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精選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敬業與樂業》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1

  昨天,我們上了一篇名為敬業與樂業的文章,作者是梁啟超,是近代維新派領西歐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我便很有興趣地讀了下去。但讀完第一段,我的腦子裡便冒出來一大串文句:為什麼要敬業樂業呢?為什麼敬業樂業是生活的不二法則呢?我被一系列問題困擾著,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才終於解開了我的迷惑。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由此展開了議論,先用朱子的說來解釋什麼是敬業,然後再用事例論證來證明“凡職業都可敬的”,再用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接著再舉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例子從反面論述“個人對自己職業不敬”的害處;最後再用引證法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性。第二點樂業,作者也是用了差不多的順序來證明樂業的重要,只是將什麼是樂業放在後面來說。本文的條理十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用了許多的道理論證是本文一大亮點。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懂是得了許多道理,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只覺得學習很苦,我們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不想做作業,然而卻必須要做,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最後苦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最後還是逃不掉現實,我們何不學習梁啟超所提倡的去樂業,發現學習的趣味,我們的學習便會輕鬆許多,不會再覺得學習苦了。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2

  我讀了第二單元第5課《敬業與樂業》後,深深地明白“敬業”和“樂業”的道理。

  首先,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份——學生,那麼,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裡僅是電腦遊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裡面講的“第一,要敬業,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願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於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後,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敬業,如果人們擁有自己的夢想,只要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最近發現社會上很多同學不愛讀書,整天只想著玩。每天放學回家不是第一時間學習,而是看電視,睡覺,玩遊戲~結果什麼都不會做,畢業以後很難找份工作。難道畢業後要父母養嗎?同學們,你們只要做一件事,就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一點不旁騖,這樣就是敬業,這精神對你們一生都有好處。

  不但要敬業還要樂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增加,還有和同事快樂,團結,努力地工作。無論在學校中還是工作中,都會自然地發生趣味,工作學習有娛樂,將煩惱的事忘記,快快樂樂地做。

  用書上寫的那句話來解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麼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麼它就是一個很單調的人。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不過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同樣在這次旅行中,港人的樂業也給我帶來了啟發。在迪士尼樂園中的劇場演出中,表演人員的樂業精神也是令人敬佩。一天四到五場的投入表演,讓現場的觀眾絲毫感受不到這場表演已經上演了無數次了,投入與熱情好像他們也是第一次表演,我想這不僅是敬業,更應該是能樂業吧,演職人員把自己沉浸在其中,享受快樂,同時把這份快樂傳遞給現場的觀眾。而觀眾給予他們的真心鼓掌聲也同樣會帶給他們快樂。

  敬業與樂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們,生活會變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3

  最近閱讀了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的著作,其中的《敬業與樂業》最為令我印象深刻,遂發表讀後感想。

  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係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梁啟超先生認為,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沒錯,人生活在世界中,就要不斷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勞作,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不做社會上的蛀米蟲。

  那麼,有了職業以後,我們對於現有的職業應採取何種態度呢?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呢?

  梁啟超先生認為我們應做到兩點:“敬業”與“樂業”。

  第一,敬業。敬業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都不旁騖。為什麼要敬業?因為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另一面也是了為了勞動而生活。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

  作為青年大學生,學習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我們也應該敬重自己的職業。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在大學中無心學習,整天沉迷於網路遊戲、電影電視、談清說愛中。這樣就沒有做到敬業,沒有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大學生就缺乏了一些將來為社會做貢獻的本領。所以我們在大學生活中,要把學習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我們應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這樣就能獲得將來從事自己的職業時的必要素質和能力。

  第二,樂業。樂業就是從自己的職業中找出樂趣和快樂。梁啟超先生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勞作不會是最苦的,最苦的是那些無業遊民和厭惡自己職業的人。是啊,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認真堅持做下去,一定會從中找出快樂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在社會上游手好閒,沒有正當職業,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這些人就是最苦的人。還有一些人雖然有了自己的職業,卻總是不太安分,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枯燥無味,於是自暴自棄,沒有認真負責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結果很難做出一些成績來,這些人也是最苦的。所以,我們不但要敬業,還要樂業,兢兢業業,刻苦認真地做事情,一定能找到職業的樂趣。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同樣也要樂業。現在有的大學生老是抱怨自己的大學不好,認為自己的專業學起來枯燥無味,於是整天悶悶不樂,無法專注於學習,結果四年大學生活下來,收穫甚少,虛度了光陰。我認為,這是絕對不可取的。無論我們在哪所學校學習,無論我們學的是什麼專業,我們都應該做到樂業,認真勤奮地去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樂趣。這樣,我們就能不斷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收穫知識,四年下來,我們一定會學有所成。

  任公一生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且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現實與調和。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們應該以這兩句話與任公共勉,時刻做到敬業和樂業,認真勤奮、專心致志地學習,成就自己的大學生活,成就自己快樂美好的人生!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4

  《敬業與樂業》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級的一篇文章,讀完《敬業與樂業》一文之後,我有所感受:

  明白樂:一個人就應該要敬業和樂業。而敬業和樂業的基礎是要有業,有業才能使人在經濟上能獨立,獲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擁有鍛鍊自己的能力。有業才會產生成就感,幸福感。侑也還會是生活起居有規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業都不一樣。有業之必要”於學生來說,“業”自是學習。每個人都應有業。

  待我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後,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後來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祂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他日日堅持,直八十歲!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而現在的我們卻連自己的計劃都做不!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不論堅持。而我們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次”上,併為今日的失言,自找一個理由,不願下功夫。

