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精選9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行業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1

  一、行業背景知識

  1、職業簡介:

  教師,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廣義的教師是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係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狹義方面來理解,即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2、我眼中的教師職業:

  我認為具有三種重要的知識,它是教師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學科知識、實踐知識和教育學知識。

  學科知識:包括一般學科知識和專業學科知識。教師必須首先具備各種學科基本知識,瞭解各學科之間的聯絡,並將之貫串於自己所教學科之中。然後再對各種不同知識和理論進行選擇、組織、傳遞和評價。除此之外專業知識則要求教師必須廣、寬厚,這是對教師專業過程中的第二次分工,更加細化了教師的工作。

  實踐知識:都說實踐出真知,所以教師除了具有具備深厚的學科背景,在全面透徹地理解所要教的學科基礎知識之上還要引導和帶領學生開展學科研究和創新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書本知識不再空洞。

  教育學知識:我認為教師在掌握過硬的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之外,更應該本著教師的職責,關心愛護學生,真正地做到從學生出發,多多傾聽學生的心聲,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二、工作環境

  1、環境簡介:

  從硬體方面來說教師的職業環境一直都是不錯的。比如有專門的辦公室、夏天有舒適的空調,辦公室裡也有芳香四溢的花卉植物作以點綴。每個教師都附有多媒體,給課程增加了豐富性並且節省了上課板書的時間。

  2、存在的問題:

  但是現在教師職業的隊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許多都是衝著教師這個職業良好的工作待遇而去。並且現如今越來越多教師虐-待學生的事件頻繁發生,許多教師已經不單單是把精力放在教育學生身上,而是更多的關注自身的經濟利益。隨著這些年高校擴招和就業形勢變化,現在教師隊伍裡素質也是層次不齊,不乏有有一批素質低、作風不端正的人出現。教師中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在也非常盛行。教師之間幫派鬥爭也是存在的,評先進和職稱的時候同事之間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把關,也是對學生和家長的負責。

  三、職業前景

  1、機遇:

  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的不斷髮展,各國生產力不斷提高,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而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因此,文化軟實力與科技競爭力越來越成為世界的焦點。所以教育事業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了更加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發展狀態是積極向上的。

  2、挑戰:

  我選擇教育這個職業並想將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也是考慮到了它的社會地位和發展前景的。 教師這個職業本身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社會地位和待遇都相對較好。本身對學校生活存在美好的回憶,喜歡與學生之間單純地相處。而現在隨著就業環境的嚴峻,教師人數已經飽和,可提供的工作崗位較少。所以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另外我國教育職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沿海地區教師資源豐富而偏遠地區急缺教師教師供求不平衡。

  四、職業的任職要求

  1、教育教學能力:

  身體條件方面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

  普通話水平方面擁有普通話等級證書,能準確、清晰地使用普通話授課。

  職業教育理論相關課程學習要求方面非統招本科師範教育類專業畢業的人員申請認定教師上崗資格,要經過職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生產實習教學法(實習指導教師和一體化教師要求)等課程培訓,並經考試成績合格。

  教育教學能力方面有教師上崗資格證,同時有公共證書,如計算機等級證書,心理學證書。

  2、崗位素質要求:

  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掌握充分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

  至少為大學本科文憑,高等教育的文憑要求更高,依情況而定。

  有從事教師職業所具備的良好的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

  有從事教師職業所具有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程度要求。

  3、上崗條件:

  思想品德條件方面熱愛祖國和職業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學歷條件方面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必須具備幼兒師範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申請認定小學教師資格必須具備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師範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是否屬於師範教育教育專業應根據省教育行政部門當年下達的招生計劃和省教育行政部門驗印的畢業證書來確定),其他中專畢業學歷應視為不合格學歷。申請認定初中、初等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以上學歷。申請認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含中專、職業中專、職高、成人中專、技工學校等,下同)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本科及其以上學歷。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且應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及其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及其以上工人技術等級。申請認定高校教師資格,應具備研究生或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我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是我心中所想。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歡的則必然會拼盡全力去做好。我認為我有能力勝任好這份工作。雖然缺少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這些外部因素。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畢業生普遍出現找工作難的問題。應對這一問題,我認為我更應該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加強專業技能修養,同時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五、工作內容

  1、教學方面:

  每天都能完成當天的教學任務,每學期能完成其教學目標,儘可能實現自己定的教學目標。真正地把傳授知識放於第一位。關心和愛護學生地成長與需求而不是盲目地關注成績,忽視學生的心理成長。

  2、育人方面:

  教師應以身作則,用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素質來培育學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腦力成長的同時更多關注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使他們在成長道路上健康正直的成長,不會誤入歧途。

  六、薪酬

  透過網上調查得知一所普通初中的普通老師一年的工資除去獎金和各種節假日發的物品或錢,大概5、6萬,公務員基本一樣,而且還有補課費、課時津貼,更重要的是教師還有完整的雙休日和寒暑假等等。教師這個職業相對於比較穩定,很多人也是看中它有可觀的退休工資。

  七、總結

  透過行業背景知識、工作環境、職業前景、職業的任職要求、工作內容、薪酬等方面的瞭解使我對教師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為今後的擇業與就業起到了更理智的分析。我認為現代大學生不能盲目選擇就業,要從實際出發,從自身能力出發,理智就業擇業。我們要擺正心態,積極熱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勇於迎接挑戰,勇於直麵人生的挫折。把每一次失敗都當做是一次成長,在失敗中總結經驗與教訓,一步步成長。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1、教師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趨勢。然而在過去的教育現實中,有的教師曾經膚淺地認為教師的存在只是為向學生這一中心進行單向的傳遞,而忽略了教師專業化成長這一重要的環節。教育的發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專業化發展方面進行更深層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對我校的發展至關重要。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是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共同作用的一個過程,有著其自身獨特的規律。就我校而言,儘管平時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但尚未從專業化發展這一高度去研究和關注。因此青年教師需要快速地成長,必須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才能有效地增強我校教育實力,推進我校教育可持續發展。

  3、我校課題《有效教學,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益》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開展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狀況調查”,調查資料的完整、準確可為課題順利進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調查目的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學校的開展,必將有力的推動學校的科學發展。實現學校的科學發展,應該落實在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上。而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科學發展最有力、最直接的動力。

  對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做專門調研,目的在於瞭解我校的教師專業發展狀況,更好地把握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徵,探索新形勢下“有效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為尋求富有針對性的促進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特別是有效教學技能的實踐策略奠定基礎,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科學發展,從而推進學校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調查方法與工具

