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第一學期教師個人工作反思

第一學期教師個人工作反思

第一學期教師個人工作反思

第一學期教師個人工作反思1

  20xx年的春天如約而來,站在拂面清涼的海風中,回望這所美麗的校園。它曾經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而今,我終於能在這裡快樂飛翔。可愛的附中開拓者們,我希望無愧於心地和你們一起為學校的成長壯大灑下汗水、播種希望。一學期以來,在多次聽課評課中,我感受到附中老師們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智慧。餘老師優雅從容,知識豐富,輔導細緻;谷老師善於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活躍;原老師備課認真,要求詳細,嗓音渾厚有感染力。初中部的老師尤其別開生面,課堂書聲琅琅、知識豐富、表演趣味橫生。嫻熟的多媒體應用技術、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文字藝術給我深刻的啟發。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是我在附中的工作目標。

  在這短短的一學期中,我又見證了新的生命成長曆程。初來乍到時青澀的學生,已經不再用冷漠畏懼的眼光看老師了,開始沒大沒小地搞笑了。哪怕有時為了殺雞儆猴,拿尺子叫他們伸出手來打手心,他們笑意盎然的眼裡,流露出的仍然是溫暖與信賴,直教人下不得狠心。師生間融洽的關係,使教學變成一件愉快的活動。

  在這次文學社籌辦報紙過程中,由於是摸著石頭過河,事情比較繁雜。我所教的學生只要看到我在那裡,中午原來要休息的也主動工作,按照我的要求改了又改,換了又換。沒有他們的勞動,就沒有這一份報紙的誕生。我也相信,這會是他們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青春舞臺。

  經過四次考試,在教與學之間尋找更多的共鳴,儘量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加強引導、督促,保證學習的質量與效果,也是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一、基本環節要重視。平時考試中發現,學生基本知識存在缺漏。由於沒有早讀課,其他科目作業相對又多,學生課外花在語文上的時間很少。語文只能向40分鐘要質量,因而,課堂上經常檢查預習、複習作業相當必要。

  二、課外閱讀要保證。這次市統考中,我校學生名著得分率較高,與前幾次考試形成鮮明對比,考題固然降低難度,也與我們準備充分有關。今後要結合福

  建省高考特點,充分發揮我校圖書館優勢,多開展課外閱讀,開拓視野,提高語文水平。

  三、作文指導要系統。這次考試仍然是限制文體寫作。我在期中考後痛定思痛,印發了系統的記敘文寫作指導的資料,並結合多次訓練,加強審題、構思、語言等方面指導。平時就出現了不少佳作,這次作文得分也還不錯。學校已經建立了文學社這一平臺,希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鑑賞、評改能力,包括平時互評互改,也是提高的途徑。

  回眸之間,流光已換。在新的起點重新出發,我心裡洋溢著幸福與感恩。謝謝你們,親愛的同事們,可愛的同學們,一路同行,一路歡歌,一路笑語,20xx年的春天一定更美麗!

第一學期教師個人工作反思2

  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每位教師如何給自己定位,以適應素質教育的健康的發展,是擺在我們每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透過暑期的遠端研修、與專家教授面對面的溝通,讓我進一步明確,只有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正確地指導教育的發展方向;只有不斷地責任教育,才能有效地教育與學生的形象。

  一、新的教育發展方向需要我們擁有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決定著我們教育的發展方向,決定著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怎樣的人才,丁老師的報告中給了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首先,教育人格的本質是“創造”而不是“奉獻”

  在我們的傳統中,更多的是崇尚教師奉獻精神的人格品質,把“給予”看作是教師最可貴的德性。因而在我們的師德修養中,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處處可見“無私”、“忘我”的形象被作為教師人格榜樣,似乎是隻有每天滿臉的疲憊才能體現出自己對教育的無私奉獻。然而,奉獻人格並不是唯一的教育美德,也不應是唯一的教育美德。奉獻只能是教師人格的基礎,是教師走向教育創造的起點。一個教育者只有自己是幸福、快樂、陽光的,他的學生才會向幸福、快樂、陽光的方向發展。

  所以,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播的本領,而在於去激勵、去喚醒、去鼓舞學生的`主動發展,這應該是我們的工作方向,擁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堅定的教育信念、卓越的教育成就、豐富的精神世界,這才是教師人生價值的內在源泉,也是影響學生髮展的根本性的人格力量。一個只會“給予”的教師是不會在班級中處於教育主體的位置。

