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精選3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聽那冷雨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1

  讀罷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心中不覺有一絲淡淡的哀愁感,那是一個遊子對故鄉發自肺腑的真摯情感,在冷雨中夾雜著濃濃的思鄉之情。

  雨是平凡但絕不平庸的事物。它時而是綿綿不絕的春雨,朦朧霏霏,情意綿綿;它時而是瓢潑傾盆的雷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毫不在意人間的紛擾;它時而又是悽悽涼涼的梧桐夜雨,如李清照般的惆悵,獨自怎生的黑;它時而還是寂靜的冬雨,輕輕地落地化作雨蝶飛入世人的夢鄉之中。

  在余光中的文章中,讀到的雨是悽悽涼涼的雨,冷冷的,帶著許多的離愁別緒和傷感。有漂泊異鄉遊子的孤獨情感,有失去心中寄託的無助無依,有對自己有國難回有家難歸的苦悶痛楚。這冷雨其中夾雜著的複雜情感又有誰能說的清呢?

  讀他的冷雨,也觸動了我的內心,突然很想聽聽家鄉的雨。

  聽雨,聽聽家鄉的雨吧。三月的春雨,下起來綿綿不絕,細雨霏霏,如牛毛,在空中密密地斜織著。三月的春雨,喚起大地的生機,青綠的小草滿山遍野地鋪著,緋紅的桃花夾岸而開。三月的春雨,振奮人們的精神和鬥志,一年之計在於春,它讓人間充滿了愛和希望。三月的春雨,化作了春泥,去呵護我們的心靈。

  聽雨,聽聽家鄉的雨吧。七月的雨,下起來毫不客氣,它沒有一點遲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於塵世毫無牽掛。七月的雨,該是滂沱的雷雨了吧。它來勢洶洶,帶著雷鳴閃電,似乎要響徹宇宙大地。七月的雨,讓我感受不到絲毫的淒涼與悲意,那是一場生命的狂奏曲,鏗鏘而有力。七月的雨,似乎與眾不同,它定是一場對人世不公的反抗。七月的雨,出現的太及時,讓人間的空氣變的清新溼潤。

  聽雨,聽聽家鄉的雨吧。秋天的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梧桐葉已落,路上鋪滿的是一路的惆悵和傷感,繁華之後便是蕭條的冷落。秋雨冷冷地打在樹間,聽見的是寂寞的回聲,塵世的最大淒涼也莫過於此了。秋雨的悲涼正如一個遊子漂泊在外時的心境一樣,悽苦、難捱。

  聽雨,聽聽家鄉的雨吧。冬季的雨該是最安靜的雨了吧。它總是悄悄地下,生怕吵醒熟睡的人們。它雖然是冰冰冷冷的身體,但它的心確是如火的熾熱。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瞬間,它讓人間升騰起愛的暖氣,溫暖人間與大地。

  聽雨,聽過家鄉四季的雨,我覺的'自己比余光中要幸福的多。不管家鄉的雨是否是冷雨,至少我還能夠站在家鄉的故土上傾聽雨的聲音,感受到家鄉雨的自在與清新。我也能夠理解余光中的思鄉之情,能夠理解他那種對於故土的懷念,那種遊子飄零的孤獨之感。

  聽雨,我聽到了余光中在冷雨中心碎的聲音,聽到他的眼淚與雨滴一同落下,聽到他的內心在時刻默唸祖國的名字,聽到他雙鬢已白的嘆息之聲,聽到他一個遊子的遺憾之音,聽到他對大陸的熱情讚美。

  聽雨,我聽到了母親對遊子的呼喚,那聲音沙啞但又是那麼的清晰;我聽到了家對遊子的呼喚,那聲音微弱但又是那麼的響亮;我聽到了手足之間的呼喚,那聲音來自心間,無法被那長長的海峽所阻斷,我聽到了愛遊走在身邊的聲音。

  但願前塵不再隔海,古屋永在,海峽兩岸不再聽那冷冷的思鄉苦雨。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2

  前幾日心情煩悶,望著窗外那傾盆如注的大雨,彷彿一切從頭至尾的沖刷著自己的內心,閒暇之餘緩慢地翻起一本書籍,映入眼簾的竟是那篇很熟悉的文章,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

