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1

  有人說:劉墉的作品過於悲觀,過於被動。過於教會人”明哲保身”。可我卻認為他的文字是那麼的真實,一種深入社會的歷練,一種人情練達的哲思……我深深的被他犀利的文筆和深刻的哲理所吸引,《我不是教你詐》更是把人性的弱點和人生的艱難表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講述的是將一些婦孺皆知的成語演繹成了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注意的平常故事,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很少被想到,如“越俎代庖”、“防微杜漸”、“有備無患”、“三思後行”等等。經過劉墉先生的解析,它們竟然變得字字珠璣,深深銘刻進腦海裡。仔細想想,幾乎每個故事中的角色,都可能是身邊的人或我們自己。劉墉在書中提到這個世界上,很難說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敵人。當原來的“互利”變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衝突,則原來的朋友可以變成敵人;當原來的“敵對”變成“共榮”,在利益上可以結合,則原來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同時教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正所謂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一天,你也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那時你就會了解對方的苦衷,給別人一個機會,也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當我們處於進退維谷的時候,怎樣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而又不觸犯他人利益和牴觸他人的無理請求。書中還提到洩漏天機的人,易遭天譴,打聽天機的人,易招人怨。留三分餘地給別人,就是留三分餘地給自己。當“哥兒們”有一天當上了警察,原來的哥兒們就不再容易是哥兒們了。跟主子穿一條褲子,打出天下的臣子,常第一個被殺掉。當別人叫你往前站的時候,先看看是不是正有子彈飛來。這是人性的弱點,人性的悲哀!

  書中多講職場上的明爭暗鬥,教會你如何來看清世事,如何處理才算圓滿!如果想在職場發光發熱,除了必須具備專業技能外,更重要的還有性格、情商、社交等許多隱藏著卻影響自己走向成功的能力。專業技能,只有在你初入職場的時候是你的有利競爭條件,在日後的工作中,真正能讓你存活,發展的能力其實是:智慧。考驗的就是你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許多人認為,只要自己專業技術過人,工作腳踏實地,又不惹事生非,總有一天會得到領導賞識的,但最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專業技能並不是升遷的唯一標準。在職場的人際關係裡你可以不興風作浪、但必須保持訊息靈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沒有踏上社會的青年,更具有指導意義。學校裡有許多老師教我們作學問,卻少有老師指導我們處世的學問。

  都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古語的卻沒有說錯,問題是等到我們真正能夠“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我們的生命恐怕已剩下不到一半了。所以把人世的艱難和人性的弱點呈現出來並不可怕,那隻會使我們更看清世界、更瞭解人性、更反省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給我們一些智慧,使我們更圓融、更成熟、更堅強,並在見到人生的各種怪現象時,更能冷靜地面對。在生活上,面對人情事故時,這本書也是不錯的良師益友。我們應該認識人性的弱點。的卻,人性生來就是善良的,但是通過後天不段的變更生活的環境,對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會發生很多變化。所以,適當的保持著防人之心是必要的!不是在教你詐,只能告訴你:你可以不醜惡,但你一定要知道醜惡!同時,在考慮事情的時候,情多方面的去考慮!我們應該保持心態的單純但心思一定不可單純!因為人生無時無刻在發生著變幻,有時會讓人措手不及。可貴的不是你如何能去預知這變幻,而是你能及時的去應付這突如其來的變幻。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2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是看每一部連續劇、每一部電影最先想得出的答案。而每部劇到最後也是如我們所想所盼的.,好人終究會成功,壞人最終必定改邪歸正或者被殺。

  而今,當我們帶著這樣的一把衡量好人壞人的尺子跨入社會,才知道事實往往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除了白,除了黑,還有一箇中介點“灰”。

  《我不是教你詐2》寫的是“人”,內容大多關於商業化社會的技巧和工作倫理方面。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引發讀者對人生的思考,對自己的反思,它並不是一部教你做人技巧的書,但它確能讓人知道如何去處理事情,對待人生。因為它會引起人的思考。

  1、春風得意時千萬不能驕傲,更要懂得反思。

  如果過速成功的是你,便應該時時檢討,自己是否犯了“自以為神”的毛病,因為這常是造成人“富不過三年”或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2、要堅持住自己的原則。

  情歸情,理歸理,好話醜話最好都說在前面。人情歸人情,但在工作上一定要保持住自己的操守。

  3、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

  "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每個人在對你說出他的秘密之後,都可能不心安。因為他不敢確定,你是不是會把他的秘密說出去。於是,他也要求你說出你的秘密。不論對別人說自己的秘密,或去聽別人的秘密,那沒什麼好處,何況在秘密傳遞的過程中,又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如果你不幸聽到別人的秘密,對方在這世上只告訴了你,又叮囑你不能說,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說"!