  我們結合我校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擬出《大連市第三十六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對全校教師進行了調查,問卷主要從教師的基本情況,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教學交流和教科研活動及需要學校所創造的條件等多個方面著手的。本項調查發放問卷88份,收回有效問卷為80份。

  四、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的基本情況

  我校教師共96人,其中女教師較多73人,男性教師23人。 教師的年齡分佈比較均衡,既有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隊伍,又有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從整體上看, 25-30歲的佔全體教師的17%;31-40歲的亦佔65.9%;40-45歲的佔10.5%,46以上12人,佔13%。偏年輕化的年齡分佈表明:教師思想比較活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比較容易被教師接受。

  從學歷層次看,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佔10%。這表明我校教師整體學歷較高,教師的主動學習,持續發展的意識較強。

  就職稱結構而言,中學高階32人,中學一級佔45人,中學二級佔17人。由此可見,學校教師的職稱層次雖總體偏高,但職稱晉升還有不小的空間,學校管理者應抓住這個契機,有效地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

  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有著強烈的內在需求。對自己專業成長的態度54%選擇比較重視,但25%的教師表示聽從學校領導安排,缺少自覺主動性。有近半的教師認為:內因是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教師們尤其看重自己的後天努力,如32%教師主動研修,並有明確的目標;學校環境是專業發展的重要外因之一,佔31%,其次是專家引領26%,藉助網路23%。26%的教師認為同伴互助是最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途徑,說明校內教師有互幫互學的良好教風。教師普遍認為工學矛盾嚴重阻礙了自己的專業發展,佔62%,此外學習、研究意識不強,理論修養不高(25%)、校本研修的機制尚未完善(18%)、存在職業倦怠(17%)都是阻礙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教師目前最想學習、最需要的知識依次是:與教學方法、技能相關的知識34%、與擔任學科相關的學科知識37%、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知識28%、有關學生身心發展和評價知識30%、與教育科研有關的知識214%。另外教師認為專業發展必須注重的是研究自己的學生,為學生的發展著想,佔74%,解決教學中和實際情況48%,立足自己的課堂,不斷上好課43%。有15%的教師比較強調追求個人發展。

  在教學中,有95%的教師經常使用電視、廣播和網路資源輔助教學,說明我校教師具有較強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能力;教學參考書依然是教師最廣泛運用的教輔材料,選此項的佔43.8%。不過,僅有3%的教師經常使用社群、生活資源,說明教師比較缺乏將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識,不能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經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90%的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43%的教師經常使用課件、模型和模具展示, 27%的教師經常使用錄音機、錄影機。

  被調查的教師中,有46%的人認為需要增強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織加工的能力;38%的教師需要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21%的教師缺乏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課教師,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與學生做較深層次的交流;20%的教師認為欠缺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活躍學生的思維:85%的教師喜歡組織學生討論,將每一個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之中;81%的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6%的教師鼓勵學生閱讀有關教學指導書籍;另有11%用其他自己創新的形式。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如何開展教學科研感到困惑,37教師認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24%師希望能加強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的學習; 22%教師希望提高學科的資訊接納的能力;教師對如何評價學生以及與同事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表現得比較自信,沒有一人認為自己欠缺這兩項能力。

  (四)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後,最常使用的後續策略是在腦子裡回顧一下,選擇此項的教師佔總人數的37%;其次是和同事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佔19%;在教案後面寫幾行佔8%;11%的教師會徵求學生對本節課的意見;只有12%的教師會系統思考並寫下來,說明教師比較缺乏總結教學經驗並記錄成長曆程的意識,甚至個別教師從教以來就從來沒自己主動寫過教師反思。

  在開展教學反思時,教師的困惑主要有:有12%的教師不知道如何表述;6%的教師不知道反思什麼。可見教師們的理論水平需要提高,須多讀教育類書刊,增加積累。但調查顯示只有35%的教師有計劃的選讀專業著作,14%的教師一年能讀2本以上,49%的教師只是偶爾看看。2%的教師一本不讀。

  教學反思之後,多數教師都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43%的教師一定能調整;59%的教師有時能調整;沒有很少能調整和不能調整自己教學行為的教師。說明教師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地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強的提高教學水平的動機。

  (五)教學交流及教科研活動

  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普遍具有開放的心態和交流的意識,能在教學中取長補短,互通有無。50%的教師經常與同行交流經驗或看法;43%的教師有時與同行交流;6%的教師有其他形式的交流;沒有教師從來不與同行交流。對於適合自己的研修方式,29%選擇研習優秀教學案例,29%認同集體備課,23%喜歡專題培訓,20%藉助專業引領。

  我校教師較多參加的教科研活動是教學觀摩92%;其次是說課評課53%;再次是課題研究34%;有12%的教師開展教學實驗。說明我校教學研究活動比較豐富,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對學校教研活動的認識與態度,69%認為重要,需要加強,但仍有20%的教師認為沒有實效性,更有5%的人不願參加。對我校集體備課的態度,65%的教師給予肯定,認為切合實際,值得深入開展,31%的教師建議改進,讓大多數教師真正參與。可見,有效加強教研組建設,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是我們應該思考並重點解決的問題。同時,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時,可以考慮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教師加入課題研究的隊伍,鼓勵教師多形式地進行校本研究,開發校本課程,編寫校本教材,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良好的平臺。

  (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調查資料統計結果表明,教師希望學校能透過以下途徑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1.邀請專家開設相關的課題研究講座,指導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

  2.多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先進地區和學校的經驗,感受直觀的教育成果。

  3.希望能與名校結對,推選學科骨幹,組織業務競賽。

  4.加大經費支援,採取一定的獎勵措施激發教師提升專業發展的動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五、存在的問題

  1.很大部分教師專業發展遭遇高原時期。教師生涯發展的高原期對應的教師年齡大約在35~45歲左右,這時期的教師從教十多年,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經驗,但常因自身的經驗及資歷而自以為是,也會因“職稱”到頂而不思進取;會因自己對崗位工作的熟悉,在“小環境”的顯赫成就而驕傲自滿,也會由於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或地位,產生“職業懈怠”的心理,從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可能。我校教師平均年齡正處於這個之間,其中35-45歲的教師共87人,佔專業教師總數49.3%。從調查結果來看, 44.4%的教師認為自己目前工作達到勝任水平,35.9%的選擇為能手,但對於第二欄“您的下一個發展目標是什麼”,僅有 16.2%的選擇為能手,21.4%的選擇為專家。這表明大部分教師對專業發展缺乏思索,沒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滿足現狀,教育理想不鮮明。還有53.3%的教師認為下班後很疲憊,不願再想學校的事情,這些都證明我校教師普遍感到職業的倦怠。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我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處於專業高原平臺期。

