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感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圖騰》讀後感1

  《狼圖騰》給人的觸動,不亞於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作為一部長篇小說,《狼圖騰》的文學性甚至沒辦法和網路上流傳的愛情、神怪小說相比,有些段落甚至是純粹的敘述和論證,但它所蘊含的真實,它所表達的草原“哲學”,它所構想的遊牧文明對農耕文明的“輸血”都撞擊著讀者的思想,使人不免流露出對草原文化的讚歎和其失落的惋惜。

  作者姜戎在草原當知青的經歷使他有豐富的創作基礎,這使得《狼圖騰》的真實近乎歎為觀止。姜戎筆下的狼不再是華夏傳統文化中批判的醜陋物件,相反地,被昇華成了一個民族的圖騰。在薄薄的紙上,狼的一顰一笑、一躍一嚎都是讀者可以觸控的,這種真實是絕對的生活的真實,絕不是所謂高產作家的“想象的真實”。

  作者在《狼圖騰》中把騰格里(天)、草原人、草原狼以及草原萬物都放在環環相扣的位置上,把它們之間那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協調發展的和諧關係敘述的淋漓盡致。《狼圖騰》所崇尚的和諧不僅僅是對草原生態的文學還原,更是提煉了遊牧民族樸素的哲學觀。很多人把閱讀《狼圖騰》的重點放在狼身上,而實際上作者是借草原的“生態環”、草原人的“生存環”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狼,來表達“平衡”的哲學理念。這與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相同之處,但是,“中庸”的結果是塑造了“奴隸”,而“平衡”的過程是培養了“勇士”。在遊牧民族對華夏國家的襲擾與“侵略”中,“奴隸”被不斷的激發出鬥志,從而使得華夏文明未曾中斷,雖歷經千年,仍然得以儲存。這種設想,不免有些大膽,但卻是作者所崇尚並緬懷的“草原哲學”。

  如果說當代文學作品中的大部分都有著華夏文化、農耕文化的創作根源,那麼無論什麼美文佳作,讀者獲得的都是閱讀上的快感,這種快感止於情節的'曲折、人物的生動、語言的優美、結構的龐雜……但《狼圖騰》是建立在一種全新價值觀和哲學觀上的文學作品,它不僅給人閱讀上的暢快與愜意,更多的,應該是對慣性思維的顛覆,這對於閱讀者似乎有更大的益處。

  如果書籍比作精神食糧,那這些“糧食”還可以細分一下:煌煌名著好像是燕窩魚翅,文學佳作好像是精美大餐,休閒小品似乎是調味小菜。而那些發前人之所未發,甚至顛覆傳統價值觀、直抒胸臆的創新之作,不妨把它們劃歸到粗糧裡。粗糧能夠調節人的腸胃功能,未必上得了滿是饕餮的大餐桌,但常食粗糧有益身體,同樣,常讀奇書有益頭腦。而《狼圖騰》就是這有益思想健康的粗糧。

  《狼圖騰》讀後感2

  狼族‘不自由,毋寧死’。後來草原沙漠化了,白狼王消失於額侖,逃亡邊境,豈料那有更強狼之軍隊,大敗而歸,獨登山巔嗥喚戰友,暮曙中,陳陣豢養的小狼聽到返回境內的狼族呼嗥,昔日自殺未死,亦是死去活來,傷上加傷,畢利格老人令陳陣就地解決了小狼的小命,對於失去自由的狼來說是生不如死的,只會失去野性狼性而想死,慘死,痛苦死,窩囊死。這會兒,我鬼使神差地發了會兒呆,彷彿靈魂衝出天靈蓋,不知是心眼還是眼睛看到淒涼悽慘的囚徒小狼被陳陣一鐵鍁打死了,靈魂追尋著同伴一起飛上騰格里。我腦中回想著狼圖騰,把它從頭到尾過濾了一遍,憂傷但不知為何,心裡空空的但又思緒萬千。驍勇善戰,知天熟地的大狼群初遇陳陣,白狼王親自圍剿黃羊群,復仇軍馬當年何等威風。若不是看過狼圖騰,我也會像其他人那樣見狼恨狼,遇狼殺狼,漢人管狼叫惡狼蠢狼大色-狼,為何狼蒙受如此冤屈。人們一定要和畢利格老人一樣清楚:倘若草原無狼,哪來的人,哪來的動物,草原早成大荒漠了,都是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在草原霸主——狼的控制之下,千萬生命才得以有效延續。狼群定點打圍,戰術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漢人總以為狼和黃鼠狼它們一夥,偷雞摸狗,盡幹些喪盡天良的事,其實狼的抱負遠大,永不甘心於現狀,要不怎麼會是“狼子野心”呢!若不是人恩將仇報,不適可而止的打狼,草原大命能危在旦夕嗎?大命沒了小命全都沒命,蒙古人在當時就懂得了這個道理,漢人怎能不明白。

