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

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

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

  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質量提升是新世界教育發展的兩大主題,而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在於教師隊伍建設。因此,教師隊伍培養是新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

  青年教師培養認識高、措施少。環顧中國數十年來教師隊伍建設,歷來是把青年教師培養和名師培養放在並列第一的位置,但是,名師培養有計劃、有步驟、有投入、有實效;南京市有“青年優秀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特級教師”、“教授級教師”等梯隊性評比,機制讓優秀者更加優秀,制度讓優秀者有攀登的臺階,獎勵讓優秀者有了巨大動力。而青年教師培養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意義,是教育教學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是接班人和希望;但是,除了一些學校有“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等青年教師培養的方法以外,幾乎什麼其它的方法也沒有,而且,一些“青藍工程”也是名存實亡。大多青年教師靠的是自然生長,少數出類拔萃,大多則泯然眾人。

  “青藍工程”重簽約、輕落實。許多學校拜師,開大會,辦儀式,喝拜師酒,好不熱鬧!但是,有幾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學校的校本青年教師培養。一是師傅的選擇。什麼樣的教師可以作為師傅?一般學校是把老教師利用起來,老教師工作量不能太重,帶一些課,帶一個徒弟,算作滿工作量,這就叫“以老帶新”。我不否認,一些老教師工作認真,經驗豐富,對於青年教師扶上馬、送一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還有一些老教師並不具備“帶徒弟”的能力和資格,有的能力不行,有的習慣不好,有的甚至師德有偏差,這樣的老教師資格再老也不能擔任導師。二是工作量沒有進行認定。要麼是沒有工作量測算,要麼是有工作量沒有認定。師傅帶徒弟,目標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工作量也就不同。應該出臺一個《學校“青藍工程”實施條例》,明確目標,規定內容,制定計劃,落實檢查,進行評比,實施獎懲。

  “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南京市的青年教師已經佔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是課堂教學和班集體建設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名師打造已經初見成效的時候,我們應該重視青年教師培養,而“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是一個富有創意的計劃。我的初步設想如下:

  1.培養目標的“雙重性”:職業教育的教師培訓有“雙師型”要求,也就是職業教育的教師文化教學和技能培訓要集於一身。基礎教育的教師更應該學科教學和班集體建設集於一身!現在,由於德育職稱被取消,德育特級教師評比被排斥,學科教學一好百好等諸多原因,德育工作自從上世紀末受到重創!但是,對於學校教育來說,班集體建設和學科教學同等重要,而且,班級管理還是學科教學的重要保障。對於青年教師成長來說,沒有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很難了解學生,很難了解學情,學科教學也會受到巨大影響。因此,青年教師高位成長必須在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兩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不能有失偏頗,否則,就會是一個“跛足”的教師。而且,青年教師的“雙向性”目標還需具體實在,目標越具體,措施越得力,效果就越好!

  2.職場培訓的“三結合”:讓青年教師成長在崗位,發展在崗位,成功在崗位,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教師,最好的方式是進行職場培訓,也就是一邊工作一邊培訓;這也是“青年教師崗位成長”的核心。職場培訓,一是可以把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結合起來,青年教師在師範院校已經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方法論等教育理論,但是,這些教育理論怎樣和教育實踐相結合,怎樣指導教育實踐,讓所學教育理論變為教育改革的“生產力”,還有一個長長的過程。二是可以把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結合起來。師範院校學習內容多數是前人的間接經驗,知識的、方法的間接經驗只有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入,才能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這就叫做“絕知此事要躬行”。三是可以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結合起來。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第一生產力”,但是,需要一個重要的轉化,就是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對接。這三個結合一定需要在職場才能得以進行,得以實現。

  3.校本培訓的“四方面”:一是目標管理。制定德育與教學雙目標制定與執行。制定學科教學目標和班級工作目標,而且需要具體明確,可以由德育處和教務處負責檢查落實,考核評比。二是上崗培訓。有南京市教研室和教科所對青年教師進行上崗培訓,一般用週六對青年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檢查、有評比的通識培訓。三是團隊協作。組織優秀教師與青年教師團隊,進行團隊合作式培訓。團隊型合作式以優帶新,避免師徒結對的侷限;師傅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由教科室負責組織考核。四是評聘結合。讓職稱評聘與教師成長同步,嚴格青年教師職稱評聘;二級教師完成上崗培訓,一級教師成為合格教師,高階教師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把職稱評聘與青年教師成長緊密結合;由職稱評審領導小組負責評審。這樣的“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可能就是一個完整的計劃。

【青年教師崗位成長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