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

  近月來我閱讀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它講述了一個少女自13歲起愛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從此以後對作家一生依戀,甚至不惜生下與作家一夜風流的孩子,墜入風塵,最後她的一生在痛苦與淚水的掩埋中度過。

  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一個女人是否值得為愛情而付出自己的一生?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認同。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一株花,是一種草,是涓涓細流,是綿綿群山。卑微花草亦不為爭春而苦苦等待,群山細流自會流向遠方。生命是來之不易的,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同樣是短暫的。就我個人看來,我認為這個女人的行為並非敬畏生命,或者說她絲毫沒有理解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情,金錢,權勢的面前,生命價值高於一切。

  其次,書中的女人並沒有正確的理解生命的接續,在我看來,她所謂心心念唸的腹中胎兒只是她求得男人百媚一笑中的一種手段罷了,不難從她的字裡行間看出,她對孩子所謂的愛只是建立在孩子與那男人的一種血緣關係上罷了。作為一個母親,當她決定生下那個孩子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她的身上增加了一種偉大而神聖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是聖潔而美麗的,是對孩子由衷的疼愛與珍視所產生美好的紐帶,絕不是利用!

  也許我說不清楚生命究竟是什麼,孔亭喬木,吳宮蔓草,楚寺寒鴉,亭亭修竹。人生就像一場戲,每個人亦是這戲中的主角,所謂愛情,友情,權勢,金錢亦不過是戲中斑斕的點綴。它又像一本書,由你自己執筆,細細品讀,生怕錯過了精彩的篇章,不翻到最後永遠不知道結局的輝煌。採一縷和煦的陽光,擷一泓叮咚的清泉,劃一葉輕盈的扁舟,只願各自安好,為自己而活。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2

  為什麼會接觸到這部作品呢?源於在學習強國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談到了對作者影響很大的哲學作家以及他的作品。所以就去想辦法找到這篇文章來讀了。不過也是第一次接觸茨威格這個作家的作品,在看他的作品之前去查找了一些關於他的資料,影響了一大批的後來者,所以抱著濃厚的興趣開始和他對話了。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而這個作家,就是在小女孩13歲時搬過來的'鄰居,少女的痴迷,作家的活力,讓這個成績不怎麼好,站在人群中找不到的少女一步步為他改變,最後變成了一個容貌出眾的少女,而正是這出眾的相貌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裡的時候,心裡能激盪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也正是這銷魂蕩魄的三夜,讓少女變成了少婦,有了小孩兒,為了讓小孩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她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正如少女在信中寫到的那樣“我身體給了他們,但我的心永遠在你那裡。我想你會理解的。”

  ......

  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淒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豔遇中的一個。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當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竟不知如何表達,少女到離世時對這個“負心”男人沒有一絲絲的恨,有的都是愛,一種無條件的愛。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的氣質、氣場、氣魄、氣量、氣概,很可能跟他的閱讀、歷練構成因果關係。如果這四年你沒有荒廢,未來四十年你就有可能相對從容。讀“無用的書”,日後方能做“有用的人”。

  品詩詞,讀歷史,閱小說。詩詞給人靈秀,歷史給人睿智,小說給人閱歷。最後還是強烈建議朋友們抽空看看這部短篇小說,篇幅不長,裡面卻又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儘管可能是無用的書,但還是推薦你讀一遍。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3

  “我一輩子都忍受著這種命運,並且隨著它離開人世”。拿起書,彷彿重回茨威格筆下那個神秘的時間,那個清晰深沉地女性世界,那裡有熾熱執著的愛情火焰,和淹沒一起的情感洪流。

  張愛玲曾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她甘願成為他身邊的一粒塵埃,那朵滿懷情義的白玫瑰盛放在他的書房裡,也盛放在她無盡的幻想之中,與他無關,與現實無關。

  書中的女主角窮盡其一生去熱烈地愛著男主,這就是一場史詩般的暗戀,一位堅貞不渝的女人的獨角戲,一場自殺式的決絕的愛情。她將自己的愛情當做唯一的信仰,真真正正地詮釋了“我愛你,與你無關”。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這本書,當時已然淚流滿面,作者將一個女孩到女人暗戀時那細膩溫柔的情感描繪地無微不至。

  我敬佩於女主角為男主所付出的一生的等待,那種甘願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更加敬佩她始終保持著那一顆專一純潔的心靈,她擁有一個高貴的人格,不會施捨愛情,但是能夠透過自己的魅力使他注意到她;她不會去勒索、審判愛情,不依附於婚姻形式的捆綁,只是天真地渴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那個男人能夠從心底最深處就愛著她。

  他並沒有兌現承諾,也許在他的眼裡他們之間的感情只是那虛幻縹緲的幾夜,稍縱即逝,他辜負了她的等待與期待,我為她感到可悲,憎恨這個男人的深情繾綣的目光,憎恨他對她無情。

  然而字裡行間,我感受不到任何她對他的埋怨,充斥著的盡是她對他深刻的愛,是她對他們曾經美好的回憶,是對他給予自己這段感情的感激,是對愛人未來的囑託與不捨。我想她寫這封信的原因僅僅是為了使他知道這個世上曾有人那樣地愛著他,為了讓他知道自己值得這樣一份深重的愛。

  “我寧願獨自承擔所有後果,也不願意成為你的負擔。我希望自己是你所有女人當中獨一無二的。我希望,每當你想起我的時候,心中只有柔情和感激。”

  少年時期那種傻氣的暗戀誰都不會陌生,我們都曾天真地去喜歡過一個人。與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會成為你的思維的中心,與他有關的任何事都會讓你默默關注,他周圍的人會讓你覺得親切,他時常在的地方會讓你覺得熟悉,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會讓你久久揣測…即使時隔多年,我們會漸漸淡忘那個所傾慕的他,對他的那份心動也隨之而散,也許現在的自己已經有了去追求喜歡的人的勇氣,學會去表達心底的感情,但是回想曾經,也會無比想念那暗戀時期的懵懂天真的自己。書中的女主角像極了那時候的我們,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會因為她的欣喜而欣喜,她的悲傷而悲傷,她的期待而期待,因為她的愛情與我們產生了共鳴。

  “我的心緊張得像根琴絃,你一出現,它就顫個不停。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裡裝了懷錶,你對它的繃緊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耐心地數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可是,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女孩,將愛情視為自己的全部,在自造的愛情氛圍裡沉迷?這種宿命是那些痴情的人自己設下的,明知這猶如飲鴆止渴,明知這無可救藥,卻還是萬劫不復、一往無悔。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女主自討苦吃,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種痴狂正是我們骨子裡對愛情所向往的高度?我們渴望有一個這樣愛著自己,也渴望窮盡一生與自己最愛的人相守到老。

  或許大多數的人在某一個階段或多或少地當過這樣一個女孩,然而卻是善於深情、也容易遺忘。我欽佩女主對男主毫無保留的、高貴堅貞的愛情,但我認為,在愛情之外,我擁有更多的美好,那些對我關懷到無微不至的家人,那些陪伴我成長的朋友,我還有很多的願意去珍視的東西,我有自己嚮往的前途,有自己渴望的人生,我不會只為愛情而活。我欽佩她,卻永遠不會選擇成為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