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向死而生》讀後感

《向死而生》讀後感

《向死而生》讀後感(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向死而生》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向死而生》讀後感1

  靜下來才能找到出路。平時忙忙碌碌,在物質這條道路上狂奔,並以被稱為"鐵人"引以為豪的他,在治病這段期間,重新解讀他的生命,是否真的如自己認為的很有價值和無懈可擊。他令人眩目的工作成就,在青年學生中強大的的影響力,幫助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的青年學生的命運。可讓他靜下來反思時,發現自己並不是像自認為的那樣強大和無私,而是人性中的虛偽,比如無知和自負。死亡就如他朋友描述的那般,於他是一份"偽裝的祝福",是一份禮物。讓他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思維的盲點,更加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處,靜靜享受生命帶來的美好,不再做一個只求效率的人。

  在書中他描述了兩個女兒的教育、家人對他的照顧,真是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他又真的很幸運,有一群愛他的人。

  一生都在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邦妮。韋爾說,人在臨終時最後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2、我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4、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絡;

  5、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能更開心一點兒。

  死亡雖然有時會是一份禮物,但我想也沒有多少人真的想要去嘗試或是去修習吧。那麼,我們就從他的補修中學點對我們有意的知識吧,珍惜健康、珍惜家人和朋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向死而生》讀後感2

  嗯呢,又來分享讀後感了。以前一直以來都有這個習慣,這次,是冰哥說的,如果讀完了一個故事,感觸很深的話,就寫個讀後感吧,雖然你極有可能看不到,但沒有關係,我會一直寫的。

  你好小藍,讓我知道了世界上是存在情深不渝的愛情的,無關得失無關旁人無懼現實無懼將來,許是前世的羈絆,伙食今生的註定老兵不死,冰哥的朋友真是太多了,天南地北,大洋彼岸,都是生死之交。老兵,也是個有著崇高目標的老者,命特別硬,許是老天知道老兵是個好人,無論如何,不肯收了他,所以,繼續任老兵在人世間撲騰,救火救災,始終奮戰在第一線。像老兵這樣忠義兩全的人,世間少見。

  成都姑娘,莉莉實在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妹子,本來是生活在中國平凡的一眼就能看到未來的生活,但她卻可以孤身一人飛到法國波爾多,孤軍奮戰,也許,每個深夜,她都會雙手抱膝,迷茫無助,甚至痛哭流涕,但是她不服輸的性子,決定了她後來開掛的人生。我很是好奇啊,冰哥在書中提的問題,不知莉姐什麼時候解答呢?我的東北兄弟,大洋,和大冰一樣,似乎又是個簡稱。而且,似乎,對於大洋那謎一般的過往,並沒有過多解釋,比如說,他怎麼身上會有一種痞子的氣質,比如,他又是怎麼成為一個浪子的。不過,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洋是個重情重義孝順父母的好人就可以了。

  我相信,大冰在書中寫的全是真事,所以,對於大洋幾乎散盡家財賑災救玉樹人民於水火之中的事蹟我肅然起敬,對於大洋帶著重病的母親年老的父親浪跡天涯的事蹟我無比欽佩,對於大洋母親最後不治而愈的傳奇我甚感驚異。不過,世界上,沒什麼不可能。鐵樹開花,不過是時間長點。重病痊癒,也只是心態放寬之後,身體就自然的好了起來。浪子回頭的兒子,向死而生的老媽。

  《向死而生》讀後感3

  這本《向死而生》是文壇“精神標杆”史鐵生逝世五週年致敬散文集。“我經由光陰,經由山水,經由鄉村和城市,同樣我也經由別人,經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緒和夢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與我擦肩而久駐進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錘鍊我,融入我而成為我。”

  在他的文字裡,我們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寧靜。他談生死、談人性、談愛情、談寫作……與其說他不畏苦難,不如說他早已站在死裡看來生。

  整本書一共分為三輯。第一輯“獨坐思往昔”,其中收錄的文章主要是史鐵生追憶與講述一些陳年往事。第二輯“向死而生”,收錄的是作者用一支筆與病魔作鬥爭的同時思悟的一些有關生死的問題。第三輯“思想的蘆葦”,這一輯中的文章最能體現作者非凡的思辨能力,涵蓋關乎生與死,愛與情,神與人等很多方面。我最喜歡的是第一輯,原因很簡單,在讀飽含苦難的書籍時,還是這種娓娓道來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在眼前,更能讓我接受。後兩輯或許更適合有厚度的,經歷過真正苦難的人來讀,也許他們能理解的更透徹一些。

