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描寫冬至的散文

描寫冬至的散文

描寫冬至的散文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描寫冬至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冬至的散文1

  不知冷熱的說,我喜歡——冬至。

  很多年前,那個冬天也很冷,儘管在南方,在沒有冬天的南方。因為心裡冷,看不到希望的迷茫。 恰逢電視裡<<三國演義>>正熱播。《赤壁之戰》那集裡,陰險的曹操正被更陰險狡猾的周瑜算計到只欠東風了,還渾然不覺。江面上起風了,偉大的軍事家,詩人,政治家,陰謀家,泡妞高手曹操先生,眯起色迷迷的綠豆眼,擄著鬍鬚不緊不慢的說:冬至陽生,夏至陰生,東風吹過來正常得很。遂在大意之間,給對方一個漂亮的大戰提供絕世的機會而傷了自己很多的元氣。我想,那場慘烈的古代大戰時,也許讓不可一世的曹操也會有世界末日的恐懼吧!世間的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沒有最聰明只有更聰明。當然聰明未必精明,精明未必高明,高明未必智慧,智慧未必若愚。所以,我已經不相信所謂的江湖高手會所向無敵。世界是公平的,人一生下了就註定能克誰,也會被誰克。若是個尤物,人見人愛,沒有誰可克的話,那麼恭喜,上帝也愛你!他老人家想收你去天堂陪他玩。你看周瑜年紀輕輕,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家裡還有美若天仙的小喬,也許上帝那裡缺人才吧,將他欽點了去,留下漂亮寡婦夜夜守空房。

  昨天,我起床出奇的早,只因為,這一天的太陽出來得最遲。我需要陽光,這麼多天陰雨,搞得心情鬱郁的。但是,天終是沒有放晴,7點多才有些白天的感覺。 江南,這天要好好吃一頓糯米飯。過年的臘魚臘肉在這一天醃的最好吃。

  晚上,假想傳說中的末日,誰要和誰一起過?如果真的要死,我願意陪誰?首先,我想陪父母吧!可是離得有些遠,況且他們老兩口總是在一起的。還是帶著我的小心肝去逛商場吧!那裡肯定不孤單,步步高廣場樓上好吃好玩的應有盡有!

  花潤妍櫃上中國風的棉衣,讓巧舌的促銷員鬼使神差弄到了我的身上,她殷勤的幫著扣好,並理了理衣領邊的蕾絲,職業的微笑著,淡定道:“姐姐,這衣服簡直是為你量身定做的,不僅和你氣質相符,連大小都這麼合適,又不貴,才1688元,還送劵,參加聖誕節活動,非常划算。”(還姐姐呢,你沒叫奶奶就已經抬舉某人了,好像某人還撿了個大簍子一樣)站在鏡子前皮笑肉不笑的我,無限愛憐地抖抖袖子,撫摸著綢緞般細膩,柔軟,輕盈,順滑的內膽;看面料是花色華麗的牡丹被白色半透明蕾絲覆蓋,遮擋了俗氣,又從側面透出一部分內斂的繁華,給人以含蓄優雅的沉醉感;如淡化到7成顏色的美景,又像是霧裡看花的朦朧;就像是歷經過奢華的女子,站在若隱若現的珠簾後,骨子裡流露出擋不住的風韻。不可說,說不準。。。(我是描敘衣服喔)

  我的乖兒,真是比營業員還淡定:“可以,好看!買下吧,媽媽,如果你捨不得,就用我的壓歲錢,算我送你的聖誕禮物。”

  我不缺衣服, 可是,我缺——溫暖。

  有你——好孩子,這個冬天不管三九天有多冷,一定會戰勝嚴寒,否極泰來。千嬌百媚的春天不遠了。

  描寫冬至的散文2

  今天是冬至,媽媽說要吃餃子。我當時並沒有在意,以為媽媽想吃水餃了。這不,今天中午我們就從東昌府水餃超市買了我們愛吃的韭菜餡水餃,不過我覺得沒有媽媽做的好吃。

  冬至這天為什麼要吃水餃呢?我還是有些納悶。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終於得到了答案。

