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國中生傅雷家書讀後感

國中生傅雷家書讀後感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開啟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2

  “去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著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現在,隨著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才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但是我知道,父親仍是很愛我的,只是沒有時間。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3

  終為人師終為父,更乃兒友更乃親。只願在書信中徜徉,只願在情感中迷離,那些為人之事、學習方法、人生哲理也藏匿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那麼傅聰有一個好父親是何其幸啊,燦爛的經歷、光輝的一生,若不是父愛的引領,如何能在成功之路愈行愈遠?

  歌舞送飛球,金觥碧玉籌。父愛是啟迪智慧的無價之寶。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這樣的排序不是沒有道理的。比爾·蓋茨的父親很注重培養孩子的信心和幹勁,為的是讓孩子瞭解現實社會和外部世界。誠然,傅雷也是如此,他在信中不斷強調的無非就是為人處事。看似平淡無奇的家書,其實內涵深蘊。做好自己,與人和睦,恪守道德與節操,人格上得以提升,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好自己想做的一切。

  是故,在父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操心是必然的。若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變成孩子的保障,自然是最好不過。似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放下心來。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父愛是治療庸愚的苦口良藥。

  “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莫扎特的父親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了啟蒙教育,先教會孩子創作短曲,再層層深入,讓孩子一點點學習樂理知識。正如傅雷教育孩子,不論是學習彈琴,亦或是學習語言,必須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也是作為父親所擔憂的。

  是啊,學習之路甚遠,稍有不慎,就會功虧一簣。唯有不斷積累、運用,方能熟練掌握每一項技能。不在紙醉金迷中迷茫,不在鐘鳴鼎食中沉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父愛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曾憶否?梁啟超因材施教,獨特的教子良方令人敬佩;曾憶否?曾國藩從容鎮定,真知良言令人信服;曾憶否?傅雷愛子有度,字裡行間的愛意令人讚歎!

  親似愛,盛一世深情,永難報。封封家書,承載著是父親的赤子之心。舐犢情深,父愛無疆,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縷縷白雲,純真質樸,更讓人回味無窮。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5

  提到“教育”二字,大部分人都會首先想到老師,其實我們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好的家教可以決定孩子的人生。而《傅雷家書》講述的就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對他孩子的教育。全書採用書信的方式,字裡行間透漏著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深深真情,既有濃濃的父愛,也有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他在信中教育身在國外求學的孩子,告訴他人生的底線和準則,教導他行為舉止,讓他銘記祖國,每一篇都讀起來真摯感人。

  郭秉文曾經說過:“教育跪在熏習,風氣賴於浸染。”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發展意義重大,傅雷先生對兒子管教甚嚴,但書信中可以看出父子二人的關係很好,這就在於傅雷先生的教育方法運用得當既告訴孩子正確的人生道理,又讓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的思索,並不斷的指導他。我最喜歡書中傅雷先生對傅聰講解“不完整與完美”的那一段,他說道:“你(指傅聰)提到的完整,其實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細細想來,的確是這理,生活中的我們都在追求完美,但我們總是忘記了正是我們的不完整才給了我們幻想的空間和前進的勇氣與動力,才讓我們欣賞到人生道路上更多的美景。

  談了《傅雷家書》,我不得不承認,我對傅聰是羨慕的。生在當代中國,我們從小就無可奈何的把一切為高考讓路,就我而言,自小起,就聽爸媽的安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沒有時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而父母大多時候都在關心成績,也沒有跟我講過什麼人生道理。當我上了大學,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學了並不是感興趣的專業,也對未來十分迷茫。以前的我很想做設計師,但這個願望也隨著時間和父母的一聲否定消失不見了。前北大校長蔡元培曾說過:“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但,如今父母能做到“展個性”的又有幾人?

  春秋名相管仲也說過:“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是一項不易的事,要讓大樹穩立,必先打好地基。與傅雷先生不同,現代的父母的教育模式越來越走向兩個極端。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理想與興趣持否定態度,用諷刺與嘲笑擊碎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勇於探索的思想雛形。世界上沒有一種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若你認為沒有,那只是你還未曾發現罷了。不要再說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這種比較比直接否定更打擊孩子的自信,也不要再用不鼓勵的語氣說話或評價,支援他,他不會讓你失望。

  除了這種情況,目前更多的是寵溺孩子的現象,計劃生育和經濟發展,以及中國傳統育兒觀念,讓孩子們成為了家庭“小太陽”,家長都得圍著轉。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正常順天性發展,還會因家長“樹大自直”的觀念被寵壞。愛孩子不是他要什麼你就給他什麼,而是他困惑時,你教導他、鼓勵他,然後給他自己去嘗試的機會。愛孩子不是讓他衣來什麼手、飯來張口,而是讓他懂得自立自強。愛孩子不是放任他跟風韓日,而是讓他自小就懂得什麼是愛國。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有人曾說:“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貨架遭受嚴重的.損失。”的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們迫切的要改的不僅是學校的教育模式,還有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意識。《傅雷家書》就是我們學習的範本,他把親情與教育的火候把握的剛好,愛而不膩,教而有方。傅雷先生其實在教育學上也有很大的造詣,他的教育方法和觀點對現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6