  書名隨叫《向死而生》,但這本書中出現比較頻繁的詞眼卻是“愛情”,甚至多過生死。史鐵生對愛情與性的追求不亞於對生的渴求,他認為社會在幫助殘障人士生活能夠更好的同時,最好要能解決殘障人士對愛與性的需求。我一開始認為作者在此話題上的言論過於偏激,在文中他也說到“當然,文責自負。”可後來改變我這一看法的是一部電影《萬物理論》。這部電影,與史鐵生絲毫不相干。講述的是知名物理學家霍金和他第一任妻子簡始於劍橋大學的愛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後的勵志傳奇。霍金與史鐵生經歷了類似的苦難,更是有著相似的勵志奮鬥歷程,就連對愛情的追求也是如此相同。或許是影視作品更能給我以感官上的刺激,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再讀史鐵生的愛情觀,才驚覺,原來如此。

  比起愛情,更能吸引我的還是作者關於“生死”展開的一系列的話題。死的性質很單一,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當然人死了之後將去往哪裡這就又是另外的話題了。可是活著,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明確的生存目標,只因為生命的慣性才活著。而另一種,就如作者所言“活著,就要做點什麼”。作者有所選擇——“左右蒼茫時,總也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後來發現利於此一鐵生,利於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向寧靜。”

  向死而生,生命不是必須承受苦難,但生命確實有足夠的韌性承受苦難。最後再引用餘華《活著》中的一段文字“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只要不死,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向死而生》讀後感4

  負能量爆棚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不公,越來越發達的網路,讓我們看到了有錢人的日常,他們的生活是什麼,他們的娛樂是什麼,慾壑難填斥著大腦,你開始變得焦躁,嫉妒,憤懣……

  金銀細軟,無盡玩樂,羨煞風景,姣好容顏,你看看自己,每天一復一日的工作,只為了也許只夠買一雙鞋的月工資,也許你在朋友圈同齡人裡也許還算混的過去,白領的職位,一天下來忙來忙去,坐在電腦面前熬的一臉油光,看看自己還剩下什麼,黑眼圈,呼之欲出的大痘,還有那些怎麼折騰也掉不下去的贅肉。你開始厭倦你的工作,厭倦你的領導,厭倦週而復始的生活,你開始努力積極向上,希望透過努力換來相應的回報。偶爾心煩時候依然想逃離,你開始計劃出行,希望能帶來改變,可是每一次的匆匆旅行回來之後,剩下的卻是囊中羞澀的不安,為什麼我的生活是這個樣子的?!

  人的物質基礎和精神世界一定要並駕齊驅,當倆者脫離太遙遠的時候,你會很痛苦,當你擁有眼前的物質基礎時,你只能做到在這個範圍內滿足自我的精神需求,然而當精神世界遠遠高於物質基礎的時候,你的“我執”將不被控制,如果佛語能很清楚的用語言來解釋“我執”,就是人們執著於自己的缺點,自大,自卑,貪婪,自我……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前幾日閱讀了李開復的《向死而生》,“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才讀一半了,不知道用什麼形容我的心情,罹病一年多,讓李開復經歷了生死的考驗,使他發現是蒼天對他的警醒,不要被無止境的慾望所壓迫,要懂得釋放自己,慢節奏享受生活,開始感悟親情,開始回憶戀愛時光,開始與自己的靈魂對話,不再那麼急迫的效率化的工作,在病中的覺悟,讓李開復清楚的認識到,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無盡的對自己的要求,無形中的壓力,透支的身體,是他用健康換來的事業上的成功,調整了自我,放慢了心態,對死亡的畏懼,讓他開始懂得感恩,懂得享受生活。

  可是我真的很想說,這本書說的沒錯,因為它講的是李開復,一個已經把自我價值最大化的人,一個不需要因為生計而奔波的人,一個不用天天擠公交車還房貸的人,一個不用考慮他孩子未來上哪個小學,一個不用請假就可以旅行的人,他的自我追求依然那麼緊迫,導致毒素的激增,身體給了他警示,聰明的人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放手。拋開李開復這樣的勵志偶像尚且這麼多煩惱,可見世界是公平的,因為你的'眼光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面,他能擁有羨煞旁人的一切,他同樣也能承受旁人不能承受之重。

  在那些我們不能操控的未知中,我們唯能做的只有不斷的修善自我,平寧心境,把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記下來,一點點一步步的靠近夢想,不要再狂言世界因你而不同了,歸於平淡的心,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放下那些自大,自卑,貪婪,自我。

  《向死而生》讀後感5

  之前翻看過這本書,當時為什麼買本書也記不清了。但大概原因跟我此刻的心情差不多,不然此時我也不會再次拿起這書。

  我雖然沒有李開復這麼嚴重的病,但也逃不開病情的折磨,前段時間我查出來了四項病,我已半信半疑的狀態接受了這個事實,但我還是反思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所有病情都與以前的飲食、生活作息密切相關,自己又是一個非常激進的人,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給我一個警告。

  李開復在書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壓力太大,精確時間。這其實是很多人目前都有的同感,時間很重要,一分一秒都不想錯過,總覺得會失去很多。