  4、要懂得表現自己,但也要懂得什麼時候不適合表現。永遠都要有謙虛的心態。 書中,劉庸談到他得工作倫理的結論是:“是主管或部屬,永遠要記得:遵守職業道德,維護顧客的權益。嚴守職位的分際,在什麼職位,做什麼主、說什麼。盡忠守職,維護工作崗位和工作夥伴的權益,千萬別吃裡爬外。通姦資敵。唯有人人遵守工作的倫理,事業才能有共榮,社會才能有進步。”雖然從小的課本上教我們的是要勇於表現自己,但在這個社會中,還要學會的是,要在適當的機會,適當的情況下表現自己,不然反而會收到反效果,得不償失。謹記的是,永遠要有謙虛的心態。

  5、懂得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當一個人不再貢獻力量,不再付出愛心,只是混日子的時候,就是在“等死”了。你會發現那些衣食無慮,又不為子孫操勞的人,就好象站在人生的大道上,前面一片平坦,沒山崗也無樹林的阻擋,他一眼望去,大道的那頭正有個可怕的東西在等他——死亡。常常想到死亡在等著自己的人,怎麼可能快樂呢?要有責任,活著才有意義!

  6、我們不是在為別人工作學習,而是為了自己。

  有些人在完成任務或學習上,會經常說“我就不為他做!”,“我偏不給他學!”。這世界上有許多具有才華的年輕朋友,只因為不滿意學校,不滿意老師,而放棄自己、埋沒了才華。這樣的人沒有報復到任何人,真正欺騙的只是自己,我們要知道知識是自己的,技術是自己的。在工作崗位上我們也不要因為對領導或上級的不滿意而影響工作,因為他們也希望你優秀的。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人性,不可因為他們的好,忘記了他們的壞;不要因為他們的惡,忘記他們的善。”_____劉墉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3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一個人,包括你自己的人性。”劉墉在他的作品《我不是教你詐》裡如是說。

  人性可以去諒解,詐術則要去應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後天被慢慢薰染成了與他人的截然不同的品格。如此這般,社會也就複雜了起來。人要明白身邊都是些什麼人,自己又是什麼人,而不能如行屍走肉般混日子。讀劉墉此書,相信很多走入迷途或正在迷途而不知的人都會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我們需要明白生活要怎麼活,活著要怎麼活,自己要怎麼活,別人會怎麼活。

  《我不是教你詐》是一本開頭結尾都很短而正文很長很長的書。它有著鮮活的人物、動人的故事,原是小說,卻不像一般小說般每每懸念迭起或者長嘆愛恨情仇;它有著教書育人的內涵,堪比教科書,卻比教科書教授得更深入骨髓。它之中的每一小節都蘊含著一個大道理,每一個道理都以一兩個形象的故事情節暗示明示。故事本身皆來自生活,就好比故事裡的演員們都來自我們身邊,甚至自己本身可能就是其中一人。簡簡單單的一本書,語言平實,毫無華麗的辭藻——那種種為賦新詞強說愁那種令人反感的語句,自然也挑不出一個多餘的字。

  書是一本幽默詼諧的書。書是一本用生活教會生活的書。書是一本超越了小說和學堂的書。血跡斑斑的殘忍的現實,才是我們所在的真正的社會。書裡的文字的確是直白露骨,誠然已經觸碰到了你所不知道的黑暗,但是又為了你不使你失去信心,書把道理講得十分委婉。書是一本書,書裡的人卻不是一個人。每一個活躍在字裡行間的參與者都有著自己的品行素質,有著真情實感,有著鮮活的生命。他們有的無情,有的博愛,有的豪放,有的內斂,有的自私,有的慷慨,有的真,有的假。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這些自小在成長中已經接觸並無法避免,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於是億萬萬的人的言行就形成了規律,而教劉墉寫成了這篇引導大家認識世界的社會教科書。

  或者有時會感覺生活很累。別人很假,自己很真,則覺得吃虧;別人很假,自己也很假,則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會探求生活的人都是性情中人,而性情中人最是無奈。你與我的相處,我與他的相處,說不定會坦誠相對,也說不定會仇深似海,乃至冤冤相報,這都是人活著導致的。活,即便是活著,也得活得明明白白不是?有人說糊糊塗塗好過人生,我卻認為不然。

  我覺得人活著就要知道自己因何而活,因誰而活,而不能活得迷茫;人死前必須明白誰對你好,誰不待見你。你從他人的言行裡瞭解了他意欲何為,你便能進退自如,而不會覺得生命好無奈,同樣的,你也不得不學習認識自己,操控自己,掌握交際規律,如此,何愁不能擺脫厭世情懷的折磨?

  書說,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至上;書說,一個負責的和尚,即使中午要還俗,早上也不會誤了該他敲響的鐘;書說,不能貪小便宜,小心因小失大。書說,人人都愛戴高帽子,其實你也不例外。書說,這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是別人的人性,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

  書說了很多,目的卻只有一個。書從表面上看,都是令人挫折令人心酸的事,或解剖了人生的一些詐術,但背面探討的,卻皆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由始至終,書其實只設問了一個問題:我們要明白我們怎麼活。

【《我不是教你詐》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