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菜根譚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菜根譚讀後感範文1

  讀菜根譚,就像走過了一遭人生似的,讀完頓時覺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頓都變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經讀過一遍《菜根譚》,那時年幼很多道理還不明朗,甚至覺得不對,時隔幾年再讀,突然能夠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這本書真的是智慧的結晶啊。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作,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四百多年來,廣為流傳,歷久不衰,人們對其評價頗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又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應明一時有感而發,變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化大俗為大雅,化腐朽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餘,點化人世間的萬事,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這本書融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爐,菜根譚的這種智慧,使其有別於那些消極避世、空疏玄談的勸解箴言書;又因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從中嚼出一番滋味來,所以本書能夠流傳於海內外,經久不衰。本書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彰顯了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奮發向上的經典讀物。無論是在閱讀中還是合上書本後,我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下來,開闊心胸,放慢腳步,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隨意翻閱本書,就會被其中精彩絕倫的美妙語言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愛上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只讀一遍是不夠的,就像那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本書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值得我們反覆咀嚼,值得我們贈送親朋好友的真正的好書。

  菜根譚讀後感範文2

  近日,筆者讀完洪應明的《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彷彿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是說,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但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呢?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在公眾場合、在家長面前大聲斥責學生;有時小題大做、聲色俱厲,嚴詞批評;有時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像老太婆……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話中所說的那樣教育孩子去惡趨善,還愁效果不佳嗎?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閱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盪滌人心的積鬱,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範文3

  曾有一段時間,思緒不寧,隨手拈來一小冊子,讀畢,頓悟,心靜如水。此小冊子為《菜根譚》作者為洪應明。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他的名作是《菜根譚》,和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陳繼儒的《小窗幽記》被人評為處事三大奇書。不過,就文學的藝術而論,其餘兩部書趕不上《菜根譚》:《圍爐夜話》過於拘謹,語言缺乏靈動性,好像一灘濃泥流不開;《小窗幽記》部分語句大膽的因襲了《菜根譚》,那沒有添磚加瓦加以掩飾的行為好像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這兩部書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觀點是一以貫通的。

  據洪應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可知道,他早年熱衷於仕途,不過和大多數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樣,到了晚年都隱歸了山林。他和袁黃、馮夢楨等人是好朋友,難免有些相互的影響。

  《菜根譚》原書共有三人作序,都是當時名士,足見此書炙熱一時。其實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冊子,說到底是一本《使用說明》,與袁了凡《了凡四訓》情致相當,都是說教口氣。全書綜合了儒、釋、道三者思想,所以領悟起來顯得緩慢,有時不知所云。好在書中語言峭拔,意境闊大,頗能引起讀者興趣。

  書中節目分為“修身”、“應酬”、“評議”和“閒適”四大部分,閱畢後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後算賬一樣一一記下,給讀過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給未讀或在讀的人一點鋪墊。

  第一是“無為”。

  這本是老莊的產物,洪應明取其神進行說明,將其變成體系化,讓自己的觀點不僅有據可依,又顯得正統。他說“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物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據”,又說“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清心寡慾得讓人險些喪失味覺。他不像老子直接說“為無為,則無不治”,也不像莊子憤憤勸道“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瞭說“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總歸在“無能”二字上。所以洪應明話說得很漂亮,讓自己成為《菜根譚》處事規則的生動標榜。

  第二是“無慾”。

  洪應明抄襲了釋氏的玄妙,卻發展了他們的空靈,傳播了佛家的禪宗。例如“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等,都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第三是“清閒”。

  這是最絕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閒適”章節裡,表現出了古代隱士的雅緻。比如“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船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起一種冷趣幽思”,比較有名的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支捲雲舒”。

  這本書裡的另一個可觀之處在語言上,洪應明用了細碎精緻的筆法去表現一種雄健放浪的情懷,可是落在條條細則上面,卻如同滂沱大浪裡面的小水滴,溫柔可愛,比如“鳶飛魚躍”、“波恬浪靜”、“漚生大海”、“影滅長空”、“碗茗爐煙”等等。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在其他類似書籍裡它要算較出色的一家,對我們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認識會給出一些合適的指引,不至於過早的迷了路。

【菜根譚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