  這冬至是華夏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這一天,(個別年份在12月21日或23日)。冬至,顧名思義是寒冬的開始,交九的第一天。冬至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這個節氣後來演變成節日。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國人在這天也要祭奠祖先,跪拜父母。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看了張仲景“舍醫救民”的故事,我很感動,我長大了也要做一個濟危扶困的人。

  描寫冬至的散文3

  冬至確實是不客氣的。它不像立春那樣謙恭,喚來和煦的春光,還有滋潤的雨水追隨,而是迎來刺骨的寒風和冷媚的表情,並把黑夜拉到最長的境界。

  其實,冬至是小心翼翼地來的,也是有備而來的,更是履約來的。它穿過紛揚的雪花,趟過薄薄的`凍冰,帶著傳承的習俗,看著太陽的臉色,讓未來到來,讓昨天過去。在這個時令,秋的尾巴已不復存在,莊稼的收成早已蓋棺定論。閒著的和不太忙的人,呷著一杯老酒,把節令品得有滋有味。餐桌上有鍋仔冒熱氣,菜地裡有包菜們在堅守,糧倉裡有收成在張望,沒有來的,還有來不了的,僅是自己短缺的努力。寒風從門縫裡刺進來,我們清醒了許多:我們習慣了去驗證自然、社會對我們的諾言,卻很少去驗證自己給自己許下的諾言。

  冬至是荷著辯證法而來的。它忍辱負重,甚至歷經滄桑。它從周朝就出發了,在漢代轉了一輪又一輪,在天南地北孕育了好多習俗。冬至過節就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熱鬧自不待言。然而,它的冷酷也是顯而易見的。被壓迫的人們在這個時節是最難捱的。青黃不接是最大的特色。一把米,甚至一席溫暖的話,就能成就一屋的幸福。事實上,微小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冬至的冷是寒心的冷。但很多時候,它的火熱甚至超過了夏。冬泳,火熱著意志;冬耕,火熱著墒情;冬雪,火熱著飄揚;火鍋,火熱著胃口……關鍵在心,只要心熱,身冷不起來。不論寒風如何襲擊,前方的路照樣伸延。只有心高,路才高;只有心寬,路才寬。再刺骨的寒風,都在強者的腳下;再險峻的山峰,都在智者的腳下。

  冬至雖然開啟了嚴寒,但離春天確實不遠了。杜甫寫過一首《冬至》的詩,開場就說:“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因此,我常把冬至比作神秘的冷。在我的眼睛裡,不僅有冬至的滄桑,越冬的小寒、大寒,還有迎接立春的熱。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二十四等分裡,冬至與立春,坐成兄弟般的平凡。歲月就是如此讓我們學會理解,年輪就是如此讓我們學會寬容。倘若被嚴寒封閉在死衚衕裡,我們就會活得很累,就會與理解、寬容隔得很遠。之所以活得累,恰是因為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解不開情結。

  我也承認,冬至是瘦削的,但它畢竟積蓄了一肚子的學問,這全在於它的養生之道。冬至伊始,九九八十一天,都是補氣養生、養精蓄銳的好日子。印度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請走慢一點,等一等靈魂。”有了靈魂,還怕不能越冬麼?

  描寫冬至的散文4

  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又是一個冬至,冬至,一個離寒冷越來越近的節氣。不知為何,有一點想寫的衝動,提起筆來,心中無限感懷…

  一向對節氣,不曾敏感的我,獨感寒冷的冬至。不曉得冬至是因何而來,為何而慶,也不曉得它背後有沒感人至深或是發人深省的故事,只知道,“冬至”一直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冬至節氣的光臨,預示著真正冬天的到來,這一天白天最短,晚上最長,一年一次的冬至氣節,給我們代來許多感慨與回味,冬的嚴寒與夏署的酷熱行成一個截然不同的對比,一年四季的輪迴,使我們經受太多的時空經歷,從溫暖宜人的春季,到酷暑連天的夏季,從秋高氣爽的秋季,到嚴寒冰雪的冬季,我們無不感慨歲月的磨礪。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別的一個節日,它是大自然對我們的考驗,它是春天氣息的先遣者。一年四季的光臨與輪迴,不正是我們自己人生經臨的見證嗎?有嚴冬的光顧,必有春的到來。

  面對冬至,只知道, 冬至過後,應該春天也近了。201X也已經接近歲末了,剩下的些許日子都是對即將到來的平安夜和聖誕節準備的了,20XX年的到來,我們或許也都準備好了!

