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心理學上的小故事

心理學上的小故事

心理學上的小故事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心理學上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每一天懂一點好玩心理學【1】

  大家都喜歡坐靠邊的座椅

  這種行為是由人的私人空間意識引起的。靠邊的座椅,只有一側與別人接觸,因而大多數人都喜歡坐在這裡。萬一不小心睡著了,還可以減少倒在別人身上的機率,總之,周圍的人越少,我們就越自在。

  不過,也不是所有靠邊的地方都會讓人感到舒服自在,比如公共廁所中靠近入口一端的小便池或馬桶就經常受到“冷遇”。快餐店、咖啡館等高靠背座椅靠近外側的一端也不太受歡迎。這是因為高靠背座椅本身就可以確保一定的私人空間,而靠外側的一端反而容易將人暴露。

  喜歡站在勝利者一方的心理原因

  如果問政治家的座右銘是什麼,他們肯定會說一些漂亮的至理名言。實際上,在他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同樣的座右銘,那就是:永遠站在勝利者一方。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樂隊車效應”。“樂隊車”是指在遊行中開在最前面、載著樂隊演奏音樂的汽車。樂隊演奏的音樂使人情緒激昂、不自覺地就想跟在車後面參加遊行。這種心理效應在政治家中非常普遍,一般人中也有不少人存在這樣的心理。

  樂隊車效應在經濟活動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們經常在電影的宣傳廣告中聽到這樣的話:“電影熱映中,觀眾好評如潮”。這些宣傳語目的就是為了激發觀眾的心裡產生“樂隊車效應”。至於是否“好評如潮”,觀眾朋友們還要自己判斷。

  為什麼英雄多是孤膽英雄

  在地鐵中或馬路上見到有困難的老人,許多人心裡都想去幫他們一把。可真正採取行動的人卻很少。難道是因為比較冷漠嗎?確有這個因素,但其所佔比例相當微小。

  有另外一個心理原因使我們不願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當週圍有很多人的時候,我們心裡就會想:即使我不去幫助他,也應該有人會出手相助。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林格曼效應”。

  德國心理學家林格曼曾經做過一個讓眾人拉網的實驗。結果,每當拉網的人數增加,每個人出的力就會減小一點。原本,我們認為人數的增加會發揮相乘效應,即每個人出的力會增加,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當人數越多時,人就越會感覺“我只不過是其中一份子”,於是拉網的時候就不那麼賣力了。

  人多了的話,就會寄望於別人。很多人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幫助有困難的人,所以英雄多是孤膽英雄。

  夢的意義

  被追趕的夢——一般情況下,當發生不安或陷入紛爭時,人大多會做被追趕的夢。當私生活的環境發生改變、被委以重任的時候,也會做類似的夢。

  考試的夢——感覺自己無法完成任務或缺乏自信時,一般會做考試的夢。這也許是因為準備得不充分,自己的潛意識以夢的形式告訴自己應該再努力一下。如果是在沒有任何不安的情況下做了考試的夢,那也許是一種警告。你應該再仔細檢查一下,看準備工作中有沒有漏掉的地方。

  被擁抱的夢——做被擁抱的夢存在明顯的男女差異。想確認身邊是否有值得信賴的人時,往往會做被擁抱的夢。當然,希望得到心上人擁抱的願望也會促使人做類似的夢。女性更容易做被擁抱的夢,這說明女性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絡。

  找廁所的夢——有時,我們並沒有尿急,卻在夢中拼命尋找廁所。很多做這個夢的人都是有話不敢說,把它埋藏在心裡。想說卻說不出口的緊張感,在夢中就轉化成了尋找廁所的行為。

  生病、受傷的夢——當人的身體或心理的平衡被打破時,常會做生病或受傷的夢。此外,也有例項證明,有時做類似的夢是深層心理給我們的警告,提醒我們某些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潛在疾病。這樣的夢大多不是直接性的。

  死亡的夢——也許有人認為夢見死亡是非常不吉利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心理學家把死亡的夢理解為是“再生”的訊號。他們解釋說,當人即將開始某種新的生活,或者想開始過新生活時,常會夢見自己死了。

  吵架的夢——夢到吵架時,不管當時的心情如何,大多數情況下吵架的物件都是自己。即使夢中在與其他人吵架,但大多隻是自己的分身。當人內心紛亂、糾纏不清時,為了整理思緒,容易做吵架的夢。