  我們的傳統教育人格觀,講立志、講堅忍、講不屈、講禮讓、但卻很少講創新、講進步,這是我們傳統教育人格觀的弱點。正因為我們的教育思想中缺少了積極求變的精神,或者說這些思想在強大的社會本位精神中衰弱了,因此我們的教師也缺乏自我創造和自我更新的意識,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仁仁君子,謙謙學士,喜歡默守陳規。以至於錢學森院士在臨死前發出“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培養不出諾貝爾式的創新人才”這樣令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振聾發聵的問題。因此,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不斷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當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它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丁老師的工作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教師不在於它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它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的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而做到這一切就需要教師的工作意識由“奉獻”改變為“創造”。

  其次,學生的人格發展是要變“劣勢”為“優勢”

  對於教師來說,當我們面對問題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時,總是想方設法地運用老師的權威去改變學生,要讓學生隨著老師的意志去成長。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我們培養的學生就像工廠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一樣,上學沒幾年,就被磨平了稜角。學生總是在老師的影響下去做這樣、做那樣,沒有自己的個性。就當下的教育來看,我們需要糾正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權威看作管理的手段,在這樣的權威之中,學生失去的正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權威最直接的後果是學生生命價值被剝奪。

  丁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教師要站在學生人格的角度去看待學生身上問題,要把他們的“劣勢”想法變成“優勢”。作為教師,不要強迫學生去改變自己的性格,而要把他的潛能發揮出來,把他的優勢發揮出來。

  在實際工作中,這就要求我們每個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尊重每一個學生,絕不可以剝奪任何一個學生被人尊重的權利。蹲下身來去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代以簡單地說教。

  第三,教育行為要適合學生的長期發展。

  教育具有連貫性,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能侷限於在自己班級的這一年,明年他離開了自己的視線,就不管不顧了,這是不負責任的。

  張毅老師在她的報告中給了我們一個方向,那就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於透過知識的學習而獲得其他,知識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載體,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教學的目標是要透過知識的學習獲得一種自信,透過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更要透過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應變能力,甚至透過知識的學習改變自己的外在氣質,以及提高自己的內在的道德準則。

  教育改變形象,知識改變命運,只有從長期的目標去建構學生的教育目標,才是一個老師對學生的真愛。也只有這樣一種教學理念,教育才能有正確健康的發展方向。

  有時我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領先世界那麼多年,為什麼在現在我們卻拿不出一件可以在世界炫耀的發明呢?已經進行了一百多年的諾貝爾獎評選為什麼沒有一箇中國人呢?是現代人比古代人笨了呢?還是中國的土地不再養人了呢?

  今天,聽了專家的報告後,我豁然開朗:問題出在我們的教育上。有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宣稱,自己的發明得益於中國古代的思想智慧,那麼中國古代的智慧思想為什麼影響了外國人而沒有影響到我們自己呢?

  看看我們的教學就知道了,我們更多的是把古代文化留下的文本當成是知識來傳授,教給他們學會翻譯、背誦,也就是說我們僅僅是傳授了古代文化的載體,而沒有去傳承思想。在這樣一種教育觀念的支配下,我們的學生只學會知識,而沒有學會用知識創造知識;我們只學會了前人已經學會了的東西,而不敢去探索未知的領域,這種教育理念必

  須儘快地改進,才能有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

  新的教育觀念讓我們明確,教師的責任在於引導學生自己去主動地探討知識,深究問題,而不能是由老師不停地去“告訴”學生一項又一項知識,不斷的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只有堅持這一理念,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二、教育應與責任同行

  國外很多國家都在公共場合用漢語特別提示,禁止吸菸、吐痰、大聲喧譁等不文明行為,真是令國人感到汗顏。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於責任教育的缺失。

  現代教育的責任是要培養有誠心、有愛心、有責任心、有感恩心的“四有”人才,而很長時間,我們都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而忽視了這些道德品質的培養,甚至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一俊遮百醜”這就使得很多學生身上都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在於老師的責任。

  要培養有責任心的學生,就必須成為有責任心的老師。聽了專家的報告,我清楚的認識到要成為一名有責任心的老師首先要有蹲下身來看學生的態度。老師蹲下身來看學生,就可以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就可以隨時對他們的進步予以鼓勵與讚賞,對他們的問題隨時給予糾正,以平等的姿態進行對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同時,教師也把自己展現在學生的視野中,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都會真實的被學生看在眼裡,教師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進而引導他們要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班級負責、對父母負責、對老師負責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還要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公民。

  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讓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每天在學校應負的責任是什麼?在家應負的責任是什麼?短期的責任目標是什麼?長期的責任目標是什麼?我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能時刻去關注自己的責任,那麼將來走上社會他也必將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即使走出國門,也必將成為一個對祖國負責任的人。因此,一個有責任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給人展現出良好的形象。

  聽完專家的報告,我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我發現很多問題我都發現了,但卻沒有改變。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教育觀念上沒有轉變。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但這次的學習給我搭建了一個平臺,我要以次為契機,真正地去改變自己,去適應新的教育環境。

【第一學期教師個人工作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