  不知什麼原因,我忽然想到了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很多感懷觸傷我的心靈…

  喜愛冬至,鍾情這樣的夜晚,每每有感而發的情緒總是在這一時刻無法阻擋地來到,也終於在這份寧靜中,將自己完整釋放,把不快樂封存,永不開啟;再將歡愉的記憶貼上精緻標籤,欣賞時要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邊守候。

  又是冬至,時間一年年的閃過,一年卻不同於另一年,可我依然戀著這個節日,這個我一直以來最喜愛的節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朋友們,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珍惜流逝的每一年。

  讓我們共同感懷冬至節的到來,讓我們共同經歷嚴寒的磨練,一起去迎接春的天使吧!

  描寫冬至的散文5

  今歲又冬至,燈影伴隻身,理亂塵年事,歸故遠行人。歲月如佛手,心無雜念,翻開了冬的一頁,淡定了然。落記,這一時刻寒冷的時節,隨筆,畫下這深沉蒼茫的音質。就這樣麼?輕輕地、敲著除舊的鼓,滿腮的白鬚,叫人著了冷,帶些許迷朦。

  縮在冬的棉襖裡,也就把心懷裝入了冬。那些臃腫的日子,被剝落外殼,著上綿絨絨的衣裳,安靜地睡在歲月的懷抱和冬的季節裡。靜聽時針敲響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頭頂盤旋縈繞不歇,翻去覆雨,掀風舞雪地歌唱。這是漫長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幾份雅緻之情和爛漫心懷,踏冬踩雪,彷彿可聽到冬在歌唱,它在與歲月對話,在與生命傾訴,仍可感覺輕如縵紗的隔簾,隱著我的眼,還帶了迷朦的白,晃晃顫顫地向我包來。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覺得融入冬有一個世紀了。我是踩在歲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頭頂從天空劃過的候鳥,是冬的追隨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抬頭數數天宮上的碑,看它距我愈來愈近,它在雲裡霧裡淹沒著,似冰冷無言的衛士,每個頭頂都豎著羽毛一樣的獲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樣悠遠的調子,彈破一天的霧,惹得獲花紛紛揚揚而墜。落下,只為去那遼遠遙迢的故鄉。我的靈魂騎了它飛來,趕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鄉的原風景,仍那麼清秀可人,霜貫橫白。

  我是掛在故鄉枝頭的一枚葉子,是貼在她額頭上的一枚郵票,或者可說是長在歲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霧,瞬隱帶了冬至而歸,遮住了蒼白的天幕與它一同粘連成冬的樣子。故鄉的冬就那樣,聽冬,如同品嚐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飄止渾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頂峰的時候又翻過我不多的光陰,它是隨意柔和的,也是皙顏動人的。“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我守著一個個冬至踏過了歲月的長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親翻開的舊黃曆,在不停地說:“冬至了,冬至了”,母親也憂心忡忡地湊上前去看,儘管不認得其中的字,還滿臉疑惑地自言自語,懷疑這冬的到來,與去年時分的差異。冬至,就是我的望親石,我站在石頭上,仰頭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門和那道門坎兒。畫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門口,還是父親翻閱冬至的嚴肅,冬至既到就是節衣縮食的開始,日子就變成堅硬冰冷的石頭,是走向“年關”的開始……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推著日子,又一個冬至不約而來,在既近換歲的時候換了人心,將我從毫無顧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憂心忡忡的人。父親與母親為生活維艱而憂心,我呢?只會站在物質豐沛的日子裡頭,望故興嘆。望著生命的長廊朝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遠?卻從未想像過。我唯願讓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輕煙一樣散開,飄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帶著歲月黴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風景,還有風景裡那些慘淡寂寥的遺骸。我且用迎接新歲的美酒,灑向生命的歸宿地,成兩行清淺的詩句,朝著親情的靈魂處,寄千串厚重的禱告!