  一步一天涯【2】

  在抬起一隻腳和落下另一隻腳之間的短短几秒鐘裡享受人生。

  初到西點軍校的時候,我只有22歲,是系裡最年輕的講師。當時二戰已經結束,美國經濟蒸蒸日上。我覺得人生就像一場盛宴剛開始,美味佳餚會不斷出現,錯過一兩道菜也沒關係,後面肯定還有更好的。但拉爾夫中尉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系主任派我去機場接一位應邀來做演講的二戰英雄——拉爾夫中尉。他曾在二戰中奮不顧身地救護戰友,並因此獲得了銅星獎章。拉爾夫中尉只比我大幾歲,跟我一樣喜歡棒球和搖滾樂。相互介紹後,我陪拉爾夫去機場大廳取他的行李。從登機口到大廳只要5分鐘的路,但我們卻走了至少20分鐘,因為中尉走幾步就會對我說“請稍等”。

  第一次說“稍等”是因為一個老婆婆的行李從手推車上掉了下來,拉爾夫過去幫她放好;第二次“稍等”的時候,他把兩個小孩子分別舉起來,好讓他們看到窗外跑道上準備起飛的飛機;第三次和第四次是為了拉我去欣賞牆上的兩幅印象派油畫;第五次是停下來跟一個風趣的機場清潔員聊幾句……而每次“稍等”之後,拉爾夫的臉上都會露出甜甜的微笑,好像剛剛吃了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一樣。

  說實話,我不止一次來過軍校附近的斯圖爾特機場,但每次都匆匆而過。印象中這是一個簡陋擁擠的機場。我甚至不知道通道兩邊的牆上掛滿了名家捐贈的油畫。跟著拉爾夫,我第一次發現周圍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第一次注意到周圍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我好奇地問中尉:“你從小就是這樣的嗎?”

  “你問我是不是很早就懂得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拉爾夫搖搖頭,“不,入伍之前我也覺得人生長著呢,即使錯過什麼,以後也總有機會彌補。但戰爭教給我另外一種態度。”接著中尉解釋說,他所在的小分隊負責清除地雷,很多次他親眼看見剛剛還走在身邊的戰友被炸得面目全非。

  “那時候,我們的生命是用一步的長度來丈量的,每一腳都有可能踏進死神的領地。慢慢地,我學會了在抬起一隻腳和落下另一隻腳之間的短短几秒鐘裡享受人生,我學會了在邁出下一步之前認真端詳周圍的世界,因為這一步說不定就是我生命的最後一步。只要你願意,每一步都是新生活的開始,都會帶來一個新世界。”

  彎路的距離【3】

  那年我去一家公司應聘。公司正在招聘兩個崗位,一個是經理助理,另一個則是普通業務員。

  像我這樣從一流大學畢業的學生,目標自然是第一個崗位,這是最起碼的,否則哪能對得起我這文憑?結果又是排隊又是面試,過五關斬六將,不料到了最後環節,原本自信滿滿的我卻在殘酷的競爭中出局了!

  走出公司的時候,我經過普通業務員的應聘室,裡面空空如也!也不奇怪,自持有點文憑的年輕人,誰願意去做個普通業務員呢?走出大門,已快到下班高峰期,路上的車流開始擁擠,擠公交車或坐地鐵我都需要轉車,應聘失敗的我準備用打車回家來慰藉下自己,碰巧這時有輛計程車從一個小巷裡駛出來,忙伸手攔下,上車後,我告訴司機要去沂源新村,司機沒有馬上開車,扭頭問我:“你想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

  “最短的路難道不是最快的路?”我奇怪地問。

  “當然不是!現在是車流高蜂,最短的路也是最擁擠的路,如果遇上堵車,可能會耗上一兩小時,所以我建議繞道走遠路,從體育場路過去,雖然遠,但卻能快點到!”

  “那就繞一下路!”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司機一踩油門往前駛去。街道兩邊的樹木和店鋪飛速往我的腦後奔去,但我的心思卻因司機的話聯想開了。很顯然,經理助理這個崗位就是一條“直路”,是應聘者們的直接目標,也正因此,才有很多人擠到這條路上來,形成了激烈而殘酷的競爭,我也是一心盯著這條直路的人,結果卻失敗了!如果是這樣子,那麼普通業務員對我來說無疑就是一條彎路,但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從低層做起,積累更多的經驗,可能對自己將來的工作反而更有好處!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能繞個道,選擇這條彎路呢?

