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中華文化讀後感

中華文化讀後感

中華文化讀後感(精選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文化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文化讀後感1

  “文明偏在外,屬物質方面。文化偏在內,屬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傳播與接受,文化則必由其群體內部精神積累而產生。”——《中國文化史導論》

  如今西化嚴重,誠然中國文化或歷史當中確有不堪之處,但一味的疑古、西化形成了一個問題,即: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其自信心不斷在降低,對中華文明自身的認同感不斷在降低。我們自認為缺乏信仰,是由於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曾走過的路產生了懷疑,對我們的根源產生了動搖。既然錢老把文化比作“人”,有骨有肉血脈相連,那麼須知人的一生勢必有高峰低谷不一而足,在遇到困境,情緒低落,而外部環境又險惡的境地下,勢必容易懷疑自己,懷疑從前的價值觀念。難道從前的推崇或信仰確然不若他人嗎?難道舉國努力的一切竟是痴妄嗎?誠然,很有可能之前堅守的道路就是存在著誤區,但都知抱怨、發洩等負面情緒決難讓人再往前走出一步。因此便如錢老在書中所提及的:

  一、人類自身內部的天性(可理解為自身能力、才華等先天屬性)。此謂“性”。

  二、人類外部所遭逢的環境,關乎時機、地位、四周人物與事態所形成之形勢。此謂“命”。

  三、自己考量自身素質與外部形勢,而選擇其動靜進退之態度。此謂“道”。

  思考上述三個方面能給人以提醒,使自身於困頓中理出大致頭緒,而不似抱怨哀嚎,初尚能吸引他人注意,久之便無人過問。這或許是讀史其中一種意義所在。身為一名中國人已無可更改,現在學做外國人,你有多少歲就晚了多少年。鑽入這類問題,就是在說自己投胎沒有投好,無深究的意義,總的來講仍是懷疑自己,都懷疑到自己為何出生了,也把自身的無能推卻到出身那裡去。在這裡妄借一位西方哲人的話:“對你最好的你是永遠也得不到了,那就是不要出生;不過還有次好的事,那就是立刻死去。”我以為這句話言重了,我們還不到放棄生命的地步。因此重新梳理一遍自己的從前,看一看自己的現在,或許能明白接下來又該向何處去。

  在困境中,一味地貶低自身而羨慕他人,是一種逃避,逃避自身問題而告訴自己另有超脫的所在。每個人自出生便不是讓你來享樂的,這又是讀史的另一個意義:教你做自己。不逃避自己的缺點,也不逃避自己的問題,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學習責任與擔當,人若負重,才成棟樑。盲從他人,成為四不像倒更為容易。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人的發展是會遇到困難的,人如此,國同之,文化亦如是,也易把希望寄託在他處。曾有人詼諧地講,“從前希望在往生,如今希望在國外”。不要看見外國的強大就認為這是定局,我們之所以在沉睡是因為在等待。

  這不是說弊帚自珍,是說做自己,尊重自己,不自尊的人,他人更不會尊重你。

  做中國人,確實是門學問。

  中華文化讀後感2

  寒假中,利用閒暇時間,我閱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從中,使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了深刻的瞭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漫長的歷史積澱,使他具有了非常鮮明的民族特點。中華文化有著最頑強的生命延續力,這種無與倫比的延續性使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代代相傳並發展至今的文化型別。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的輝煌歷史堪稱獨一無二。在書中我發現中華文化中,傳統的倫理思想處於中心地位而起著支配作用。古時候對人價值的評價就是以倫理原則為尺度,強調知行統一,認識與道德統一,提倡美與善相結合。古代的教育也是把倫理道德放在第一位。就像現在老師也常教育我們的一樣“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由於如今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所以中華文化也有著強烈的民族性。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各有各的民族特點,從而使中華文化呈現出豐富的多元化狀態。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鑑和相互吸收其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各個民族的和睦相處更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實質上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它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主流和精華,是我們民族統一自強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紐帶,是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民族精神的代代相傳,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體現。南宋的著名將領岳飛,自幼喜歡武藝,從小苦練的他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和豐富的制敵謀略。當金兵入侵時,他毅然辭別母親出征抗金。臨行前,母親在他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在戰場上他牢記著母親的教誨,不但英勇無畏奮勇殺敵,還根據金軍的武器與習慣研究出了一種克敵制勝的方法,以至於他率領的“岳家軍”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全都大獲全勝所向披靡。使得金軍聞風喪膽,就連金軍統帥也不由得讚歎:“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啊!”岳飛就在被奸人所害送入獄中後仍用滿腔熱血寫下了大氣磅礴的《滿江紅》。

