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開花和結果》初一生物說課稿

《開花和結果》初一生物說課稿

《開花和結果》初一生物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花和結果》初一生物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週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髮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還要突出植物與環境的關係。

  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後一節,學生在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中,透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課文並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

  技能目標:

  (1)透過對花的解剖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透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於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難點:分析討論“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而開花之後會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並不稀奇。若引導學生對此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開花之後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麼關係?”學生即會被此問題所吸引,而迫切想揭開謎底。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用兩個影片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質疑,並設法探索解決自已的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教學程式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麼聯絡,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係。

【《開花和結果》初一生物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