  2.教師本體缺少及時的自我反思。這原因大體有二:一是忙於日常教學,無暇反省;38%的老師認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忙於教學進度,缺少及時的自我評價與反思。二是教師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積極性不高。調查表中,44%的教師一學期僅有一篇教學反思,25%的教師甚至沒寫過; 73%的老師對自己已有的知識比較滿足,沒有迫切想充電的慾望。這系列資料表明教師本身缺少積極進取的強烈動機,學習慾望不強烈,自主學習、自我反省意識比較淡薄。這與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要求存在較大距離。

  3.教師群體缺少有效的學習交流和專業引領。23%的教師認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圍,缺乏理論支撐,理論學習機會少。70%的教師對專家和同事聽自己課,未持高興態度。教學中遇到問題請求幫助,64%的老師沒有選擇請教專家,可見教師對專家的認同感不高,專家與一線教學距離太遠,一些專家教師未發揮引領作用。

  六、建議與對策

  總結上述各項調查,我認為,我校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已經作了許多工作,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下一階段,我們要不斷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構建適合本校文化特點的發展機制,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

  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場所,而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教師任職的學校當然是其專業發展的主要環境。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發展的。構建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團隊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科學具體的教師生涯規劃是教師發展的重要保證。

  現如今大部分研究都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為教師安排學習內容,制定考核標準進行考核,使很多老師都在被動接受著學習,沒做到因人而宜,制定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個人目標,這對教師的終身發展是有著不良影響的。“凡事預則立”,而且教師因根據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學會制定科學的目標。不能人云亦云。以保證少走彎路,快速發展。幫助教師明確自身的地位、價值以及今後發展方向的可能性。便於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個人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學校制定出科學的教師發展目標體系。在此目標體系的引導下,教師建構個人年度成長目標。

  2、要進一步搭建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交流平臺。

  首先是重視制度保障。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是全體教師的發展。學校要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透過對全體教師的教科研需求調查,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教師教學研究的啟動和支援體系。要在制度層面上將開展行動研究作為促進全體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舉措,從而促進每一位教師的成功,實現教師專業的整體成長。二是注重骨幹引領。骨幹教師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寶貴財富。學校一方面要制定骨幹教師培養計劃,加大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透過師徒結對、教學示範、經驗介紹、專業講座等形式為廣大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路徑。三是形成“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都是工作在教學一線,有著共同的經歷,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因此,形成“專業發展共同體”,搭建各種形式的教師交流平臺顯得尤為重要。要繼續抓實“以校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如一直堅持的“集體備課”、“師徒結對”等均給予了教師相互學習、切磋,共同提高的機會。要讓教師有機會走出校園,合作、探討,進而促進教師隊伍的凝聚與合力。如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各校觀摩學習。要加大校園網路平臺建設,擴大教師交流空間,為教師專業發展開闢新途徑。

  3、要進一步構建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培訓體系。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專家的智慧引領、同事的合作互助,應勢而生的各種形式的培訓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加油站。在培訓的內容與方式上要注重教師個體的學科性與差異性,比如實行分層培訓,對於教齡短、教學經驗貧乏的青年教師採取集中培訓,提供更多觀摩名師、聽取專家報告的機會;而對於已經形成一定經驗和風格的教師則可以採取互動式教學等校本培訓方式。另外,要透過開展積極有益的讀書活動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讀書成為支撐教師專業成長的支點。同時,要加強校本培訓,特別是同一學科的“組本培訓”。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應關注理論學習而獲得的知識積累,更應重視在實踐中獲得的智慧成長。學校要加強校本培訓,組本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調動教師參與培訓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校本培訓落到實處。在教育行動研究過程中,使教師的教學、研究和培訓得到有機的結合,使學校成為教師成長的樂園。

  4、要進一步推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活動是教師發展成長的關鍵。教學實踐是內外因作用於教師發展的聚焦點,也是推動教師發展成長的直接與現實的力量。研究過程中,我們將以開展各種科學研討活動為主渠道,以學科教研組為抓手,推進“一課例多階段多反思”的案例研究,新老教師互動的傳、幫、帶為主的結對策略,青年教師基本功對抗賽的競賽機制,隨機的課堂教學展示等教學研討活動,透過有效實踐,讓青年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得以充分鍛鍊,才華得以充分展示,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同事的認同,領導的賞識,以期進一步的發展,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既滿足了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又提升了學校教師隊伍的素質。

  5、建立教師專業化成長考評制度。

  要依據新課程的精神和教學改革的方向,科學制定考評內容和考評標準,努力使考評過程成為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學會自我總結的過程。要為教師建立成長檔案,幫助教師全面瞭解自己,明確自己所處的成長階段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6、落實新課程理念,開展教育研習活動。

  “教師即研究者”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培養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是教師職前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要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就必須讓其參與系統的研究性學習,只有在研究性學習中才可能學會研究。所謂教育研習,是指教師運用所學的教育理論對教師職業專業化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等進行分析、探討和研究,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適應教師工作。教育研習有利於將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於教師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各項技能進行反思與總結,從而進行及時調整,最終達到“有效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的。

  7、倡導自主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是一種內源性、主動性的發展,而不是外源性、被動性的發展。要倡導教師在反思自身工作中發展、在學習中發展、在調查研究中發展、在與專家和同行的合作與互動中發展。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理論、新觀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提高自身發現問題的專業敏感性。要提倡教師做的“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學習型教師”、“合作型教師”。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3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透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透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物件

  此次我調查的物件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透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資訊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透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政府的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一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裝置、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資訊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裡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裡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裡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裡的學校,鎮裡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裡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初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透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資訊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迴圈並將隨著這種惡性迴圈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09年資料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 ,學齡兒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初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 很多教師 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 由於照顧不過來, 只能讓 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 辦公條件差, 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 人, 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 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 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 由於他們的年 齡偏大, 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 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 該村近 3 年未補充過教師, 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 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再加上“民轉公”教師,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 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 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 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 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輕的又過於年輕, 沒有什麼工作經歷, 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 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 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 對教學管理以外的, 如學校安全管理, 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夠。

  3、 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 補”後, 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 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 由於政府的財力有限, 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 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 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建立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透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援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資訊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專案,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裡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06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07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檔案規定: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體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體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迴圈。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05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釋出《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07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通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況,但光了解情況並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於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達到“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物件——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迴圈。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並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4