  敬業,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凡做一件事,便終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5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受益匪淺。我清楚地瞭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對我們來說,“業”自然是學業。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話“主一無適便是敬”,讓我真正認識到要專一於學習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謂的“敬”。我們作為學生,專心於學習,有堅強的意志力,勇於拼搏的氣魄,決不放下的信念,便是“敬業”。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裡,就要根據自我的才能去勞作,把它做到圓滿。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勞作。“百行業為先,萬物懶為首”,我們此刻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將來也不能做社會的蛀蟲。

  至於樂業,我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便足以詮釋了。有些人厭惡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願做,不願做是逃不了的,但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地去做的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想,做一件事,要抱著用心樂觀的心態,融入其中,一步一步奮鬥前去回想自我努力得來的成就,就會有一種歸屬感。同時,要與別人比較駢進,在競爭中體味快樂。這樣的生活才有價值。

  總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敬業”“樂業”,我們要在“敬業與樂業”中實現我們的人生的價值以及生命的好處!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6

  讀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之後,讓我更清楚的瞭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

  在梁啟超的這篇演講中,只要論述的是“敬業”與“樂業”的相互關係。“業”的內容很廣泛,不能僅侷限於某種職業,他還應該包括生活中我們所從是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業。成人的工業是“業”,學生的學習是“業”,保衛國家也是“業”,助人為樂還是“業”等等。

  其中,“敬業”裡邊寫道:“主一無適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話,讓我真真正正認識到凡做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就是所謂的“敬”,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忠於學習也是所謂“敬”的一種體現?接下來的一句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讓我聯想到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敬業的背後還隱藏樂業的這種角色,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一生,還不都是先苦後甜;則有先甜後苦的,多數是無業遊民,他們的日子更難過,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勞苦總是免不掉的,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在此,湯做你們問我讀書苦不苦,我一定會說苦,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正所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這即是樂業,人類理想的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敬業與樂業”並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7

  就我們大家現在的身份來說,都還是學生,所以我們的職責便是學習,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份——學生,那麼,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裡僅是電腦遊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裡面講的“第一,要敬業,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願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於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後,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麼為什麼不能化壓力為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認為,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並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為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並且最後的結果也是非常可佳的,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一定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學生,應該樂於自己的學業,如此才能成大器,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學生對梁啟超的有業,敬業,樂業與學習關係的看法。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8

  今天我學習了《敬業與樂業》一課,它雖是梁啟超先生的一篇演講稿,但還是讓我感觸良多。它主要闡述了敬業與樂業對於我們的重要性。然而在這之前需有業,如若無業何以敬之,樂之。

  敬業——對於當下的我們來說“業”自然是學業,要想敬,就要像朱熹所說的那樣“主一無適便是敬”,讓我們真正的專注於學習而不為其他的瑣事所煩擾,才能敬。我們作為學生,專心於學習,有堅強的意志力,敢於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便是“敬業”。對於任何我們拿到手上的工作就要認真的做,做到。“百行業為先,萬物懶為首”,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勞作,我們現在不是無業遊民,將來更不能做社會的蛀蟲。

  樂業——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這一生要不就是先苦後甜,要不就是先甜後苦。前者,早受苦當然懂得珍惜,自然是苦盡甘來;而後者大多都是些無業遊民的爛人,他們不知用勞作去換取酬勞,以至於最後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對生活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倘若有人問我讀書苦不苦我當然會說哭,但我不會因為哭就不去做它,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需要你去發掘它,發現它,你自會體會到業之樂。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如若能從業中領略出一番滋味,才能體現出生活的價值!

  總之,接下來的生活與學習中我會如朱熹所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的去學習,一敬、樂的態度去迎接生活!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9

  讀過樑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從文中感受至深。今日就與大家共享這篇文章的益處。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意思是說整天吃的很飽卻不肯動腦去做事,實在是不行呀。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麼人不可教誨,獨獨對於這種懶人卻搖頭嘆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遊民,大聖人碰著也沒辦法。這篇文章徵引儒門這句話就是要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對於懶人是要徹底討伐的,萬不能容赦的。對於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呢?

  第一要敬業。(讀書筆記)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消化糧食的機器,自然個人因自己的才能去認定一件事情去做。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一件神聖的事,既然神聖就要可敬。總之,人生在世,要天天勞作的。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便是敬。

  第二要樂業。“做工作好苦呀!”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曾經說過。“做工作苦難到不做工作就不苦嗎?”反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喝酒,去遊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而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降生到死去,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置起來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了的。只有從勞動中尋找快樂工作起來才有積極性才有最極致的成果。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裡不願做。不願做是逃不了的,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

  但凡工作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用樂觀的心態去做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麼呢?第一,因為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滲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職業總離不開奮鬥,一步一步地去奮鬥,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增加。第三,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遊思、妄想杜絕了,省缺了無限煩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

  工作要充滿責任心和趣味。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便是趣味。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10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係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啟超先生不愧賢達,於理於事,對問題分析得事鞭辟入裡,很有指導意義。教師於我而言是謀生的職業,因而我切不可因為我自己的隨便和不敬而褻瀆教師的稱號以致於害了自己丟飯碗。

  孔子“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理想境界。“樂業”的心緒是對待職業的心態,孔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從事的職業中尋求無限趣味,那工作起來能不負責任嗎?工作能做不好嗎?我如今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而言,辛苦是毋庸說的,哪個行業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樂趣——與同事交流的樂趣、因學生成長的樂趣、自身發展成功的樂趣……眾多的樂趣充溢著我們的工作過程。設若我們把樂趣理解為輕鬆、理解為毫無約束的自由,恐怕這種樂趣是無法尋找的。

  退一步講,假如我們沒有達到樂業這種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樂業”當作一種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師這個職業,“樂業”依然是我的職業理想,有這種職業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業責任。

  讓我們為了明天的樂業,今天開始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