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1

  讀了《中國傳統節日故事》這本書,我對中國的節日也有了更深的瞭解。我還知道了元旦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的節日。我不僅僅是知道了它們的來歷,還知道了人們在這些節日中常有的習俗,如: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被人陷害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著祖國被攻佔卻無能為力,於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用生命譜寫愛國主義樂章。後來,楚國百姓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飯糰丟進江中,讓魚蝦不食屈原屍體。

  我讀了這一篇文章後,為屈原的死而感到可惜,但我並沒有覺得他可憐。為什麼呢?因為他死的不值,為什麼呢?因為他看見國家被攻,卻不去救助,也不想辦法,最終只有含恨而去。與此同時,我還想起了一個人,他被吳國人捉去作奴隸,他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國。可他並沒有放棄報復之心,表面上服從吳王,但暗中訓練精兵,他晚上睡覺不用被,只用柴草,還在牆上掛了一隻苦膽,為的就是不忘恥辱。終於有一天,時機成熟,滅亡吳國。他,就是越王勾踐!

  與屈原不同的是,勾踐從不忘國家的恥辱,總是想著振興國家,為國家報仇!而屈原沒有!

  我想我們青少年也是這樣,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理應要為國家做出貢獻!讓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2

  過年嘍!樓下是來來往往的拜年的人,我坐在窗邊,聽著一聲聲“新年好”的祝福,手捧《中國傳統節日故事》,再一遍感受節日的氣氛。

  這套節日圖書非常富有童趣,最為貼心的是文章末尾附上了每一個傳統節日的有趣習俗,看完故事,還可以更近一步的瞭解中國的節日,感受傳統之美。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節的故事》,它用一種遊戲心態,講述了一個怪獸的故事。畫面非常灑脫,又充滿稚拙的童趣。

  春節是中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個時候我家是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熱熱鬧鬧地吃完年夜飯,我們幾個孩子就一擁而上,圍在長輩面前,嘴裡不停的說著恭喜發財的吉祥話,然後接過長輩遞過來的一個又一個紅包,樂得合不攏嘴。然後大家就會到牌坊街走上一趟,看一看到處張燈結綵的美麗景象,再回到家裡看《春節聯歡晚會》,為雜技節目的驚心動魄哇哇大叫,也為小品相聲的逗趣而捧腹大笑……

  想到這些,我嘴邊不禁浮起笑意,低頭看向手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故事》,這書現在正安安靜靜地躺在我手裡,整個封面流露出一種美好祥和的氣氛,兩個憨憨的小孩子舉著燈籠,一個女人在蒸點了紅點的饅頭,這樣的場景,正如這書,讓人沉醉,體味到幸福。

  節日因故事而生動,節日因故事而流傳。過節日,經歷的是文化積澱歷史傳承,讀傳統節日故事,讀懂了老百姓的團聚歡喜和幸福。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