  根據省教育工會《陝西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情況調研方案》的精神,我會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歷時十三天時間,先後深入十八所中小學掌握第一手材料,發放並收回調查問卷五百餘份,召開大小座談會十餘次,走訪了教育行政部門和縣人事局的主管同志,接待了上訪的教師代表三批次,透過窺一斑而知全身。此後我們又坐下來認真學習、細細解讀中央和省市的有關檔案,弄懂弄通了政策規定,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周至縣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對事業單位的學校正式人員,從一月一日起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基礎性績效工資,義務教育學校佔70%,非義務教育學校佔60%;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其中包括班主任津貼,由各學校確定分配方式和辦法。絕大部分學校在制定二次分配方案時以教代會為載體,由校委會提出草案,在充分徵求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教代會透過形成方案。

  中小學校長的績效工資是根據本人的技術職稱劃定的,校級領導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數額,一般不高於本校前五分之一教職工的平均值,學校中層領導一般不高於校級。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補貼標準為同職級在職人員的60%。

  二、存在問題

  1、周至縣對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核定不正確。國務院辦公廳在轉發的人力資源部、財政部、教育部《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第二條“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核定”中是這樣表述的:“〈一〉績效工資暫按學校工作人員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額度和規範後的津貼補貼水平核定。”“〈二〉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同清理規範義務教育學校津貼補貼結合進行,將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和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由此可以看出,國家規定教師績效工資的總量和水平應有三部分組成: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總量、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和原來年終一次性獎金,應以此為依據一一核定、核算。而周至縣沒有這樣去做,取全縣機關人員績效工資的平均值<年均7000元>作為教師績效工資的水平。周至縣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結構複雜,內含工勤人員、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鄉鎮機關更是龐雜,這無形之中就將教師的績效工資水平有意識地壓低了許多.

  從國發﹝﹞6號檔案的表述可以看出,教師的職稱與公務員的行政系列有對應的比照,即中學的高階教師﹙副高﹚可以比照處級,中級﹙高階工﹚可以比照科級,初級﹙中級工﹚可以比照辦事員.陝人發〔〕148號檔案也對此作了相應的表述,即中學高階高於副處級,中學一級比照科級,中學二級以下比照科員。

  現將周至縣公務員和教師各級別每月的績效工資對比如下:

  在職公務員在職教師退休教師

  處級:960元中學高階:710元中學高階395元

  副處:870元中學一級630元中學一級370

  正科:780元中學二級550元中學二級340元

  副科:690元中學三級500元中學三級305元

  由此可以看出,周至縣在職的中學高階教師比副處級每月還低160元,退休的中學高階教師僅是科員的水平。教師中最高級別的僅次於公務員的中等水平。這不但有悖於《教師法》中對教師工資待遇“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的規定,也和國家領導人多次重申的關於教師工資不低於其他工資水平的原則格格不入,嚴重地背離了了黨中央、國務院在義務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初衷,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強烈不滿,引發了新的社會矛盾。

  2、周至縣在實施績效工資的步驟上有失公允。周至縣在XX年年7月已對公務員實行了第一輪的津貼補貼,春節前夕,由縣、校兩級傳達給每位教師先支付3000元的津貼補貼,縣工行製作了銀聯卡,結果卻因為國務院關於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決定而叫停,西安地區除了周至、戶縣未發外,其餘各縣區均已執行。教師的績效工資才從的元月份開始計算,已經被公務員晚發了一年半的時間,且又是低標準。縣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在一沒有發文二沒有向廣大群眾作以說明、解釋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地給公務員每人的銀聯卡上一次性地打了三千元。《指導意見》在第五條經費保障和財務管理中明確指出:“縣級財政要優先保證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而周至縣卻反其道而行之,這不得不叫人們對這種做法感到匪夷所思。

  3、現行的績效工資制度在執行的環節上,拉大了同行業不同區域間的收入分配的距離,增加了社會的不公平性,不符合黨中央關於縮小收入差距、建立和諧社會的願景。根據西安市人事局、西安市勞動局市人發〔〕158號檔案精神,西安市區的教師的績效工資標準為:中學高階教師2080元,中級教師1880元,初級教師1710元,退休教師的生活補貼為同職級在職教師的70%。依次算來,周至縣的在職中高教師的績效工資標準是西安市區中高教師的34%,在職中級教師績效工資佔西安市市區同級的33.4%,初級佔西安市區同級的32%。

  同教一本書,同上一節課,同屬於西安地區,僅此一項市區的教師竟是周至同職級教師的三倍,這就嚴重地挫傷了廣大農村教師的積極性,加速了好教師雲集都市、廣袤的偏遠地區師資力量更加薄弱的惡性發展,使經濟落後地區由現在的經濟落後再變成若干年後人的落後,更談不上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周至將陷入教育落後,人的素質落後,經濟更加落後的惡性迴圈。

  另外,一個縣經濟落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從人的主觀因素這個層面來看,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沒有理由將經濟落後的責任分攤到他們的頭上,而如今要周至全縣的教師為此買上拿低工資、低待遇的單,將縣域經濟落後的板子打在教師的屁股上,這顯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三、主要困難

  1、基層領導對教育具有戰略性、全域性性地位的認識不足,有著濃厚的官本位思想。在他們的思想中,教師應是他們的“子民”,津津有味於他們的“殘羹剩湯”應是本分,對於“子民”們同桌共享黨的惠民政策他們感覺“不雅”。

  2、周至縣縣域經濟落後是人所共知的,廣大教師是通情達理的也是事實,增加此項工作的透明度,讓廣大教師享有知情權,讓他們理解政府的難處,支援政府的工作是不難做到的。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周至縣教師工資拖欠嚴重,當時的縣長高獻同志在全縣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宣佈,教師工資的發放和政府同步,先從他這裡做起!話音一落,會場立刻掌聲雷動,至今不少人談及此事還津津樂道。

  四、建議

  1、周至教師績效工資的不公平現象,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強烈不滿,不少離退休教師和在職教師多次上訪均未得到滿意地答覆。我們請求省市領導能來周至,深入調查,還廣大教師一個公正。

  2、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就表明,促進教育公平,在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是一項具有全域性性,戰略性的任務,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堅定不移追求的目標.而縮小城鄉教師收入差距,是實現教育公平的軸心性工作,因此應將教師的工資待遇的核定、核算提升到省一級,可按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在一個省內劃分幾個不同的區域實施。這樣就會有利於教師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有利於教育資源更科學有效地配置,為在全社會實現教育公平創造一個前提條件。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5

  為總結第三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於近期組織了我縣“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我們組織專人分別深入城區、各鄉鎮的中小學(幼兒園),採取分割槽、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物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調研期間共組織召開座談會3場,部分學校教師和全縣部分中小學校長、業務指導人員座談會各一場,參加座談人員148人;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學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物件中,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物件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二、對調研問卷的資料分析

