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美國課例教學研討活動觀後感

美國課例教學研討活動觀後感

美國課例教學研討活動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國課例教學研討活動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晚上參加了黑龍江小學教研線上的Uc研討活動,觀看了一段美國的課例。這正是幾年前在參加函授學習時一位教授播放的,過後曾想寫一篇隨筆,但未成文。今天晚上再次觀看,重新溫習了裡面的片斷,些許感受,些許思考,記錄如下。

  1、一個老師教多門課程。在這個課例中,一位胖胖的老師獨自上了語文、數學與社會科學,而在課堂中還經常出現一個成人的身影,課後介紹那是助手,負責幫忙組織課堂的準備與實施。有了助教,主教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教學工作中,而不要再花在課前準備上,這也是能同時教授多門課程的前提吧。

  2、美國的班額很小。從課例中可以得知,這個班級共有22名學生。這是許多聽課者質疑可學性有多大的的根本原因,應該說這也是開放性教學所必須的一個條件。

  3、美國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這是一節一年級下學期的教學課例,從數學內容來看,主要解決兩個算式“12+9”“14+7”的運算,而演算法主要是用數數,最直觀最原始的方法。據徐玉斌老師介紹,美國的教學內容的難度比我們普遍低兩個年級左右。這就是用時間來換空間吧,而有了空間才有可能讓學生更多的探究、合作與創新。

  4、美國的教室佈置充滿文化,處處均是教育資源。成串的圓紙片上寫著格言:“出色的行為能散發耀眼的光芒” “這些孩子們能做到”。在課例中,可以感受得到教室裡面貼的字母、數字、圖片,包括那支用來指黑板上方數字長長的教鞭,都讓人非常羨慕他們的孩子是置身於活動的樂園中。這些佈置貼近學生的年齡、貼近教學的需要,這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5、美國的`老師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以前我總是說故事的作者是誰,今天的作者就是你們自己。”應該說,這句話是從第一次觀看光碟就讓我受到振憾。在課後的交談中,老師說自己的設計是基於“因為我覺得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幾年,讓他們每天都喜歡來學校是很重要的事情。”從這些語言與課堂中的一些細節可以感受得到孩子的創新意識與自信勇敢的個性應該是從小要有萌發的空間。

  6、美國有否統一教材?從這個課例中,語文課是讓學生創作有關“雪”主題的句子,而數學是根據班級的男女生人數及吃熱午餐或冷午餐的人數而編出的兩道算式,沒有看到老師讓學生翻課本。那麼,教什麼?怎麼教?是否都取決於主教老師?

  正如春苗在播放課例時說的,主要是借鑑而不是模仿。用一個課例來概括美國的小學教育,未免有點以偏概全了。更重要的,我們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想想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比如教室佈置、培養信心等,就是我們能在自己的實際中有所改變的。

【美國課例教學研討活動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