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精選3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1

  讀過《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往往為藺相如機智勇敢的膽識和顧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動,也為廉頗知錯就改的態度和“負荊請罪”的行動而讚歎。多少年來,他們的事蹟一直膾炙人口,傳頌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贊廉頗、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謬賢卻很少被提及。驚詫之餘,感到有點不平。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明白,藺相如是謬賢推薦給趙王的,沒有謬賢,藺相如恐怕就無緣會見趙王,出使秦國,恐怕也談不上為維護趙國的尊嚴而嶄露頭角,顯露才華。誠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願以“頭璧俱碎”,敢於“跪請擊缶”,使“完璧歸趙”,“華麗而歸”,其功可謂大矣。但是此功同謬賢的推薦分不開,可以說“完璧歸趙”有藺相如的一半也有謬賢的一半。特別是在當時的社會,真正“脫穎而出”的能有幾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沒有謬賢,哪會有藺相如?徐元直推薦諸葛亮,一直傳為佳話;王亞南之識陳景潤,也已成為美談。而謬賢之舉藺相如,自也應該大讚特贊。俗話說“慧眼識英雄”。“慧眼”的可貴就在於一個“識”字。謬賢確實“別具慧眼”能“識”相如之才,並能“替人才開路”,把藺相如這個人才推薦給趙王,這實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勞簿”上的名次有先後之分,那麼,我認為,謬賢第一,藺相如第二。

  謬賢第一,不但是因為他能“識”、能“薦”相如,而且還因為他在向趙王推薦之時,能揚相如之長,不避自己之短,並敢於以己之短來襯托相如之長。這就更加可貴了。為了薦賢,為了讓賢才為世所用,為了趙國的榮辱安危,謬賢不計一己之利害,勇於在趙王面前揭“短”,敢於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長”對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試想,沒有一點為人才鋪路、開路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愛才、薦才、用才的強烈意願,能這樣嗎?世人都讚揚春秋時期的祁黃羊,說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這自然有道理。而謬賢的舉才不瞞隱私,不避短,那就更難了。要不是謬賢這樣極力推薦,趙王能否“召見”藺相如,那也很難說呢!

  “慧眼識英雄”可貴;“捨己薦英雄”更可貴。謬賢既具“慧眼”又能“捨己”,善“識”又敢“薦”,這就是我特別要贊他的原因。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2

  《史記》書中有一篇名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我看了好幾遍,看完後,被廉頗和藺相如顧大局識大體的精神所感動。

  這是一個流傳了千百年的動人故事。主要講了藺相如憑藉趙王的重用建立了許多功勞,但大將軍廉頗不服氣、嫉妒藺相如,總想讓藺相如下不了臺。可有一次,藺相如卻說:“你們說秦王厲害我都不怕,何況是廉頗呢?如果我跟廉頗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國家則危”。這話傳到廉頗耳裡後,他覺得非常慚愧,就揹著荊條上門請罪,藺相如也原諒了他。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並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此時我想到了一句話:“團結就是力量”。一個國家的人民只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這個國家才會興盛強大,不被外敵欺辱,國家才會和諧昌盛。

  再看新疆、西藏、昆明的一些分子不但不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建設祖國還和一些國際分子勾結制造混亂恐怖,這給祖國人民造成多大災難呀!

  再講國際上,日本政府不但不和我們團結起來進行交流,還在釣魚山問題上和我們糾纏不清,大有重返歷史,大動干戈的可能。這不僅破壞國際秩序,破壞國際團結,還破壞人民美好生活的可能。

  頭頂同一片天空,腳踏同一方土地。近年來,習主席、李總理等國家的領導人頻頻出訪世界各國,接待各國來賓來訪,不斷促進國家之間的進步,切實的加強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瞭解與友誼。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這首歌一直都是這樣唱的。是啊,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不幹涸,一個個體只有把他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一起的時候才能更有力量。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和誰鬧彆扭,都不應該去計較。我們應該顧全大局,從集體利益考慮,同心協力,積極化解矛盾,努力讓我們的個體在和諧的集體中變得更優秀,更美好。

  力量從團結來,美好從集體來。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團結一致,釋異共濟,一起走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吧!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3

  戰國末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霸,一是體現綜合國力的競爭,一是體現了人才的盡用。提起《廉頗藺相如列傳》,人們往往對勇武率直、知錯必改的廉頗和大智大勇,對外不辱使命,對內以國事為重而不計個人恩怨的令人景仰的藺相如大加讚賞,卻忽視了一個重要人物——趙王(趙惠文王)。其實,正是他的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方成就了一代名將賢相,同時也成就了趙國一段相當長時期的清明政治。

  不論歷史,不談現實,不溯前因,不後勾連,僅從《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中看,趙王成功的'關鍵不在知人善任,而是人盡其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做到唯才是舉知人善任已屬不易,但趙惠文王卻做到了人盡其才更是難能可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歸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等級且由低階到高階逐漸形成和發展。一個領導者能做到讓人才的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四項都得以滿足,給你地位、榮譽,給你優厚的生活待遇,對你關懷備至、禮遇有加。這只是對人才的佔有,就像廳堂中的花瓶,供人觀賞、景仰、禮讚。但人才有著較強能力和較高自我意識,他們最強烈的要求是充分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佔有人才而不充分的盡人才,是對人才的極大浪費,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腐敗。佔有人才的目的是用才,用才就要”盡才“。在人盡其才方面,三國時的劉備堪稱天下楷模。美國鋼鐵之父卡耐基也說,”拿走我的全部財產,把人才留給我,幾年後,我又是一個鋼鐵大王。“卡耐基深深懂得”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本“這個道理。

  趙惠文王是個明君,他廣招天下有才之士,禮賢下士,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盡其才,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文武並用,將相和。猶如鳥兒放歸藍天,魚兒放回大海,這需要氣度。通常,領導者也都懂得這個道理,但真正實踐”人盡其才“,卻瞻前顧後,生怕蛟龍歸海難以駕馭,甚至擔心有朝一日超過自己。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氣度決定了一個人做事空間的大小,氣度也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