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盤點場景教學法在歷史教學的運用

盤點場景教學法在歷史教學的運用

盤點場景教學法在歷史教學的運用

  例:在《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第二章第二節“20年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這一課中,該課題涉及到含有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政策。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是將涉及到每個國家有關方面內容分配給各個小組的同學。讓學生帶著相關的問題去看書,並整理出來,成約有3--5分鐘左右的發言稿(各個小組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要求各個小組的同學推選一名同學,作為“該國”政府的“新聞發言人”,準備到講臺上來進行“新聞釋出”。由於要舉行“新聞釋出”,所以,班上的每個同學的積極性都很高,許多同學都想躍躍欲試,爭當“新聞發言人”。這個過程約需要10分鐘的時間。

  接著,就是第二個步驟,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每個“國家”的“新聞發言人”上到講臺,而下面的其他同學則都是“新聞記者”,當“新聞發言人”介紹“本國”20年代的政治、經濟、外交情況時,臺下的“新聞記者”則很認真的聽講,以便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

  第二個步驟首先大家推選出一個主持人。來主持當堂的“記者招待會”,主持人發表了簡單的發言後,就依此請“各國”派出的“發言人”到講臺上,就“該國”20年代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內容、特點,進行發言。發言完畢後,臺下的“各位記者”可就關心的問題提出問題,讓“發言人”回答,回答時力求簡短、精練、切題,5個發言人發言完畢,主持人做簡短的總結,第二步驟結束。這個過程需要25分鐘。

  第三個步驟,是教師上臺,就“記者招待會”中“各國”代表的表現精心評述,並簡短地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打出幻燈片,以列表的形式載有以下的內容,如附後圖)。這個過程需要5分鐘。

  透過這樣一來的做法,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一、學生充分參與,積極性高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構成的特殊的認識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領導者與組織者,其根據教育的目的和計劃,可以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的物件和接受教育的客體,同時又是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主體。透過採納這種讓學生充分參與的場景教學法,使得學生都能參加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地把自己置入“新聞發言人”的.角色當中,即會考慮到,如果自己是“新聞發言人”,將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怎樣去解決?怎樣去對付那些“刁難的記者”?同時以“記者招待會”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是一種比較新的課堂組織方式,學生一聽到要進行“記者招待會”,積極性特別高,把自己帶入一個有場景性、有角色的課堂教學中。這種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在得到老師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前提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比較容易激發出來,學生的自尊、自強、自立的信念容易樹立起來,學生的無限發展的潛力容易挖掘出來。

  二、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發學生思考。

  言語是人們的交際手段,同時有又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言語和思維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言語的意義就是思維的內容,言語所包含的語法結構,是人類思維邏輯規律的表現。因此,人無論是表達言語還是理解別人的言語都離不開思維活動;另一方面,言語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概括和間接反映,是藉助言語來實現的。思維的進行和最後結果都必須以言語作為載體,抽象思維更不用說。透過“場景教學法”,學生自覺地進入整個教學情景中,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學生就可以充分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作為“新聞發言人”固然重要,但作為臺下的“記者”也不可忽視,臺下記者的提問的水平、質量,也可以反映出他的讀書質量、準備質量。當“記者”提問時,不僅臺上的“發言人”思考此類問題,臺下的其他“記者”也會思考這個問題。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有了較大的開闊性,創造性。

【盤點場景教學法在歷史教學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