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龍的歷史及民間傳說

龍的歷史及民間傳說

龍的歷史及民間傳說

  傳說,龍是一種神異生物。各地傳說豐富。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徵。龍的普通級別型別是有兩個杈角、蛇身、四足、鱗片、腥味濃烈,非標準型別還有獨角龍等。下面為大家帶來龍的歷史及民間傳說,快來看看吧。

  “龍”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狀是一個大頭,有一個彎曲的身子。傳說在帝舜的時候,董父因馴養龍很好,被賜了一個氏族名叫“豢龍氏”。夏代也有馴養龍的人叫劉累,被賜了一個氏族名叫“御龍氏”。從這些傳說看,至少在堯舜禹時期,人們跟龍就有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誠教授介紹說,從考古發現上看,目前發現的3600年以前的龍遺存大約已有10多個。比如,2004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了一個大型的綠松石龍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後。另外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當中,發現了一件大的陶盤,陶盤裡面用彩繪畫了一條龍,年代是4400年至4300年前左右。這個年代也就是我們古史說的堯舜禹到夏階段,龍的`意識觀念應該是那個時候形成的。

  據現有資料,最早的具有傳統龍特徵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1994年發掘發現的一條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這條龍用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礫岩擺塑,全長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

  而朱乃誠認為,目前發現最早的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出龍的形象的,要算距今6000年以前,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用蚌殼擺成的一條龍。

  西水坡遺址的龍虎圖案,是1987年由濮陽市文物工作隊發掘發現於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內。該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體呈頭南足北的仰臥直肢姿勢,在人骨架的東西兩側以蚌殼擺塑了龍虎圖案。龍虎頭北尾南,與人骨架的頭腳方向相錯。其中蚌殼龍位於人骨架的東側,長1.78米。龍昂首、曲頸、弓身、前爪扒、後爪蹬,狀似騰飛。

  在先秦的文獻中也有關於龍的記載,比如在《左傳》當中談到,魯昭公29年有龍出現在晉國的城郊外。西漢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記有民間祈求龍降雨以保豐收的祀龍降雨活動,而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著名帛畫上,也有龍的形象。這表明在西漢時期,龍已經是社會生活中流傳相當廣泛的一種文化意識了。

【龍的歷史及民間傳說】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