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教學體會:國小語文第一課時的思考

教師教學體會:國小語文第一課時的思考

教師教學體會:小學語文第一課時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人們習慣將學生接觸新的課文,初讀文字的教學稱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該如何上?上到什麼程度?是我工作以來一直存在的疑惑。但是又無從學習,因為無論是觀摩課,評優課,還是展示課,幾乎沒有人會執教第一課時,思考再三,要麼是他們覺得上第一課時沒有什麼意思,要麼就是覺得第一課時難上,沒有現成的辦法,於是第一課時被人們忽視了,由於得不到重視,所以在第一課時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讓第一課時不是過“胖”,就是過於單。其實第一課時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認為紮實有效地上好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接受薰陶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能幫助學生打下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能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只有有了第一課時的紮實,學生才能順暢地走進文字,真正與文字實現零距離的交流。

  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要三實:真實、樸實、紮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紮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並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 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的問題。如何來認識初讀呢?

  首先,初讀是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語文基礎知識包括課文常識,字、詞、句等方面的內容,這些知識的獲得都來自於第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的生字絕大部分直接在初讀課文中獲得“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這是《課標》對識字的評價,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元老李秉德教授曾先後兩次疾呼“以識字為重點不可輕易丟掉”。這些任務的完成就完全依賴第一課時。另外,第一課時也是理解詞語、積累詞語的平臺。學生解決不理解的新詞也都是初讀時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或老師講解解決。只有理解詞語,才能使之內化,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也為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基礎。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保證。此基礎上學習其它內容就得心應手,水到渠成了。

  其次,初讀是聯絡精讀的紐帶。每篇課文的學習要求都含“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這一條。其中“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就是第一課時的任務。只有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精讀才能達到“有感情”,失去了第一課時的支撐,第二課時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就成了無本之木。而且只有在第一課時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精讀時才能繼續感悟課文思想情。

  另外,初讀是培養學習習慣的良好時機,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與生 俱來的,而是後天在社會生活中經過反覆訓練培養而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一種習慣。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便於學生了解課文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更多地瞭解人物的事蹟及表現出的思想品質,也為進一步閱讀理解、感悟課文打下了基礎。而上述習慣的養成主要依賴第一課時的鼓勵培養。除此之外,寫字習慣的培養更是第一課時的重點之一,寫字習慣主要是對寫字姿勢而言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指導學生寫字的環節很重要,每次指導學生寫字,教師都要重複寫字坐姿及握筆姿勢,還有運筆方法等。反覆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只有第一課時才能給學生提供反覆

  練習,給老師提供反覆強調的機會。

【教師教學體會:國小語文第一課時的思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