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論中國文化的發展

論中國文化的發展

論中國文化的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地理上的差異。不同的區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豐富多彩!但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傳統文化並不是多種多樣的,文化的侷限性較強,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發展,人們的意識形態漸漸的發生改變,需要更多的文化形式及氛圍,以此來滿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其實在不同的朝代,文化的發展總受著制約,因為文化要發展,並不是當時的人民大眾掌握的,不可能按自身的需求去讓某種文化傳播,進而成為主流文化。文化的發展必須順應統治者的意識及需要,如果任某種文化發展並傳播,有可能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那麼,統治者就必須採取某種手段,去制止甚至消滅這種文化,以此來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因此,文化的發展比較緩慢,文化的形式也就過於單一,再加上地理上的差異,文化只會在某一區域發展,而其他區域則只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從根本上的不到很好的交流與融合。

  社會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上升的,而文化也順應這一定律而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統治者需要屬於自己的文化來進行統治,而百家爭鳴也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各家各派宣揚自己的學說與主張,希望被統治者能夠採納,但在當時那個時期,統治者真正需要的是權術,法術。儒家的“仁義”主張,道家的“無為”主張,墨家的“非攻,相愛”主張,根本滿足不了統治者的需要,而法家提倡的嚴刑峻法則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而其他學說也只能在民間流傳開來。直到秦始皇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才結束了割裂局面,這位文化發展提一供了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後來秦始皇又統一了文字,當然此措施有利有弊,但從本質上說則是一種進步,之後的焚書,無疑是一種退步,更是對當時文化界的沉重打擊,但如果僅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秦始皇的做法明擺著是錯誤的,由於焚書的原因,文化的發展自此進入低谷,文化形式也變得單一,但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秦始皇要統治民眾,必須要使民眾愚昧無知讓民眾服從他的統治,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發展受政治的影響。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交流與融合,而在當時的背景下背景下是很難的,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意識形態有所改變,而統治者為了是國家強盛,社會安定祥和,百姓豐衣足食,不得不進行經濟上的改革,文化也順應了這一潮流,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以前的經濟重心在北方,由於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人們大部分南遷,而經濟重心也由北向南發生改變。不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文化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比如飲食文化,建築文化,風俗文化等,漸漸地形成了南北文化上的差異,文化也變得豐富多彩。

  因此,經濟繁榮對文化來說是一種推力,文化與經濟也變得密不可分了。 我國的傳統文化並不都是優秀的,因此來說,在傳承,弘揚文化上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不斷創新,使我國的文化進一步發展。從現在的社會看,文化要發展,第一要做到,不可拋棄傳統文化,而去宣揚新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任何想離開傳統文化去談什麼新文化的人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第二要做到,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並在傳承中發展創新,第三要做到,要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在實踐中檢驗,在創新中發展。我國的文化生產力是軟實力,而在當今的世界,文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對於國家來說,應該統籌兼顧,大力發展城市文化,鄉村文化,滿足人民大眾的文化 需求以及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增強文化的凝聚力。 我國的文化發展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相信文化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更要堅信文化的發展是不斷進步的。

【論中國文化的發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