  這些事例古時候有,現代也有。有千古流芳傳為佳話的英雄,也有平凡普通的平民百姓,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所作所為來傳承著民族精神。比如我們的“最美老大爺”王福順,凜冽的寒冬中年已花甲的他在雪後的早晨被一位騎電動車的年青人撞到在地。當年青人停車詢問他是否需要就醫時,王大爺見小夥子急著去上班,就擺了擺手告訴他,自己有醫保不用擔心他,你趕快去上班吧。然後就一瘸一拐地離開了現場。結果事情被曝光後,人們才知道大爺說的醫保只是個善意的謊言。瞭解了真相的小夥子被感動的熱淚盈眶。而王大爺的那句“沒事,我有醫保”更是讓無數的國人覺得這個冬天不太冷。

  可惜的.是,如今仍有一些人在肆意破壞傳統文化,褻瀆民族精神。那些常在各類媒體中曝光諷刺的碰瓷現象卻屢屢發生。“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人,我就成為了被告。”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而習主席上臺後所打的大老虎們的“光榮事蹟”更是駭人聽聞。一次受賄幾萬塊那只是小數目,心安理得的地把納稅人的血汗錢收入囊中的他們實在是令人唾棄,這些人就是社會的蛀蟲,民族的敗類。

  為了使中華文化能更好的傳承,精神家園更加美好。我輩應當做到如下幾點:一是勤學,下苦功夫做真學問。既要勤於學習,敏於求知,又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二是修德,加強修養,注重實踐。既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同時還要踏踏實實修好公德,樂於助人。三是明辨,明辨是非,決斷選擇。如今的世界豐富多彩,魚目混珠的現象也比比皆是,所以我們要善於分析明辨。四是篤實,紮紮實實幹事,老老實實做人。做到穩重自信,堅定自勵。

  就讓我們用自己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共築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吧!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得以實現,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得以弘揚,使我們自信地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文化讀後感3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而中華文化的傳播媒介豐富,尤其在書中到處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

  文體中涵中華文化。從古代到近代的中國文學著作,其文體大多為文言文形式,而這種形式至今仍被人們關注。文言文的文章在教材中增多,而文言文也成為了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方面。書的這一文體,包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無論是《論語》、《史記》還是《紅樓夢》、《聊齋志異》都從中滲透出一股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詩歌也是一個很平常的文體,但中國的古詩另有一番文化的內涵。無論是《詩經》、《楚辭》中的古體詩,還是《唐詩三百首》中的近體詩,都有一股濃濃的中國味道,文化也隨之展現於世人眼前。中國的文體多樣,在書中,則能盡收眼底,從書中,使人不禁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書中藝術涵中華文化。藝術是一個反映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其載體之一,就是書。《天工開物》,讓人感嘆年味的美妙;《衣裝秘語》揭開了中國裝飾的奧妙。也許,在這些書中,藝術是主體,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華文化暗藏其中,工藝美術是中華文化,年畫是中華文化,服飾也是中華文化。不久前,聽到一則新聞:一位上海女士,想將其設計的旗袍以及旗袍表演團隊帶到歐洲、美洲等地區。但她沒有考慮到旗袍早已在世界各地傳播,唐人街上到處可以看到穿旗袍的藍眼睛金髮女郎。而這一切不僅在於海外華僑的貢獻,更多的在於書的作用。書的傳播使中華文化的傳播更進一步,而中華文化的藝術魅力也會永藏於書中。

  文化人傳播中華文化。讀到文化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許多有名的詩人作家。從《小說老子》、《說李白》到《魯迅評傳》、《餘秋雨人生哲言》都可領略一代代文化人所折射出的中華文化。人是一個國家的代表,璀璨的中華文化也像這些文化人一樣不斷髮展完善。

  中華文化,一個底蘊深厚的名詞,而從書中,我們可以不斷吸取文化的養料,懂得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修養自己,增強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從書中,我們感受中華文化,我們理解中華文化,我們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中華文化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