  我在這看書,他在那感悟,給我們傳達的資訊是反省,而不是追究過往的一切,一旦追究起來,誰不是長篇大論,但提到反省,又是閉口不談,過後也許還是一如既往。

  說到每個人的思維,我有時確實不能理解醫生所說的≥2的這種表達模式,但聽李開復這樣一講,他們當時所考慮到的東西,跟當事人是不一樣的。”過去,我會以我的角度當面提出質疑,但我越來越清楚,每一種認知、觀點、立場不同,無關是非對錯。有了這種理解,可以避免許多爭辯的煩勞,在醫療專業上,我會盡力配合醫生。”這讓我想到,最近因生病檢查而跟醫生髮生的口角,深感慚愧。

  對於人生的迷茫,不在於別人給我的資訊,而在於自己對這些資訊的誤解,在放大,才會導致自己的內心不得平復。對於生活的的追求,更是如此,當你突然開始羨慕一個人,對方的所有動向,你都會覺得恰到好處,非常向往,卻忽視了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面貌。認清自己的現狀,熱愛自己的生活,才不會被太多的外界干擾。本是個動盪的年齡,卻又隨波逐流,你不難過,誰難過?

  長時間的不看書,太容易讓我陷入一個知識枯竭的狀態,無法想通很多事,便形成噁心迴圈,久久不能逃出這個怪圈,才會引發各種因思考欠缺的事情。

  當合上書的那一幕,想的最多的是網路,因李開復就是一個網路科技偉人,看他的書,很難避開這個圈子,但從中所獲取的資訊,在之前我也是相當模糊,又一次感觸到知識的不足。

  書中寫到最感人的一則是“這場病,告訴我,不要把每件事的不如意看成一個‘果’,而或許這個災難其實是一個‘因’,是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

  對於網路資訊,還是無法做到無是非對錯的心態,李開復不止一次的提到網友這個詞,不得不讓我陷入一個憤青的圈子,書中寫到,“喬布斯在工作會議中突然從椅子上滑落倒地的影片,曾被網友嘲諷他到死還不忘工作,但身悟禪機的朋友卻淡淡的說,‘等你修行到和他相同的境界再嘲諷也不。”’無法反駁,無比有力的回覆,而那個嘲諷的人,會不會在看到這則資訊之後羞愧的不知所措,或是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態度了!

  網路中大量的資訊,基本已經將事實的本來面貌,扭曲到不復存在了,而此刻大多數人都已娛樂的方式在觀看新聞,純屬打發時間。當然,這也是一種挺好的方式,無需嘲諷,只是將這種方式太極端,就有點可以無為了。

  此刻的故事已經開始慢慢開始平穩發展了,從一開始的拒絕,反對,憤怒,再到接受、平穩、最後的釋然,最終的重生,向死而生的故事才慢慢有了大概的理解。

  多次看到李開復說,家庭第一,健康第一,而我們普通人大多數追求的並不是這麼簡單而溫馨的生活,因為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提前享受這種美好的生活,也許到了五十多歲,才能慢慢理解。

  但此刻的我們,90%的生命在於工作,也就是說,此刻的年輕人,正是努力的時候,一味的追求李開復所傳達的資訊,肯定會誤解,但他的的人生觀不得不說,無可挑剔,多次在文中提到,在大病之前的工作狀態與現在的狀態的反差,可見這其中所表達的轉折,是需要多大的痛改前非的勇氣。

  創新工場是一個怎樣的具體背景,在剛看到這個資訊的時候,特想放下書本,去查資料,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文中內容,已經在很多方面介紹了創新工場各個資訊,比起百度,更加全面溫馨。

  “創業者是偉大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可,它的偉大表現在對於未知的探索與自身的行動,也許有些東西在潛意識裡提醒著自己創業,著對我來說是現在最敏感的的話題了。欠缺太多,有心無力。各種不足,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如若萬事俱備,東風等候,那還能是叫創業嗎!

  將以往所忽視的一切事物,在有生之年還可以重新彌補,這將是對自己對家人朋友最大的回饋。書中內容已經慢慢向平穩發展,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是你迴歸生活最好的動力。當李開復開始關注親人、朋友、愛人的時候,他在大眾內心的形象已然發生了最大的變化。以“世界因我而改變”到每天用心去享受生活裡的細支末節,他的死亡學已經修成。

  書已將近看完,正如我之前在朋友圈發過一段檔案,關於芳華。而這本書,我用了五天的時間將其看完了李開復的十七個月,說來有點可悲。因自己只是個讀者,也無需做太多。

  在此,也希望,正在失眠,正在工作的年輕人,在忙碌之際,能時刻規劃自己的生活,生活不僅有柴米油鹽,也有夢想,有激情、有放縱。但願我們在以後的可以像他的心境一樣,對待生活,積攢時光。

【《向死而生》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