  想到這裡,我馬上叫司機調頭重新回到那家公司,走進了那個無人問津的普通業務員應聘室……10分鐘後,我被告知從明天開始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就這樣,我成了這家公司的一個普通業務員,經過一年的磨鍊後,我被提拔為組長;第二年,我又被破格提拔為主任……五年後的今天,我憑藉著優秀的工作表現,成為了銷售部的經理!話說當初那個在應聘經理助理一職時脫穎而出的優勝者,現在依舊是經理助理,也就是我的助理。

  雖然一個經理之職也算不得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但對我個人而言,卻也是一種階段性或者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假設當初沒有選擇應聘普通業務員這條彎路,當然或許我會在別處另有發展,但我相信我一定不會在這家公司裡面出現,更不會成為這家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銷售部經理。

  感謝那個不知名的'計程車司機,是他使我領略到,彎路的距離,有時候反而是真正最近的距離!

  非走不可的彎路【4】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母親攔著我:“孩子,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的?”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走……終於走了過來。坐下來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碰壁,不摔跟頭,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過來人”的“攔路癖”,無非是想讓後人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但人性的發展,卻無視這些,它按照人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不會因為長者的經歷,而廢除後來人的成長過程,沒有這一過程,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這是規律。

  所以,明智的長者,會在叮嚀之餘,微笑著關注這一切的發生與結束。

  疼痛也是財富【5】

  我有一個朋友,家境比較富裕,也很少受苦。剛進大學的時候,她有很多美好的願望,也一直認為自己能夠實現。後來她才發現現實並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她英語4級沒過,兼職做了幾天,人家就嫌她專業知識不過關,辭退了她。更要命的是,她的男朋友另結新歡,離開了她。

  於是朋友便感覺非常痛苦,在強大的精神壓力下,她一度想到了自殺。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一生其實是在痛苦的道路上行走,快樂只是達到成功彼岸的剎那。成功過後,接下來又是另一個起點了,又得面臨新的痛苦。如此迴圈不息。

  我想,朋友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關鍵在於對待痛苦的態度錯了位。把痛苦無限擴大,就會陷進泥沼裡,甚至會覺得生活對自己太不公平了。人一旦萬念俱灰,就很容易走向極端。如果你把痛苦無限縮小,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道路上的一個臺階,看到了,攀過去,它便成了你走向新高度的基石。

  記得有個作家曾經說過:要麼你去駕馭生活,要麼生活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者。其實痛苦也是一種生活的體驗,要想在一生中有所作為,就得學會坦然面對痛苦。也唯有在痛苦的磨鍊中才能健康、快速地成長。

  給自己一個懸崖【6】

  有一個人撿到一隻小鳥,就將這隻小鳥帶回家裡,給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將小鳥與小雞一塊飼養。慢慢地,小鳥長大了,人們才發現,這隻小鳥原來是一隻鷹。雖然這隻鷹和雞群相處得很好,但總有人家裡丟雞,人們就懷疑是這隻鷹吃了雞,強烈要求主人將這隻鷹處死。這家主人捨不得,但迫於大家的壓力,他決定放生這隻鷹。但是,不管主人將它放到什麼地方,它總能回到村裡來。有一個人說他有辦法,將鷹帶到了一個懸崖邊上。他將鷹向深淵裡扔去,那隻鷹一開始,就像是一塊石頭掉下懸崖,直直地向下墜落,眼看就要到崖底了,鷹突然展開了翅膀,竟然奇蹟般地飛了起來,而且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再也沒有回來。

  鷹本來是有翅膀的。能飛很高很遠,但是,在一群雞的世界裡,它已經被同化了。沒有經過鍛鍊,又貪戀溫暖舒適的雞窩,漸漸地,也就失去了翱翔藍天的勇氣和信心。要是沒有人將它扔下懸崖,它永遠不可能飛上藍天,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敢面對這樣的懸崖。