  我初中是在另一個城市上的,離裡上百公里,只能住校。幾乎美半個學期才回家一次,偶爾會主動和家裡通電話,卻從來沒有寫過一封家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開始,我並沒有在意這句詩的妙處。等讀了《傅雷家書》後,才覺得這句詩的深刻含義。

  《傅雷家書》是由傅家的185封家書組成,大部分是傅雷暨夫人寫給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傅聰的信。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些家書簡短,有些家書洋洋灑灑上萬字,但是無不體現了傅雷的對兒子、女兒鼓勵、信賴、表揚、建議、關心和愛。透過書信,和兒子女兒交流感情,暢談天下事。而反觀自己,連電話都懶得打,更何況是寫信了,好像自己也從來沒有想父母,主動關心父母。

  讀完後,我默默流淚,不僅是被傅家的書信感動,更是為自己疏忽父母的感情而留下了愧疚的淚水。我立刻拿起筆,給爸爸媽媽寫上一封家書。

  中學生傅雷家書讀後感7

  清代的張履祥在《訓子語》中曾經說過:“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賢者,益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提出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最近,我閱讀了《傅雷家書》,併產生了許多感觸,在此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書》是集傅雷先生給其子傅聰所寫的家書而成的。在這本書中,傅雷先生透過家書不僅僅給傅聰以生活和學習上的指導,同時也向傅聰傳達了為人處事方面的經驗。而這些家書也加深了傅雷及傅聰間的父子感情,《傅雷家書》中蘊含許多人生哲理和具有借鑑性意義的教育方法,可以說這一封封書信宛如一座橋,連線了傅雷與傅聰兩代人,表達了一位父親對由身處異國兒子的深切思念與殷切盼望。

  一直以來,我們眼中的傅雷先生是一位嚴謹認真知識淵博的學者。他的成就遍佈音樂、美術、文學、翻譯等多個領域。而《傅雷家書》則使我們見到了另一個他,這個他身上有著中國式父愛特有的深沉與厚重。傅雷先生對於孩子的愛並不流於表面,而滲透在字裡行間,隱藏在看似嚴肅的面孔之下。傅雷先生對孩子的教育既有中國式的一面,也有西方的色彩。其對孩子嚴厲,但關心孩子的各個方面,甚至連貼郵票這些鎖事也都十分關心。其次,他又將兒子作為與自己同等地位的人加以交流,注重培養其的獨立意識與愛國觀念。我想這種既包含中國式也包含西方式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們當代的老師和家長學習,我們在關注學生的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一味的關心抑或一味的嚴苛都是要不得的。

  看完《傅雷家書》了,我不禁聯想到現代社會中的兩種教育觀點:有人提倡對孩子進行“虎爸虎媽”式教育,亦有人提倡讓孩子無約束地成長。但我認為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應是一種嚴與慈相結合的方式。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家長對孩孑的榜樣作用,為此家長應規範自己的行為,以達到“賢母使子賢”的目的。

  此外,在當代社會,在現有教育體制的影響下,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其實,父母更應該關心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傅雷先生曾這樣說過:“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可以說,成為一個人,是我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如果沒有獨立人格,我們就無法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無法堅定自己的目標,其次,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社會意識與團結意識。人處於社會中均與社會中的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係,父母可以保護孩子一時,卻無法保護孩子一世。孩子必須學會如何單獨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無奈與彷徨。孩子們也必須學會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學會理解,學會原諒,學會承擔,學會成為一個人。

  之前,有一個節目很火----《爸爸去哪兒》,可以說在這五個家庭中,我最喜歡的是張亮與郭濤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對孩子並不是一味的嚴厲或放縱。而是因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轉變,他們可以有中國式家庭的嚴厲,也可以與兒子並肩稱哥們,及時糾正孩子的小錯誤,對孩子的成功也進行稱讚,他們的教育方式雖然與傅雷先生有所出入,但也有異曲同功之妙。他們都是對孩子親切關愛而又不失嚴厲的父親,他們將人生的處事方法,人生哲理透過另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並努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對於他人、社會與國家的責任。

  在當今的時代,我們應認識到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如何看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係,是我們當下必須要思考的問顳。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為此家長應不斷地發展自身,而學校也應更加註重對於孩子天性的引導。

  對於教育,古今中外都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教育對於我們人生中的重大意義,教育不僅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家庭對於孩子的關心與愛護,以使孩子能夠適應現代社會日益發展而帶來的需要。《傅雷家書》之所以被認為是經典,不是因為其中有多少華麗的修辭,而在於其中蘊含的教育哲理及其中樸素而美好的父子情感。

【國中生傅雷家書讀後感】相關文章: