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認識角》評課稿樣本

《認識角》評課稿樣本

《認識角》評課稿樣本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我聽了鄭曉霞老師執教的《認識角》一課,走進鄭老師的課堂,從她從容的教態、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課程的理念她能較好地把握並貫穿始終。鄭老師是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並認識圖形,創造角並認識角有大小,體會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瞭解用重疊的方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綜觀全課,具體地來說,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一、密結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學生在生活中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在本課中,鄭老師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的常見物品中引入新課,例如剪刀、數學書、鐘面等等,讓學生先找找哪裡有角,然後出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哪裡是角,再由教師描出一個角,從而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點,體現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學生能初步認識角的本質屬性的基礎上,(1個頂點,2條直直的邊)讓學生再回歸生活,從周圍實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學生對角的認識,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

  在本課中,鄭老師非常重視操作,從一開始讓學生任意拿三根小棒,任意去掉一根,變成角,以小組為單位創造角。學生透過親自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學生在合作

  與交流中認識到創造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畫一畫、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徵。最後欣賞生活中美的、實用的角的環節,也使學生意識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為本節課的結尾,讓孩子們帶著發現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滲透了一種數學應用意識。

  三、能發揮老師的.示範作用,在指令學生操作前做到詳盡要求學生,體現老師成熟老練的一面

  鄭老師的規範畫角,精心設計板書,在要求學生畫角之前,沉著耐心作引導,強調操作的步驟並讓學生自己來說說畫法,讓學生的動手有依據可循,避免盲目瞎畫和操作不規範,有意識地促成操作的規範性和有效性。

  為了讓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後的課堂能做得更好,在這裡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和研討。

  在 “玩角”環節中,老師先演示角的張合,學生跟著玩後馬上小結,再進行比角活動。這裡順序顛倒了,老師沒有大膽放手,自己演示說得較多,怕學生不會“玩”。其實可以指示學生把活動角拉開閉合,觀察角的變化,在活動中激發學生進行思考,然後再來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上臺分別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來比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認識基本上再來小結:角的大小跟張口間的關係,這樣就自然順早暢,符合教學規律。

  以上是我對鄭老師《認識角》一課課堂教學提出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議,教學相長,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們透過對此課的研究,取長補短,共同成長。謝謝大家!

【《認識角》評課稿樣本】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