  (一)對08年至今的培訓評價

  在對08年開展至今的第三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總體評價中,有61人選擇的是“滿意”或“比較滿意”,32人認為“一般”,說明大家對過去一輪的培訓是基本認可的,但培訓的滿意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培訓內容上,老師們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上好課”專題的學習,佔49%;其次是“評好課”專題,佔21%;再次是“備好課”和“育好人”專題,各佔17%;“命好題”專題僅有佔2%的人選擇。由此可見,老師們對那些與課堂教學直接關聯的,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培訓內容較為感興趣,同時,對未能開展的“育好人”專題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訓模式上,認為效果最好的培訓模式選項中,“以遠端為依託,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學習模式”以微弱優勢排在首位,佔24票,“集中培訓”和“集中與校本結合”的模式分別以21票和20票緊隨其後,“遠端與校本結合”、“校本培訓”分別為14票和12票,“遠端培訓”僅為8票。大家對不同培訓模式認識的分化,說明目前尚無一種模式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各種模式的優點和不足同樣是突出的。從排在前三位的情況來看,集中、校本、遠端相結合可能大家認為更有利於各種模式的揚長避短,因而大家更樂於接受。

  在培訓的方式上,大家認為最有效的是“名師帶教”和“觀摩考察”,分別佔36%和35%,“案例研討”佔19%,選擇“經驗交流”、“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無獨有偶,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相似,相對集中在實踐性、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幾種方式上,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是面對面的直接指導和借鑑。

  (二)對新一輪全員培訓的需求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26%的人願意在“暑假”接受培訓,願意在“雙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訓的僅各佔1%。這樣的資料說明老師們一方面工作負擔和家庭負擔較重,僅有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需要休息調整或用來處理個人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師們的自我權利意識增強,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方面,“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項之首,“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得票數佔18%,“教育政策與法規”和“職業道德與素養”僅佔4%。與前述有關資料相一致,老師們還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實踐、教學技能”等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對“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等涉及個人專業發展的理論、知識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在最希望的培訓教師方面,“名師”、“教授和專家”、“骨幹教師”分別以38、25、19票位列前三,“優秀教研員”和“進修學校教師”分別以11、7票居後。說明一方面老師們希望得到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能將實踐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名師、專家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引領,另一方面,“教研員”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訓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認可的選擇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29票;實踐觀察與測評22票;作業練習20票;實踐技能測試10票;統一筆試9票;競賽評比4票。說明大家在接受“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這個大的考評原則的同時,對注重實踐的“實測評價”方式也較為認可,透過提交“作業練習”的方式進行考評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談會的情況綜述

  在召開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中,我們把調研問卷所列的“參加培訓的最大困難,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新一輪教師培訓的期待”等議題作為座談的主要內容,以期達到總結反思過去的培訓工作,瞭解今後培訓需求的目的。

  老師們參加培訓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困難之一是工學矛盾。我縣中小學大多分佈在農村,儘管學校規模小,班額小,但班級個數並不少,因此這些學校的教師教學負擔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現象很普遍,正常教學日全在課堂,基本無暇參加培訓,即便是校本培訓組織交流研討,也必須在放學後開展。農村教師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學校工作,放學後或雙休日有一定的家務瑣事,因此很難或不願再抽出時間投入培訓。

  困難之二是老年教師現狀。由於近十年間,新進教師較少,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地區)教師老年化(50歲以上)現象較為普遍,這部分老師因視力、記憶力減退和精力不濟,參加學習,尤其是理論性較強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遠端培訓)的培訓,他們感覺困難較大。

  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認識的問題。這裡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二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

  (一)調研目的:

  (二)調查問卷結果概括如下:

  1、教師關注的培訓內容:任教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多媒體、資訊網路的應用能力的培訓,班主任中作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技巧的培訓。

  2、教師喜歡的授課教師和培訓方式:教師們自始至終喜歡一線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與專家研討互動、交流對話型、案例評析、參與式培訓型認為很有實效。對專家的講座普遍感到知識前衛、資訊量大,也很想聽聽,但不要太多。希望名師或專家能到自己的學校來直接給與微格式的培訓。

  3、培訓考核評價的有效方式:大多數教師認為根據培訓課程完成相應的作業 或是提交教學案例或現場說課,是很好的評價方式;也有人認為考試最公平。

  4、集中培訓:教師認為一期集中培訓6天最合適。

  5、教師的參訓態度:教師認為教師培訓有利於提升自身素質,他們期待提高教學技能、期待獲得新的理念、可以在工作上應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術。

  (三)幾點啟示:

  調研過程中也走訪了一些校長、師訓主任和一線老師,對今後的培訓培訓工作有了一些思緒,粗略整理了一下:

  1.教師每個人的成長與培訓需求各有不同,我們應立足於各自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培訓課程,使之個案化。

  2.要針對一般教師、骨幹教師、新教師等對專業的不同需求,使培訓課程實現系統化、模組化、層次化。

  3.對於教師培訓,有些老師有學習熱情,能夠擠出學習時間來學習,但是,調查資料也說明老師被迫參訓學習的不在少數,培訓效果難以保證。所以培訓部門要要加強對教師參加研修的指導、監督和

  管理,從關注教師的參訓率向關注教師研訓的效果轉移,使培訓實效化。

  4、確定了培訓的階段目標及內容後,要持之以恆,定期、定人員、定效果,不要因為各種藉口取消教師的培訓,使之制度化

  5、為了使培訓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要以創新和服務的理念去研究和探討,完善培訓模式,使之科學化。

  6、在對教師們培訓的同時,更要直接指導,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平臺,這樣才能讓教師學習的知識和理論轉化為能力。教師帶著問題去聽專家報告,主動從專家報告中尋找對應的提示,然後耐心嘗試、用心感悟,從中取得的經驗進而返回自己的教學崗位去指導學生建構。這一方面的工作我們還有待提升,使培訓接收的知識和理論到能力的實踐化。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6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培訓的質量不僅關係到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更關係著當前教育改革的成敗。培訓需求分析是整個培訓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決定著培訓能否應對正確的目標,影響到能否制定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的培訓方案,最終對培訓的有效性高低起著重要作用。為此,我們採用自編的教師培訓調查問卷,對永城市1010名在職公辦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問題進行了抽樣調查,並訪談了其中的62名參訓教師,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教師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通過了解該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需求及其差異,為制定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方案提供依據。調查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調查於20xx年4月~7月進行,主要調查物件為永城市29個鄉鎮及市屬學校的中小學教師。我們在查閱大量教師培訓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對一些校長、骨幹教師的訪談,編寫了《永城市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問卷圍繞中小學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設計,調查內容共分為三部分:一是關於調查物件的基本資訊,包括性別、學歷、所教學段、職稱、教齡、年齡、任教學科、所帶年級等;二是培訓需求情況,主要包括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期待、形式,培訓時間安排以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培訓效果評價、培訓內容需求、影響教師參加培訓的因素等;三是以開放題的形式瞭解調查物件對教師培訓的建議。