  讀了狼圖騰,我覺得人類根本不算什麼,和狼比起來渺小的像細菌。商戰中誰不是勾心鬥角,損人利己;仕途之路誰敢保證自己光明磊落;為了工作加薪,哪個不是大包小包的送禮,為了自己的利益,誰光明正大的靠本事去爭取?狼那麼有個性,有骨氣,有團體精神,快死的狼寧可自殺也不送與人之手;瘸狼捕食還沒有獨吞過呢;只要有野心決心信心,狼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戰機。和狼比起來,人的原始形態和狐狸尾巴全部原形畢露。如今打著口號植樹造林,防止沙漠化,大多數說說而已,紙上談兵。誰都知道大西北沙漠連篇得和內地一個省那麼大,有多少人紮根邊疆,決心改造邊疆,吃苦受罪,獻其一生?與煮熟的青蛙一樣死於安樂。草原賴子洞數不勝數,又深又長,夏季繁殖可達到一成十,十成百,一個賴子一個洞,千個萬個草原豈不是遭殃了,所以狼就奉騰格里之命,替天行道剷除賴子,控制動物增減,對草原可是盡職盡忠,功莫大焉。狼對周圍的東西十分好奇,惡劣的環境中它們仍是成群結隊,大難不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旱災大白災,加上狼的高懸賞金誘惑獵人去圍剿,狼能不死就說明它對人還留了一手,通有本事著呢。

  若不是長期與狼戰鬥,於競爭中汲取知識戰術,蒙古一族豈能把泱泱大國打得山河破碎,乾坤顛倒,改朝換代。狼就像一位軍事教科官,隨時隨地傳授軍技。民齊心,軍威懾,進則取天下,退則富國家。李小龍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漢人修築萬里長城,從甘肅通到河北,橫跨五省,把自己圍在大圈子裡,如羊羔一樣。蒙古人就說,他們是吃肉的狼,漢人是吃草的羊,奇恥大辱埃康熙帝也曾說“長城是個夢,是個擺設”,不然為何擋不住區區幾萬蒙古鐵騎,幾十萬金兵,滿清大軍呢!由此可見,農耕漢人在許多觀點上不如睿智的蒙古人。

  《狼圖騰》讀後感3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狼圖騰》。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學生,畢業了之後去蒙古草原,住在了一個牧民家裡,體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並與狼搏鬥。最後親自飼養了一隻小狼崽的故事。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以故事開頭,並注重細節描寫、注重環境描寫。縱觀整本書,它讓我體驗到了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危險與幸福,他讓我瞭解到了除了漢族的龍圖騰意外的另一個圖騰文化。蒙古族人崇尚狼,他們把漢族比作吃草的羊,而他們,是吃肉的狼。你別不信,書中有一段寫的是漢族夥子與蒙古漢子之間的比賽,蒙古人民每一項都沒輸給漢族。只不過他們缺少知識,缺少文化。但,當北京有人知道以後,就去蒙古草原亂扔垃圾,亂蓋房子,破壞溼地,破壞這美麗的草原。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草原是多麼美麗,但想讓它一直儲存下去,還要靠我們的自覺和行動。

  《狼圖騰》讀後感4

  今天,我終於將《狼圖騰》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草原狼的故事和內蒙古大草原是怎麼沙化的。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的心中非常悲傷,閉上眼睛,我的眼中浮現出一幅景象:數以萬計的狼被人們殺害,草原被狼血染紅了,天也被染紅了。當草原狼從內蒙古草原消失後,所有的動物都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從前的馬長得又高又壯,那是因為為了抵禦狼的攻擊,現在的草原馬卻恰恰相反,非常瘦弱。

  這就好比我們身邊的那些事。狼群顯然是挫折,但沒有挫折我們怎麼能成長?沒有人喜歡挫折,但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逼迫你必須抓緊時間去增強自己的能力,從而能夠抵抗挫折,也就是逼迫自己成長。所以我們不該討厭草原狼,不該討厭挫折,反而要感謝它,謝謝它,使草原上的動物更強壯,使草原更美麗。我們也要感謝挫折,感謝他使我們更堅強,並讓我們不斷進步,看到生活中更多更美麗的風景。

  我愛你,草原狼;我被你折服,草原狼。

【《狼圖騰》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