  美國有一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他從來沒有寫過交響曲,而當時美國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樂團的著名指揮家,卻對他十分賞識,邀請他為交響樂團寫一部交響曲。但是,固執的格什溫聲稱自己對交響樂一竅不通,不肯從命。這位指揮家竟然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說20天后,音樂廳將上演格什溫的交響樂《藍色狂想曲》。格什溫看到廣告,大驚失色,質問指揮家為何令他出醜,指揮家微笑著說,反正,全城人都知道了,你看著辦吧。格什溫沒辦法,只好將自己關在屋子裡,硬是用兩週的時間,完成了這部作品。誰知首場演出竟大獲成功,格什溫的名氣也迅速傳遍美國。

  有些時候,我們確實需要緊逼的力量。使自己獲得重生,讓生命之樹開出更加絢爛的花。

  人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平穩的生活戀戀不捨。但是,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就必須明白,在關鍵的時刻,應該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邊上,在看似深淵的邊緣,才有可能獲得另一片藍天。

  不賺錢就賺人生【7】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個建築公司老闆。雖然目前家大業大,但創業過程並非無風無雨。他很會找地,很會想點子,所在地的政商關係也相當良好,才能耐住臺灣建築業所經歷的長時間不景氣。

  朱先生沒念過什麼書,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點書,學歷高一點。不過,他的獨子唸的是現代藝術,看來跟家業沒什麼關係。孩子辦展覽時缺乏經費,他也都慷慨贊助。

  很多人聽說他沒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問他:“你怎麼沒要求孩子繼承家業?”他總是笑笑說:“當然有暗示過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築,可以把我擁有的資源都給他。不過,他從小就只對畫畫有興趣,我也沒辦法。”“念藝術恐怕連吃飯都有問題吧?”好事者這樣問的話,朱先生就會聳聳肩笑道:“也許賺不了錢,但應該會賺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樣,我爸是種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繼承家業,我恐怕也不會有今天的事業版圖吧。上一代總想不到下一代的發展,說不定我兒子將來會開一個比‘皮克斯’更大的動畫公司。”

  以前,父親越成功,兒子的未來越被侷限,現在,已有不少開明家長,願意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他們明白,一個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是很難成功的。萬一不成功,還會怪父母誤了他的選擇,這種重擔,現代父母應該難以消受。

  我們的人生和金錢的關係,其實只有四種可能狀況:賺錢也賺到人生;不賺錢卻賺到人生;賺錢卻賠上人生;不賺錢也賠上人生。

  你屬於哪一種?

  帶著寧靜去睡覺【8】

  在一家旅館吃早餐時,我和兩個朋友談起昨晚的睡眠狀況,其中一人大加抱怨,他說他整個晚上都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後弄得自己筋疲力盡。“我想在上床之前聽聽新聞,”他說,“但一段時間之後,我聽得耳朵都煩了。”“聽得耳朵都煩了”或許就是他睡眠不好的原因,沒有人懷疑他受了一整個晚上的煎熬。“也許這與我睡覺前喝咖啡的習慣也有一定的關係。”他沉思了一會兒,說。

  另一個人大聲說:“哈哈,我可睡了個好覺。睡覺前,我瀏覽了一下晚報上的新聞,用收音機聽了近幾天的新聞,並對這些新聞做了整理和分類。當然,”他接著說,“我是按照儘快入睡的方法去做的,這些方法可以說屢試不爽。”

  我趕忙問他有什麼入睡的好方法可以介紹給我們,他解釋說:“我的父親是個農民,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在睡覺前召集全家人,在客廳裡為我們朗讀《聖經》。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祈禱過後,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間裡美美地睡上一覺。”他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說:“但這些年來,我只在一次堵車時才祈禱過,這真遺憾。幾個月以前,妻子和我的日子過得很不順心,於是我們決定恢復這個習慣。結果,我們發現這一方法確實非常有益,所以現在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前,妻子和我都會在一起讀《聖經》,然後虔誠地做一段祈禱。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我確實睡得很好。”

  他轉向其他人說道:“我睡覺前雖然聽了新聞,但並沒有聽得耳朵煩了才去睡覺,而是帶著一種寧靜的心情去睡覺。”

  好了,這裡給了你兩種耐人尋味的方式——“聽得耳朵都煩了”和“寧靜的心情”。你想選擇哪一種呢?

  酣然入睡的秘訣在於精神狀態的變化,內心寧靜才是最安逸的生存之道。要獲得內心的寧靜,必須努力改變你的思想和你的心情,使它們處於放鬆、自在的狀態。只有這樣,你才能接受上帝賜予的寧靜的禮物。

【心理學上的小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