  問卷採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全市29個鄉鎮和市屬學校中小學教師為調查物件,問卷發放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師群體。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7份(其中男教師500人,佔49.5%,女教師 510人,佔50.5%;中學教師427人,佔42.3%,小學教師 584人,佔57.7%),有效回收率為99.70%,問卷資料經過篩選、整理,輸入計算機,主要運用EXCEL2007、SPSS13.0等相關軟體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動因

  調查顯示(見表1),有39.94%的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水平;24.43%的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建立關係,學習先進經驗;21.03%的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為了走出去開闊視野;服從上級安排的教師佔8.18%;評先晉職需要僅佔到6.00%,關注度較低。結果表明,大多數中小學教師渴望學習,提升素質。他們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態度端正,認識正確、目標明確。可見,內部動機是大部分被調查者參加教師培訓的主導因素。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一少部分被調查者參加培訓是屬於外部驅動,缺乏持久的積極性,不利於自身的專業進步。

  2.培訓內容需求

  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認為最需要的培訓內容依次是: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23.11%)、現代教育技術(19.71%)、教師心理健康教育(16.90%)、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15.71%)、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11.53%)、職業道德與素養(9.23%)、教育政策與法規(3.45%)、其他(0.37%)。由此可見,老師們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實踐、教學技能;其次是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第三是對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等涉及個人專業發展的理論和知識也有一定的需求。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對培訓內容需求方面體現出強烈的實用取向,培訓內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四個方面。因此,培訓機構應根據教師的需求確定相應的培訓內容。

  3.培訓方式需求

  對於培訓方式,當問及“您認為下列哪種培訓方式對您是有效”時,結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培訓方式分別是:經驗交流(23.29%)、觀摩考察(18.60%)和名師帶教 (16.49%),而對於自主研修、網上學習和課題研究形式選擇的比例較低(見圖1)。比較發現,對於實踐性、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學習內容,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是面對面的直接指導和借鑑。訪談發現,老師們更重視參與、互動、體驗、生成的新型培訓方式,這些方式有助於教師開拓視野,打破傳統的習慣性思維,有利於發揮教師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

  4.培訓模式需求

  在培訓模式上,認為效果最好的培訓模式選項中,“集中培訓”排在首位,佔25.59%;“遠端與校本相結合”和“以遠端為依託,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學習模式”分別佔17.11%、14.68%;“校本培訓”佔13.90%;“遠端培訓”佔13.37%;“集中與校本相結合”佔11.35%。結果表明:從排在前三位的情況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遠端培訓相結合是大家認為更有利於各種培訓模式的揚長避短,因而大家更樂於接受。

  5.培訓時間需求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有47.95%的教師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43.84%的教師願意在“暑假”接受培訓,願意在“雙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訓的僅分別佔3.10%和5.11%(見圖2)。由此可見,大部分教師希望培訓時間安排在工作期間,不希望培訓佔用休息時間。與部分教師訪談發現,一方面,老師們工作負擔和家庭負擔較重,僅有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需要休息調整或用來處理個人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師們的自我權利意識增強,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充分享受。

  6.培訓師資需求

  對於培訓師資,問卷中列舉了專家教授、教育行政官員、教學名師、教研人員、進修學校教師和教材編寫者等幾種主要的培訓者。調查結果顯示:位列前三的培訓師資是“專家教授”、“名師”和“骨幹教師”,分別佔28.40%、25.43%、16.38%,“優秀教研員”、“教材編寫者”和“進修學校教師”分別佔16.38%、7.03%和6.83%。結果表明,一方面,老師們希望得到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能將實踐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專家教授、名師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引領,專家教授掌握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論,是教師的專業引領者,名師和骨幹教師擁有豐富的經驗,又比較瞭解教育教學的真實情況,其授課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比較高,自然歡迎程度就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研員”和“進修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亟待進一步提高。

  7.培訓期待與收穫

  從教師對參加培訓的期待看,相比於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能夠透過培訓獲得可以在工作上應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術(31.00%)是教師第一位的`需求;其次是獲得適用的新知識(26.18%);第三是獲得新的理念(23.59%),參見表2。這反映出教師對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渴望。教師對培訓的期望是相當現實的,華而不實的培訓是教師所不願接受的,也是資源的浪費。因此,教師培訓一定要注重培訓的實效性。

  8.目前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表明,教師們認為目前中小學教師培訓中主要存在的問題依次是: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31.73%);培訓目標缺乏對課程改革進行有效指導(29.05%);培訓方法陳舊(20.34%);培訓管理不嚴(12.06%);培訓者水平不高(6.46%);其他(0.37%)。因此,對於負責教師培訓的機構而言,要反思現存的這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9.影響教師參加培訓的因素

  表3統計結果表明,影響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首要原因是教學與管理工作繁重,時間精力有限(32.41%);其次培訓形式化、無實效(15.46%);第三是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14.07%)。此外,培訓內容和個人需求不符(14.02%)、個人承擔的培訓費用高(11.52%)和參加培訓學習沒有激勵機制(6.26%)等因素也是影響教師參加培訓的原因。如此看來,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解決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經費,解決教師的工學矛盾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思考和建議

  透過實地調研,我們發現中小學教師對培訓認可度較高且具有強烈的培訓需求,他們對參加教師培訓,態度端正,認識正確、目標明確。但調查同時也顯示,教師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模式、培訓時間和師資,培訓過程等方面的需求沒有讓教師完全滿意,相關問題的存在導致培訓偏離了教師的需求,從而使得培訓效果缺乏實效。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管理制度,加強督導評估力度

  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透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可以建立自上而下的教師培訓工作評估制度,透過評估,促進教師培訓,提高培訓效果,使培訓學校、中小學和教師個人均獲得相應的收穫。第三,要加強培訓管理,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做好培訓後跟蹤指導。制定相應的培訓要求和管理標準,從培訓方案設計、學籍管理、過程監控、結果評價、關注培訓後教師對培訓工作改進的建議等方面加強教師培訓管理,分層推進,分類實施,實現培訓管理的科學化。