  歲寒見冬至,早春接清明,節氣如掛在季節枝杆上的一張張紙條,我是走在季節裡的行者,到了冬的驛站,撕下,看它上面寫給我為數不多的話,或是淡淡的無字書。我嗟嘆流年,在這一時刻安靜地掰著手指,計數自己最大的峰齡。春在一個對話的距離,欲催梅綻,我在花開花殘,無心拾起落紅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門坎,生活之隔檔,隨著年關更替,附著生命的歌唱,舉著生活的祈禱,我虔誠地叩拜歲月,並悼念被歲月剪成的清苦,還有被它遺失了的生命!

  心在清明飛,飛過端午、掠過重陽、冬至收容。

  描寫冬至的散文6

  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又是一個冬至,冬至,一個離寒冷越來越近的節氣。不知為何,有一點想寫的衝動,提起筆來,心中無限感懷…

  一向對節氣,不曾敏感的我,獨感寒冷的冬至。不曉得冬至是因何而來,為何而慶,也不曉得它背後有沒感人至深或是發人深省的故事,只知道,“冬至”一直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冬至節氣的光臨,預示著真正冬天的到來,這一天白天最短,晚上最長,一年一次的冬至氣節,給我們代來許多感慨與回味,冬的嚴寒與夏署的酷熱行成一個截然不同的對比,一年四季的輪迴,使我們經受太多的時空經歷,從溫暖宜人的春季,到酷暑連天的夏季,從秋高氣爽的秋季,到嚴寒冰雪的冬季,我們無不感慨歲月的磨礪。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別的一個節日,它是大自然對我們的考驗,它是春天氣息的先遣者。一年四季的光臨與輪迴,不正是我們自己人生經臨的見證嗎?有嚴冬的光顧,必有春的到來。

  面對冬至,只知道, 冬至過後,應該春天也近了。20**也已經接近歲末了,剩下的些許日子都是對即將到來的平安夜和聖誕節準備的了,20**年的到來,我們或許也都準備好了!

  不知什麼原因,我忽然想到了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很多感懷觸傷我的心靈…

  喜愛冬至,鍾情這樣的夜晚,每每有感而發的情緒總是在這一時刻無法阻擋地來到,也終於在這份寧靜中,將自己完整釋放,把不快樂封存,永不開啟;再將歡愉的記憶貼上精緻標籤,欣賞時要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邊守候。

  又是冬至,時間一年年的閃過,一年卻不同於另一年,可我依然戀著這個節日,這個我一直以來最喜愛的節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朋友們,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珍惜流逝的每一年。

  讓我們共同感懷冬至節的到來,讓我們共同經歷嚴寒的磨練,一起去迎接春的天使吧!

  描寫冬至的散文7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它與春分、夏至、秋分一樣,反映著太陽變化的轉折點。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因此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可見,冬至是一年中晝短夜長的至極之日。

  大冬天,山裡天黑得早,亮得晚,夜長得讓喜歡睡懶覺的人都感覺腰痠背疼有點累。老年人瞌睡少,半夜醒來再也睡不著,手伸到炕頭摸煙鍋,漆黑的屋子裡,亮起一明一暗的火星子,夾雜著上氣不接下氣的咳嗽聲;中年人勞累瞌睡多,扯開嗓子打呼嚕,應和著窗外北風的呼嘯聲;年輕夫婦精力充沛睡不著,說著悄悄話,幹著悄悄事;孩子們有著做不完的夢,在夢裡磨牙、囈語——說胡話;風裹著雪粒打在窗戶上,發出沙沙的聲響;狗在雪地裡追趕一隻偷雞的黃鼠狼,發出幾聲吠叫——汪汪——汪——汪汪;老鼠在炕沿上跑來跑去,吱——吱——吱,挑戰著貓的定力,應和著狗的吠聲、風的吼聲、人的打鼾聲、囈語聲,攪亂了夜的寧靜。大黑貓臥在炕角上,像一位入定的高僧,對老鼠的吵鬧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進入了甜蜜的夢境。

