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淺談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淺談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淺談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摘 要]歷史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中要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傳統教學影響根深蒂固。因此,突破傳統歷史教學的束縛,實施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新方法,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策略

  一、借鑑經典教學步驟,激發學習興趣

  二、準確定位目標,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在歷史學科中,我們的教學目標往往重視學生的認知,受傳統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始終把反覆練習、訓練的方式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甚至是無效。因此,在教學策略制定之前就應該多考慮目標的制定,根據目標的制定再去安排教學策略的安排,以提高教學效率。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設定確當的教學目標並始終明瞭這一目標對於整個教學的統帥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具體的學情班情,要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確定的目標應當做到:(l)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準確的,教學內容要從課本出發,使課本知識具體化,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層次的科學的彈性引申。(2)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情來把握教學的難度、深度、廣度和節奏,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實際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長,從引知激趣入手,多采用辯論討論、情境探究的手段,逐步引導啟迪思維,指導方法,培養能力。(3)教學程式的安排應該合理、科學,體現教學內容螺旋式上升的規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難。(4)既要確定基礎素質的群體培養目標,又要確定具有不同愛好特長的個體培養目標;既要有知識教學目標,又要有能力培養、方法指導目標及心理品德培養目標。使學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歷史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達到認知與情感、知識與能力、主動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和諧統一。

  三、運用史論結合法,實施有效堂教學

  四、把握動態生成,實施因材施教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教學是富於變化的,任憑事先如何周密設計,教師總會碰到無法預見的教學問題。如何解決?靈活巧妙地實施臨場應變,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結合材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如針對歷史上的譚嗣同、岳飛等人物,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辯論,認識到譚嗣同等仁人志士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國家、民族的生命中,其人格得到了提升,他們身上有許多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為真理而獻身精神,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變法圖強的改革精神;敢作敢當,敢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等,當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時,學生的情感與精神都已得到了昇華。

  五、精講教學內容,提升認知的深刻性

  歷史課終歸要講授,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條有意義的教學方式。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似乎不那麼強調教師的“講授”,這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把少講”或‘不講,’作為平時教學的一個原則,往往變著法子追求課堂教學感官上的活躍生動,教師當講的沒講,教材該挖掘的沒有挖掘,致使教學缺少了深度和厚重.實踐告訴我們:新課程的實施,教材難度、深度加大,單靠和直觀性的教學情境是不能上出高質量的歷史課.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的活動,而沒有教師激情奔放的表述,鞭辟入裡的分析,學生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很難獲得理性認識的飛躍: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老師縱橫捭闔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不可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因此,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到講,而且要有的放矢地講、富有智慧地講、充滿激情地講,不僅要講基礎知識、基本理論,還要講價值取向;不僅要講解題思路、學習方法,還要堅持信念的引領。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歷史教師要採用各種有效教學的策略來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引發學生的有效學習,從而使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相吻合,使教學目標與21世紀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淺談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