  2.要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以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為突破口,科學設計培訓內容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如何有效引導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此,教師培訓必須圍繞“如何提高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的能力”為核心內容進行設計,要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唯有如此,培訓才有實效。此外,教師培訓要順應當前社會變革和教育改革發展形勢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班主任工作、師德師風建設、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電子白板的建設與應用等專題。

  3.要滿足中小學教師多樣化的需求,可採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建立分層分類分崗的培訓體系

  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遠端培訓和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培訓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培訓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交流研討、階段性總結和問題指導等;遠端培訓主要解決問題指導、交流展示、專業引領等;校本培訓主要解決“做什麼”和 “如何做”的問題。同時,可考慮建立分層分類分崗的培訓課程體系。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複雜的過程。從入職,到調整,再到成熟,每個階段的教師都有不同的專業需求。同時,學科的特殊性使得不同學科教師的需求也各有差異,不同的崗位也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崗位也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建立分層分類分崗的培訓課程體系是實現培訓針對性的必然要求。注意把專家講座、經驗交流、問題研究、參觀學習、理論學習等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教師透過培訓,達到既能更新教育觀念,又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當前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的目的。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7

  要加強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育教學品位,我們要關注教師的培訓,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才能讓社會對教育滿意。

  一、調查目的

  教師的培訓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礎課程改革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程序的重要條件。而對教師培訓內容的確定又必須以教師自身的需求為基礎。為徵求我校教師對市教育局關於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填寫了《十八集初中教師培訓需求調查表》,結合我校教師自身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認真調研。現作如下彙報。

  二、調查過程

  20xx年11月10日下午,利用全體教師例會時間,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我校教師培訓需求的資訊。

  (一)問卷編制

  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繼續教育需求問題,共設計了三個方面共17個問題,其中8個問題為打分題,8個問題為開放式問答題,1個問題是建議題。

  (二)問卷取樣

  問卷採用全面抽樣的方法,以我校全體教師為調查物件,透過全員發放問卷來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師群體。實發問卷24份,回收24份,回收率為100%;回收問卷中有效問卷24份,有效率達100%。

  三、調查結果

  (一)基本情況

  調查的24位教師中,數學教師7人,語文教師7人,英語教師4人,物理、化學教師2人,思品教師3人,體育教師1人。應該說,這完全真實地反映我校教師對培訓的需求及對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資料分析

  1、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較高,有這方面的要求。有80%以上的教師表示希望接受相關的教師技能培訓。

  2、教師的培訓工作能促進了個人專業發展。有51%的教師認為教師培訓會讓他們掌握一些現代教育方法,70%的教師認為教師培訓能讓他們開闊教育視野,40%的教師認為透過教師培訓會更新知識結構,50%的教師認為透過對教師的培訓一定會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個人專業發展。

  3、透過教師培訓能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80%的教師認為參加培訓是為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40%的教師認為參加培訓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

  4、部分教師安於現狀,缺乏競爭意識。參加培訓是為了增強競爭力,以求發展的教師佔35%;認為參加培訓是為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任務的教師佔30%。

  5、目前,我校教師對資訊科技培訓和提高教育教學技巧培訓的需求比較強烈。80%的教師希望參加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60%的教師希望參加資訊科技培訓。

  6、教師的培訓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問卷顯示,教師需要多樣的培訓方式,其中尤以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的培訓方式因為最貼近教育教學實際而最受教師的歡迎,佔參與問卷調查教師的80%。其它形式分別為系列講座佔20%,專題講座佔23%,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面授為主佔20%,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網路為主佔25%。

  四、培訓建議

  1.創新培訓模式,實現個性化引領是教師對培訓的最大期望。

  “會議式”培訓一直是我們採用的主要培訓形式,從調查來看,隨著教師培訓需求多樣化發展,大班額培訓報告會難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引領式培訓需求,因此,培訓儘量減少大班額,多增加小班額培訓形式。強化參與式、對話式、展示式、觀摩式等形式的培訓。

  2、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院校、教師任職學校三方的聯合。

  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院校、教師任職學校要三位一體,應各有側重。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培訓目標、要求的制定和領導,對培訓教師的組織與管理;培訓院校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後,針對教師所需,確定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式,細化培訓過程;教師任職學校負責督促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為教師搭建展示平臺,並及時做好培訓效果的資訊反饋,以供調整改進。

  3.圍繞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標設定培訓內容,突出幹部教師普遍關注的教育教學熱點,切實滿足培訓者的需求。

  首先,培訓目標定位要以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為出發點和歸宿,生成培訓問題,變理念培訓為主為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為主的培訓。其次,培訓專題零散、不繫統是當前培訓內容設定中普遍存在的,今後應由重零散性知識專題設定為強化系統性文化素養知識專題設定。

  4、教師培訓內容要具有針對性。

  教育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是教師期望培訓類別的首選,現代教育理論、技術、方法、資訊科技、新課改理念及前沿動向的培訓都必須應是今後教師培訓的重點內容。

  5、採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在培訓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講座和專題講座外,還要多采用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的培訓方式,透過觀摩名師課堂、實地考察,是教師積極參與到培訓的過程中。要積極倡導“請進來、走出去”,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採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切實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教師的培訓者的選用上,應多聘用教學經驗的豐富的教學一線教師和有教育教學理論的教育教學專家,給教師以教育教學最直觀、最形象的指導,另外高校教師和教研人員也是教師需要的培訓人員。

  6、教師培訓的時間問題。

  教師平時教育教學工作十分繁忙,如何處理教師工作與教師培訓的關係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學時間外出培訓勢必影響教育教學工作,休息日又影響教師休息。

  7.進一步完善組織管理、經費保障機制。

  培訓。所以,完善培訓機制,規範組織管理,應該是當前重點要抓好的工作。

  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育資訊化程序的重要條件。教師培訓作為教師成長有效途徑之一,它能滿足教師的發展,可直接彌補教師所學的某些不足,為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等方面的素養“充電”、“加油”;它能激發教師的成就動機,教師發展越充分,就越有信心全面實現自身的價值;它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使一些表現好的教師更加上進,另一方面,可以使後進教師有所轉變;它能幫助教師協調人際關係,在師資培訓的價值取向上,以往大多趨向於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其實有些教師教育效率不高的癥結往往不是其掌握的知識、技能等不夠,而是一些人格因素及其引起的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等的矛盾。

  為了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發揮培訓效能,我校組織部分老師分為兩組於20xx年2月25日——28日深入全區幼兒園、小學、中學等28所學校,發放教師培訓需求問卷140份,組織各校中層幹部、班主任及教師代表,採取署名方式填寫,回收140份,同時與部分學校業務校長採取面對面方式瞭解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年齡及職稱。在提交問卷的140名教師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有59人,45歲以上的31人;中級職稱佔46%,初級及未評職稱的佔34%。年齡老、中、青兼顧,職稱初、中、高階均涉及。