  冬至對應的是復卦,地在上,雷在下。《象》曰:“雷在地中,復。這是復卦之意,意思是“天寒地凍,雷返歸到地中,迴圈往復,按時迴歸到自己的位置。古時候,擁有此卦的先王,紛紛效法雷按時迴歸的精神,在冬至日這一天封閉國內所有關卡,不讓商旅通行,君王自己在這一天也不巡視四方各地。”古人認為,天氣寒冷的時候,雷返歸到地中,寂然無聲,萬物蟄伏,這是自然規律。《五經通義》裡說:“冬至陽氣萌生,陰陽交精,始成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洩。”天有天氣,地有地氣,人有人氣,春夏陽氣升騰,冬天陽氣下降,所以冬天貴在收藏,人要保護好極其微弱的陽氣,不能縱慾房事,以防陽氣外洩,確保一年四季氣完神足。人不能無視自然規律,隨心所欲,在冬季不能行春季、夏季、秋季之事。因為雖然一陽來複,但除了初九是陽爻,上面五個都是陰爻,陰氣還非常旺盛,陽氣異常微弱;地已經凍透,河水已經結冰,萬物宜藏不宜露。這是先人的智慧和經驗,誰違反了自然規律,誰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早晨起來,門推不開,使勁推門,發現雪已積了一尺多厚。大雪封山的日子,山上看不見樹,地上看不見路,房屋上看不見瓦,渠溝裡看不見水,“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井口一個黑窟窿”,冒著絲絲縷縷的熱氣。村莊被凍僵了,樹被凍硬了,人被凍麻木了。雪收藏了農人春夏秋不離手的農具,收藏了深深踩在地上的腳印,收藏了農人盤算日子的心事;厚厚的積雪覆蓋了村莊的溝溝坎坎,覆蓋了凍乾的麥苗,覆蓋了犁在土地上劃過的印跡。上山沒有道,下地找不著路,風又像刀子一樣鋒利,劃破了農人的手和臉,凍裂了農人的腳後跟,農人不再出門。(出門指的是下地幹活,上山打柴,到鎮子上趕集)全村人都懶在家裡,生一盆炭火,老人們盤腿坐在炕上,煮一罐油茶,回味曾經有過的日子。老人們幹了一輩子農活,渾身到處僵硬,唯有腿還很軟和,盤腿一坐三四個小時,後生們自愧不如;孩子們在炭火裡烤幾顆土豆,皮烤焦了,瓤兒還沒有熟,急不可耐地從炭火裡面扒拉出來,燙得從左手換到右手,從右手換到左手,吃得嘴裡冒著熱氣,比城裡孩子吃漢堡還美氣。圍坐在火爐子旁邊的人們,前胸熱得冒汗,後背凍得冰涼。那些家長裡短的閒話已經說了千遍萬遍,沒有一點新鮮的內容,只有日益臨近的年節,是農人永久的期盼,過了一年又一年,殺肥豬、磨豆腐、擀粉條,磨白麵,把來年的好日子掛在嘴邊,不停地念叨,不停地盤點,過了小寒大寒,轉眼就是大年……

  雪一直下著,院子剛掃過,一袋兒煙的功夫,又落了一層,白得有些虛幻,耀眼,像一張宣紙,雞和麻雀的爪子在上面畫了幾枝梅花,狗和貓的爪子在上面畫了幾朵芍藥,剛剛畫好,墨跡未乾,就被急不可耐要堆雪人的孩子一掃抹去了,地上留下了掃帚劃過的紋路……豬知道自己沒有幾天的活頭,爬在圈裡懶得走動,哼哼唧唧地等待著臘月裡大限的日子。

  午飯時,家家戶戶的煙囪裡不約而同冒起了青煙,房頂上的雪開始融化,從瓦溝裡溜下來,立即被冷空氣凝固了,孩子們用長長的竹棍敲下來,放進嘴裡當冰棒吃。

  屋裡呆悶了,農人從門裡走出來,百無聊賴地在院子裡轉圈圈,老人們衣服穿得厚實,棉褲的褲腰提到胸部上,和村莊一樣笨拙、臃腫。轉了幾圈感覺有點冷,農人左手塞進右手的袖筒裡,右手塞進左手的袖筒裡,看著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彷彿在看遙遠的自己……

