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池子與河流》評課稿

《池子與河流》評課稿

《池子與河流》評課稿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的型別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池子與河流》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池子與河流》評課稿 篇1

  聽完郭老師的課,感覺自己明白了自讀課文的教學思路。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郭老師的整個教學設計比較流暢,整個環節比較流暢,從課前積累,匯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析讀課文、朗讀指導,再到拓展延伸,環環相扣。

  第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儀態大方,自然、得體、耐心地引導學生。

  第三,在整節課中,教師的引導到位,用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灌輸知識,真正地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這節課中,老師也比較注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學習知識,更是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四,老師在學習完寓言明白寓意之後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理解相似的文章,學以致用,很好 。

  提點兒自己的'看法,就是老師在學完整個故事之後,讓學生直接讀了寓意的部分,然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感覺學生總是脫不開最後的課文,如果反過來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體會,然後再來讀最後的寓意會不會更好一些?在指導朗讀的時候,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語有點兒單一,僅僅是用了“不錯,非常好”,這樣的評價感覺是缺乏評價的目的性。再有就是在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針對學情,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在析讀課文時,郭老師提的問題是哪些詞語能看出池子的觀點,用橫線畫出來,學生就不是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然後就比較懵,如果老師能改變下提問的方式:哪些詞句能看出池子的觀點,用橫線畫出來,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池子與河流》評課稿 篇2

  聽了郭秘影老師執教的部編教材三下的《池子與河流》,整體感覺有以下幾點:

  一、凸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池子與河流》是第二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這節課郭老師抓住池子與河流的觀點分別是什麼,結局怎樣,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明理,在聯絡生活中,再次昇華對寓意的理解。

  二、凸顯寓言故事教學的年段特點。

  寓言故事到中年段,不僅要知道寓意,還要思辨寓意。為了落實這一目標:郭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態度不同,結局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理由是什麼?讓學生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思考、辨析,到底該用怎樣的態度面對生活。

  三、凸顯遷移運用。

  語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最終是為了運用。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後,拓展閱讀了《鷹與雞》,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

  四、語用意識有待加強。

  這篇寓言古詩,採用詩歌的形式,朗朗上口,使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文章,因此,在聯絡生活理解寓意時,可以讓學生寫一寫。

【《池子與河流》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