  2.課後反思。有91.8%的教師會“思考這節課的得失及其原因”,同時有56%的“寫教學隨筆”;23%的“寫教育故事”。反思是人類不斷髮展的動力,我們絕大多數老師能以不同方式思考,在反思中成長進步。

  3.崇拜的教育專家或名師。在提交的140份問卷中,有110人填寫了自己崇拜的物件。古代的孔子、朱熹,近代的陶行知、葉聖陶,當代魏書生、李鎮西;幼兒學段的許卓婭,小學學段的錢守旺,中學學段的餘映潮等28名教育家或名師,最聚焦的要數陶行知,有50人認可並崇拜他。

  4.授課採取的教學手段。103人採取“製作課件並借鑑同行的方法”,同時51人“自制教具、掛圖”,只有4人表明自己“沒采取什麼手段”。絕大多數老師均能採取並借用教具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8

  為了進一步瞭解我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況,研究和加強我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全體青年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我校對青年教師的狀況開展了調研活動。本次調研活動採取查閱材料、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形式進行。

  一、青年教師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青年教師56人(含借入5人),女青年教師47人,男青年教師9人,其中黨員17人,佔30%,申請入黨的2人,佔3。5%。學歷為本科的46人,專科9人,中專1人,師範院校畢業的52人。從教齡上看,三年以上XX年以下的有2人,XX年以上54人。這些青年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崗位上人人參與教育科研,承擔了實驗課題的研究,80%的青年教師參加市級教學比賽並獲獎,多人次在省級或國家級獲獎。其中獲得“市級骨幹教師”稱號的有14人,“省級骨幹教師”稱號2人。所有青年教師均在本市居祝

  二、調研情況:

  從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的情況看,我校青年教師的共同點和閃光點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上進心強,榮譽感強,渴望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和肯定,他們對自己今後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他們目前最關心的國家大事首先是甲型流感的防控,其次是教師待遇問題、素質教育如何落實的問題。青年教師普遍對自己的教師職業感到滿意,覺得工作性質單純,非常穩定,教師的地位也越來越受重視,不滿意的是認為自己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失去了最初的工作熱情和激情,缺乏創新精神,加上目前教師績效獎還未到位的工資現狀,讓他們覺得付出大於回報。

  在談到學校的工作時,青年教師一致認為我校各項工作秩序井然,人性化管理受到老師們的肯定;領導幹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工作敬業,起到了帶頭作用;同事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強,人際關係和諧融洽,易於相處;學校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各級好評。這是老師們感到滿意並值得驕傲的。同時,青年教師認為不滿意的主要是學校承擔的活動頻繁,雜事多,老師們精力有限,如班主任老師網上研訓時間緊,任務重,老師們疲於應付。綜合學科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因班級人數多,用嗓過度,聲帶經常嘶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班額大,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對學校的管理執行模式和教學管理、教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青年教師認為我校現行的模式、制度、措施合理,管理規範,日清月結的精細化管理,溫馨快樂的人性化管理,評先爭優的創爭激勵機制,有利於激勵教師積極性。他們希望學校食堂的伙食好一點,增加一些教師、學生鍛鍊身體的健身設施,就更好了。同時他們希望工會開展一些集體的趣味的文體活動,讓老師們放鬆心情,只要是對教師身心有益的,他們都歡迎。

  我校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採取了:

  1、師徒結對方式,安排骨幹教師傳幫帶,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2、壓擔子,讓青年教師承擔教學科研工作,並加強指導,讓他們朝著科研型教師發展,在教學研究方面,根據青年教師特點,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課堂的研究”,幫助他們提高課堂效率。

  3、鼓勵青年教師制定特長髮展規劃,發展自身特長,主動承擔12個學校興趣隊組活動輔導工作,期末設立特長髮展獎項。

  4、為青年教師提供志願者服務崗位,如學校衛生服務崗、禮儀志願崗、普通話宣傳崗、學校網站服務崗、新教育服務崗等,讓他們透過志願活動體驗自我的價值奉獻的快樂。如張雷軍、劉妮兩位年輕教師在志願者崗位上體驗到工作的快樂,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志願者,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教育工作的信心;在骨幹教師師傅的指導下,他們的教學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先後在市美育節教學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5、關心瞭解青年教師疾苦:如我校教師張業華的父親身患癌症,他一度情緒低落,工作消極,學校領導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親自去慰問他病重的父親,鼓勵老人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並多次找張老師談心,張老師感受到領導的一番苦心,在父親病逝後,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學生田徑隊的訓練工作,帶領學生刻苦訓練,在全市小學生運動會上,他所帶的田徑隊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他努力搞好體育課堂教學研究,運用小器材進課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評。

  三、青年教師狀況分析及思考

  透過對我校青年教師思想和工作情況的調查進行分析,我們認為:

  1、積極進取、認真敬業是我校青年教師的思想主流,青年教師們大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充滿了朝氣和活力,逐漸成長為學校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是省優秀教師郭豔、楊柳,市十佳教師賀芹,十佳班主任老師胡菊芳,市級優秀班主任老師魯紅、餘豔麗,市級師德標兵黃敏、楊莉……,魏惠玲、劉豔、何祖姣、王愛玲、夏豔、衛彩娥、袁傳玉、柳春、張麗娟、劉小元、肖正勇、龔愛瓊等各科教師都在省級優質課競賽中多次獲獎。

  2、他們關心自身的發展,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平,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需要機會,也願意在有條件和機會時加倍努力。也有少數教師工作態度不夠積極,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應付了事。作為學校,要及時瞭解青年教師的心理狀況,針對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從政治思想上加以正確的引導,關注青年教師的變化,給予正確的意見。要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來,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同時激勵每一位青年教師適應教育新形勢所提出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 篇9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學的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在那裡,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佔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範生都說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這裡還有這麼多的代課教師呢?於是,我對這裡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裡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取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裡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範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於上述原因,許多師範生畢業後寧願託關係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也不願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透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透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於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裡我瞭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裡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嘆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麼養家餬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於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透過自考取得了小學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於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裡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透過和於老師的幾次閒談,我才知道,於老師的心裡裝著不少苦水呢。

  這裡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於老師說,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裡,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說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於老師苦笑著說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於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說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並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於老師又說,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後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麼。

  (五)值得討論的問題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著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後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晚景淒涼吧。

【教師行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