  冬天天冷沒事幹,但年輕人閒不住,還沒等大雪停下來,拿了繩子,走進林子,給山裡的野物下套子。上套的多半是麝香,那時候國家還沒有頒佈野生動物保護法,山裡人農閒之時常進山打獵。狗熊、野豬等野物下雪的時候就冬眠了,只有麝香、山羊、麂子偶爾在樹林子裡尋找食物。麝香身上有香囊,是名貴的中藥材,套住一隻麝香不但有肉吃,香囊能賣大價錢。但許多人家裡的老人不許後生給野物下套子的營生,認為把野物套住活活急死,是傷天害理、斷子絕孫有損陰德的事,對後輩兒孫不利,只有少數人不信迷信,家裡養著獵狗,牆上掛著lieqiang,農閒了就上山打獵,靠賣麝的香囊、麂子皮、熊掌掙錢過日子…………山裡人嘴饞了沒肉吃,下雪的時候就進山燻川豬,川豬身上長著刺,像錐子一樣尖,沒有經驗的獵狗常被川豬身上的刺扎得遍體鱗傷,鮮血淋漓。人比狗聰明,一般不和川豬正面交鋒,下雪的時候只要看見川豬行走時留下的腳印,就不管雪多厚,坡多陡,地多滑,順著腳印跟過去,準能尋到川豬洞。人在洞門口架起柴火把煙往洞裡扇,人拿了火藥槍對準洞門口,川豬被燻得受不了,冒著生命危險從洞口衝出來,守候在洞口的人一槍就把川豬撂倒了。穿豬肉的味兒有點怪,但山裡的孩子都喜歡吃……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古時候有“冬至大於年”之說。有許多儀式要舉行,但後來慢慢淡化了。現在人們只知道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描寫冬至的散文8

  冬至,它是我國從古至今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現代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朝,古人用最原始的土圭觀測太陽,就推測出每年的冬至大約在十二月下旬初的幾天。冬至又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節”等。而每當過了冬至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晝夜長短迴圈的開始。古人云:“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升。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冬至起源於漢朝,鼎盛於魏晉,輝煌於唐宋,一直沿襲到今天。在古代,尤其是在漢朝,“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毫不誇張。漢朝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賀冬”儀式。不僅如此,每年的這個時候,漢朝上至帝王將相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休假五天,以茲慶賀。

  《後漢書》中記載到:“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日而後省事。”這五天,朝廷不僅要放假休息而且jun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歇業。而親朋好友則互相拜訪問候,以美食相贈。愉快地度過這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魏朝《晉書》上也有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到唐宋時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這一天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這時候,冬至與除、清、“盂”、重四節統稱為祭祖的時節。百姓也要在這一天向故去的尊長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週而復始,也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歌讚的物件。例如:陸游有《辛酉冬至》詩:“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鄲冬至夜》:“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華數千年古老文化的演變中,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而一直流傳到迄今,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關冬至的古老神話傳說,所醞釀而成的富有含義的習俗。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國各地依然刮飛著“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有關冬至所流傳下來的美食佳餚。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等。而每一種可口噴香的食物,又承載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就先拿餛飩來說。關於冬至裡吃餛飩古老的習俗原因,南北各地說法不一,都存爭議。眾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餛飩是為了驅災辟邪。相傳,漢朝為了平息與匈奴的戰亂,希望能夠過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所以在當時,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兩個罪大惡極的首領渾氏和屯氏取諧音叫做“餛飩”,用肉餡包成角兒,恨以食之。還有一種關於冬至吃餛飩的說法:在江浙一帶是讚美西施的聰慧和心靈手巧的。

  傳說在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吳王夫差因吃膩了山珍海味而導致沒有胃口,西施進廚房為他做了些小點心,並用畚箕盛給夫差吃。夫差吃後高興問道,這是什麼點心?西施心裡想著,這昏君每天混沌不開,便脫口而出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創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帶人民把它定為冬至的美食。

  冬至節這一天有關吃食所流傳下來的說法,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不僅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更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頭。

  龍文的故鄉,豐袤的中華大地上,五千載中華文明滄桑鉅變的故事,在冬至這一天“舌尖上的中國”所烹調出的美食雅典!瑰麗佳話!幾千年“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一直傳承著,而我們的中華民族從遙遠古老的秦漢一直昂首闊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節的到來,令我感觸良多。是啊!“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掩卷而思,我還想對這耳熟能詳的《九九歌》再續上一句:“過完冬至過三九,新年不久就來到!”

【描寫冬至的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