  文章先從故鄉的冷雨說起,回憶著在下雨的季節一位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心平氣和的向小巷深處走去。她的腳步是那樣的寂寥而悽清,滴滴答答的雨滴聲敲打著高低不平的石板路。隨即,作者筆鋒一轉向我們展示了廈門之夜的雨,並以兩位主人翁的形象敘述了一種淡淡的相思之愁。之後再次進一步的描寫江南的雨,進而更深一步的刻畫了女性獨有的溫柔。

  雨氣的空濛而迷幻,輕輕地嗅一下,便可發現一種帶有特別的味道,是淡又是香,讓人不覺的感受到清爽的氣息撲面而來。

  而身在美國的余光中,再次望著窗外的雨,卻少了些許的清淡多了些迷離的情調,這不禁會讓人的思緒飄落在梧桐相思樹上,並不像驟雨打荷葉那樣,總有一種淡淡的淒涼。可遠在殘等古屋下,這種悽慘的景象就變的越加的濃厚了。

  春雨的綿綿;秋雨的瀟瀟;夏雨的磅礴;冬雨的冰涼,這也會一個人聯想到人的成長從青絲少年到白髮長者,伴隨著無數次的雨滴,慢慢的老去。此情此景傳遞著無論是對故鄉、還是對人事物的留戀,都伴隨在著冷冷的雨聲,透漏著一絲低迷的回憶。

  雨既可以是一個人的心情變好也可以給一個人增添不少憂愁,也流漏著點點滴滴的回憶,這種記憶一直伴隨在悽迷的大地上久久會散去。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3

  《聽聽那冷雨》寫的就是余光中那永遠剪不斷的鄉愁,寫的就是他對祖國那刻骨銘心的愛,寫的就是海岸兩峽同胞所煎熬的骨肉分離之苦。

  雨落在臺灣上,落在遠離祖國大陸的異鄉上,那是無數炎黃子孫的淚啊!飽受國家分離之苦,只能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相望,望盡多少離人淚。他們的根在祖國大陸上,離開了自己的根,他們就像浮萍一樣漂浮不定,找不到一個家的溫暖,一處靈魂的歸宿。《聽聽那冷雨》就像是在訴說著臺灣同胞的離別之苦,思念之疼!

  雨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一個淒涼,孤寂憂愁的意象,這也就十分符合臺灣人民渴望統一的心境。但是,時間的推移會淡化某一些東西的,甚至使有的人忘記了自己的根在哪,他們想獨立,自成一個國家!真是可笑,荒謬,這些背叛祖宗,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呢?他們不應該忘記自己身上流淌著的是炎黃子孫的血,他們的先輩都是在祖國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啊!他們有什麼理由,又有什麼理由不顧海峽兩岸渴望統一的人民的心聲?他們這樣做只是自取滅亡罷了。余光中是幸運的,因為他心目中還保留著那一份純粹的愛國之心,余光中又是不幸的,因為他嚐盡了與祖國的分離之苦。老師說不久的將來說不定《聽聽那冷雨》這篇文章會被臺灣當局禁掉,。這樣的話我就更為臺灣所擔憂了,已經轉化到了另一個層次——文化,大陸和臺灣的分離已經讓許多人悲疼欲絕,但無奈朝來風雨晚來風。這是一個可怕的挑釁訊號,文化是維繫一個國家民族團結的一條重要紐帶,這條紐帶如果斷裂,那將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啊!不知道到那個時候像余光中這樣的愛國同胞們又會增添多少新愁,也許《聽聽那冷雨》就最適合表達這些人士現有的心情吧。

  有時候我真想不明白為什麼總有人要倒行逆施,為什麼總是要分離自己的祖國,是為了到時自己可以為所欲為嗎?但是他們最終還不是要成為日本或者美國的附庸?這樣寄人籬下謀求庇護的滋味很好受嗎?那為什麼不回到祖國的懷抱?無論是一個怎麼作惡多端的人,他對自己的祖國也是有一定的感情的,他們的精神世界一定是虛無的,只是整天做著自以為很了不起的事而實際上是遺臭萬年的蠢事!你們去讀讀《聽聽那冷雨》,你們去聽聽海峽同胞的心聲,看一下這樣可不可以挽回你們的一些良知和愛國之情。為什麼一定要分裂國家呢?為什麼就不可以統一,在中秋或者元宵這樣的節日中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體味中國那源遠流長的文化氛圍呢?

  《聽聽那冷雨》,一個臺灣同胞思念祖國最真切的心聲,值得海峽兩岸同胞都去品味。

【聽聽那冷雨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