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淺談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法

淺談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法

淺談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法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全民共同追求的共識。歷史在高中所有科目裡最能激發學生責任心的科目,是一門非常獨特的學科。歷史教育肩負著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從歷史中得到感悟的重任。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是高中歷史老師的共同使命。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由這句俗話就可以看出老師在教育方面肩負著多大的責任。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有了求知慾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將這兩點結合起來,就是需要老師努力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情景,刺激學生對高中歷史產生好奇心、求知慾,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那麼,探究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法,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在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

  發揮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對於學習歷史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令人出乎意料的演示、深入淺出的解釋、生動活潑的比喻、幽默風氣的教學語氣、探究性的活動、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等等都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興趣。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精心設計學習情境,要講求難易結合、層次分明,選擇一些有趣的話題,帶領全班同學們一起討論,討論之後老師提出提前準備好的問題,由學生回答。師生之間也可以進行角色互換,由學生提問問題,老師答題。重點在於引導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互相體驗,最後在做總結。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於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輕鬆愉快的氛圍,教師要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

  歷史上有許多吸人眼球的奇聞異事,這些都可以當作教育學生的'素材。眾所周知,只靠老師的一張嘴,難以描繪出歷史的恢宏。高中歷史教學,不能只侷限於教材內的知識,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適當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愛國情感,更要講道理、會做人。例如,在講到一國兩制時,可以給同學們放映百年中國的紀錄片,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麼要實行一國兩制,實行一國兩制的基礎條件是什麼,這樣做於國家有什麼益處,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在講到抗日戰爭時,可以給同學們觀看電影《地道戰》,讓同學們去了解當時的國情、國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牢記國史,不忘恥辱,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二、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中,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正面、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將傳統教學理念更新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下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需求。老師在同學們學習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好的老師要學會如何引導同學們去學習而不是一味的將知識傳授給大家。因為只有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提上來,學生才會去主動學習歷史,這樣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瞭解,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徵,按照其發展、學習的需求,對教材裡的內容進行刪減,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確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帶領學生模擬或表演歷史事件,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其中,確保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和存在感。例如在講到教材必修三專題一百家爭鳴時,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找十名同學分別扮演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名家、縱橫、雜家、兵家、小說家的代表人物,各自講述代表各自派別的主要思想,就像進行一場辯論賽一樣,由老師在課堂上主持。在講到世界大戰時,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同學們分別代表美國代表、日本代表、黎元洪、段祺瑞、張勳,就中國是否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發表各自代表國的看法,在過程中鼓勵同學們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共同討論學習。

  三、引導學生參與學習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去,才能取得不凡的成果。這就需要老師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蒐集史料、現場考察、專題討論、辯論賽、參觀歷史遺址等等都是非常適合學生們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要重視學生參與活動的目的和效果,同時也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和實踐,老師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足夠的參加課外活動的機會。要注意將時事政治與高中歷史知識相結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形成新的認識,培養其歷史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要讓同學們課外活動中感受到歷史的存在感和真實性,感受到生活中與歷史相關的人、事、物、景。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感受歷史與社會、經濟、文化的關係,認清歷史的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怎樣的好處與缺點,謹記歷史中發生的錯誤,並時時督促自己。

【淺談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