式,協作內容和方式,以及經費開支等做出具體規定,充分調動三家的積極性。

  (四)增加農業投入,引導農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發展。

  農業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目前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無疑是一種好的制度應長期堅持,但是,在鄉鎮企業發達,勞力向工業大量轉移的地方及東北、西北等耕地面積大的地方,可以根據群眾意願,引導農民把土地向農業大戶集中,建立家庭農場,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國家應增加投入為這些家庭農場提供一些中長期(10?0年)的貸款,幫助他們購買生產加工方面的機械裝置,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使之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樣板。

  (五)改革農村教育。

  目前我國不少地方的中學教育存在著主要為了升學的偏向,在教育內容、教學方式上與農村需要脫節,根據我國實際,農村學校應以培養新型農民為主要目標,中、小學在教學內容,課程安排及對學校的考學率上都應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